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東宋首相官邸。
滿座的東宋文武高官肅然而坐,每個人都看着剛剛發下的一份簡報發呆。而戰時內閣首相文道生則背對着他們,看着高高掛起的巨幅地圖,動也不動。
窗外,是東宋首善的江寧城區,市中心的高樓鱗次櫛比。商業區的店面一間挨着一間,大多氣派體面。工業區則是煙囪林立,機器轟鳴。碼頭上泊着載滿了貨物的內河商船,江面上冒着濃煙的汽船拖拽着一串串的木質貨船,東去西往。
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如此充滿活力……任誰都不會想到,滅頂的災難已經到來了。
東宋南洋大艦隊的主力在龍石島一戰中損失慘重!
失去了三艘一級戰列艦,十艘二級戰列艦,二十艘三級戰列艦……總共三十三艘主力艦,全數戰沉!
這可是東宋海軍半數的主力艦啊!
而和這些主力艦以及三十多艘戰沉的四級、五級、六級艦一起失去的,還有三萬多名訓練有素的海軍官兵……還有東宋合衆國維持戰爭的決心和信心。
由於東宋和大周過往的友好關係,以及大周共和國執行了一百多年的“華夏優先”政策,還有華夏民族所信奉的終極統一思想,都讓東宋的資本家和民衆對大周共和國抱有好感。
在大部分東宋人看來,華夏三雄之間的決戰並不是國戰,而是一場內戰。
一場結束二百多年天下三分的統一戰爭!
而東宋的合衆國體制,又讓江寧朝廷在這場統一戰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爲江寧朝廷和合衆會議並不是合衆諸州的上級主管。朝廷和合衆會議對合衆諸州下達的指令不是強制性的。而且合衆諸州在法理上也可以脫離合衆國……
實際上,從東宋立國之日起,維持這個“邦聯制”國家統一的因素,就是屬於東宋朝廷的皇家海軍。
東宋在政治上接近“邦聯制”,在經濟上則是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的海洋國家。國內經濟的繁榮有賴於海外的市場和殖民地的財富……也就是說,東宋的繁榮和富庶,必須依靠強大的海上力量。
而東宋本土的國防,又要依賴海軍長江艦隊。
也就是說,沒有海軍,就沒有東宋合衆國的一切。
而爲了維持海軍的強大,東宋的合衆諸州就不得不將“海軍權”完全交給中央,用五十州的財力打造一支足以和大周共和國海軍對抗的海上強權。
因此東宋海軍,纔是東合衆國得以凝聚統一的基礎。
現在海軍遭遇了慘重的損失,東宋統一的基礎也就不復存在了。
合衆國的落日,自然近在咫尺!
“首相,”東宋的戶部尚書沈萬三聲音顫抖着說,“我們,我們海運是不是馬上就要中斷了?這可怎麼辦?可怎麼辦……要不,我們還是建議陛下帶着皇室暫避新宋吧。
現在本土艦隊還算完整,可以護送陛下和皇室離開江寧去新宋的。”
沈萬三是這一屆內閣中的首富,他的家產在整個東宋都能排上前十名,號稱擁有幾個“小目標”,堪稱富可敵國。不過他的尚書並不是捐來的,而是由在“蘇杭秀明越”一帶極有影響力的江南工商聯盟(黨派)推薦入閣的,代表的自然是江南工商業的利益。
對於江南工商業來說,失去海權就等於直面滅頂之災。
哦,也不是一定會滅頂……還可以體面的投降!
脫離東宋合衆國,加入大周共和國。
雖然加入共和國後,江南工商業不可能再擁有原本在東宋合衆國時的發言權。但是仍然可以在共和國約法的保障下,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共和國可以剝奪江南合衆諸州的合衆自主權,但同時也必須保護江南諸州的自治權和江南百姓的公民權。
雖然地方治權會不可避免遭到削弱(從法理上說,共和制下的地方自治權來源於最高議會的權力下放),但也不是不可接受的。
而沈萬三現在提出的由本土艦隊護送皇帝和皇室逃亡新宋的方案,實際上就是要執行“皇室放棄東宋本土”的避難方案。
皇室一走,東宋的合衆政府和大周共和國執政府,也就能夠開展和平統一的談判了……
“我們還可以打下去!”東宋的兵部尚書趙良忠大聲嚷嚷道,“周國在龍石島海戰中的損失也很大,他們至少失去了15艘主力艦!
更重要的是,龍石島海戰表明沒有裝甲防護的風帆戰列艦根本不堪一擊。未來是屬於裝備有可以發射大口徑開花彈的鑄鐵大炮和裝甲防護的新式戰艦的,也許還應該用‘熱水器’(蒸汽機)驅動的水輪提供一部分動力。”
趙良忠是東宋皇室的子弟,海軍工程師出身,加入戰時內閣前是海軍造船局的局長。
作爲一名造船專家,他在研究了海軍都軍機司的報告後,就斷定木質風帆戰列艦的時代結束了。
目前在建的60000石級戰列艦和在龍石島戰役中失去的那些貌似強大的戰列艦一樣,在大口徑開花彈面前不堪一擊。
所以失去33艘主力艦對於東宋而言,並不一定是致命的。只要東宋能夠儘快啓動新式的裝甲戰艦建造計劃,製造出擁有鋼鐵裝甲,可以抵禦開花彈轟擊的鐵甲艦,就能奪回失去的海權!
而在建造裝甲艦的競賽中,東宋和大周應該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海軍造船局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第一艘裝甲艦的建造?”首相文道生問。
“兩個月!”趙良忠回答道,“海軍預備改造三艘排水量15000石的大型汽船,兩個月內肯定可以完工。”
完全新建裝甲艦肯定需要很長時間,爲了抓緊時間,自然只有改造舊船。
而改造大型風帆戰列艦的難度要比改造中小型的蒸汽拖船難得多。
因爲風帆戰列艦的木質桅杆和風帆過於龐大,沒有辦法保護。而一旦桅杆和風帆被開花彈摧毀,戰列艦也就失去動力了。
而且風帆戰列艦上的風帆和繩索又很容易引發大火,火災又會蔓延到火炮甲板,從而引發大爆炸。
此外,大型風帆戰列艦的體積過大。如果全部加裝鐵甲,艦船就太重了,航速難免大幅下降。
所以改造風帆戰列艦是非常困難的,不如從蒸汽拖船開始改造。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使得東宋的海軍工程師放棄了風帆戰列艦。那就是風帆戰列艦的火力過剩了!
一級戰列艦的一百多門大炮在實戰中明顯過剩了。因爲一艘一級戰列艦隻要捱上一發8寸、9寸的開花彈就完蛋了。那裡用得着一百多門炮?一百多門炮都打開花彈,還不得把對手轟成渣?
而且那麼多開花彈對自己也危險啊!
在龍石島戰役中爆掉的戰列艦幾乎都是自身攜帶的彈藥被殉爆了……這完全是自殺式爆炸船啊!
所以東宋的海軍工程師們都認爲應該減少艦炮的數量,同時將更多的艦船自重分配給動力系統,也就是蒸汽機和煤倉。
一艘排水量在40000石左右的裝甲戰列艦,擁有20門左右的9寸炮或10寸炮就足夠了。
而在火炮數量減少的情況下,用堅固的防彈炮艙保護大炮也就成爲可能了。只要炮艙、機關艙、煤倉不被擊毀,戰艦一般就不會戰沉。
“咱們的汽船都是拖船,”沈萬三馬上搖頭,眉頭大皺,“這些拖船適航性不佳,只能在內河和近海活動。遠海的運輸還是會被封鎖……是封鎖,而不是遭到騷擾啊!國內怎麼承受得住?沒有海外的糧食和鳥糞,飯都沒得吃了!”
一提到吃飯,在場的閣僚們都唉聲嘆氣附和起來了。
“是啊,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啊!”
“這幾年都不景氣,百姓生活艱難(人人有書讀,人人有肉吃,人人有綾羅綢緞穿,真是艱難啊),如果吃飯再成了問題,民心還會支持我們嗎?”
“沒錯,合衆政府應該以民爲本……現在陸海軍雙雙敗績,國內經濟又難以維持,還是應該及早媾和。”
合衆國政治的弊端在今天的會議上顯露無疑了!
聯合戰時內閣的閣僚們其實都是合衆諸州的代表,他們首先要對合衆諸州負責,然後纔是皇帝和朝廷。
如果現在和東宋作對的是西宋這個軍戶和槍大夫之國,那麼50合衆州一定會支持朝廷打到底的。
讓一幫封建軍戶和槍大夫來當家作主,50合衆州的資本家還這麼混?那點身家不都得交出去?所以必須打到底!
可是大周共和國同西宋是不一樣的,大周也是資本家之國……合衆制和共和制之間的區別並不大,只是最高權力屬於州議會還是國家議會而已。
另外,東宋和大周雖然是兩國,但是互相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很親密,可以說是難分彼此的。
而且由於大周共和國一百多年來所執行的“華夏優先”,和“美洲開放”,使得東宋的江南地區存在許多跨國資本家——據說資本是沒有祖國的!
所以在江南一帶,有許多影響力極大的資本豪門無所謂大周還是東宋……甚至,一個統一的華夏,對他們更加有利!
因爲華夏統一以後市場更大,壁壘更少,資本、產品和人才的流動也更快更容易,對外競爭中的內耗也可以完全避免。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和平統一都有利於不愛朝廷的東宋大資本家。
而對東宋的尋常百姓而言,是保衛皇上要緊,還是吃肉要緊?統一無非就是合衆變共和,皇上改元首,江寧話變天津話……要堅持打下去,那可就要沒吃沒喝了!
大傢伙真的願意嗎?
“首相,您說句話吧!”趙良忠扭頭看着文道生的後背,“國家興亡,就在您老一言之間了!”
這話一出,只看文道生的後背一垮,然後就是一聲嘆息。
老首相轉過身來,一張老臉上都是淚痕。他看着趙良忠,苦苦一笑:“老夫一言而決?老夫何德何能,可以一言而決?
趙尚書,你不要忘記,我們這個國是合衆爲國,不是天子之國……現在庫存的糧食還能供應,民心也算安穩。一旦糧盡,就會有合衆州背宋向周。到時怎麼辦?發兵彈壓?”
發兵彈壓是不可能的……不是沒有兵,而是這麼做會破壞合衆國體。
合衆國體就相當於50個兄弟合夥做買賣,有人不想做了,要退出了,這時候剩下49人能把他宰了?
因此合衆體制,根本就不適合打仗——後世的那個世界霸主,某某合衆國的體制,其實早就不是立國之初的十三州合衆了,而是南北戰爭重塑的政體,凝聚力是相當高的。
而東宋合衆國從沒有經歷過南北戰爭那樣的洗禮,一直以來都是以共建海軍,共守長江爲立國基礎的。
現在海軍已然崩潰,立國根本也就動搖了。
至於重建海軍,建立蒸汽戰列艦部隊云云的,沒有幾年時間根本不會成功。誰還能餓着肚子過上幾年?
而且大周共和國也會造蒸汽戰列艦啊!蒸汽機就是人家發明的……
文道生長嘆一聲:“還是恭請天子移駕新開封吧。”
“可是移往新開封就能保全嗎?”趙良忠的語氣也軟了下來。
沈萬三低聲插話道:“新宋之人都是天子臣民,和合衆諸州是不一樣的……千萬人一心,豈懼共和國勞師遠征?
況且還有西宋的幾百萬軍戶槍大夫。”
文道生也說:“天子走後,合衆之國也是要繼續抵抗的,沒有一年半載,怎麼可能達成和議?50合衆州的事情,沒有那麼容易談成的。
趁着這個機會,咱們還可以多多往新宋轉移人才物資和忠於趙家的兵將……”
趙良忠咬咬牙,“再給三個月,三個月後海軍出動鐵甲艦去和他們打,如果不勝,天子就離開江寧!”
這是趙大尚書最後的努力了!
文道生和在場的閣僚們互相交換了眼色,最後點點頭:“也好,三個月就三個月吧……和談可以先開始,邊談邊打吧。”
三個月的“緩刑”並沒有能拯救東宋。因爲大周共和國同樣在龍石島戰役後緊急啓動了裝甲艦的建造和改造計劃。
和東宋不同,大周共和國並沒有用內河拖船改造鐵甲艦,而是用跨海渡輪爲基礎,同時改造了10艘蒸汽裝甲艦!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手筆,是因爲大周的本土包括許多半島和海島。其中遼東—山東之間,高麗—日本之間,以及日本諸島之間的人員和經濟往來非常密集,需要大量的渡輪。
而用蒸汽機驅動的海運渡輪明顯比帆船和槳船更有價值,所以蒸汽航海渡輪早就出現了,而且還有越造越大的趨勢。
所以在龍石島戰後,大周就立即在天津、海州、遼東和日本的造船廠內,用排水量20000石左右的蒸汽渡輪改造鐵甲艦,一口氣搞了10艘!
和東宋的那些內河拖船改造的蒸汽鐵甲艦不同,這10條渡輪改造的鐵甲艦都是海船的結構,適航性不錯,是可以在海上航行的。
東宋的三艘只能在內河和近海活動的鐵甲艦,根本不能和它們相比——人家根本不用和東宋的船打,在遠海就把東宋的貿易航線給切斷了!
所以它們的出現,也就宣告了東宋合衆國的落日……
合衆215年7月,當秋風乍起的時候,東宋皇帝趙昊在兩次拒絕離開江寧後,終於接受了戰時內閣的建議,率領皇室成員在本土艦隊的護送下,離開了江寧府,往遙遠的新宋大陸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