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良鄉大捷

不多時,范文程被傳詔前來,其餘的王公大臣都已經各自歸營,所以他只是見到正在幾個阿哈服侍下猛抽大煙的多爾袞。

多爾袞直接和范文程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范文程聽到後面色並未有所動容,只是一板一眼的說道:

“回稟攝政王,臣以爲,饒餘郡王是恰好碰上那流賊的老營,大部分流賊都是戰力低下,無需擔憂。”

“老營?”多爾袞聞言放下大煙,側顏問道:“何爲老營,與我八旗鐵騎相比又如何?”

“自然不如我八旗勇士。”范文程笑了笑,說道:

“所謂老營,便是流賊席捲中原所依仗的本家兵馬。據臣所知,這李自成在形成如今規模之前,曾有好幾次都差點被明軍剿滅,就是這些老營兵才能讓他再度起事。”

聽了這話,多爾袞倒是提起興趣,說道:“範先生且說一說這李自成這些次都是如何差點被剿滅,本王有心細聽。”

范文程畢恭畢敬行了個大禮,用了大約兩炷香的功夫一五一十將李自成起事以來幾次差點在中原被明軍剿滅的前因後果都說出來,繼而又是道:

“臣建議,在我韃清入主京師後,當要之務便是殲滅這些老營兵,明朝降臣可用,流賊一概不能留。”

多爾袞沒有說話,聽完卻是哈哈大笑起來。

“本王原本覺得這李自成麾下百萬,席捲中原,明軍拿他毫無辦法,會是一個多了不得的英雄人物,今日聽範先生一席話後,發現此人根子上不過還是個草包流賊,不足爲慮!”

自覺對李自成已經有所瞭解的多爾袞面色輕鬆,笑幾聲後說道:

“過去我韃清三逼明都卻都未曾得手,如今這崇禎小兒調了京畿的全部兵力用來防守北京城,如果明軍和流賊聯合,我軍如何應對?”

“這不可能。”范文程對崇禎皇帝極其瞭解,“此人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前段時間又在京師對東林清流大興殺伐,任用廠衛與權閹,此皆是明必亡之象。”

“我韃清取代暴明,剿清流賊,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此爲天命!再者說來,崇禎小兒向來視流賊爲亂臣賊子,豈會自降身價與賊同流合污?”

“說的有理。”

多爾袞點點頭,對崇禎皇帝這個人,其實他也非常‘喜歡’。

先是縱容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爲韃清拔出了一顆紮在肉中的釘子,緊跟着又剛愎自用殺了袁崇煥,爲滿清入關掃清最後障礙。

鬆錦之戰本來清軍已經連敗幾陣,老奸巨猾的洪承疇硬是不出城,滿清上下里外惶然,正在商議要不要退保遼東的時候,又是這個崇禎皇帝連降聖旨催促洪承疇出城決戰,逼着洪承疇跳進早就設好的包圍圈。

直到現在,這位大明皇帝給他們的驚喜已經夠多了,多爾袞不介意在這種時候再來一個天降幸運。

“範先生一席話有如醍醐灌頂,讓本王頗爲受用。本王知道了,範先生還是請回吧,軍中政務還要勞煩您費心處理。”

不得不說,多爾袞裝出的這副禮賢下士的態度,正是范文程最受用和看上的地方,范文程本屬於豪格一系,因此卻也不吝嗇爲多爾袞出謀劃策。

臨走前,范文程忽然想到什麼似的,回來叩首說道:

“不知攝政王有沒有覺得在盛京誓師前後,洪承疇有些不對。”

聽見這話,多爾袞嗤笑一聲,“範先生多慮了!洪亨九一無兵權,二無威望,若不是本王保着,我八旗的貝勒們早就將他給活活撕了!”

說到這裡,多爾袞示意一旁的漢人阿哈把菸袋子遞來,先愜意的吸了一口,又是說道:

“此次本王留他在盛京正是爲防有變,洪亨久不過是待在閒散衙門混吃等死而已,又能出什麼岔子?”

多爾袞一直都對洪承疇不甚信任,自然是有所防備,這些范文程都明白,這次不過是覺得洪承疇有些過於沉默,善意的提醒而已。

看見多爾袞信心滿滿,范文程也便是不再多說一句,行禮告退。

......

“良鄉大捷,良鄉大捷!”

“三日後,皇上將在承天門外閱兵,表彰有功之士,以顯大明天威!”

這天一大早,京城內外到處都能聽見這麼一個聲音,無數人奔走相告,喜極相擁,甚至有許多百姓好像逢年過節一般的歡天喜地,燃放爆竹爭相慶賀。

當然,還是有一些長久未出家門,消息閉塞之人一臉懵逼的到處打聽,聽到路人興奮地回答之後,也是一臉不可置信。

“你個呆子,你還不知道?”

“就在前幾日,皇上御駕親征,率我大明十萬官軍在良鄉擊敗二十萬賊寇,斬級數萬!”

“這還不止,聽說一個叫唐通的總兵在黃村和韃子打了一仗,你們猜怎麼着,居然連韃子都敗了,斬了兩百顆韃子首級呢!”

良鄉之戰,的確是官軍實實在在,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大捷,所有人都覺得崇禎皇帝是出去找死,崇禎皇帝自己出去找死可省事兒多了,東林文官們輕鬆不少,有幾個膽大的甚至已經在考慮立皇儲的事。

誰都沒想到,一戰之後,先前所向披靡的大順南路軍就此灰飛煙滅,十幾萬大軍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據說當日每個出征歸來的兵士腰間都是帶着好幾顆滴血的流賊首級。

如果非要說什麼不足,那唯一的不足之處便是賊首劉芳亮沒抓到。

不過話說回來,還是有些意外情況,唐通攻城的時候奮勇異常,主動請纓出城追擊本來是打着奪得首功的意思,沒想到卻意外遭遇了清軍。

對於辮子兵,參加過鬆錦之戰等不少遼東戰役的唐通心裡還是有些陰影,一時間改不過來。

由於過分懼怕清軍,其實也是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所以阿巴泰都撤了一段時間,這貨也是蹲在後面動都沒敢動,更別提派人去找劉芳亮了。

唐通真是個幸運兒,這次得到的東西不少,除了兩百顆韃子首級之外,還有幾千顆大順老營兵首級,其它的盔甲輜重更是無從算起。

崇禎皇帝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當中,除了對清軍忽然出現在京郊產生疑慮以外,對唐通提回來的首級還是沒生出什麼懷疑。

這次崇禎皇帝說是御駕親征,其實也根本不會上操刀子戰場,整場戰鬥都穿戴着明亮但防護力並不高的金色盔甲站在最後面督戰,又有一圈廠衛寸步不離的護衛在身邊。

僅僅是這樣,兵士們知道皇帝就在自己身後看着,衝殺起來也都是奮勇當先,尤其黃得功的部下,當真是一個頂倆,咬着刀就往上爬。

除此之外,甚至還有抱着流賊從城牆上摔下來同歸於盡的,看得崇禎皇帝咋舌不已。

這種場面崇禎皇帝從前只在電視裡看見過,這次身臨其境,聽見周圍喊着爲自己而戰的十幾萬大明兵士,那種感覺用心潮澎湃都不足以形容。

若不是顧及到自己有幾斤幾兩,崇禎皇帝還真就跟着衝出去大殺四方了。

不過很可惜,崇禎皇帝並沒有老楊操起電線杆子割草的本事,所以在心中猶豫了幾秒,覺得還是安安穩穩在後方待着當吉祥物穩妥些。

崇禎皇帝雖然怕死,但並不糊塗,當然不會虧待了爲自己和大明朝死戰的這些將士。

回到京城的第一時間,崇禎皇帝便是給王承恩、方正化和李若鏈三個人下了一道嚴旨,讓三廠一衛分工行動,用最快的速度查清到底陣亡了多少將士。

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
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三百九十九章:都給朕敞開了肚皮吃!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三百八十八章:事變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慶、下忠州(中)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譴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慶、下忠州(上)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八十八章:請賊入甕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鐸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寧,再下廣德(下)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兒了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來使第四百七十六章:雄關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一百九十三章:賜死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二百八十一章:禁軍陣戰六大營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絕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國事天下事(上)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東,大同開市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三十八章:新軍第四百一十七章:內宮六虎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碼歸一碼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檢紀第五百五十七章:陣前卸將 人算天定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一百二十二章:爭議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復湖廣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四十一章:白廣恩復叛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線復建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戰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一百一十二章:五省總督第五百四十八章:還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章:剛來就逼朕上吊?第四百八十章:對陣(求推薦)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二百零九章:登萊異動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師雲集,爭鬥沙場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萊兵亂第三百五十六章:憲之逆鱗,天子豪言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顏大捷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國夕陽第二百九十章:皇上來看我們了第三十九章:李巖的手段第四百八十六章:親臨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二百六十六章:馬爺的愛國情懷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二百三十五章:雙馬戰一龍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圍孔府(下)第六百四十二章:皇權不下鄉?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七百五十四章:鹿兒島海戰第四百五十八章:爲公,也爲私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三十五章:亂世太子朱慈烺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八十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一)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一百一十四章:復設東江第一百二十九章:兵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