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總督四川,滿門忠烈

夔州府,石柱宣慰司駐地開縣。

收復了重慶城之後,餘者州縣幾乎都是傳檄而定,不過秦良玉等人心知肚明,如今四川大部都還是西賊的天下,官軍在四川勢弱已經不是一天兩天,這些地方雖然打下來了,僅憑自己這些人也難守。

四川各部官軍,要麼是隨風傾倒的草寇,要麼就是不堪一戰,守城都守不住的貨色,也就僅有李佔春、曾英和白杆軍等數部可以一戰。

秦良玉曾不止一次地請求四川巡撫馬乾,讓他堅壁清野,覈查城內每戶民情實況,將西賊的奸細儘量排查出來,並且開倉放糧,將賑濟百姓作爲首要事務。

不過這些事馬乾一概不準,相反的,他倒利用職權,在四川一帶欺壓百姓,與軍將勾結,將朝廷第一批發下來的軍餉直接貪墨掉,更甚指揮手下差役砸毀了新發軍械。

馬又行諸多不法之事,四川對他早就是怨聲載道。

秦良玉雖身爲石柱宣慰使,卻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實權來直接置官,畢竟這個時候不是歷史上的1647年,朝廷正統仍然存在。

馬乾依舊是四川巡撫,很多權利都在他和四川布政使韓瑋陽手中,便是秦良玉、曾英等人,也只有統兵的名義,毫無調動之權。

說起來,這也是崇禎皇帝的原因,畢竟山高皇帝遠,這四川除非調大批官軍進援,不然也非是一朝一夕,替換幾個官員就能解決的事兒。

不過崇禎在去年忙活完了眼皮子底下的一堆事兒,也在年初騰出手對四川稍作修整,這個時候聖旨該是快到了。

看着身旁各人,秦翼明是憤憤不平,說道:“哼,想去年本小爺勤王之時,就連當今聖上都對咱們白桿兵讚不絕口,這才欽賜了白杆軍的名號,”

“若不是馬乾和韓瑋陽兩個昏庸之輩在攪局,我白杆軍早就殺出重慶府,收復成都了!”

馬萬年當即附和道:“就是,你們是沒見到我大明官軍的英姿,三屯營一戰,殺的辮子兵是屁滾尿流,當今聖上御駕親征,就站在戰場上,賊軍全都望風披靡!”

兩人雖是親人,在本來關係不明不暗,自從一同出去回來之後,卻愈發覺得脾氣對路,現在已經打成一片,說話往往都是同聲附和。

並且回來以後,他們對朝廷態度也是一往無前的恭敬起來,就連秦良玉都覺得意外,心想難不成外頭傳聞都是真的,我大明真是被雄主、明君帶領走向中興了。

秦翼明和馬萬年帶回來的部下一個個都換了副樣子。

除了他們擡回來那一個個裝滿了積欠餉銀和新式盔甲、軍械的大箱子,主要還是這支白杆軍的精神樣貌有了改觀。

往常秦良玉操訓的白桿兵雖然精銳,但衣甲並不整齊,長矛也是利用有效的資源粗糙製造,可回來那被欽賜“白杆軍”的兵馬,卻差點讓她都認不出來。

一身銀白色的嶄新盔甲,手中染上白色尖頭的長矛,還有綴嵌了鐵皮的閃亮腳靴,上書大明二字的玄鳥大旗被旗手舉起,高高飄揚在隊列中......

白杆軍回來之後清一色都是這樣的裝備,再配上白杆軍得勝之師那種殺氣騰騰的陣勢,叫人一看,就知道是大明的朝廷王師。

到了京師一趟,所有人的感受都和秦翼明、馬萬年二人一樣,如此威嚴的京師,如此強盛的大軍......在他們心中,對大明京師那脆弱的感受一擊即碎。

取而代之的是這樣一種想法:

我背後有一個強盛的大明,我背後,是萬千大明雄師和文治武功的帝王,西賊又算得上什麼,遲早都會被剿滅乾淨。

白杆軍回來之後,京師和京軍等各種消息開始在四川流行,這極大的鼓舞了原本萎靡不振的四川各路,當然,有兩人得知朝廷如此強大,便是寢食難安。

那便是四川巡撫馬乾和四川布政使韓瑋陽,在歷史上三易其主的貳臣。

兩人說這話也是心中完全對大西軍不再有任何畏懼,他們外出見到京畿的京軍,還有山東一帶的官軍以後,比如高傑所部宣鎮軍,白廣恩所部大同軍等等,也就知道這四川危局僅限於四川。

外地大明依舊強勢,衆藩之亂戈定,朝堂上皇黨主政,廠衛權勢熏天,任何消息都會被呈送到御案之上,崇禎皇帝銳意重武,各地兵馬爭立大功......

這四川內的西賊別看在川蜀強橫,可只要一出去,定然是會被打得屁滾尿流,根本不會成什麼大氣候,更別提他們能改朝換代了。

就連李自成在崇禎十七年那百萬大軍的北征都沒能成功,被周遇吉帶着寧武軍死死攔在關外,就連宣大都沒進去,更別提常年敗於武昌左良玉之手的張獻忠了。

兩人越說越來勁,直接又在衆人面前講起他們在遵東奇捷中的英勇表現,白杆軍一衆軍將都是覺得面色有光,曾英等其餘四川兵將也都聽得津津有味。

秦良玉細細在聽,一時間,竟是忘了商討軍情的事情。

不多時,門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腳步聲,傳進一聲尖着嗓子的大喊:“四川宣慰使、忠貞候秦良玉、四川副總兵曾英接旨!”

衆將紛紛驚喜,心想這朝廷的人總算是到了,趕緊隨秦良玉、曾英二人魚貫而出,待見到外面情形,各又是震得目瞪口呆。

只見外面常常一列人馬望不到盡頭,拉着不少馬車,馬車上裝着無數的軍餉和衣甲、兵械,不少戴着尖帽,踏着腳靴的雙刀番子護衛在兩側,後面又跟着一些京師來的禁軍隨行護衛。

在隊列正中央,站着穿着各品階官服的官員們,其中一人更是身着正二品錦雞補子官服,品貌端正,淡淡一縷鬍鬚,看起來像是個爲民做主的清官。

見了這人,不僅衆將竊竊私語,就連秦良玉都在暗中假設,雖然此人她不認識,但看起來該是京師來的京官,正二品大員和如此多的官員來四川,莫非是朝廷在四川有大動作。

很快,衆人設想便得到了印證。

這次來的不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卻是堂堂的掌印太監高時明親自到了,他鋪開聖旨,高聲喊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

......經由內閣、朝臣商討,朝廷意增置四川總督一職,定額一員。

忠貞候、四川宣慰使秦良玉,忠耿有爲,巾幗名將,率白杆軍屢破西賊,茲特加封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兵事。

又,因秦、馬兩家歷忠於王事,朕意,戰死者配享京師忠烈祠,受世代萬民香火供奉,特升石柱宣慰司爲石柱衛,以四川總督秦良玉兼領石柱衛指揮使,秦翼明、馬萬年爲石柱衛指揮僉事,餘宣慰司各級將吏,原地晉升,另司其職。

望仍能盡心勠力,爲國朝盡忠,剿淨賊邪。”

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完結感言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
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零六章: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五章:鄂爾多斯之戰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潰江夏,絕境逢生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三百六十九章:遵東奇捷(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三百七十八章:恩與威完結感言第三十八章:新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參將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一章:翁氏蕩婦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詩般的遠征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廟第四百六十五章:勸降第六百章:得與失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業帝國第六十二章:皇親國戚第六百零三章:懲一儆百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七十七章:劉芳亮北犯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兒還得倒貼?第七十四章:開粥廠,設養濟第五百八十二章:再援朝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來的王牌軍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頭皮繼續打了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六百二十一章:陣斬賊首,告捷京師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三百零一章:風雲突變第七百五十五章:薩摩覆滅第二百章:將軍,他罵娘呢!第四百零一章:崇禎帝智激張稷若第五百零九章:諡“文正”第七百零二章:包餃子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七百七十七章:微小控局,戰場轉折(三千字求票!)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賊喪膽者,興平高傑也第三百章:丙戍變革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二百六十九章: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三十一章:多爾袞,朕來了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來你就得來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槍騎兵的想法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講究技巧的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臉平靜的羣臣們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報復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鈞一髮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八十六章:偏師北進,人心浮動第五百章:召開會盟第六百七十章:闖王之死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百零五章:冊封大典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九十九章:車盟封貢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紀的世界格局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營立功第七百四十四章:聯名錶貢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動第三百七十章:遵東奇捷(中)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一百零二章:激斬阿巴泰第一百二十七章:帝黨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軍的改革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龍蟲(感謝帥氣小佳的萬賞!)第五百六十一章:風捲殘雲 光復太原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無過,劉營之變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七十章:反轉(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