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典型試驗田

“原來尊駕便是鼎鼎大名的林昭,在下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這位新科狀元倒是挺客氣的,至少沒有高傲,眼高於頂。而且這廝記性還不錯,在應天府外的庵堂裡只是一面之緣,半年多後還能一眼便認出林昭。

林昭笑道:“哪裡,閣下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恭喜恭喜!”

“說起來,還得多謝你吉言,在下才潛心讀書,信心十足,有此幸運的。”這也是他能夠深刻記住林昭的緣故。

林昭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依稀記得當時確實說過金榜題名,獨佔鰲頭的話!不過也只是那麼隨口那麼一說,類似與祝福一類的話語,沒想到事情還真就是怎麼巧!

“哎,還是你自己飽讀詩書,寒窗苦讀的結果。對了,不知閣下如何稱呼?”林昭急忙岔開話題,最近忙的焦頭爛額,對於朝政關注不多,甚至連新科狀元的姓名都不知曉。

狀元郎一拍頭,恍然道:“看我,竟忘了自報家門,抱歉……在下蔡京,表字元長,以後還要請林兄多關照!”

“元長客氣了,你我一起共事,以後少不得要多合作!”林昭初時並未在意,說着說着,猛然一驚,愕然道:“你叫蔡京?”

蔡京這個名字頓時讓林昭心中滿是震驚!宋朝書法有“蘇黃米蔡”之說,眼前的蘇軾、汴京見過的黃庭堅、尚未露面的米芾,還有便是眼前這位蔡京。

這些都不是關鍵,蔡京更有名的稱號是北宋末年的“六賊”,官居太師的蔡京正是六賊之手。某種程度上,北宋王朝也是葬送在他們這些人手中的。蔡京可是歷史上有名好的奸臣,林昭自然印象深刻。

此刻,眼前這位文質彬彬的新科狀元,便是導致北宋亡國的蔡京嗎?

靖康之變發生在公元1127年,而現在的熙寧二年是公元1069年。靖康前的徽宗朝。蔡京已經年老,如此推算起來倒也差不多……

同名同姓的有,畢竟很偶然。蔡京晚年能當上宰輔之臣,按照宋朝的慣例必定是有進士出身的。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便很難有巧合了,應該是不會錯了。

蔡京驚訝地看着林昭,疑惑道:“怎麼?林兄聽說過在下?還是……”

“是的!”林昭訕笑到:“就說嘛。之前曾聽別人說過新科狀元,今日我竟忘記了……”

驚天的秘密自燃不能透露,面對這個現在的有爲青年,將來的奸臣,林昭的心情有些複雜。

不過歷史的軌跡已經改變,本來科舉在熙寧四年。現在提前到了熙寧三年。蔡京最初的職位本來是錢塘尉,因爲一場提前的叛亂,他直接出任餘杭縣令。因爲林昭的參與,歷史軌跡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那麼蔡京的個人發展軌跡呢?會不會也發生一些改變呢?

潛移默化增加影響,或者悉心調教,大奸臣是否能成爲忠君報國的棟樑之才呢?林昭在想。要不要做些嘗試!

雖然完顏打骨打已經不存在,女真未必能興起,可林昭還是不放心,畢竟歷史有偶然性,但更多還是其必然性。

蔡京的出現讓林昭感覺到了緊迫感。在原本的歷史上,北宋亡國不過是一個甲子後的事情,而導致靖康悲劇的因素與人物則是從此刻就開始出現了。

改變,必須要改變。心中這個想法越發的強烈了!

如今王安石已經當上參知政事,變法條文正在草創之中,要不了多久就能着手實施。

對此林昭充滿期待。

在這方面,蔡京也算是志同道合。他是王安石的支持者,新法擁護者。在後來宋朝激烈的黨政之中,每當舊黨上臺,新法便被盡數廢除。而當蔡京主政之後便立即恢復新法。這些都是後話,但至少眼下,可以相處融洽,甚至相互合作。

皇帝趙頊將蔡京派到杭州來。未嘗沒有這樣的心思。與林昭通力合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也是一種歷練。換句話說,蔡京也是趙頊看着的人物,準備當做心腹來培養,餘杭縣令只是一個開始。

對於林昭的解釋,蔡京將信將疑,不過也不好多問,笑道:“以後同在杭州共事,還請林兄多照顧。”

“一定,一定!”

兩人又是一番寒暄,彼此逐漸熟識。蔡京雖然是狀元,才學出衆的風光人物,但是在杭州他還是表現的很低調。

因爲眼前兩人皆非同一般,蘇軾是舉國聞名的大才子,自己的斤兩與之相比差遠了,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至於林昭,雖然不是正經的科舉出身,卻也不敢輕視。林昭爲數不多的幾首詩詞作品已經傳開,文采出衆絲毫不比躍龍門的進士。蔡京自己都有些自慚形穢,遠遠不如,故而不敢大意。眼下他能拿得出手,完勝林昭的可能只有書法了。

最重要的是林昭能力出衆,汴京破奇案與出使遼國已經傳爲美談。單是這次杭州弄出的大動靜,已經是滿朝震驚,足以證明林昭的能力非同一般。從汴京來,蔡京更是深知官家趙頊與宰相王安石對林昭的寵信。

蔡京是著名書法名家蔡襄重孫,名門之後,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之家,年紀雖然不大,但是官場上的門道卻都心中有數。這就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或者說優勢,由此可見,蔡京在大宋官場上如魚得水,一路高升並非偶然。

林昭起初以爲,只是與蔡京見個面,沒想到蘇軾道:“東陽與元長有舊,彼此熟悉自然最好不過!新任的趙知州已經到了,待會一起去拜見,一同用晚飯吧!”

新任的知州趙抃到了?

在此之前,林昭並不知道這位並不十分出名的老大人的名諱。這幾日纔有些瞭解,只知道這位老大人以剛正不阿著稱,包拯死後,他便是典範了。讓林昭有些擔心的是,趙抃雖不是舊黨人物,但卻相對爲人保守,千萬別像司馬光或者鄭獬那樣就行了。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趙抃大人不要太固執……

進入內堂。一個老者走出來,看着似乎很威嚴,卻也平易近人,或者說挺慈祥的。

“子瞻,元長!”趙抃本就認識蘇軾,至於蔡京則是跟他一起前來杭州的。待目光落到林昭臉上,微笑道:“想必這位就是官家讚不絕口的林東陽吧?”

“林昭見過老大人!”不管怎麼說。趙抃德高望重,自然得格外尊重些。

“果然年輕有爲!”趙抃看着林昭,品頭論足。

林昭不禁奇怪,這位趙知州似乎對自己很有興趣。

“讓老大人見笑了!”

“不必謙虛,杭州的事情有目共睹,大家心裡都清楚!”趙抃對林昭多有讚譽。氣氛相當的和諧。這一點倒是在意料之外,沒想到這位趙知州如何好相與,看來以後的日子能好過點了。

趙抃又道:“不過呢,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官家擢升你爲錢塘縣令,主政一方,當多費些心思。勤於王事纔是。”話雖是如此,很簡單的場面話,但趙知州看林昭的眼神卻異常的投入與關注!

“是!”林昭並未在意,當即答應!

可接下來究竟做什麼事情呢?

杭州的局面已經穩定下來,謀反叛亂也爲造成太大破壞與損失,基本上一切事務都是按部就班,照常進行就是了。要說真有什麼事情,那便是變法新政的實施。

熙寧二年八月。備受矚目的變法第一彈青苗法,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面世了。

青苗法,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宋朝初期,在各地設有常平。惠民等倉庫,”調劑人民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但收效不大。

現在。王安石對此做出的改革,《宋史.食貨志四》:‘今放青苗錢,凡春貸十千,半年之內便令納利二千。秋再放十千,至歲終又令納利二千。

通俗點講,當時主持變法的制置三司條例司頒佈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十人爲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十五貫,末等戶一貫。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二分。

王安石的初衷是好的,因爲在北宋中期,土地兼併非常嚴重。其中很常見的一個模式便是,尋常百姓因爲收成不好,或者家中有突然事情,需要大量錢財。不得已之下,將土地抵押給地主或者富戶。但是借款期限已經到了之後,卻還不起借貸,無可奈何這下,只得轉讓土地所有權。

如此一來,失去土地的農民越來越多。而土地開始集中在少數的人手中,尤其是擁有大量徒弟的大地主越來越多,這就是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土地兼併。

要知道古代的農業賦稅主要來源於自耕農,當失去土地的人自耕農越來越多,國家的納稅來源就會減少,財政收入也會下降。如此一來,國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失去土地的農民可能會淪爲佃戶,生活可能會越發困難,久而久之,矛盾會越發的機會。一旦這些人無法生活下去,離開了土地在外流浪,就會成爲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影響王朝的穩定,尤其是古代天災人禍經常發生,使得這個模式更加的脆弱。

爲什麼宋朝的冗兵問題這麼嚴重,就是因爲每當發生災荒之時,便開始從流民中招募士兵。以北宋的軍事制度來看,只可能會有造反的百姓,不會有造反的軍隊。這樣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問題,卻也是飲鴆止渴。

現在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趙頊意識到北宋王朝的這一危機,之所以啓用王安石變法,目的正在與此。

而王安石給出的改革思路,最初的切入點就是青苗法。王安石等人認爲,青苗法實施之後,放貸人由地主變成了朝廷,而且這個貸款利率也可以控制。

減少了地主對農民的盤剝,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土地兼併。而且這部分青苗錢也可以幫主百姓度過青黃不接時的困難,對於社會問鼎是很有幫助的。朝廷在穩定稅源的情況下,還可以利用青苗法的利息增加一部分收入。

這可以說是王安石變法的一個指導原則,那就是增加國家收入。這也就是當初王雱爲什麼問林昭。藏富於民與藏富於國的問題。

這是王安石的想法!

但是以司馬光爲首的保守官員,對此表示反對,在朝廷上又出現了一場激烈的爭辯。保守派的士大夫們認爲,朝廷豈可與民爭利,處處計算財貨之利。對於這種國家向百姓收利息錢的行爲頗爲不屑,其中一個著名代表任務便是歐陽修。

有人甚至故意混淆試聽,偷換概念。不斷攻擊青苗法。翰林學士範鎮,祠部郎中趙瞻上奏宋神宗說:“常平(倉)之法,是西漢以來,國家用以積穀備荒,兼有調節糧價性質的糧倉,起於漢盛世。視谷貴賤發斂(放和收),以便農末,最爲近古不可改。而青苗起於唐之衰世,不足法。且陛下疾富民之多取而少取之,此正百步,五十步之間耳。今有兩人坐市貿易,一人敖下(降低)其值(價格)以相傾。則人皆知然之,可以朝延而行市道之所惡乎?”

他們唐代宗時期,不等穀物成熟,便提前徵收當時稱之爲青苗錢的稅賦的行爲,與王安石的青苗相提並論,以此來指責。

當然了,並非所有人都像他們這樣胡攪蠻纏。在制置三司條例司擔任檢詳文字的蘇轍就提出了意見。他親自參與整個青苗法內容的起草,他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官員在其中搗鬼。比如扇子提高利息,收受好處之內的。第二、不能保證得到錢的百姓要用錢,要用錢的百姓能得到錢。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無法按時歸還本息,該怎麼辦?

蘇轍甚至因此而離開制置三司條例司,從一個變法的支持者轉變成爲變法的反對者。這對剛剛啓動的變法而言,無疑是個打擊。

對於這些問題,王安石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一回應。至於有些問題。他並不認爲會怎麼樣。加之有很多人毫無道理的盲目反對,讓素來固執的拗相公更加堅持,不以爲然。

不過這青苗法該如何實施,就必須要慎重考慮了!

皇宮垂拱殿,皇帝趙頊道:“介甫,朕以爲,不若先行挑選幾個州、路進行試行,查其優缺,然後在全國推廣,如何?”

看着官家心裡似乎也不安定,決心並不堅定,王安石雖然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卻也無可奈何。既然官家如此提議了,那就是先試行吧,他對此很有信心。

“陛下提議甚好,先行試驗吧!”

趙頊點頭道:“那這樣吧,就在京東路、河南路、淮南路推行試驗吧!”

以三個地區來做試驗,效果可以看的很清晰明瞭,王安石點頭道:“嗯,如此甚好!”

趙頊也看得出王安石的心思,說道:“介甫不必在意,這一年多來朝堂上的爭辯還少嗎?許多碌碌無爲之人,莫名其妙的胡言亂語罷了!朕需要你,需要你主持變法大計,朕需要你來幫助,實現富國強兵的宏圖大志!”

這番話是君安臣心,王安石心知肚明,有道是君無戲言。一個皇帝能把話說道這份上,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了。知遇之恩,必須厚報!

“陛下放心,臣必定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王安石說的絕不是空話,在未來的幾年,他將用自己的行動來踐行這個諾言。

皇帝趙頊點頭道:“朕知曉……介甫,朕突然有個想法,青苗法的推行,除了以上三路之外,可否再加個地方?”

“不知陛下意欲在何處推行?”王安石對此還有些好奇。

趙頊輕輕一笑,說道:“杭州,準確說是錢塘與餘杭兩縣!”

“陛下的意思是……”王安石略微錯愕,馬上明白過來,原來官家是這個心思。

“東陽能力強,心思活絡,至於蔡京,頗有才學,有變革之心,對變法改革多有見地,這也是朕爲什麼會點他爲狀元的緣故。”趙頊道:“他們兩人年輕,有闖勁,有能力,相信能有些成效的。有趙抃和蘇軾在那盯着,也不至於出什麼亂子,一旦出了成果,還會很有說服力。”

官家想做什麼,王安石很清楚!這是找了一塊特殊的試驗田啊,想要樹立一個典型!看來官家林昭和蔡京的期望不是一般的高!對於變法本身就信心十足,這兩個人更是毋庸置疑,王安石對此信心滿滿。

遠在杭州的林昭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率先參與到變法之中。不過對他而言,這也是他第一次親自體驗王安石變法,優劣利弊,是非功過都會有一個自身的體驗。

趙頊與王安石雖然對這塊典型試驗田充滿期待,可結果就一定會得償所願嗎?一切都拭目以待!

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529章 同天節第482章 民怨沸騰第285章 留得青山在第445章 治河策第387章 男寵與女主第528章 旱災來襲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351章 藉口第702章 君臨天下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35章 遼使遇害案第522章 再伏一筆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219章 雌雄可辨第648章 失和第543章 生辰命格第485章 驚世駭俗第691章 契丹亂第384章 延州小駐第365章 俘虜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237章 茶馬道第670章 往昔、今昔、來昔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375章 期待精彩第390章 何人所爲?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313章 殺人不見血第616章 亂心亂局第259章 歸途第156章 幾分勝算第336章 抱得美人歸第49章 遼主歸營第215章 行路難第473章 時來運轉第83章 帝王心思(中)第197章 潛龍在淵第134章 殺雞儆猴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711章 三日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249章 面授機宜第356章 輪番進攻第528章 旱災來襲第245章 折七姑娘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49章 拆你牆修我房第432章 義結金蘭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166章 一石二鳥第634章 英雄的榮耀第525章 蘿莉爲誰養第315章 身陷囹圄第226章 生不逢父第80章 闖大禍了第395章 投名狀第97章 偉大技術第345章 林指揮使第688章 誰爲證人?第643章 輕敵冒進第607章 血緣第297章 上上大吉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61章 那一夜第654章 天大的把柄第620章 做賊心虛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182章 王朝雲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41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98章 變法序幕第405章 驚天身世第328章 美人恩重第265章 老經略相公第566章 王子亂第27章 王孫公子有矛盾第93章 人間天堂?第555章 中秋大禮第571章 大業可期第564章 與時間賽跑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286章 炮製大案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23章 皇家健康顧問第138章 典型試驗田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131章 人爲財死第1章 小賊第507章 兔未死,狐已悲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625章 一時之長短第68章 告御狀第126章 畢竟西湖六月中第678章 隱於市第173章 殺兄之仇第407章 天下我有
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529章 同天節第482章 民怨沸騰第285章 留得青山在第445章 治河策第387章 男寵與女主第528章 旱災來襲第608章 天子拜皇叔第351章 藉口第702章 君臨天下第676章 引蛇出洞第35章 遼使遇害案第522章 再伏一筆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219章 雌雄可辨第648章 失和第543章 生辰命格第485章 驚世駭俗第691章 契丹亂第384章 延州小駐第365章 俘虜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56章 瞞天過河第237章 茶馬道第670章 往昔、今昔、來昔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375章 期待精彩第390章 何人所爲?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313章 殺人不見血第616章 亂心亂局第259章 歸途第156章 幾分勝算第336章 抱得美人歸第49章 遼主歸營第215章 行路難第473章 時來運轉第83章 帝王心思(中)第197章 潛龍在淵第134章 殺雞儆猴第684章 人之將死第711章 三日第563章 老鷹抓黃雀第249章 面授機宜第356章 輪番進攻第528章 旱災來襲第245章 折七姑娘第97章 偉大技術第449章 拆你牆修我房第432章 義結金蘭第626章 身不由己第166章 一石二鳥第634章 英雄的榮耀第525章 蘿莉爲誰養第315章 身陷囹圄第226章 生不逢父第80章 闖大禍了第395章 投名狀第97章 偉大技術第345章 林指揮使第688章 誰爲證人?第643章 輕敵冒進第607章 血緣第297章 上上大吉第318章 順藤摸瓜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61章 那一夜第654章 天大的把柄第620章 做賊心虛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182章 王朝雲第489章 見縫插針第410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62章 致命一擊第98章 變法序幕第405章 驚天身世第328章 美人恩重第265章 老經略相公第566章 王子亂第27章 王孫公子有矛盾第93章 人間天堂?第555章 中秋大禮第571章 大業可期第564章 與時間賽跑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286章 炮製大案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23章 皇家健康顧問第138章 典型試驗田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131章 人爲財死第1章 小賊第507章 兔未死,狐已悲第451章 韓公憂心第625章 一時之長短第68章 告御狀第126章 畢竟西湖六月中第678章 隱於市第173章 殺兄之仇第407章 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