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復建東廠

王承恩喊完,議論紛紛的羣臣啞口無言,後退幾步縮在一起。

起初崇禎皇帝沒有下殺手,很多臣子都以爲也就這樣了,但誰都沒想到,這個懲罰,比起直接殺了王鰲永還要來的更狠。

男的全部充軍,家產全部充公,女的全部打入教坊司......

而且教坊司那是什麼地方,說白了,那可就是天底下後臺最硬的妓院,專門爲官家服務,堂上的不少“正人君子”私下裡可都是常客。

歷朝歷代後打入進去的,要麼是罪犯的妻子、女兒,要麼就是前朝敗亡的妃嬪們,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永樂年間的瓜蔓抄。

時任御史的景清圖謀刺殺朱棣未遂,使得永樂皇帝雷霆震怒,景姓族人全部遭受株連,死者達數百之衆,一大批女子隨之被充入教坊司,很是增添了一波活力。

景公在士林中名望甚高,據說景姓族人現在還有人由於及時改姓隱居而活下來,但崇禎皇帝顯然顧不上這個,小命都快保不住了,還談什麼其它。

階下羣臣都不吭聲,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被這件事給徹底嚇住,崇禎皇帝明白這個道理,之所以需要殺雞儆猴,那就是爲了在他們一臉懵逼的時候,趕緊把接下來的旨意放出去。

見到崇禎皇帝眼神示意,就連老泥鰍王承恩都顯得有些激動,抖着手從一旁小太監李春手裡接過一份卷軸,在半空中鋪開,清清嗓子,大聲喊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明自太祖立國洪武至今,二百七十年有六,朕以沖齡繼位,全賴祖宗恩澤。然苛捐雜稅層出不窮,上幹天怒,朕深惡之...”

“...即日起,永免全國加徵之練、遼、剿三餉,免賦一年,復建東緝事廠,以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爲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提督東廠,欽此!”

王承恩的話音剛落,寂靜不久的朝堂上頓時又變得喧鬧起來,不少人瞪大了眼睛互相觀望,各自都見到對方不可置信的目光。

斷人財路等於殺人父母,你崇禎皇帝免了三餉,免賦一年,地方上的官員怎麼撈錢孝敬自己,自己也沒辦法在三響裡面中飽私囊了啊,這進項可一下子就少了大半。

免賦一年不等於免稅一年,稅賦是必須要分家的,崇禎皇帝要是單單免賦一年,受到影響最大的只是下面那些文吏,對於京官並不產生太大影響,他們撈銀子的手段可多着呢。

可今天不僅如此,崇禎皇帝一紙詔書,順帶着將徵收了多年的三餉徹底廢除,而且讓人聞之色變的那個東廠,居然又給建起來了!

這是何道理啊?

當初崇禎皇帝剛即位的時候將閹黨誅滅,把東廠徹底廢除,這纔是讓他們逐漸的有恃無恐起來,因爲皇帝根本不知道你家真實的情況,找不出真憑實據,拿你也沒辦法。

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崇禎皇帝先任命吳襄提督京營,招募新軍,緊跟着又讓李若鏈爲新的錦衣衛指揮使,任命方正化整頓御馬監。

這一系列的手段,全然不像最開始那個畏首畏尾的朱由檢。

以上這些都能忍,但東廠再給建起來,那就是絕對不能容忍,天知道這些東廠番子到底會查出什麼東西來?

錦衣衛和東廠這兩個要人命的東西說辦都都給辦起來了,而且事先就連陳演、魏藻德這些內閣輔臣都沒有得到任何消息,是不是太不將咱們這些大臣放在眼裡了。

雖然大多數人心中都不滿,甚至是冒出火來,但等了半天卻沒有人敢出來。

崇禎皇帝頒旨的時候先搞了一手殺雞儆猴,王鰲永雖然被大漢將軍拖下去了,但那血跡可還留在殿上,腥味都沒有散去,方纔的悽慘嚎叫還歷歷在目!

說一千道一萬,現如今這大明朝堂上剩下的都是一羣老油條,最擅長的就是明哲保身,崇禎皇帝處置王鰲永那種鐵腕手段,自然是沒人想出去親身試試。

羣臣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是在等着有人能出頭,他們再好一呼百應,再將崇禎皇帝頂回去。

法不責衆,這種法子用在龍椅上這位,可是屢試不爽。

在平常,崇禎皇帝要是有什麼和羣臣相左的意見,基本都是由士林中有名望的大臣出面,羣臣再紛紛出聲附和,每當這個時候,崇禎皇帝一般都會退讓一步了事。

可現在,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陳演卻悶頭不吭聲,老實得很。

儘管羣臣議論紛紛,但見識到崇禎剛纔的手段,自然也就沒有其他人再敢出來說三道四。

......

走在回冬暖閣的路上,崇禎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健步如飛,自打穿越過來當皇帝,心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高興過。

多天以來的憋悶之情一掃而去,端的叫一個暢快無比。

走在一旁的王承恩看見崇禎高興,也是打心眼兒裡替皇上開心,今天對於他來說,也是美好的一天。

看那些大臣吃癟,一個個敢怒不敢言的樣子,崇禎皇帝心裡別提多爽快了,看來還是以毒攻毒,下狠招才能辦成事。

原本歷史上的崇禎皇帝被東林黨從頭忽悠到尾,現在這位雖然做皇帝不是專業戶,但來了沒幾天就清楚地發現,自己正處在什麼都不知道的尷尬境地。

既然什麼都不知道,自然就要立即做出改變,讓自己什麼都知道。

東廠和錦衣衛首當其衝,這兩個東西雖然有點噁心,但那是對於東林黨,在皇帝眼裡,東廠是眼睛,錦衣衛就是握在手裡的刀。

老朱家祖祖輩輩都是人中龍鳳,留下它們不是沒有道理,可能就是爲了預防和處理眼下這個被羣臣聯合忽悠的局面。

最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機構只要建起來,想抓誰想殺誰那都是皇帝說了算,不需要經過內閣,不需要經過朝議。

在羣臣的角度來看,東廠和錦衣衛,就是時時刻刻懸在頭頂的一柄利劍,聯合起來簡直不要太可怕,做起事來都要三思而後行。

“抄王鰲永的家可能得到二十萬兩銀子或更多,短時間內京營應該是夠用了。”

崇禎皇帝現在最希望的,就是王承恩和李若鏈能不負厚望,用最快的速度把廠衛建起來,別的地方先不說,起碼京城要先覆蓋住。

手裡有錢,才能大刀闊斧的辦事啊!

一路上,崇禎皇帝哼着小曲回到冬暖閣,剛坐下看到的第一個摺子,就是山西總兵周遇吉發來的告急塘報。

翻着這份塘報,崇禎皇帝的臉色頓時晴轉多雲,沉聲說道:

“宣司禮監秉筆太監李鳳翔來冬暖閣見朕!”

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
第五百二十二章:亂上加亂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讓了,馬大帥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陽之役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龐氏第十三章:周遇吉誓決李闖第六十章:吳又可治瘟第七百一十六章:華夏聯盟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六百五十五章:請君入甕,西安軍議第一百九十八章:聖寶祿學院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五百零二章:歸化會盟(上)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壽歸明 有德亂遼第十二章:踹門而入第五百七十章:在遼東下一盤大棋第三百五十章:藺養成的抉擇第五十九章:吳又可 瘟疫論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六百七十六章:中興、來服第三十六章:朕讓你心服口服的背鍋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馬威制野性子第六百零四章:多爾袞與他心愛的大玉兒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宮第一百六十七章:皇家報社第十一章:這次是大好事兒!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謀收重慶,曾李逆戰震川東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五百一十二章:議開京察第四百六十二章:戰兵、正兵、輔兵第一百二十六章:給餉第四百九十七章:來自遠東的滲透第七百二十一章:你們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四十四章:韓子元第四百二十三章:東征詔第六百三十二章:上與下第三百三十八章:劉良佐的煩惱第六百九十二章:我又回來了第四百零二章:抄家,充公第二百一十九章:清營議動第二百四十一章:定遠三子,戚帥遺風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四十六章:鬥沙俄,搶地盤第五百一十四章: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亂的永昌號(第三更)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興 建虜顯亂第六百五十九章:真真假假,假戲真做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三百七十七章:內閣大學士李建泰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三百九十八章:遼國公之請,大明天可汗第七百八十三章:這,就是教廷第五百四十六章:內情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戰第七百七十六章:保護火槍營第六百九十一章:護她周全第六百八十三章:攻心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況,崇禎中興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諾第三百九十四章:敘功大典進行時,紅人上任各方求第四百六十六章:懾服第七百九十章:上有變動,下無變化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復太原(下)第四百一十三章:轉輪打火槍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風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四十七章:萬事皆有皇帝帶頭第五章:李若鏈奏時弊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鮮血液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風的廠衛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誘 讓利 聯合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復太原(上)第六百四十六章:潼關大戰(下)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殺劉良佐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國強權第六百三十九章:親征第六百零五章:一箭雙鵰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蔭,真龍天子第三百九十一章:劉道貞血戰忠州,秦曾又卻西賊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門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寧夏,光復二省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四十七章:神聖羅馬帝國第一百零五章:晉馮銓爲工部尚書第五百二十九章:你小子得好好整!第六百七十三章:長安第三十三章:心機玩不過,那就下狠手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選秀女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