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

這次奉詔援剿,除了留在山東六府的防備兵力,牟文綬最多也就只能帶來兩萬多一點的兵馬。

這兩萬的兵馬其實都是牟文綬的本部,即便這樣,大部分精銳都還跟着牟文舉去攻取臨榆城了。

本來,牟文綬是叫自己弟弟去看一看,這臨榆縣到底防備如何,本來也沒有叫他直接拿下的意思。

那些降兵說臨榆是吳軍在主關城以外的屯兵點,說白了,就是在主關城以外那些本地招募兵馬的戰時指揮司令部。

可是沒想到卻忽然傳回來這麼一個消息,聽到後的牟文綬一捂腦袋,差點一個不注意從馬上摔了下去。

不過好在身旁左營官周世錫及時扶住,可想而知,若是主將出了這個茬子,難免不會動搖軍心。

“傳我的令,收兵,在西羅城以東三裡駐馬營屯駐,將這個消息傳回後軍,稟明聖上。”

周世錫抱拳喊道:“末將尊令!”

一聲令下,原本整齊朝臨榆城進發的一萬五千餘名山東官軍,因爲這個變故,銳氣受阻,開始後隊變前隊一路小跑着回到剛剛從吳軍手上奪回來的駐馬營。

駐馬營這個地方,原本稱作小石村,經過多年戰亂,此地原本居住的百姓流離失所不知去了哪裡。

由於臨近水源,周圍又不是很偏僻,從崇禎十七年底吳軍入關開始,吳三桂得力干將之一馬寶部下的馬卒開始在這裡屯兵。

這也是夏國相當時的建議,這個小石村的地理位置很好,既可以用於向西羅城一帶輸送馬匹,也可以當做臨榆到山海衛主關城的緩衝之所。

當然,這些都是吳軍沒有叛離朝廷時的考量,誰也沒想到會走到今天這一步,就連夏國相都不會想到自己成了國賊。

西羅城丟失以後,駐馬營的吳軍馬匹和軍械、糧食,一下子就都被進發至此處的牟文綬所部山東軍繳獲。

根據統計,僅馬匹就有一千五百多,又有不計其數還沒來得及撤回的盔甲兵械和糧食。

撤回此處以後,牟文綬害怕吳軍趁勢反擊,開始指揮山東軍在周圍佈設陷阱,紮營佈防。

另一方面,他又向後方請罪,說全然是自己的罪過,導致延誤戰機,並且派人通知正在向山海關主關城合圍的其餘官軍各部山東軍前鋒全軍覆沒的事,建議他們暫緩進攻。

聽到這個消息的崇禎皇帝,剛剛率領大軍自西羅城走了一里多地,正被這些源源不斷的流民搞得焦頭爛額,忽逢變故,更是有些吃驚。

看來這控制家人的手段倒是有些效果,本地兵馬的戰心比那些關外撤回來的關寧軍還要高出許多。

想來也能理解,誰不會爲了自己家人和別人以命搏命呢?

吳三桂這是屢出陰招,全然不顧之前他那忠臣孝子的聲名,已經開始不擇手段的想要拖延自己進兵日期。

崇禎估摸着,以歷史上多爾袞的脾性,關內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他肯定是快來了,自己要快一些拿下山海關才行。

實際上,不是快來了,多爾袞率領的兩白旗,早就從盛京出發,晝夜兼程的趕到了山海關不遠處紮營,靜待關內變故。

前線偶有變故,這肯定是會影響到軍心,崇禎皇帝覺得不能再慢慢合圍了,當機立斷,說道:

“傳朕的旨意,永平府、撫寧衛所有的糧倉盡數打開,各縣鎮都要開倉放糧,有多少放多少!”

“那些西羅城和駐馬營等處繳獲的吳軍糧食,本就是百姓們的吃用,就全還給他們!”

“還有,這西羅城內面相京師的防備全給朕拆了,召集泥瓦匠戶和民壯,朕要把這城關改建成難民營!”

這個時候周圍沒有一個文官,全都是忠於朝廷的軍將,聽了皇帝這話,大家都是點點頭,互相開始詢問。

“難民營,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你小子是蠢還是怎麼地,難民營難民營,那自然是給難民住的營地。”

“大哥真聰明,小弟佩服!”

不管下頭如何討論,崇禎皇帝的旨意仍是一道一道的下來,只聽繼續道:

“傳話回京師,讓戶部撥糧來撫寧,越快越好,越多越好,還有京師太醫院也要撥人手來永平府。”

“朕前日到底下看了看,這惠民藥局早已有名無實,掛着朝廷藥局的名頭,卻沒有一丁點藥品可施給百姓。”

“有些醫官連百姓看病問藥都要銀子,別人不進去,就硬拽着人家進去好要錢,這是惠民藥局,不是他們個人開的醫館!讓廠衛嚴查,把些無用的醫官全給裁了,換上京師太醫院新來的人!”

“自此以後,京畿各處的惠民藥局都要用新人上任,太醫院存着的藥留着能生蛋還是怎麼?全都給朕發下去!”

“留着那些醫官在京師討論這個那個也沒用處,全都到民間走一走,走一遍就什麼都會了,真正幹一些惠民的事兒!”

“朕要求不多,京畿一帶,無論是買還是怎麼,藥品都要源源不斷的供給各處,若是哪裡的醫官不稱職,該撤的撤,該殺的殺,換新人!”

“朕這醜話可撂在這兒了,若是負責此事的人不稱職,廠衛朕會殺,官員朕會殺,武將朕一樣會殺!就算是他吳又可,朕也一樣會把他砍了,再換新的上來!”

“皇上聖明,臣等無異議!”

......

崇禎皇帝聽見前方新敗之後,當即下了一連串的應對旨意,無數隨軍緹騎高舉着金黃色的聖旨,奔向各處。

朝廷大軍進發至駐馬營,開始風風火火的拆房子。

沒錯,就是拆房子,官軍分出一部分兵士由各個將領指揮,開始拆除那些本地毫無用處的房屋。

永平知府衙門接到聖旨以後,看着面色不善的錦衣衛,卻也不敢怠慢,立即吩咐府內各縣各處張貼告示,並且開倉放糧,在城內立設六處施粥棚。

無數的難民感懷仁政,蜂擁而至,將粥棚擠的擁擠不堪。

沒過多久,永平府大街上出現了一批隸屬撫寧衛指揮使張鼐旗下的兵士,他們挨個踹開了廠衛調查出曾與吳三桂互通有無的本地豪強家門。

爲首的那名千總,曾是大順制下的流民統領,對這些壓榨百姓的吸血鬼早就痛恨,進門便大聲喝道:

“奉旨查辦,胡氏私通國賊吳三桂,罪該萬死,着即滿門抄斬,全部家產充公,一個不留!”

“奉旨查辦,米商鄧氏,趁戰時囤積糧米,意圖不法,着即滿門抄斬,家產充公,把這鋪給老子封了!”

官兵持着聖旨上街,直接將永平府內最大米商鄧氏滿門盡誅,但罪名有些奇怪,就只說人家囤積米糧,意圖不軌。

兵士們從鄧氏商鋪中大包小包的扛出一袋袋糧草,有些被直接運往軍營,有的則是就地攤派給饑民百姓。

在這之後,吃飽喝足的難民們來到告示旁,其中一個念過書尚能識字的指着告示,一個字一個字的生硬念道:

“本府奉旨修難民營,是日起,即徵全城泥瓦匠戶,本府同日起徵調民壯。聖上有命,匠戶、民壯等工錢日結,包吃包住,在山海關內有親舊的,若是能將消息傳到關內,另有重賞!”

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
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議與奇謀第四百三十六章:鐵血帝王朱由檢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四百四十八章:朕爲天子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鎮第四百零八章:橫刀立馬懾亂軍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七百五十一章:順手收波人心第二百零五章:詔朱大典進京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裡不揉一粒沙子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興武,太上訓政(大結局)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五百七十六章:歷史的小偏差第七百零四章:打腫臉充胖子第七百一十三章:駐蒙兀兒大使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十九章:平臺點將第四百九十六章:背棄、妖女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三百零七章:陰險的馬士英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鮮國王第三百九十六章:舉世矚目的敘功升授大典(中)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四百五十五章:大修民營,奉旨取糧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六百八十一章:公報私仇,一舉多得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三十章:誅其九族第四百零四章:作爲皇帝的理想與抱負第六百四十九章:誰人知返,何人不從第五百二十五章:廣恩回援,血戰汾南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勢第二百五十三章:聯名上奏,駙馬始危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擇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百三十九章:謀立新君第六百二十章:一觸即潰,官軍虎威第三百七十二章:以勝虜昭告天下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錫死守臨汾第九十八章:借崇禎之手,將高傑除之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還是眼高一籌?第四十二章: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二百九十六章:財政危機之聯想第五百六十九章:平遼將軍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頸第一百零九章:不能當睜眼瞎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發現第一百三十八章:吳軍第六百四十五章:潼關大戰(中)第七百七十一章:殺雞焉用牛刀第五百三十三章:誰敢對你不敬,朕就殺他全家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陳倉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訪第一百七十五章:強扭的西瓜甜不甜?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七百七十九章:兩超多強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隱患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萬歲第二章:着吳襄提督京營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連夜雨第六百五十二章:大勢已去,闖王南逃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六百六十四章:大戰第七百六十五章:朕爲你再戰最後一次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廠暫主金陵事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親國戚們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堯斬將,高白大捷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宮第五百三十二章:有聖旨到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五百六十八章:鎮江大將第五百四十三章:廠衛鬥白蓮第四百章:沒有勝者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四十六章:復設三團營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五十三章:闖軍退了(上架求訂閱!!!)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陣大戰,處變不驚第一百七十章:開張第三十五章:整篩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十八章:誅殺姜襄第三百四十二章:多爾袞的野心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