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多管齊下

“總算還算是順利!”王靜輝在心中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自從布好局後,他就一直非常關注西北局勢的發展,爲了達到最初的戰略目的,他曾親自給無心留言,儘量對党項人進行沉重的打擊——李清的主要發家根本便是畜牧業,特異在他的地盤上若是沒有安全感,估計他的根基就完蛋了。

文彥博是在早上接到楊崇嶽的六百里快腳的——信件內容太多,無法使用信鴿傳遞,雖然是十天前所發生的事情,但得知特種部隊初戰便傳來捷報,不僅僅打家劫舍所獲超出想象,還第二次摧毀了洪州城——儘管現在只能稱得上是個寨子,但這對於他來說是十分振奮人心的,便一大早派人將駙馬請到樞密院中。

在王靜輝的眼中,特種部隊現在的開局形勢非常好,只要自己的計劃進行的順利,特種部隊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能夠平安歸來,可以預見樞密院將會以此爲藍本繼續訓練擴充特種部隊已經成爲定局,並且西北的戰法也自然而然的成爲其作戰方式的主要特徵。

“改之,待會兒你我一同面聖,這戰事一起雖然有完備的對應策略,但還是要小心行事的好!”文彥博因爲特種部隊參戰能夠順利達成目標,這讓他寬慰了許多,畢竟身爲文官來領導樞密院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特種部隊成軍的問題上,他可是頂了很大的壓力的,現在總算能夠看到一絲效果,他比王靜輝本人還要興奮。

“寬夫先生,這次動用特種部隊到西北參戰,這僅僅是開始的牛刀小試,真正考驗他們地還在後面,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需要時間,畢竟這次行動的任務難度實在是比較大,能不能成功尚在兩可之間!”

文彥博聽後也沉默了起來。他當然不會忘記特種部隊這次參戰的任務是什麼——不僅僅是騷擾李清的後防線這麼簡單,而是伺機對嘉寧軍司或是李清本人展開行動,兩者能夠做到一項,則整個地戰略目標會得以實現,不過就是對特種部隊再樂觀的人,對這樣的任務也會皺眉不止。在樞密院武官體系中更是覺得這是天方夜譚。

“楊崇嶽是否能夠守得住武寧三堡纔是重中之重,若是被李清所破,那西北掃尾將會陷入糜爛之局!”文彥博喃喃的說道。

“楊崇嶽的武寧三堡有一萬五千兵士把守,從兵力上看雖然李清的兵力是他地十倍以上,而且楊崇嶽所部兵士也並非是朝中最精銳的部隊,但武寧三堡扼守險要易守難攻,韓國公又大力支持,堡中集中着大宋最有威力的武器,李清想要吃下武寧三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況且李清對大宋地反擊報復是不能耽擱太多時間的,楊崇嶽只要誓死堅持半個月,等周邊部落羣起爭利的時候,李清就要面對進退兩難的局面。而大宋亦可從容脫身!”

文彥博笑着說道:“駙馬一向算無遺策,恐怕這次惹惱李清還是有深意的吧?!”

王靜輝聽後也是呵呵笑道:“李清所部潑喜軍幾達十數萬人,幾乎都是騎兵,在草原上是對其無可奈何的,不過輪到他攻城則是讓他以已之短攻我宋軍之長,李清身爲名將不應該不知道這點,不過由着特種部隊這樣四處劫虜,他的生存根本也會被破壞殆盡。而我大宋即便在最壞的情況下不過失去武寧三堡,後方還有順寧寨做抵抗,李清輸不起,而我大宋卻輸得起!”

文彥博聽後眉毛一挑,雖然這種戰略安排有些讓他不是很舒服,這意味着自己花了很大心思組建的特種部隊很可能會被李清所吞噬,而兩年前保安軍之戰中輝煌地成果——武寧三堡也在犧牲之列,但從長遠看,經此一戰之後,李清的勢力將會被徹底瓦解,不用大宋動手,党項內部無論是後族樑太后除之解恨也好,還是皇族部落爭利也罷,李清所苦心經營的嘉寧軍司都會落入他人之手——對付這些雜牌部隊可比對付李清地潑喜軍要容易的多,武寧三堡亦可輕易奪回!

“這樣的犧牲是不是未免太大了?聖上同意嗎?!”文彥博問道。

“李清不降宋,也不肯和党項後族與皇族同流,明擺着是等夏主秉常長大親政好輔佐,這樣的人物雖然現在對大宋比較平和,但以後肯定會成爲心腹之患!只要除掉了李清,在十年之內西北党項將無力對我大宋展開任何軍事運動,所節省下的軍費可以以億萬貫來計算,更何況我大宋根本就不需要十年的時間,只需再有兩三年便具備掃平西夏的實力了!在這個計劃策劃之初,學生已經向聖上闡明其中緣由,聖裁亦是!”

“戰略上的一大於戰術上的一百!”王靜輝雖然是個醫生,但對後世這句軍事名言還是非常清楚的,李清作爲西夏最後一支可以對大宋產生威脅地武裝力量,剷除它對大宋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這也是他能夠說服皇帝趙頊的一張王牌。

在王靜輝的眼中,李清要是長腦子的話,絕對不會把武寧三堡怎麼樣,最多就是試探性的攻擊罷了。不過就算李清不願意攻打武寧三堡,在無心的特種部隊無休止的騷擾下,李清也會迫於無奈去圍剿武寧三堡,只要他肯離開嘉寧軍司,王靜輝的目的便達到了,剩下來的事情就要看樑太后和周邊部落中的狗頭軍師的本事了。不過這次事件的發展遠遠超過了王靜輝事先的預想——李清真的直接就衝武寧堡來了,中間卻沒有任何耽擱……

無心等待向武寧堡押送馬匹的特種部隊歸隊後,兩千人的部隊繼續四處遊弋劫虜,不過這次他們並沒有向以前那樣將戰利品押送回武寧堡,而是每襲擊一個地點便驅散牧民,奪取馬匹,將牛羊驅趕到草原中,並且將糧食洗劫一空,除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之外,給牧民也留了一些,剩下的全部焚燒——雖然戰爭是殘酷的。但無心不想讓自己變成屠夫。

當然敢於抵抗他們地,無心也絕對不會手軟,因爲他知道這些牧民今天可以抵抗他們,明天就有可能加入李清的軍隊,在西北曾經參與作戰的他對党項的軍隊構成非常清楚——一個人口僅僅幾百萬的西夏,每次大規模侵宋地時候都能夠糾集幾十萬的軍隊。最多的便是諒祚率軍六十萬圍困大順城長達三年之久。在這樣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中作戰,對敢於向自己下手的敵人仁慈,那就等於把自己推上絕路!

特種部隊是不可能獲得後方充足及時的補給地,無心也參與了保安軍之戰。對這點他心中十分清楚,糧食便是特種部隊作戰的根本,他將打劫過來的糧食分別掩埋在不同的地點,士兵身上僅僅有三天地乾糧,不過令他欣慰的是遊牧民族都有製作肉乾的傳統,特種部隊對肉乾是絕對不會放過的,爲了能夠使士兵有充足的體力持續作戰,他們儘量攜帶更多的肉乾。拜四處打劫所賜,無心的特種部隊沒有費多大精力。便人手三匹馬,糧食加上肉乾足夠他們在草原上作戰六七天所用。不過無心的舒心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摧毀洪州寨不過五天之後,他們終於碰到了李清的潑喜軍。

碰上潑喜軍是非常偶然地,當初所制定的計劃中,特種部隊是要盡力避開潑喜軍主力,避免與其正面作戰的,雖然特種部隊單兵作戰力量驚人,但在戰場面對動輒幾萬人甚至是十幾萬人對戰地大場面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無心也是按照地圖來精心制定自己前往嘉寧軍司路線,沒承想這麼快便碰到了潑喜軍,幸好無心在紮營的時候將遊哨放出去很遠,並且這支部隊中還裝備瞭望遠鏡,才提前發現正在慢慢靠近的敵人。

這次相遇非常意外,這支差不多五百人的潑喜軍並不是針對無心他們來的。無心他們的糧食和肉乾都是熟食,所以在休息進餐的時候不用點燃篝火加熱,而暴露對手的恰恰是他們的飯竈所升起地炊煙提前暴露了他們,對方纔沒有發覺在自己的周圍還有這麼一支部隊的存在。

無心立刻在周邊佈置了戰場,決定伏擊這支潑喜軍的小隊。李清所親自訓練的潑喜軍戰鬥力可不是他們以往碰到的普通党項軍隊和牧民所能夠相比的,儘管是伏擊,但特種部隊仍然付出了三十人陣亡的代價纔將這五百人徹底消滅,但這個結果讓無心心中對潑喜軍的戰鬥力多少有了計較,將隊伍的行進路線再一次做出了修正,繼續偏西向鹽州方向靠攏然後北上嘉寧軍司前進。

正當無心長途向嘉寧軍司做長途奔襲的時候,李清已經果斷的提兵十二萬離開嘉寧軍司,氣勢洶洶的向武寧三堡殺了過來,不同無心的行軍方式,在草原上沒有任何勢力能夠阻擋這樣的軍隊,一路絲毫不加掩飾的南下,八百里的路不過用了才三天便到達,此時無心他們在距離嘉寧軍司偏西南兩百里的地方隱蔽潛行。

李清不是莽夫,相反他非常推崇兵法謀略,儘管宋軍一向戰線不佳,但他卻非常欣賞宋軍的攻城和守城器械,潑喜軍所裝備的馬拉小型投石機便是他千方百計弄到精通此道的漢人工匠製作的。

潑喜軍在党項人的軍隊編制中絕對是一個另類——李清推崇宋人作戰中使用的器械,雖然党項人在這方面還非常落後,但在他的這支幾乎八成以上都是漢人所組成的軍隊中,各種作戰器械裝備的卻是最爲精良的,他們甚至還有火器——儘管還達不到宋人火器的效果,受限於西夏的資源所裝備的數量也很少,但這也是極爲難得的了。

李清沒有參加當年諒祚六十萬人圍困大順城的戰役,在他的眼中這麼龐大的兵力圍困大順城三年而沒有攻下,這對他的衝擊是非常大的,究其原因便是宋人手中地守城武器,真到戰爭末期諒祚被宋人的火器炸死,使他更加意識到作戰器械的重要性。這一次來對付武寧三堡,他也不是空手來的——潑喜軍已經擁有了大型投石機,這是李清通過收買遼國人得到的,同樣比宋人地投石車要差些,但大型投石車在攻城戰中所起到的巨大威力在攻城器械也算是數一數二的。

李清有充足的畜力,加上他一個非常棒的創意——將投石車全部拆散。使得他可以短時間內便將投石車運送到了戰場,爲此潑喜軍隨軍工匠也達到了創紀錄的兩千人——這已經是李清地全部家底了,他不清楚爲什麼宋朝人會襲擊他,但他一定要讓宋人知道他的厲害,並且趁機將武寧堡打下來,並且在這裡駐軍。只有這樣才能夠徹底保衛他的成果。

戰事纔剛剛開始,王靜輝對李清的作戰決心便做出了錯誤地判斷——李清對一個安定的環境來發展自己有着非常透徹的認識,他不僅要讓宋軍不敢深入草原,更想要佔領武寧三堡反過來威懾宋朝。徹底解決來自宋朝的軍事威脅。

王靜輝遠在萬里之外的汴都開封,他不可能知道李清有着如此大的作戰決心,在武寧堡還有他的學生,關良和濟成陪同楊崇嶽在武寧堡的城頭用望遠鏡仔細觀察了李清所部的排兵佈局後,知道現在局勢地發展一開始就超出原定計劃的範圍了,現在請示汴都樞密院顯然來不及,楊崇嶽三人在商議過後,立刻派人到保安軍報信——他們需要大量的火器,除了炸彈之外還要有燃燒彈。因爲在他們看來李清地大型投石車居然有三四十輛,而且潑喜軍還不斷的派出人四處伐木,顯然是想要陣前製作更多的投石車,這對他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不過對付役石車最佳的武器便是通過弩炮發射的新型的燃燒彈。

李清沒有上來攻城,這讓楊崇嶽他們心中也鬆了一口氣,面對如此強盛的對手,他們也在動員城中一切力量來補充各種守城物資,天機甚至還在堡中製造了簡易車牀專門加工弩箭箭支。

關良則派出人將李清攻打大宋武寧堡的消息快速傳遞到平戎寨,在那裡只要翻過長城嶺便是党項皇族部落的地盤,現在是該輪到那些狗頭軍師出馬的時候了,不僅如此,他還放出信鴿向秦鳳路地西安州傳信,那裡有王靜輝通往西夏的一條間諜傳送系統。希望儘快將這裡的情況通過間諜放水給興慶府,並且還誇大了李清在宋朝攻城不順,損兵折將,希望興慶府的樑太后能夠插手進來把水攪渾。

啓用党項皇族的情報網和放水給樑太后,這些都是王靜輝事先計算好的——皇族貪利,李清經營嘉寧軍司早就讓周圍的皇族部落眼紅了,不過是礙於李清的強大不敢爲之,但是若是李清實力大損那可就兩說了;而樑太后那邊根本不用鼓動,在這個信息傳遞還比較封閉的時代,造謠是最管用的手法,樑太后若是知道李清在宋人手裡吃了大虧,那就如同嗜血的猛獸一般給李清最猛烈的一擊。

當然遠在河州經營熙河的王韶早在兩個月前就停止了一切對党項的軍事行動,生怕樑太后顧忌到王韶而不敢出兵收拾李清,不過王韶也沒有閒着,他除了堅決擁護王安石變法之外,依然和王靜輝保持了密切的書信來往,私交併沒有因爲王安石而改變多少。

王靜輝知道王韶在熙河地區是待不長的,儘管他盡力在朝中爲王韶爭取治理熙河的時間,但宋朝的政治體制不可能將一個取得這麼大勝利的將軍放在他們所不能控制的地方。王靜輝多次寫信給王韶,要他堅決打擊一切膽敢反抗的吐蕃勢力,甚至是用計謀先縱容這些反抗勢力,然後找到藉口一舉掃平。這一次王韶亦預感到永興將會有很大的軍事行動展開,他自然不會讓其專美於前,遂停止了對党項的騷擾,只是加強了對青唐城的軍事力量以防止党項人突襲之外,便把矛頭對準了自己地盤上那些還在心存僥倖的吐蕃諸部。

在王韶有意識的縱容下,果然木徵連結董氈別將青宜結鬼章率衆多次騷擾河州,知州景恩立所部奮起抵抗,木徵勢力又起,接着進犯岷州,後進圍河州。王韶聞訊以後,日夜兼程,趕到熙州,採取“攻其所恃”、“批亢搗虛”的新戰術,率領二萬兵士直趨定羌城(今廣河縣),破吐蕃結合族,切斷吐蕃通往西夏的道路,進臨寧河寨(在今甘肅和政縣),分兵入南山,切斷木徵後援,木徵只根子拔柵逃去。王韶回師熙河,以兵巡西山,繞到踏白城後,焚燬吐蕃八千帳,斬首七千餘級,木徵走投無路,只好歸降,不過這次木徵的投降並沒有什麼好下場,王韶設宴招待木徵,木徵赴宴後不過三天便暴病而亡——王韶不留痕跡的幹掉了自己地盤上最大的反抗勢力的頭子,進而將木徵的部落徹底瓦解。

第58章 憂慮第160章 驚雷第167章 種子第57章 天機第362章 分裂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23章 倒計時第32章 求助第129章 銷路第351章 佈局第386章 疑惑第217章 試製第428章 安內第50章 進策第269章 應對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15章 完勝第331章 捨棄第24章 赴宴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412章 抉擇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403章 稅法第309章 烏龍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54章 上邪第424章 留學生第187章 烽火第430章 相聚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410章 鐵與血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27章 利誘第194章 冰封第146章 傳位第50章 進策第60章 將至第34章 波瀾第255章 發現第433章 出擊第323章 倒計時第125章 煩心第70章 漸變第106章 賞賜第114章 大師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35章 定西軍第430章 相聚第59章 潛移默化第193章 書童第193章 書童第65章 反覆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50章 進策第285章 退卻第64章 懇求第27章 新年第126章 長相守第188章 實力第380章 功成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80章 參謀第167章 種子第119章 體檢第67章 扭轉第297章 擴張第315章 完勝第186章 漂白第58章 憂慮第76章 裝備第92章 郵政第280章 毒藥第28章 文聯第72章 妙用第88章 天價第390章 摩擦第66章 互援第212章 正名第180章 默契第212章 正名第197章 搶劫第293章 質疑第36章 上崗第183章 情報第2章 觀光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291章 蛻變第434章 定局第178章 第一槍第195章 放火第114章 大師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72章 新書第295章 主戰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217章 試製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29章 銷路第142章 不速之客
第58章 憂慮第160章 驚雷第167章 種子第57章 天機第362章 分裂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323章 倒計時第32章 求助第129章 銷路第351章 佈局第386章 疑惑第217章 試製第428章 安內第50章 進策第269章 應對第402章 劍拔弩張第315章 完勝第331章 捨棄第24章 赴宴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412章 抉擇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403章 稅法第309章 烏龍第277章 民生與軍事第54章 上邪第424章 留學生第187章 烽火第430章 相聚第401章 急流勇退第128章 借雞生蛋第410章 鐵與血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27章 利誘第194章 冰封第146章 傳位第50章 進策第60章 將至第34章 波瀾第255章 發現第433章 出擊第323章 倒計時第125章 煩心第70章 漸變第106章 賞賜第114章 大師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335章 定西軍第430章 相聚第59章 潛移默化第193章 書童第193章 書童第65章 反覆第123章 走馬觀花第50章 進策第285章 退卻第64章 懇求第27章 新年第126章 長相守第188章 實力第380章 功成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80章 參謀第167章 種子第119章 體檢第67章 扭轉第297章 擴張第315章 完勝第186章 漂白第58章 憂慮第76章 裝備第92章 郵政第280章 毒藥第28章 文聯第72章 妙用第88章 天價第390章 摩擦第66章 互援第212章 正名第180章 默契第212章 正名第197章 搶劫第293章 質疑第36章 上崗第183章 情報第2章 觀光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291章 蛻變第434章 定局第178章 第一槍第195章 放火第114章 大師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372章 新書第295章 主戰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217章 試製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129章 銷路第142章 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