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兵臨撒馬爾罕

張邁冷冷地盯着瓦提克,他自己就是靠着謀略起家,在安西唐軍起事之處遊走於各大勢力之中,借力打力一直走到疏勒,這麼些年過去,對人對事的洞察力都已經歷練得深透無比,此刻居高臨下,對於瓦提克的思路一眼就看穿了。

看着張邁的眼中閃着寒光,劉岸忽然想到了什麼,心中一驚:“不好!這幾年元帥的霸氣越來越強,就是對耶律德光那樣的人也都硬碰硬地頂回去,對哈里發這樣只有尊位沒有實權的人,只怕元帥不會客氣——那可會惹來極大的阻力!”他似乎預感到了張邁的反應,又想:“薩圖克與我們交鋒了這麼久,一定是揣摩透了元帥會如何反應,所以才故意放使者過來!”

正要暗中勸告,張邁卻已經開口了,但他並沒有回答瓦提克的話,反問道:“聽說哈里發現在已經失去了政權,變成了一個空架子,可有這事?”

瓦提克聽了翻譯之後臉色微微顯得難看,張邁所說的乃是事實,無可辯駁,但他卻不能正面承認,勉強以辯詞答道:“哈里發陛下是真神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世俗的軍政有時候會有所變遷,但真神的旨意不會改變,哈里發陛下作爲天方諸國信仰的歸依,就是再過一千年也不會改變。”

“是麼?”張邁道:“我十分尊重歷代哈里發的教化,先知默罕默德對於結束半島的混戰,教化周邊的野蠻民族,原也有很大的功勞。如果哈里發陛下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夠維繫他作爲宗教領袖的地位,那麼他便值得我敬重。如果他是這樣一位道行高深的偉大人物,那麼無論我的疆域擴展到哪裡,我都會擁護他作爲天方教民的精神中心。”

張邁的反應,讓瓦提克十分詫異,一時間他有些不大理解這位東方霸主的意圖。

卻聽張邁說道:“我來到河中之後,遭遇到了許多的誤解,一些天方教虔誠信徒被人誤導,宣稱我是要來滅天方教,但是,我實際上是來保護天方教的。”

“保護我教?”

“不錯。”張邁道:“凡是導人向善的宗教,就是好宗教,凡是有益於國家與人民的宗教,我都會給予保護,不管是佛教、道教、拜火教、十字教還是天方教……”

瓦提克的臉色又有些變了!張邁所說的,仍然是他一貫所主張的“政教分離、宗教自由”政策。在天方帝國開明的時代,天方教倒也容許境內有異教徒的存在,比如基督教和猶太教,但天方教理所當然的必須是國教,而且宗教領袖哈里發理所當然地要掌握政權!若是政教分離,那就相當於是抽掉了天方教存在的基石——至少是剝奪了哈里發和講經人們權勢的來源!

天方教是當世最嚴格的一神教,最無法容忍的便是這一點。而張邁卻偏偏總是將之與其它宗教並列,認爲各大宗教之間並無高低主次之分!

天方諸國對張邁的態度是擔心的,害怕他不斷地擴張下去,但張邁卻似乎並沒有準備妥協的意思——哪怕將因此而面臨更大的軍事阻力。

“我知道你來幹什麼。你可以回去告訴哈里發,或者告訴所有希望從你這裡得到我回復的人!告訴他們我以下的話。”張邁對已經無法說話的瓦提克道:“我張邁還有我背後的大唐,永遠會支持人們在精神世界的自由追求,我也尊重各宗教在教化上的努力,但是疆域從來都不是靠經書,而是靠馬與刀來奠定!我十分希望有一天能夠和他一起探討天方教的教義,至於世俗的爭鬥……”

張邁淡淡道:“還是讓手裡握有權勢的人來跟我談吧。”

對於哈里發使者的會見就這樣結束了。

劉岸一開始頗爲張邁這樣沒有半點柔性的言論擔心,但張邁卻沒有一點要改變的意思。他的立場早在疏勒時代就開始萌芽,在八剌沙袞正式公開,到現在哪怕是遇到了阻難,這個立場卻絕不動搖。

瓦提克回去以後將消息散佈開來,薩圖克大喜過望,對蘇賴道:“我就知道張邁一定會自己壞他自己的事!天方諸國本來期待着他能改變,但他卻這樣執迷不悟!看吧!這藥殺河與烏滸河之間的土地,就將會成爲埋葬大唐的最後墳墓!”

在張邁再一次重申其立場之後,西域地區的局勢再一次被催化,非天方教教徒進一步向唐軍靠攏,天方教中的溫和派也有一部分表示支持,至於天方教的狂熱派則再次掀起反抗張邁的**。所有無法接受張邁將天方教與其他宗教並列的狂熱信徒從四面八方涌來,布韋希家族擔心張邁滅了薩圖克之後會繼續西進,也向薩圖克提供了援助,並暗中給予承諾:在薩圖克對抗張邁期間,後方諸國不會襲擊他的背後。

山中永生者的代理人也與薩圖克更緊密地團結在了一起,原本因爲薩圖克攫取全部軍政大權而產生的怨念也暫時放下,薩圖克的內部空前地統一了起來。

見到如此局面薩圖克歡喜非常,他徵集河中地區所有人力物力,盡聚於撒馬爾罕城內,在撒馬爾罕城實行堅壁清野策略,要以撒馬爾罕堅城以及那密河與張邁來個背城一戰!

在蘇賴的組織下,薩圖克控制下的河中地區開始實行戰時機制,以宗教的名義徵調所有物產,物資向軍方傾斜,民間的物資分配則全部由各級講經人包辦。

河中地區原本是有着上千年商業傳統的複雜社會,這時卻被迅速破壞掉了,許多商人和地主都叫苦連天,但底層的教衆在分到東西都高呼萬歲!

“薩圖克要建立**麼?”張邁收到情報後微微一笑。打擊豪強以討好下層,這樣的策略張邁以前也玩過,“看來都被薩圖克學去了啊。”張邁知道,這一招在戰爭時期能夠發揮出極爲強大啊的威力,不過他知道這種猶如打雞血一般的刺激是有很大後患的。

與張邁重申其堅定立場的政略相配合,郭洛所主持的軍事行動依然是步步爲營。他一路西進,並不強攻,所到之處除了安插據點之外還保護沿途牧場,將撒馬爾罕以東的農田牧場都圈了起來——這些地方在眼下大多無主,並安置了一些民夫民兵進行軍牧、軍屯,竟然有打持久戰的意思!

魏仁浦雖然也贊成先西后東,但他畢竟是從中原來,對東方的局勢更加上心,因此覺得河中一戰宜於速戰速決,解決之後好集中力量東歸以爭中原——在魏仁浦看來,入主中原纔是正道啊!河中這邊,只是作爲大唐的邊藩,安置好了,使之不爲中原之患就行了。

但郭洛的種種佈置,卻似乎要做長久打算,而張邁也默認了他的這種打算。

天策軍渡過藥殺河以後,歸附到唐軍的本地人越來越多,郭洛按照來歸者的習性,分部分族,實行半軍事化的安置。貧民被安排去了做運輸或者屯田,婦孺則編入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的流水線裡頭,此外張邁又下令大昭寺動用半個安西都護府的僧侶——數量達到兩萬多人,分別進入到各軍各部,進行一對五、一對十地教導新民唐言。同時又拿着張邁作提綱、鄭渭編撰、郭洛修訂的小冊子,內中有着新帝國立國理念、律法常識以及生活展望編成的半歌謠文字,俗名叫《唐寶書》者——那也是天策軍多年來進行同化教育的結晶,對來歸附的無知識民衆進行最初步的普及教育。

這是一項複雜到無以復加的大功業,幸虧郭洛在寧遠城時就做了準備,培養出來的大量人才這時起了巨大的作用,組織起來數量多達數十萬的人口也有條不紊。

大軍中軍以及民部所進行的事業,每一天都要面臨無窮的雜務,而前鋒楊信等人則嫌中軍進軍太慢!

騎着汗血寶馬,一驅馳就能奔出上百里,拿着當世最鋒銳的刀槍,楊徐二人所到之處幾乎無敵,就連伊斯塔也不敢正面迎戰他們的鋒芒。可是後面郭洛按照步步爲營的策略所進行的行軍,相對楊信的騎兵速度其慢可想而知,因此前鋒騎兵極爲抱怨。

大軍渡過藥殺河後又整整走了一個半月,前鋒纔算抵達撒馬爾罕!

這時夏季將過,秋風已吹,河中地區冬天會來得比沿海早。郭威算算日子,覺得薩圖克這時多半已經做好了守城的準備,“要攻城的話,我們只剩下兩個月了。”

撒馬爾罕,鼎盛時期人口達到五六十萬,在中古時代這樣的人口是極其恐怖的!古代沒有高樓大廈,城市向上縱身最多兩三層樓,而且那通常是富裕人家才能夠建的房子,平民的房子都得是平房,所以五十萬人口的城市佔地面積已經很大了。

撒馬爾罕依河傍山而建,河是那密河,山是薩末山,這座城市不是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而是一個城市羣!在周圍有着十幾個或大或小的城鎮,城鎮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每一座城鎮又聯繫着數以百計的農村和牧場。

撒馬爾罕所在的土地也正是整個河中地區最肥沃的土地,有着衆多的牧場和農場,儘管這座城市是靠商業集聚起大量的財富,但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怎麼養得活幾十萬人口?

來到這裡,郭威彷彿見到了河東,楊信彷彿見到了河西——他們深入內陸之後見慣了荒涼,卻都沒想到,在這裡竟然會見到這樣富饒的土地,一時間內心的煩躁掃去,心中對這片土地生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喜愛來。

(未完待續)

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一三六章 公審大會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一四六章 一併滅了!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六十章 馬賊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一三八章 張邁成親之二第八章 下巴兒思之一 第三更 求票!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六十三章 張邁的道理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二十五章 火煉銀山第一四九章 大唐滅亡了?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一六三章 伐交之二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二五章 蟄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第二三九章 外交爭衡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七十六章 胡血染紅纓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二三一章 大遼立國之一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一章 海市蜃樓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一一八章 變通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九十八章 澤北最後一戰第一五九章 梟雄落日第九十一章 河蒼烽火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十九章 鄭渭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一百章 威震中原第六十二章 百帳風雲之二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七十一章 脣齒攻防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十九章 鄭渭第二四四章 更深的權謀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四十二章 東守西攻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五十八章 阱城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二四三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二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三二二章 陷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七十二章 這裡沒有張大都護第三十七章 遠客遠國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一零二章 向東——葛羅嶺山口!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
第一二五章 蟄第一四零章 鍊金術之二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一三六章 公審大會第三十九章 第一日開始第一五七章 追亡逐北第一四六章 一併滅了!第七十五章 泥潭深陷關於課程調整以及更新調整第一一八章 秋風俱蘭城第六十章 馬賊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一三八章 張邁成親之二第八章 下巴兒思之一 第三更 求票!第二二七章 國家未來之一第六十三章 張邁的道理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二十五章 火煉銀山第一四九章 大唐滅亡了?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二十六章 訓話第一六三章 伐交之二第六十四章 陌刀戰斧營第一二五章 蟄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第二三九章 外交爭衡第二章 決策東征!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七十六章 胡血染紅纓第二五一章 誰的土地誰的家第三十七章 征途的此端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一三一章 涼州大會之二第二三一章 大遼立國之一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十二章 斷壁刻字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一章 海市蜃樓第二六零章 羣儒舌戰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七十二章 信心第一一八章 變通第一零八章 高昌城外第九十八章 澤北最後一戰第一五九章 梟雄落日第九十一章 河蒼烽火第八十二章 血人巷第八十九章 西線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四十九章 龍面英雌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十九章 鄭渭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一百章 威震中原第六十二章 百帳風雲之二第七十章 山雨欲來第六十三章 卷終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七十一章 脣齒攻防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二八四章 因糧第五十章 與子偕行第一一二章 壓艙石第十四章 汾陽兵典第一二三章 第一座城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第二四九章 全面緩衝期的到來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十九章 鄭渭第二四四章 更深的權謀第一零七章 大昭寺之一第六十一章 改造俘虜第四十二章 東守西攻第一七五章 安西大都護繼任者第五十八章 阱城第四章 食敵而肥第一七五章 污水第二十七章 誘遷第三十一章 獻祭第二四三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二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七十四章 斬旗第三二二章 陷第一八五章 借道中原_北討契丹!第七十二章 這裡沒有張大都護第三十七章 遠客遠國第一六六章 司馬歸來第一零五章 火燎天原之二第十章 最後一鎮!第二二六章 風雪入雲州第一一九章 汗血西來第一零二章 向東——葛羅嶺山口!第一零三章 四面唐歌第二七五章 大戰餘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