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搜兵

後蜀使者盧紀成到達金城之後,見蘭州如此荒涼,心中不免帶着幾分輕蔑,薛復對他卻禮貌周全,又親自護送他已經使團前往涼州。

涼蘭兩州爲河西重鎮,在許多時期兩州經濟總量便能超過河西其它各州之和,但這時盧紀成看到的卻是一片片的荒涼,從金城到廣武,從廣武到昌鬆,一路上都是散放的牧民,涼蘭涼州有上百萬畝農田,數千萬畝草場,水草豐茂而且接連成片,但農業卻破落了。同樣面積的耕地能養活的人口在牧場的十倍以上,故而農村人口必較牧場集約,有一片數裡方圓的農田便可形成村落,但數十里方圓的草場卻未必能讓一個部落長久定居,所以盧紀成沿途看到的零零星星的帳篷。西南地勢狹窄,盧紀成到了西北後大覺眼界一寬,但視野大了,人就越發顯得渺小,盧紀成自然而然便越發覺得西北荒涼。

這日過了廣武,走了十餘里,中途竟沒一個人影,盧紀成嘆息道:“我也常聽說西北窮苦,只是不知道窮困到這個樣子。安隴萬里疆域,嘿嘿,只怕還不如我西川百里之地!可見地不在廣,需得富庶才行。”

他這兩句話雖有自誇的成分,倒也不是完全沒道理,以成都平原的面積而論,放在大西北不過巴掌大的地方,但所出產的財富只怕可以當得眼下河西全境了。

薛復身邊的侍衛聽了這句話心裡都老大的不舒服,薛復卻顯得很淡,道:“西川天府之國,薛復聞名已久,若是太平盛世,也會祈求自己能夠降生在那裡的。”

盧紀成道:“太平盛世?那如果是亂世呢?”

還沒等薛復回答,遠處天空與草地相接之處竄出一支騎兵來,也沒亮名堂,也沒打旗號,逆風呼呼呼闖到附近,勢若乳虎,盧紀成嚇了一跳,驚道:“哪裡來的兵馬!薛將軍,是你的手下麼?”

薛複道:“不是。”

盧紀成更慌了,雖然強自鎮定,但他畢竟是文臣出身,臉上仍然露出驚駭之色,待那隊人馬奔近,盧紀成纔看出那並非一隊“騎兵”,而只是一羣少年騎士,看上去都不過十五六歲,衣衫襤褸,帶着些沒鞘的刀劍,但個個肌肉如石頭,面目似野獸,衝到附近望見薛復的旗號停了下來,爲首幾個少年交頭接耳了一下,忽然呼嘯着離開了。

薛復東來以後對河西東部的民系情況曾做多方探訪調查,這時一見這羣人,便猜是一羣漢蕃混血兒。

吐蕃高原上的胡化之族,有一支其實來自中原,在上古時期與華夏族關係密切,甚至便是說兩族同祖也有可能,薛復雖然不知道這一點,但通過探訪也知道有不少蕃人在唐末戰亂後遷入河西一帶,與這裡的漢民混居,期間也有漢人蕃化的,也有蕃人漢化的,漸漸形成上百個農牧部落,情況十分複雜,但比較統一的是——這些人大多能說唐言,同時又都信佛。

薛復心道:“涼蘭諸州的蠻野部衆雖然暫時被我鎮壓,但根本問題尚未解決。”只是有外邦使者在身邊,不好當場下令去追究這事,卻笑着對盧紀成道:“川西天府之國,可找得到這等少年麼?”

盧紀成道:“我巴蜀乃物寶天華之地,文德昌盛之邦,三尺小兒也都知書識禮,怎麼會年紀小小就如此胡衝亂撞、野蠻無禮?”

薛復笑道:“我可以回答尊使的話了,若在太平盛世,我實願意降生於川西之地,可放在如今這個亂世,我卻願意和剛纔這羣少年一般,佩刀縱馬,舔血縱橫——盛世用文,亂世用武,那些亂世的文治之國,終有一天註定都要身爲強橫者的臣俘,所產再多,文德再盛,也不過是爲他人做嫁衣裳罷了。”

盧紀成臉色沉了沉,冷笑道:“剛不可久,刀馬再強橫也總有斷折的一天,但文章道德、華彩風流卻可流傳千年。”

薛復笑道:“我輩從虎狼窺伺中殺出來,今生便只馬上打天下,文章風流的事情,留給子孫吧。”

又走十餘里,漸漸見到一些車馬——卻是從西邊來的商人,過了昌鬆,農田漸漸成片,情況比起蘭州西北部要好多了,但在盧紀成眼裡,仍然只是不太荒涼而已。

張邁聽說蜀國使團開到,親自帶領鄭渭、李臏、鄭濟、奈布等出城相迎,滿臉俱是笑容,當晚大擺酒宴,陪侍的卻是一幫文臣與鄭濟、奈布等大商家,薛復交付任務之後便自去休息,他的妻妹也已經取到涼州了,郭汾在城中給他們安排了一座半舊的屋子。

涼州百事草創,撥給張邁、薛復等高層的住處也頗爲簡陋,只是兩件臥室,一個院子,別說比不上高昌、龜茲,比起疏勒來也遠遠不如,更是遠遠匹配不上薛復的身份。鄭湘本來就一肚子不滿了,這時見張邁宴請使者,沒請薛復,更發起脾氣來,薛復好聲好氣地勸着嬌妻,說道:“元帥沒看輕我的意思,你別多心。”

他們住的地方離張邁宴請盧紀成處不遠,偶爾還傳來陣陣歡笑,鄭湘更是惱了,道:“沒看輕你?哼,我二哥三哥都列席了,連石拔的大舅子都入席了,你辛辛苦苦護送使者來,卻連被酒都沒預着你,還說沒看輕你呢!”

薛復笑笑,說道:“元帥的意思,你不懂得。如今涼州城內有三位上將呢,其他兩位也沒入席,入席的不是文臣,就是商人,很明顯元帥相中的是巴蜀的財富,這會宴席之上不是行酒令,就是鬥詩歌,這些對我來說都不適合。”

鄭湘就不說話了,沉默了一會,才又說:“可是,可是……可是元帥爲什麼不封你做都督!”

薛復一愕,這才知道妻子真正的心病所在,鄭湘雖然是大小姐脾氣,畢竟出身大賈之家,雖無大心胸,卻也是大戶人家的眼界,發着一些雞毛蒜皮小事的脾氣,其實真正不滿的乃是張邁沒有讓薛復做都督。

薛復低了低頭說:“元帥自有他的決定,你別想太多,也千萬別亂說話。”

鄭湘道:“你在我面前,何必那麼謹慎!我可是你的妻子,難道你害怕我亂說話不成?”

薛復沉吟着,道:“上將軍是銜頭,都督是實缺,現在東面不像西面和中段,暫時還不需要人獨當一面,所以元帥的安排,自有他的道理。”

鄭湘還要再說,薛復笑道:“我好容易來一趟,你是不是打算整晚跟我說這些?”鄭湘這才哧的一聲笑,臉上現出幾分少婦的羞赧來。

————————————薛覆在涼州城內的這個小家飽飽睡了一夜,第二天不顧鄭湘粉臂軟纏,一早就起來,道:“元帥今天一定會見我。”

果然才吃過飯,張邁就派了馬小春來請,仍然到了上次議事之處,屋內坐着五個人,除了張邁之外就是鄭、郭、奚、李四人。薛復進門笑問道:“昨晚夜宴,成果如何?”

鄭渭笑道:“孟昶倒是客氣,要尊元帥爲兄,咱們半推半就,也便默認了。我們已經說好彼此互爲脣齒,永結秦晉之好。元帥已經安排好了使者出使成都,這便是禮尚往來。到時候會有商隊隨行,金城那邊卻要勞煩薛將軍關照一下,好好護送他們出境。”

薛復笑道:“這個就算長史大人不說,薛復也會辦的。”

這時雖是正月,天氣尚冷,這件屋子裡有個熱炕,郭師庸和奚勝坐在加厚的皮椅上,李臏的輪椅下放着個暖爐,張邁坐在熱炕最裡頭,倚着牆鄭渭坐在他左手邊,他拍了拍自己右手的空位邊招呼薛復過來坐了,親手給他斟了一杯葡萄酒,說:“這次讓你護送盧紀成來,其實是借個由頭調你入涼,要和你商議件事情。”

李臏不等張邁吩咐,便將另搜兵源的事情,以及郭師庸、奚勝等的意見述說了一遍。

薛復默默聽着,眼睛也不去瞧屋內其他人的,屋子很小,尤其熱炕上三個人幾乎擠在一塊,這不像國事討論的場面,倒向親朋相聚,張邁倚牆,鄭渭憑几,他就將腳伸上炕來,舒展了一下肩背,讓自己坐得更舒服些,屋子裡頭的氣氛不知不覺間又寬鬆了幾分,薛復才道:“天下之兵,無有不可用的,韓信連市井之人都能變成精銳——雖然像他那樣的兵法天才百年不遇,薛復自忖也沒這本事,但沙瓜士兵,也不至於一無是處。”

郭師庸道:“百戶之邑,必有忠勇,沙瓜自然不會沒有勇士,只不過精銳之徒多被楊易選去了,剩下的這三萬五千人,安於逸樂,惰於進取,又帶着末世歸義軍留下的暮氣,因此我認爲要練成精兵,嘿,難!”

“是,是,是。”薛複道:“不過我能否這樣理解郭老的話——沙州之兵,不是完全不能用,否則曹議金如何靠他們在毗伽與狄銀之間立足?只是郭老心中要練成之兵,乃是‘勇猛進取’的悍卒,所以進取心不足的沙州兵就不很符合郭老心目中的評判準則,對麼?”

郭師庸點了點頭,道:“兵質之先天強弱,源自生活之習性。漠北之強於漠南,北-疆之強於南-疆,關西之強於關東,均在於此。沙州這些人久在曹議金麾下,安逸得久了,既少了一份質樸,又缺了建立軍功的渴望,尤其麻煩的是他們染了不少惡習。如今我們東西中三段都是自保有餘,又何必再練一批守成之兵?我年紀雖老,卻也知道元帥的雄心!元帥要練成這批新兵,爲的是什麼,咱們大家心裡明白。再則,當日這批沙州兵在瓜州時,面前就是胡人,背後就是家園,以沙人守瓜,乃是短戍,瓜州有事,沙州馬上就要遭殃,迫切感較強。但如今沙州卻成了大後方,從沙州到涼蘭也好,從沙州到北輪臺城也好,那都有千里之遙,要他們遠赴邊疆戍守,那就是苦差了。征伐之軍不憚遠,戍守之軍乃宜近。守土之兵宜就近取材,勞兵遠戍最是耗國財、損民力,這班人沒法成爲遠征之精兵,又沒有近戍的條件,所以我認爲不如將他們歸田。”

薛複道:“郭老所論十分精闢,只是這樣的話,那麼新兵之源,就要另外取材了。”

郭師庸那日的提議被張邁否決掉後,回去與奚勝左右參詳,此刻已經有了新的主張,道:“咱們帶兵的都知道,練兵不怕士卒什麼都不懂,卻怕士卒懂了不該懂的東西,要新兵練成武技陣法容易,要老兵去除惡習卻難,沙州兵已經染了許多惡習,練兵之道,惡習既成,再要去掉就難如剝皮,所以練老不如練少,練舊不如練新:我安西舊部,新春既立,有二千多少年已經長成,可以徵之入伍,此第一批;過往幾年,我軍東征時,將官軍眷收納了不少胡兒少年爲螟蛉者,其中加入我軍時間較長者也有六千餘人,此第二批;疏勒戰奴之中,不少人隨軍作爲後勤,一直沒有犯錯、有資格入華者也有不少,從中挑選精健年少者,當可得三四千人;甘肅沙瓜四伊五州,每州搜選千人之數,料亦非難;據我所知,自龜茲以至於涼蘭,諸胡在這兩年來歸者不計其數,若取其族中少年入伍,不但可增強附屬部族的向心力,且又可得數千人。如此則雜其途而取兵源,卻一以軍令,部勒以陣法,訓練以武技,裝備以刀甲,短則一二年,長則二三年,可練成二萬精兵。”

薛復留意張邁的神色,見他沒有反對,說道:“若是這樣,那我再爲我們的新軍獻上一二萬兵源吧。”

郭師庸和奚勝對望了一眼,齊聲道:“在哪裡?”

“就在這裡啊。”薛復指着地面,說道:“兩位纔來不久,所以或許還沒發現,這西涼地面,就是一個巨大的兵家武庫!”

(未完待續)

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三十三章 雄鷹再生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一二一章 同牀異夢之一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十九章 龜茲的春天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二九九章 流放,已經是最大的仁慈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三五章 之一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四十六章 活佛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十九章 孃家人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三二七章 奪港第五十七章 龍驤鐵鎧營第二八七章 三軍南下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九十二章 南征之志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八十一章 烽火臺上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三零三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一二零章 十月飛雪第二五二章 三月賭約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種替代第一九三章 強者之戰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五七章 接雁將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四十七章 英雄美人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零二章 八千里路不留行!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一四四章 會戰投筆崗 之一第十二章 城外伏擊之二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七夕節求票
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三十三章 雄鷹再生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十八章 用鐵蹄來決定這片土地的歸屬!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三十六章 蘇格蘭式菊花第一零一章 陌刀雷霆汗血風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十一章 黑虎陌刀將第三零二章 遼陽動態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一二一章 同牀異夢之一第一一零章 不把禍根留給子孫!第六十一章 謀落烏勒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第十九章 龜茲的春天第五十六章 攻佔怛羅斯之二第一六二章 伐交之一第二九九章 流放,已經是最大的仁慈第二三零章 牛馬疲春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一三五章 之一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九十七章 唐軍假扮唐寇第一九四章 汗血陰影第四十六章 活佛第二十二章 大都護軍帳會議—中斷!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一三二章 來日之天下!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十九章 孃家人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三二七章 奪港第五十七章 龍驤鐵鎧營第二八七章 三軍南下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一七八章 傳國玉璽第二一四章 先鋒政略之二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九十二章 南征之志第七十六章 議和使者之二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一七九章 羣雄割據?第八十一章 烽火臺上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一百章 夜襲者第一三九章 鍊金術之一第一四八章 巡河死線第九章 下巴兒思之二第三零三章 龜茲學院叢林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二二一章 涅盤戈壁斬首灘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一二零章 十月飛雪第二五二章 三月賭約第六十五章 俱蘭城第一回合第二七八章 陌刀再現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第一七零章 亦黑議和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五第二零一章 染血的高地之二第三二四章 界限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二十四章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九十五章 被遺忘的人種替代第一九三章 強者之戰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二五七章 接雁將第二八八章 河北儒林第九十八章 張邁再升官?第一六一章 開疆拓土八百里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三零九章 蟄伏者的涌動第四十七章 英雄美人第一八零章 戰爭的理由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五十五章 借刀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一零二章 八千里路不留行!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一四四章 會戰投筆崗 之一第十二章 城外伏擊之二第十七章 飛雀郭郎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一二六章 火燒浮屠城之一七夕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