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

幾日之後,高府之中,幾乎整個南直隸的重臣都聚齊於此。

爲什麼說南直隸而不說是南京城,因爲自從前幾日崇禎皇帝優良的撤銷南京六部的意思之後,不僅南京內外的文臣武將,就連各州府的知州和知府們,也都坐不住了。

這些日子,他們都是魔怔一樣的往城內跑,到處遊說,派人打點關係,找這些崇禎眼皮子底下的大臣們,爲了不過是想讓他們勸說崇禎取消了這個念頭而已。

畢竟,這道旨意一下,改變的可是他們所有人的命運和錢途。

可是無論再怎麼找人打點關係,上下也都是一片如無頭蒼蠅般,在這個節骨眼上,沒人有心思再收什麼禮物,也沒人敢放話一定能讓皇帝回心轉意。

時下這個皇帝可不再是從前聽信東林黨人的信王殿下了,無論皇親國戚還是肱骨大臣,只要稍有不對付,那是說殺就殺,抄家滅門,已是平常之事。

百官心中都明白,想讓他回心轉意,那是比拉八匹馬還難!

吃飯的官位就要沒了,今後的事可怎麼辦,要是能勸皇帝打消這個可怕的念頭最好,若勸說不成,那可就要爲自己儘早留條後路。

是在大明繼續爲官,還是到其它地方另覓出路,這些可都要在皇帝正式旨意下達之前,想的週週全全,明明白白纔是。

無奈之下,整個南京城的沒頭蒼蠅,只好轉到如今唯一還活着而且至少仍在供職的南京大學士、工部尚書高弘圖的府中。

高弘圖曾在殿上明確表明支持撤銷南京六部的主張,這讓崇禎皇帝對他十分滿意,但高弘圖沒想到,這些人轉來轉去,竟然跑到了自己的府上。

“諸位還是快快請回吧,皇上的意思很明白了,南京六部的撤銷,勢在必行,恕老夫幫不了這個忙,也不敢幫這個忙!”

高弘圖站在堂上,義正言辭的道。

兵部侍郎阮大鋮站出來道:“高閣老,錢老、高大人如今都不在了,我東林中還算有頭有臉的,也就剩下您了,您真的以爲,皇上處置了大家以後,會放過你嗎?”

“就是啊,高閣老,我們大家都聽您的!”

“我等六部、都察院、通政司、都察院等官員中職銜正五品以上的,今日全都在這裡了,只要閣老一句話,我等立即進京面聖!”

高弘圖聞言看了一眼阮大鋮,冷笑一聲,回問道:“哦?你阮侍郎還是我東林中人嗎,若老夫沒記錯,你是投了魏閹吧!”

見高弘圖冷嘲熱諷,阮大鋮卻好像沒聽見一樣,退而求其次,微笑着上前道:“聖上乃是明君,此次定聽信了小人讒言,至於這小人是誰?定是那死太監曹化淳!”

聽了這話,一旁羣臣當即沸騰。

都察院御史說道:“言之有理,這太監自打來到南都,一貫是仗着皇上恩寵,作惡多端,前些時日還放了話,說是半月之後,就要派番子清丈本官府上田畝!”

“番子們已經把本官府上田畝清丈造冊了,所幸最後按規矩要交呈給通政司,若不是南都通政司有本官舊識在內,怕上次還就栽在這該死的閹人手中了!”

“此等禍國殃民之輩,若不叫聖上法辦,天理難容!”

聞言,高弘圖卻是哈哈大笑,拂袖說道:“汝等家財都不少,本部堂兩袖清風,沒貪過什麼,今日便把話放在這裡,今日以後,跟東林再無瓜葛,你等也就不要再來找老夫了!”

“至於清丈田畝之事,好啊,那就讓西廠的番子來清查的仔細些,看看能查出些什麼。”說到這裡,高弘圖轉念看着下面不知所措的羣臣們,冷哼說道:

“老夫行的正,坐得直!何況南都六部本就鮮少有什麼事務可做,於國朝而言,徒增損耗而已,反倒不如聖上所說,撤銷了來的省心!”

“衆位,請回吧,今日老夫就要將辭呈遞上去,無官一身輕,一介草民,怕是幫不到大家了,管家,送客!”

管家聞言趕緊上前,恭恭敬敬說道:“諸位大人,請吧!”

衆人出了高府以後,都是面面相抵,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阮大鋮又站出來,一臉奸相的說道:

“衆位大人,聽我一眼,高閣老其實已經給諸位指明瞭路,就看大家敢不敢走了。”

“你這是什麼話!姓高的把話都說的如此絕情,又能指出什麼明路?”

“正是,哼,這次怕這次南京六部真的要裁撤了!”

阮大鋮不動聲色繼續道:“那下官就把話挑明瞭說,陛下對東林黨不可謂不絕情,高閣老當衆宣佈退出東林,實是搏取聖上歡心之舉。”

“至於上呈請辭,這更是爲衆位指出的出路啊。”

這時候,詹事府少詹事李呈祥嗯了一聲,好像忽然明白了什麼,衝着高府之內拜呼道:“高閣老這是在教導大家,共同向皇上請辭,以表明心跡。”

“李大人聰慧過人,下官佩服。”阮大鋮微微一笑,以表尊敬。

“說的是,陛下見我等精誠團結,定會爲此感動!”

衆人聽到這話後,也是紛紛被點醒,明白了高弘圖方纔的“良苦用心”,盡數告辭回府準備請辭,事不宜遲,就打算在今晚上呈給皇帝。

......

不久之後,崇禎皇帝看着眼前這些堆積成一個小山的摺子,雖然心中明知這幫文人在想什麼,但仍是卻覺得有些荒唐可笑。

這幫人腦袋裡裝的都是漿糊不成,朕要裁撤,他們都上趕着請辭,朕就會害怕不撤了?

“應天府巡按御史傅景星、兵部左侍郎熊文舉、翰林院庶吉士高顯、詹事府少詹事李呈祥......”除卻這些南京六部以及內外各大衙署的官員以外,其中竟還有不少南直隸其餘州府的官員,例如:“蘇州知府龍少安、揚州知府馬長德、壽州知州李榮......”

除了他們以外,還有一個人的請辭讓崇禎皇帝覺得以外,那就是當今南京內閣大學士、工部尚書高弘圖。

要是你沒記錯,這貨不是支持撤銷南京六部嗎,怎麼忽然間又開始帶着羣臣和朕作對了?

這個人在歷史上爲了明亡攜子絕食而死,的確是個大忠臣,也是個有能力之人,這種人崇禎皇帝不想平白處置了,本想將他調到京師任職,卻沒想到這廝在這個時候犯渾。

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隨便說說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業(上架求訂閱!!)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三百五十四章:謀定盛京,御駕親征第四百三十九章:東廠毒蛇許榮秀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個安南版吳三桂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難第九章:復建東廠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薦、月票)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四百七十九章:分進第二百三十三章:一敗塗地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百九十三章:諸藩禍國鬧劇平,各方反應不盡然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國葉爾羌第二百一十八章:吞併烏齊葉特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七十五章:皇上教你打游擊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內爭,計議入關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輕的時代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薊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僞君子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一百零六章:力排衆議第二百九十九章:收鹽務,改商稅第三百一十五章:鎖拿入京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四百四十三章:激鬥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廣德(上)第五十三章:屢出奇謀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紀全球最強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鴻鵠志第五百一十八章:就辦你個賣國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一百五十四章:總結(上架求訂閱!!!)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十六章:王府問計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五百一十九章:番子臨門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內廠李有成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三百四十三章:排槍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擊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會試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一百二十四章:聖旨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七百二十章:惡人還需惡人磨隨便說說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慶、下忠州(下)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復太原,連克汾遼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傷疤忘了疼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二百六十四章:寧完我入京第六百八十七章:新敗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麼都知道第三百八十四章:廢爵衍聖公,談遷評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