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歸心武昌,李自成議政西安

武昌,元帥府。

“......着王世忠官復原職,特加封太子少保,接旨之日,率部往宣化屯駐,安撫察哈爾、土默特諸部,望卿仍能盡心勠力,爲國朝盡忠!欽此。”

待這前來傳旨的司禮太監宣讀完畢,府中左良玉、左夢庚等人皆是大禮參拜,恭恭敬敬將其送了出去。

“夢庚吾兒,快送欽差出府。”左良玉趕緊說道。

王世忠作爲這次聖旨上的主要角色,早已是紅光滿面,聽了左良玉的話也是連忙起身擋住左夢庚,笑着道:“女婿稍待,還是做老丈人的親自去送送公公吧。”

左夢庚直接回頭詢問的看了一眼自己父親左良玉,得到他點頭許可以後,這才側身讓王世忠出去,不過臉上明顯帶着不悅。

王世忠前腳和傳旨的司禮太監走出大堂,後腳左夢庚就冷哼一聲,道:“朝廷這是安的什麼心,去年張獻忠要出川,若非我們左軍衆將士拼命,在這武昌擋着,陳奇瑜豈能從容收復太原?我看這皇帝是腦子被門擠了?”

聽了這般大逆不道的話,堂上幾名左部軍將將面色一沉。

“夢庚吾兒,說話要慎重啊!如今不比從前了......”若是以往,左良玉倒不會說什麼,可現在聽了這話,他顯然有些吃驚,連忙擺手制止。

“這朝廷形勢逐年好轉,不能掉以輕心。”

左夢庚聽了自己爹的教訓,只是冷哼一聲,倒不再多說。

畢竟他也就是不願承認而已,可無論如何,他都不能再向從前那般將朝廷視若無睹了,在崇禎皇帝的領導之下,大明真是逐漸開始向中興在轉變。

這天時好像也開始偏袒大明瞭,地方上的災害雖然仍是很頻繁,但相比前些年已經愈發少了。

數十年甚至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旱、水災、蝗災幾乎都集中在崇禎一朝,就像天有意要亡大明,但是如今的災害與前些年一比,就可以稱得上是小巫見大巫了。

就拿湖廣來說,自崇禎十七年大旱之後,就再沒出過任何災害,流民逐漸歸家,據說在陳奇瑜的安撫之下,山西境內尤其是總兵王光泰的駐地太原,已經逐漸安定下來。

就連他們左部駐紮的武昌,在左良玉稍微約束了部下之後,就已經開始有百姓返程回來種地了,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蹟。

左部在地方上再驕橫跋扈,也還要靠着朝廷的名聲混日子,不然就跟那些賊軍沒有半點區別了,而且現如今的朝廷,也根本不是再拿自己沒有一丁點辦法。

這纔是左良玉不得已而約束部下的根本原因。

常駐南京的神武軍,陳奇瑜統帥的五省官軍還有西北大營新軍,甚至山東的牟文綬等等,哪一個都是忠於朝廷的力量,並且都是近年以來不斷斬獲大功,威名不小。

雖然號稱五省官軍最強的還是左部,但時下的左部卻如秋後的螞蚱,早就遠遠不及其餘官軍了,更別提人稱小龐德的保定總兵馬爌,以及野戰擊潰八旗兵的興平候高傑等部。

除了各地星羅棋佈忠於大明的軍政勢力,皇帝還在京師親自組建了禁軍與城防軍,人數加在一起接近十萬,所用都是最好的裝備和軍械。

去年京師禁軍的威名也是傳遍了大江南北,他們先是隨陳奇瑜擊潰大順軍,緊接着又參與三屯營之戰,繼而南下平定諸藩,戰鬥力說起來也定是不弱。

左部若是做的太過分,被羣起而攻之也極難存活,繼劉澤清、劉良佐、姜襄、王承胤等人之後,左良玉可不想做那五個被朝廷圍剿的人。

這一點自知之明,左良玉還是有的,並且在他心裡,其實根本就沒考慮過背叛朝廷的事兒。

“公公,皇上可還有什麼話要傳給末將的?”

王世忠沒想到朝廷會再度啓用自己這個外族人,出去以後先是塞給司禮太監一錠黃金,而後纔是笑呵呵的問道。

“你態度不錯,皇上是有話傳下來,不過這話是給你一個人說的,且隨咱家過來。”這司禮太監收了金子,態度頓時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拉着他走到一邊,說道:“

“這次東征山海關,乃是關乎大明國運的大事,此時召你到宣化復職,不必咱家多說,想必王將軍也是明白這個中道理吧?”

“這是......”王世忠沉吟半晌,忽地驚喜道:“難不成是皇上對末將另有重用?”

“王將軍是個聰明人,一點即透,咱家就實話實說了,皇上的意思呢,是趁着多爾袞誅殺哈達氏正脈的機會,利用你的身份,去招攬察哈爾、土默特幾部。”

“什麼,天殺的多爾袞殺了我哥,還誅滅了我哈達正脈!?”聽見這個消息,王世忠直感覺一道晴天霹靂打在了自己頭上,暈乎乎的差點沒站住。

雖然自己入關多年,早已處處同漢人無異,但畢竟自己還是哈達正脈的次子,肩負對滿洲人的血海深仇,沒想到......

“多爾袞,我王世忠,誓要爲我父親、哥哥和族人報仇!!”

看王世忠的又震驚又惱怒的模樣,還不敢在自己面前發作,司禮太監白了白眼沒說什麼,自顧自轉身說道:

“皇上可親口說了,這些大部族只要你招攬過來其中一部,那就是大功一件。王將軍,您想想,尋常人要上陣拼命砍韃子首級才能得到的功勳,你去跑幾趟甚至書信幾封就能得到,這可是天賜時機。”

“更何況,這多爾袞生性殘暴,咱家看其已離覆亡不遠,皇上遲早要率我大明軍隊打出關去,待滿清覆滅以後,你哈達氏日後在大明如何立足,官途又從何而來?這可就全靠你在這次的表現了呀!”

“......”

王世忠還沒有從失去所有親人的悲痛中反應過來,咬牙切齒的道:“公公放心,這多爾袞如此絕情,我王世忠也決然不會放過他,今夜我就點齊部下族人,前往宣化!”

“有王將軍這句話,咱家也就放心了,這便回京去了。”

“末將送送公公。”王世忠趕緊說道,不料卻遭到這位大內公公的拒絕,只聽他說道:

“咱家的事兒都算不得什麼大事兒,王將軍還是儘早收拾收拾啓程赴任吧,這個時候,朝廷大軍前鋒該是快到兀良哈鎮了。”

......

同一時間的陝西西安城內大順皇宮,“砰”地一聲,劉宗敏一拳頭砸到桌案之上,大聲道:“大哥,這朝廷也太不將你這大順皇帝放在眼裡了,如此羞辱咱們!”

李過也是嚷道:“這昏君竟然要招你做驛丞,我看,要麼就讓我調集兵馬,打出潼關!”

“打不得,打不得呀!”牛金星連忙喊道:“現在沒災沒難了,老百姓日子過的好了,咱大順的兵都不想打仗了,都想着回鄉種田,我看還是再等等......”

“等,你這牛鼻子老道就會等,咱在陝西等了快一年了,等出什麼來了?”李過顯然不服,一丁點面子都沒給這位大順丞相。

高一功豁地站起身,斬釘截鐵道:“不能再等了,那陳奇瑜快把山西全境都給收復了,再等,人家可就打到家門口了!”

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章沒了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
第二百八十五章:北關失陷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轉世聖君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舊怨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一百一十一章:聯合執法第二百四十七章:議定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戰將啓第一百五十一章:險勝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榮的朝政第六百四十四章:潼關大戰(上)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二百零一章:東林 帝黨之爭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後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兒的崇禎第二百四十章:月夜營嘯,平度之敗第六百九十八章:薑還是老的辣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營之戰(下)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三百二十六章:實心行實政之策第四百零六章:兩京之爭(下)第一百八十三章:動手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順軍破太原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六百七十二章:傳聞第二百八十六章:兩刀第七百五十三章:徵九州,滅薩摩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點名收你的稅!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誰的天賜良機?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進剿第五百三十六章:這還有什麼爭的?第六百八十二章:帥帳激鬥,成王敗寇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六百二十八章:飛躍第七百三十六章:他們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二章沒了第二百一十六章:兀良哈地區鎮守將軍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九十章:千里奔襲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陣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賄第三章:親巡京營第一百五十章:全殲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五十章:攤牌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遊行示威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個倉庫就好了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狀元,帝王心思第一百七十二章:月老崇禎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八十章:關外境況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殘,賊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軍爲式第五百一十七章:天上掉餡餅第七百八十二章:舊秩序與新秩序(三)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六百一十四章:軍威始振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四百四十二章:刀光血影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六百六十九章:最後瘋狂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內於京師(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四百二十一章:晉貴妃、討山海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來老子可就真掛了第六百六十八章:尾聲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五百五十三章:明運未盡,能者輩出!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三十九章:擒與縱第七百六十八章:兵臨巴爾幹第五百二十章:化敵爲友第四百二十五章:執意奪關第四百七十三章:聯軍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見聞第五十一章:罪己詔(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六百九十章: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蓮出水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館裡坐着的五省總督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