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葫蘆河畔(4)

4玉皇頂“鬼子投降了!”

“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了!”

抗戰勝利的消息像長了翅膀,飛過長城內外,飛過黃河流域,飛過長江南北。消息電傳到剛剛在爺台山打了勝仗的358旅時,官兵們無不歡欣鼓舞。

“爲我們的抗戰勝利乾杯!爲我們的爺台山反擊戰勝利乾杯!”

“幹!幹!幹!”如雷灌耳。

358旅官兵共同舉杯,慶賀這一歷史時刻。這一天,就是1945年8月15日。

當八路軍與中國人民一起慶賀抗戰勝利的時候,黨中央向全黨發出了“抗戰勝利後的黨的任務的指示”。指示除了迅速集中向日僞軍進行反攻,收復失地外,還告誡全黨,“斯科比”危險尚未過去。斯科比,他是英國派駐希臘的英軍司令,1944年10月,德國侵略軍在希臘敗退,斯科比率領英軍,帶着在倫敦的希臘流亡政府進入希臘。這年12月,斯科比指揮英軍並協助希臘政府進攻長期英勇抵抗德軍的希臘人民解放軍,屠殺愛國人民。

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蘇聯紅軍在1945年4月佔領德國柏林,5月5日,德國法西斯投降,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即在中國東北對日軍發動進攻,8月10日,日本外務省通過中立國瑞土、瑞典政府,向對日作戰的中、美、英、蘇四國政府表示,要求投降。8月15口,日本裕仁天皇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當然,358旅的主要任務不是防範“斯科比”危險。此時,他們正奉命由關中北返,按原定計劃向晉西北開進,執行朱德總司令向日軍反攻受降的命令。

1945年9月3日,358旅根據命令由宋家川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展開了反攻受降戰鬥,首戰就是柳林和離石戰鬥。

柳林鎮駐守着僞軍陸彥龍的挺進支隊和高文英的救護隊,共300多人。離石地區日軍撤出汾陽後,陸、高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搖身一變,成了閻錫山的部隊,繼續盤踞在柳林鎮及村外的6個碉堡內,魚肉百姓,爲非作歹,抵抗八路軍。

1945年9月3日,358旅主力東渡黃河後,首先決定給柳林鎮予以打擊,消滅陸、高部隊。這天,715團集結穆村後,第二天拂曉,團長羅坤山率領營連幹部到柳林鎮外圍現地勘察。

當羅團長等登上柳林鎮東面杜家塬高地時,柳林鎮的四周就像作戰模型一樣,展現在他們面前:西面是杜家溝,正對着柳林鎮的西街碉堡;東南面是楊家坪和杜家塬兩個村莊,東面是張家溝,這三個村莊離柳林鎮的玉皇頂上的高文貢部隊6號哨所比較近;北面有青龍城隔着柳林鎮和離石縣城中間。

“各個分割,圍而殲之。”羅團長與大家研究後,做出了最後作戰方針。具體部署爲:3營經杜家灣攻擊,以10連攻佔柳林鎮西街口碉堡,9連佔領1號哨所,11連攻佔2號和3號哨所;1營經楊家坪、杜家塬、張家溝,由東南向西北、由東向西攻擊,以1連攻點玉皇頂的6號哨所,3連向柳林鎮東街口進攻,直搗高文英指揮部,2連進入青龍城東,向離石方向警戒;2營尾1營後前進,到杜家塬後由南向北攻擊,5連攻佔4號哨所,6連攻佔5號哨所,7連爲團預備隊,位於團指揮部附近,團指揮部設杜家塬以東高地。戰鬥打響時間定爲9月4日23時。

天黑下來了。暴雨劈面橫掃過來,風把遠處的電線颳得格格的響。勇敢的八路軍戰士沒有被這突變的氣候而停止進攻柳林的計劃,715團按原定時間進入進攻出發地。

總攻開始了,9連8班戰士首先以手榴彈掩護搭梯登碉堡,僞軍哪裡能料到,夜深雨急的當口,還有八路軍攻擊的事發生,1號哨所的僞軍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被解決了,9連8班繼而協助11連攻佔了2號哨所。

3號哨所的僞軍怕被八路軍圍殲了,就撤退到柳林鎮村內,指揮官高文英率殘部企圖向東突圍,與堵擊的3連打了個正着。很快,被堵了回去。

雨還在下,5連攻打5號哨所遲遲沒有勝利的消息傳出。原來,這裡有子母碉堡,火力很猛,5連一時拿不下來。

戰鬥到了5日拂曉,團指揮部根據5連提供的方位,命令迫擊炮和平射炮向5號哨所的子母碉堡開火。一炮一個準,碉堡頓時飛上了天。7連3排隨即從僞軍認爲不能攀登的地方挖踏腳孔登上碉堡,僞軍見大勢已去,一個一個舉起雙手繳械投降了。

此時,西街口打得也緊。雖然街口的碉堡已被4連攻佔,但玉皇頂上的6號哨所裡的高文英殘部負隅頑抗,進攻的八路軍又沒有帶雲梯,多次衝擊都沒能攻上去。俘虜高文英在八路軍的教育下,向堅守在玉皇頂上的手下喊話,最後,270名僞軍全部繳械投降。

從玉皇頂上走下來的隊伍中,還有一位舉着雙手的僞軍支隊長陸彥龍……

{本章節選自《虎嘯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征戰紀實》一書,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可在網上購買到實體書!本書在2008年度入選全國"萬村圖書"工程,定向支援甘肅省農村書店建設~~~謝謝您的喜歡!}{首發http://ss.QB5200.org/book/36795.html網站。如果您不是在QB5200網站閱讀,就是其他網站的盜貼。盜貼可恥,盜貼不厚道。請讀友支持正版,支持作者QB5200原創首發,您的支持就是對作者的最大鼓勵,多謝!}

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二節 賀炳炎讓江東生見識打仗本領第十五章 襄樊役(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二部 太原(11)第二部 太原(11)第二部 太原(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3)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九章 葫蘆河畔(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部 太原(9/1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小序 賀炳炎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二部 太原(14)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二部 太原(18)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7)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六部 大潛伏(3、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5)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二部 太原(5/6)引子:一軍史話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2:膽量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引 子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三章 力挽狂瀾(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5)第九章 葫蘆河畔(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二部 太原(18)
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6)第一章 南昌 ? 洪湖(3)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4)第二十二章 槍聲逼近大觀樓(2)第九章 葫蘆河畔(3)第四章 突出重圍(5)第二節 賀炳炎讓江東生見識打仗本領第十五章 襄樊役(1)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四章 突出重圍(1)第三章 力挽狂瀾(2)第十四章 三攻運城(3)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5)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1)第二部 太原(11)第二部 太原(11)第二部 太原(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0)第三十四軍首任軍長何基灃(3)第六部 大潛伏(10、11)第九章 葫蘆河畔(2)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3)第五章 豫皖劍韻(4)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19/20)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4)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3)第二節 保衛紅色首府——羅元發率一個旅硬是頂了七天七夜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8)第二部 太原(9/10)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3)小序 賀炳炎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5)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0)第六章 劍指豫北(4)第二部 太原(14)第 九 章 羊山集(4)第二部 太原(18)第六部 大潛伏(5、6)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4、5)第十五章 襄樊役(3)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2)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7)第十九章 西南人心(1)第十二章 大別山的冬天(1)第六部 大潛伏(3、4)第五章 雁門關?大青山(3)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3)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王必成(2)第十軍首任軍長杜義德(2)第六章 齊會?陳莊?太行山(2)第 七 章 戰士,在戰火中永生(3)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5)第一章 利劍出鞘----劍勢(2)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5)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0)第二十章 出國第一仗(2)第九章 葫蘆河畔(4)第二部 太原(5/6)引子:一軍史話第廿二章 上甘嶺●英雄嶺(2)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25/26)第十三章 王家店的槍聲(4)二十五軍首任軍長成鈞2:膽量第一章 南昌 ? 洪湖(2)第八章 殺盡日兵如殺草(1)引 子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3)第二章 利劍出鞘--蘭封劍雲(2、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5)第三章 力挽狂瀾(2)十五軍首任軍長秦基偉(3)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5)第 十 章 血路?汝河險情(1)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2/23)第六章 劍指豫北(1)第七章 家仇國恨民族氣(2)第十九章 劍隨心移(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8)第十二章 隴東三邊(1)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5)第一部 臨汾旅檔案(5)王必成(3):虎軍長和他的虎威(中)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2)第十七章 揮戈荔北(1)第二部 太原(25/26)第三節 保衛首都領空——羅元發擔任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3)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28)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34)第三部 天府裡的和平交接(16)第五部 一八零師在朝鮮戰場實錄(15)第九章 葫蘆河畔(5)第十三章 兩打榆林(1)第二部 太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