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潛龍在淵(六)

這邊李綱舞拜謝恩完畢,蔡京才慢吞吞的起身,朝趙佶行禮道:“李龍圖鎮河北,聖人所用得人,河北諸事,當無憂矣,只是西府秉衡全國戎事,樞密使本就虛懸,李龍圖出外之後,更顯空虛,當早點安排得人,方能使朝局不亂,萬方協和。,”

樑師成頓時就打起了精神,蔡京此次在議及神策軍和晉陽軍出外之事上,出奇的配合,人事安排,一概都表示沒有異議,他所負責的財計,因爲是的確拿不出錢,倒不是有意添什麼麻煩,蔡京如此老實,反而讓人心中不安,大家要對付的擺明了是楊凌,楊凌一旦倒下,牽連到力保楊凌的蔡京也不甚難,以蔡京的老奸巨滑,如何能不看到這一點?

偏生他就是沒有生出什麼事情來橫加阻撓,現在看來,他卻是盯着西府這個位置,要將東西二府,全部握在掌中這個時候定然要提出他夾袋中的人物了,卻不能讓這個老狐狸得逞。

環視四下,延福殿中,高屐是蔡京的人,白時中出名的唯唯諾諾,誰都不得罪,此次以參知政事名義入禁中議事,除了頌聖,其他的全然不發一言,李綱已經準定出外了,說什麼也不會這個時候再淌混水,此時此刻,只有自己赤膊上陣。

樑師成正準備開口的時候,卻見趙佶笑着開口:“蔡老卿家憂心國事,忠勤可憫……然則現在四下河偃海清,尚無兵事,西軍回鎮,兩軍互調之後,一時間也無什麼要緊事情,都門禁軍一定是要整練了,承擔這個重責的,除了三衙,就是樞府最爲要緊,能任其事者,非有德才資望無一不缺者方可,朕還要慢慢詳查一番,先虛懸罷……蔡老卿家說得也是正理,樞府自然是不能長久無人的,朕也會早早做出決斷,先就如此罷。”

趙佶一口將蔡京擋了回去,樑師成頓時就鬆了一口氣,緊緊盯着蔡京,看他還會說什麼,這個可能,是樑師成與舊黨清流一系早就預料到的,原因無他,趙佶太需要錢了,禁軍也必須要整練了,此前讓楊凌先試試水,成了最好,不成犧牲一個楊凌也不至於動搖國本,這也是樑師成他們所歡迎的。

現在看來,已經成爲定局,今日一切,都在預料中,順利無比,連蔡京都沒有生出任何事端出來,可是不知道怎麼的,樑師成總覺得一陣無端的心虛,這整練禁軍經費財計事,誰都知道是個陷人坑,楊凌爲什麼就這麼義無反顧的準備朝下跳?他是真的有這麼傻,還是別有用意?

轉瞬之間,樑師成就已經收斂心神,大宋立國百餘年,這冗兵冗費多少有大智慧,大本事的名臣都未曾能觸動分毫,楊凌又不是神仙,豈有迴天的本事?大家靜靜的坐等就好就算楊凌沒有鬧出什麼麻煩來,大家也要給他生出麻煩來就在這個上頭,一勞永逸的將這個怎麼也看不順眼的此人,徹底踩在腳下。

果然如樑師成所料國家財計,就是三司使的事情,高屐聞聲即起,下拜告罪:“臣有負所效,其罪也深,臣自請避位出外,請聖人揀選能臣,充臣之位,爲聖人分憂。”

趙佶長嘆一聲,讓高屐起身,難得神色沉重的道:“這如何能怪罪高卿?高卿已經盡心竭力,爲朕分憂解難,實則是這幾年事情連連,沒個斷絕的時候,江南本是財賦重地,方臘之亂,現在江南尚元氣未復,遼國衰敗,北伐平燕,這是還開國先祖心願,雖是正辦,然則一場戰事下來,兵連禍結,河北諸路又是殘破,收入銳減,而開支一日多過一日,豈能沒有窘迫的道理?”

“既然窘迫,就得要着手應對……此次北伐戰事,朕與諸臣,都看出來了,現在都門駐泊禁軍,實不堪用揀選兩萬精銳,隨同北伐,卻未經一仗,未發一矢,在河間府問得遼人兵鋒進抵雄州,就自家大潰,這還是揀選出來的精銳,其他未被揀選上的呢?難道還指望他們爲朕效力疆場麼?國家養其百數十年,卻是這般無用更不用說都門駐泊禁軍號稱六十餘萬,真正實數,有一半否?這一半,經整練否?能上陣否?國家有數財賦擲於這無用之地,長此以往,如何了得?這禁軍事,是非整練不可了。”

在場諸人,又齊齊起身,表示贊同,心下卻各有想頭,這禁軍冗兵冗費之事,已經喊了百餘年了,不管換了哪一朝,都要拿出來說個幾遍,都要說必須整練,減了少許,馬上就增回來更多,誰也沒有能料理下來,這弊端誰都看在眼裡,可誰都也沒法,而且有可能的話,儘量繞着這件事情走,而且這些年都門禁軍爛成這個樣,你這個官家責任也不淺,原來三衙領軍,好歹用的還是久經軍伍的宿將,都門禁軍再爛,好歹還能湊出幾萬得用軍將士卒,自從官家任用既無本事,又無經驗,只知道奉迎官家的高俅之後,都門禁軍就墮落得徹底不可收拾了。

官家現今是窮瘋了的,又爲楊某人帶來的大利所獲,是準備下定決心要碰一碰這個毒瘤了,你官家輕易,楊某人又是慣常不按牌理出牌的,你們要做這個,儘管做去,我輩口中贊同,冷眼旁觀就是,說不得還趁機下手,撈取更大的好處。

羣臣對趙佶心意心知肚明,卻都並未宣之於口,頌聖之餘,就等着趙佶自己說下去,至此趙佶算是將自己要大用楊凌,先從禁軍財計事下手的心思全部說了出來,心中還頗爲忐忑,生怕羣臣反對,說楊凌資望不夠,源於倖進,無以行此要緊之軍國大事,讓趙佶沒有想到的是,延福殿中大宋的這些執政們連同一位隱相,誰都一聲不吭,互相回顧之後,都行禮下去。

蔡京爲首進言:“一場平燕戰事,的確表明都門禁軍絕不足用聖人此意,正逢其時,由財計事下手,也正如其份,可謂聖明也……楊凌此人之人,雖有資望不足之慮,然則尚能勇於任事,在財計事上似也差有所長,讓他先試一試,也沒什麼,若有什麼意外,聖人再隨時補正就是……對於此事,老臣並無異議。”

趙佶看看蔡京,又轉頭看看樑師成,給楊凌尊崇差遣,已經夠下樑師成面了,趙佶一時也不想太過,卻要看看樑師成對楊凌一下掌如此重權,又沒有什麼憤懣之意,卻沒想到樑師成沒有半點不滿,在身側行禮道:“聖人有所措置,定然是極精當的,我輩只恨匡時無力,惶恐之餘,還能有什麼意見?只求能在聖人之旁,拾遺補闕,少有進益,就是我輩的用處了,聖人要以楊凌先行檢查禁軍費用財計事,臣除了全力配合之外,並無什麼說得。”

趙佶心下大定,自覺自己平時垂拱而治,這幫臣卻是勾心鬥角,將朝局敗壞得甚難收拾了,最後還得自己出馬,一一安排諸事,羣臣也只能恭服聖明,等着他來收拾河山,自己做這個大宋官家,本事威權都是足夠的,只是未免太辛苦了一些罷。

當下很是自信的一笑:“既然如此,就早發明旨,讓楊凌在樞府內設臨時司署,闢屬吏,領印信,行檢查禁軍經費財計事三衙以下,京畿路京西南路駐泊禁軍各部,不得設詞阻撓,隨楊凌行事,若有人想生什麼事情,朕就給他尋個地方監酒稅去。”

今日大事議到此處,已經是都有了說法,隨侍承旨已經將要頒發的旨意大略記了一些,只等時侯走筆如飛擬好,趙佶認可用寶,交政事堂副署,便成定案,趙佶今日難得勤勞,這個時侯也大敢疲倦,揮手讓羣臣退下安置去,自己就要找個安靜地方養靜去,平白拿出五十萬貫的心痛也得消散消散才能少點心疼。

蔡京與高屐陛辭之後,退出延福宮,內使在前引路,蔡京年老尊榮,有肩輿擡着,高屐也不顧身份了,緊緊跟在蔡京旁邊,仰着臉就輕聲發問:“太師,這般任他們施爲,看着楊某人跳這火坑,他的地位必然不保,到時候也一定會牽連到太師這裡,到時該如何是好?”

蔡京雙眼似閉非閉,半晌才低低哼了一聲:“是誰的火坑,現在還是論不定的事情,現在就說這個,還嫌太早。”

在離金水橋一千晉陽軍大營不遠處的一間宅邸,此刻宅門緊鎖,此處宅院,原來是荊湖南路一個販茶商人的,在汴梁生髮起來之後,還將家眷都接了過來,花了不少錢在汴梁落籍,準備做長久居,結果一次生意折了本錢,賠得血本無歸,更要命的是不少本錢還是從汴梁有勢力處以高利借來的,走投無路之下,這商人就將妻送走,自己在院中大樹上吊了頸。

一幫破落戶來要債的時侯是趁夜上門,入門就看見這販茶商人披頭散髮的吊在面前,當下就嚇得四散而逃,一個破落戶當場給嚇得中了風,臉到現在都是歪的,以後幾日許是巧合,當日上門的破落戶有跌斷腿的,有大病一場的,人人都說是這販茶商人作祟。

他遺下的宅發賣,既然成了鬼宅,少有人願意接手,一直就慌在那裡,直到不久之前,纔有外地口音之人尋上門來,從牙人手裡典下這個宅邸,只要能脫手這個鬼宅,牙人一切都馬馬虎虎,什麼文書都是草草了事。

典下這個宅,不過幾日,今日這陸陸續續,就來了不少人,將這宅子看得死緊,不時還有運柴炭的騾車到這宅後門處停下,汴梁百姓看到這個場面,看到那些在宅邸左近走動的壯健漢,都遠遠的走避開,汴梁是個如此大的都市,灰色地帶的那些勾當自然也是異常發達,這些好漢們行事,老汴梁都不會招惹這個麻煩,開封府的衙役,倒也過來詢問了幾句,領頭漢倒好說話,塞了一個小銀錠,說是今日收一些貨,絕不會生出什麼事情來,也就罷休。

到了夜色將臨之後,更不會有人靠近這裡了,這宅邸之內就算是有什麼勾當,也是針扎不進,水潑不透,所憂一切,都隱藏在汴梁的夜色當中。

這個時侯在宅邸內院一間廳堂之內,幾點燈火,將這廳堂之內映照得半明半暗,廳堂之內,十幾二十條漢或坐或站,每人雖然都穿着便服,但身上那種百戰淬鍊出來的武將氣度,卻說什麼都遮掩不住,這羣漢,正是晉陽軍中各級要緊的軍將,最起碼也是一營的指揮使與虞侯使主副兩員將官。

現在大家一身便服羣集在這裡,互相對視,都是覺得古怪,他們是今早便得到號令,用運柴炭的騾車作爲遮掩,次第在這裡集中,大家隱約知道是什麼事情,卻誰也不想先說出口,晉陽軍本來自從朔州大戰之後,精銳幾乎死傷一大半,現在又拉扯了千餘百戰之士來汴梁整頓禁軍,邊關的晉陽軍沒有數年如何能恢復元氣,這個時候還要長途行互調之事,中途水土不服者,死傷於病疾者不知道有多少,實力又是弱了一分,到了燕地,又是生地居多,又要打幾分折扣,這件事情,對於現在的他們而言,總還是覺得有點惶恐——這晉陽軍將來還能算是大宋的軍隊麼,大家還能算得上大宋的軍將麼?

有到得早的人,已經在這裡等候半天,卻少有和這些****見面的同僚答話,不知道等了多久,站的坐的,都覺得身上發麻的時侯,就聽見外間傳來腳步響動之聲,廳堂門被推開,就看見牛皋和岳飛也換了便服,旁邊還有一人正是楊凌身邊的親衛頭領湯懷,大步走了進來。

軍中法度森嚴,兩位將主到來,廳堂當中諸將全都起身,朝牛皋和岳飛行禮,牛皋和岳飛兩人神色都很古怪,種種情緒糾纏在一起,尤其是以岳飛爲甚,這個年紀不大,在軍中卻以沉穩堅忍聞名的將主,這個時侯臉上神色,罕見的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意味蘊含其間……(。)

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17章 託孤重臣第99章 招攬(八)第6章 首戰第23章 透露第637章 擁駕(七)第239章 大江東去(八)第16章 雨中第474章 初入汴梁(四)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103章 涿州(三)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36章 擁駕(六)第444章 莫須有(十五)第634章 擁駕(四)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423章 明爭暗鬥(二)第203章 風雲亂(十)第237章 大江東去(六)第32章 慘劇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267章 擎天壁柱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418章 風雷齊動(七)第559章 殺破狼(七)第15章 營中事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392章 收網(一)第694章 合兵(四)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590章 改天(完)第178章 馬蹄急(二十五)第734章 家國天下事(十)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557章 殺破狼(五)第642章 擁駕(十二)第195章 風雲亂(二)第620章 北上(十)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181章 馬蹄急(二十八)第642章 擁駕(十二)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435章 莫須有(六)第583章 改天(十三)第328章 躊躇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401章 收網(十)第492章 潛雷生(二)第105章 涿州(五)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99章 招攬(八)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163章 馬蹄急(十)第714章 整軍會獵(三)第15章 營中事第532章 潛龍在淵(二)第18章 女真使者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578章 改天(八)第233章 大江東去(二)第360章 河東亂象(完)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420章 風雷齊動(九)第562章 殺破狼(十)第58章 暗流(四)第280章 人爲財死第108章 涿州(八)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673章 全線動搖(二)第62章 暗流(八)第425章 明爭暗鬥(四)第705章 宜芳大捷(五)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683章 宜芳第219章 雪滿弓刀(十四)第318章 虛驚第274章 各方打算第718章 整軍會獵(七)第132章 暗潮生(十八)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720章 整軍會獵(九)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507章 驚龍(七)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239章 大江東去(八)第614章 北上(四)第375章 楊可世局面第56章 暗流(二)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530章 倖進(完)第154章 馬蹄急(一)第661章 西軍態度
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17章 託孤重臣第99章 招攬(八)第6章 首戰第23章 透露第637章 擁駕(七)第239章 大江東去(八)第16章 雨中第474章 初入汴梁(四)第191章 恩怨了(八)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103章 涿州(三)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36章 擁駕(六)第444章 莫須有(十五)第634章 擁駕(四)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423章 明爭暗鬥(二)第203章 風雲亂(十)第237章 大江東去(六)第32章 慘劇第169章 馬蹄急(十六)第267章 擎天壁柱第553章 殺破狼(一)第418章 風雷齊動(七)第559章 殺破狼(七)第15章 營中事第404章 收網(十三)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392章 收網(一)第694章 合兵(四)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590章 改天(完)第178章 馬蹄急(二十五)第734章 家國天下事(十)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557章 殺破狼(五)第642章 擁駕(十二)第195章 風雲亂(二)第620章 北上(十)第709章 宜芳大捷(九)第181章 馬蹄急(二十八)第642章 擁駕(十二)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435章 莫須有(六)第583章 改天(十三)第328章 躊躇第550張 整練禁軍(完)第384章 暗撥乾坤(三)第401章 收網(十)第492章 潛雷生(二)第105章 涿州(五)第255章 鐵馬冰河(四)第99章 招攬(八)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464章 朔州會戰(二)第163章 馬蹄急(十)第714章 整軍會獵(三)第15章 營中事第532章 潛龍在淵(二)第18章 女真使者第675章 全線動搖(四)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578章 改天(八)第233章 大江東去(二)第360章 河東亂象(完)第584章 改天(十四)第420章 風雷齊動(九)第562章 殺破狼(十)第58章 暗流(四)第280章 人爲財死第108章 涿州(八)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673章 全線動搖(二)第62章 暗流(八)第425章 明爭暗鬥(四)第705章 宜芳大捷(五)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683章 宜芳第219章 雪滿弓刀(十四)第318章 虛驚第274章 各方打算第718章 整軍會獵(七)第132章 暗潮生(十八)第552章 陳橋別(下)第720章 整軍會獵(九)第258章 書生誤國(上)第507章 驚龍(七)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130章 暗潮生(十六)第239章 大江東去(八)第614章 北上(四)第375章 楊可世局面第56章 暗流(二)第127章 暗潮生(十三)第148章 風雲動(十五)第530章 倖進(完)第154章 馬蹄急(一)第661章 西軍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