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防禦漏洞

這話在臨行之前軍議,楊凌並未曾明說,軍心士氣可鼓而不可泄,且虎賁軍中,骨幹都是燕地出身,要是這做了最壞打算,準備一路糜爛到黃河邊上的預備說出來,只怕軍心都要騷然。可是如今相別在即,楊凌終於忍不住趕來,又叮囑了幾句。

對於女真東路軍的大舉入侵,要做好最壞打算,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死死拖住他們,並且維持着虎賁軍軍心不散,如此實在是重任在肩,吳玠吳璘對望一眼,楊凌目視吳璘,吳璘肅然行禮:“末將自當遵從大哥號令,絕不孟浪行事,燕地失敗則戰於河北,河北不利則據守黃河,除非末將戰死,否則決不讓女真韃子南渡黃河一步!”

吳玠也行禮道:“大王,末將這個弟弟雖然孟浪了些,可是軍事上絕不亂來,末將至於對女真韃子,其他的俺不敢說,總是舍了性命也要爲晉王謹守東面就是。若然不效,也不用晉王論罪了,俺反正早就死在陣前了。”

楊凌默默的拍拍兩人肩膀,虎賁軍去後,自己就要率領捧日軍擁御駕親征河東,此去就是連番大戰。重壓之下,原本這些事情不過去一封書信或者西府號令就能辦妥的事情,楊凌還是要在百忙之中,嘴碎的過來叮囑一句!

此刻見到兩人沒有誇口一定能守住河北,而是一副謹慎準備死戰的態度,楊凌反倒是稍稍放下一點心來,點點頭想說什麼,卻又不知道說什麼纔好,最後只是默然注視他們少頃,微微欠身:“儘量活着回來見我。”說完這句話,楊凌就轉身而出。

上百晉王直甲士,一直在外等候,見楊凌出,就將他迎上坐騎,萬千健兒。見到晉王旋進旋出的身影,又發出了大聲的歡呼吶喊,意氣昂揚,直衝霄漢。

楊凌勒馬,緩緩回顧這滔滔黃河。還有黃河岸邊這些自己幾年來苦心聚攏的麾下精銳,馬上自己也要統軍而上河東,這麼多幾年來追隨於自己麾下的好男兒,再見面時,還能剩下多少,但願那時,豪傑雖逝,河山依舊!

……

汾河河谷之中,一隊人馬正不疾不徐的向南而行,此時北地,春光正盛,雖則河東之地山黑而林稀,然則河谷之中野草繁茂,野花點點,汾河水流濺起碎瓊亂玉,仍然別有一番景象。河谷兩岸,到處都有村莊聚落,此刻正是田間勞作的高峰時候,到處都看到農人身影,在辛苦的伺弄莊稼。

然則往常田邊村婦送飯,兒郎嬉戲的熱鬧景象,卻再不見,這些勞作農人,在田間還不時北望,似乎在擔心着什麼,石嶺關外,正有大隊女真軍馬,正在做叩關之勢!

河東之地,從唐末至宋初,就是戰場,多少強藩在這裡混戰,五代之中幾代君王,都崛起至此,而宋立之後,與後漢更是纏戰十餘年,打得河東幾乎變成了一片白地,而與遼人之間纏戰,持續時間更長。

澶淵之後,邊界烽煙漸熄,原來在河東緣邊設立的密密麻麻的軍寨堡壘關隘,也多廢弛,可是這一次無數胡虜壓來,原來關外大量百姓如雲如雨的倉皇涌來,卻讓這些戰亂記憶,一下就回到河東百姓心中!

這一隊人馬經過,很是嚇了那些在田間勞作的百姓一跳,後來看到這支軍馬打着神策軍旗號,這才放下心來,河東邊地,武風素悍,雖然比不得燕地雲內那些迭經喪亂的漢兒,可是比中原腹地也強勝不少了。

這支打着神策軍軍號的人馬,自北面掩護着大批內遷難民退來,就據守關隘,整治防務,也不甚擾民,甲冑精良,兵刃銳利,約束森嚴,且滿是煞氣,一看就是強兵模樣,有這麼一支軍馬坐鎮。這才讓他們沒有舉家逃難,而是還在堅持着田間勞作,不比富室紛紛南下而走,寄於看似更安全的太原府左近安置。

尋常百姓,不勞作便是不得食,拋家棄業,泰半唯有輾轉死於溝壑,他們辛勤勞作,繳納貢賦,繁衍生息,只求上位之人,能在外敵入侵的時候能給他們一個最爲基本的安全保證,而在兩宋之交,上位之人,已然墮落得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又是這些百姓,持戈而起與胡虜戰,染得漢家江山一片血紅,可最後還是宗澤三聲渡河而亡,河朔河東義軍被上位者遣散!

這一隊人馬,擁着一名未曾披甲,裹着一領敝舊披風的長大漢子,正是新鮮出爐的保大軍節度留後,河東經略使,兼領神策軍的韓世忠了。

這一路行來,正是巡視沿着汾河河谷佈設的神策軍防線,還有諸多軍寨的修備情況,另外還要視察一下雲內難民安置遷徙的情形,這一路行來,情形還算是不錯。

神策軍是晉王楊凌的起家人馬,新建上四軍中號稱第一,現下心氣正是最高的時候,如何能讓其他軍馬比了下去,就是韓世忠也覺得節度留後不大夠味,想得一個節度使耍耍,督促既嚴,奔走往來不停。

神策軍上下被催促得發瘋也似的整備防線,從北到南,以石嶺關,細腰寨,窟谷寨爲核心的三道防禦體系,將汾河河谷這條通路遮擋得死死的,韓世忠自有信心,女真韃子要是這樣一路硬啃過來,等打到太原,估計得明年去了,且不知道最後還能剩下多少人馬。

晉王帶領大軍,走着打也把這支女真西路軍全部收拾乾淨了,雖然防禦體系還算是滿意,女真西路軍撒開正面,只是在河東緣邊防禦體系之前巡梭試探,一時不得叩關而入,可此刻韓世忠臉上,也只是喜憂參半的表情,說起話來,也是心事重重的模樣,沒有以前那副語聲響亮,彷彿天下事都不放在心上的爽利氣度。

心中所喜,一則就是從雲內到河東這場後退作戰進行得順利,將女真韃子西路大軍擋在了河東緣邊之外,二則就是自家名位扶搖直上,晉王將神策軍老底子交給自家,可見信重,將來只要晉王不倒,他們這批新鮮的軍功勳貴,不難成爲世家,而心中所憂,則是此次戰事,眼看就要波及半個北中國,這是絕大關口,也不知道晉王能不能邁過這一步去!

女真東路軍那邊晉王自有安排,那裡不是自家的戰區,韓世忠也不操那個心,單論河東這裡戰事,自家據守的寧化軍方面,還有盧俊義據守的滹沱河谷那一線,高寵的飛狐口也是至關重要,連接河北河東餓重要關隘,目前已有五千敢戰之士,韓世忠都放心得下,可就是緊緊相鄰的岢嵐軍方向,韓世忠卻總有隱憂。

在蔡京短暫用事的時候,對河東也有小動作,做了人事安排,原來供職中樞,官位至徽猷閣待制的折家後人,才兼文武的折彥質遷爲龍圖閣直學士,河東路安撫副使,出鎮府州方面。就是要統合豐府鄜等處的折家兵馬,爲威脅楊凌掌控的大半個河東的側背計。

當時楊凌正要引蛇出洞,就裝着對這件事情沒有看見,而折彥質就順利出鎮,現今河東,有王黼這個安撫使,負責轉運糧草,安撫後方,接濟韓世忠大軍。

有韓世忠這個河東經略使,主要掌握河東路軍事,應對女真西路軍,還有個河東路安撫副使折彥質,統合折家軍及西軍一部,背後依託陝西,自成體系,所謂折家軍,就是從五代一脈傳承下來,真正算得上大宋藩鎮的豐府鄜一帶的軍馬。

出身異族,不過已然完全漢化,早期大宋要利用他們對抗北漢,對抗遼國,後來又要利用他們北對遼人西京道,西抗西夏左廂神勇軍司,不時還要西渡黃河,去配合西軍在橫山進行的戰役。

正因爲這獨特而重要的地位,折家世世代代統御這河東一角之土,自養軍馬,自闢僚屬,折家數代,爲大宋戰死子弟不知道凡幾,而蔡京將折彥質出外,就是將這支折家軍馬用上,一旦有事,可以用來牽制楊凌的河東神策軍。

可這佈置才做出未久,只怕折彥質還沒走到府州呢,一場宮變蔡京就已然倒臺,這一招棋沒對蔡京派上半點用場。可對摺彥質而言,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出身折家,妥妥的將門後人,崇寧年間又中了進士,才兼文武,被目爲折家那一代出類拔萃人才,三十歲的時候就以朝請郎爲直秘閣參軍事,一路被趙佶破格提拔,四十許人就有入東府的資格了。

受趙佶之恩既深,又是自負倨傲之輩,如何能對楊凌這等權奸之輩心服?一旦迴歸折家根本重地,就如龍歸大海,不管是王黼還是韓世忠,甚至是汴梁的楊凌,渭州的小種,誰也別想能指揮到他。

如果只是指揮不動,倒也罷了,韓世忠也就指望折家能謹守住河東西面就行,反正最後苦戰惡戰還是晉王帶着俺們打,折家軍中,雖然最爲能戰的折可適已然垂垂老矣,他所統帶的那一批精兵強將也多解甲養老。

而折彥質文臣當得太久,現在軍事上依賴的就是府州知州折可求,雖然折可求比之折可適差得太遠,且是甚爲輕易之輩。但折家軍的戰鬥力多少還有點,若是能踏實打仗,應該堅持一段時間沒有問題。

可是當韓世忠遷爲河東經略使之後,曾經遣人將了一封極其客氣的書信,去送及折彥質,告以當前局勢,請折彥質整頓北面防務,可送信人連折彥質衙署都沒進得了就被趕了出來,不過聽聞折彥質還是下達了整頓防務的號令,至於有多少成效,那就難說得很了。

折家勢力,與韓世忠統合兵馬的交界處,就是岢嵐軍,這岢嵐軍當初就是折家先祖折御卿爲大宋從北漢手裡奪下來的,並主持建立岢嵐軍,設立軍寨堡壘,由天洞堡向北更增築長城,這岢嵐軍也是屬於折家勢力範圍的,向來不許神策軍越過作爲邊界的岢嵐山半步。

韓世忠也從來不去惹這個麻煩,可是女真韃子萬一在石嶺關和雁門關前不逞,轉而向西從岢嵐軍破口,岢嵐軍內有一條東西向的嵐水,河谷之地雖不如汾河河谷滹沱河河谷兩條大道那般寬闊,但也足可以通行大軍,沿着嵐水河谷,一路向東,只要打破由折家軍馬據守的洪谷寨,就可以進出嵐州與憲州之間,截斷了神策軍退往太原的道路!

韓世忠面上粗豪,但是思慮卻極周密,在匆匆佈置了正面防線之後,就趕回來視察這個西面側翼的弱點,於途而來,都是考慮的這個問題,在他看來,只有將這個口子堵住纔好,但神策軍就這麼多軍馬,處處皆備則處處皆寡,只有指望晉王率領大軍速速趕往河東,抽調一部軍馬將這口子堵上,就算是折家軍敵視自家這一方,可是岢嵐軍屬於他們的地盤,總要能守上一陣罷?再留置點預備軍馬以應急,應該能撐過萬一了。

等晉王大軍到來,至少在河東正面,可以據險而守,女真西路軍就一個殘破的雲內諸州爲根據地,糧秣不足,野無所掠,師老兵疲之後,就可從石嶺關和雁門關兩路出擊,與宗翰所部尋求決戰,穩穩的攫取一場勝利!

一路行來,一路思來想去,到了最後韓世忠終於有了點頭緒,這才精神一振,舉着馬鞭遙指前方:“直娘賊,前面就到窟谷寨了,這一路走得甚是辛苦,今夜許你們飲酒!明日都給俺打疊起精神來,好好四下巡視,等從窟谷寨回返,從俺老韓開始,有一個算一個,夾緊了鳥嘴,一滴酒也不許沾!到時候俺也學得嶽鵬舉,老大軍棍不留情面的打!”

韓世忠身邊兩將,左爲牛皋右爲黃文勁,兩人一樣黑塔般的外形,都是使鈍兵刃的騎將、雖然牛皋已然是滑州防禦使官位,而屈蓋還是個小使臣身份,可兩人交情相當不錯,好酒更是一般的。(。

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687章 肅清第690章 宜芳重鎮第314章 雁門關定計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147章 風雲動(十四)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97章 招攬(六)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659章 雨過天晴戰端起第96章 招攬(五)第481章 鋒芒暗蘊(一)第186章 恩怨了(三)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370章 女真方略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14章 嶽爺爺第629章 北上(十九)第七百十一七章 整軍會獵六第348章 勇者勝第4章 有敵來襲第604章 大風起兮(四)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419章 風雷齊動(八)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287章 毀之一旦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177章 馬蹄急(二十四)第353章 兵發居庸關第140章 風雲動(七)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6章 首戰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266章 奪門之戰第22章 南下第368章 鬼門關第298章 傻人不傻第323章 爭論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694章 合兵(四)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70章 甩手掌櫃第116章 暗潮生(二)第733章 家國天下事(九)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731章 家國天下事(七)第123章 暗潮生(九)第70章 甩手掌櫃第613章 北上(三)第632章 擁駕(二)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598章 將出(八)第631章 擁駕(一)第382章 暗撥乾坤(一)第205章 風雲亂(完)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716章 整軍會獵(五)第156章 馬蹄急(三)第503章 驚龍(三)第710章 宜芳大捷(十)第576章 改天(六)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50章 人子之心第289章 拼死一搏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474章 初入汴梁(四)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421章 風雷齊動(完)第696章 合兵(六)第582章 改天(二)第114章 涿州(十四)第4章 有敵來襲第89章 大功(八)第454章 慶父不死(四)第486章 鋒芒暗蘊(六)第732章 家國天下事(八)第102章 涿州(二)第225章 江山如畫(四)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528章 倖進(八)第392章 收網(一)第115章 暗潮生(一)第112章 涿州(十二)第615章 北上(五)第218章 雪滿弓刀(十三)第281章 梟雄之姿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399章 收網(八)第639章 擁駕(九)第170章 馬蹄急(十七)第253章 鐵馬冰河(二)
第142章 風雲動(九)第687章 肅清第690章 宜芳重鎮第314章 雁門關定計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352章 三點一線第147章 風雲動(十四)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97章 招攬(六)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659章 雨過天晴戰端起第96章 招攬(五)第481章 鋒芒暗蘊(一)第186章 恩怨了(三)第426章 明爭暗鬥(五)第370章 女真方略第378章 着眼市井第14章 嶽爺爺第629章 北上(十九)第七百十一七章 整軍會獵六第348章 勇者勝第4章 有敵來襲第604章 大風起兮(四)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493章 潛雷生(三)第173章 馬蹄急(二十)第419章 風雷齊動(八)第152章 風雲動(十九)第287章 毀之一旦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461章 慶父不死(十一)第177章 馬蹄急(二十四)第353章 兵發居庸關第140章 風雲動(七)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6章 首戰第305章 太原知府第713章 整軍會獵(二)第266章 奪門之戰第22章 南下第368章 鬼門關第298章 傻人不傻第323章 爭論第531章 潛龍在淵(一)第476章 初入汴梁(六)第694章 合兵(四)第436章 莫須有(七)第355章 河東亂象(一)第70章 甩手掌櫃第116章 暗潮生(二)第733章 家國天下事(九)第357章 河東亂象(三)第731章 家國天下事(七)第123章 暗潮生(九)第70章 甩手掌櫃第613章 北上(三)第632章 擁駕(二)第439章 莫須有(十)第598章 將出(八)第631章 擁駕(一)第382章 暗撥乾坤(一)第205章 風雲亂(完)第171章 馬蹄急(十八)第716章 整軍會獵(五)第156章 馬蹄急(三)第503章 驚龍(三)第710章 宜芳大捷(十)第576章 改天(六)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50章 人子之心第289章 拼死一搏第485章 鋒芒暗蘊(五)第474章 初入汴梁(四)第721章 整軍會獵(十)第283章 民心所向第421章 風雷齊動(完)第696章 合兵(六)第582章 改天(二)第114章 涿州(十四)第4章 有敵來襲第89章 大功(八)第454章 慶父不死(四)第486章 鋒芒暗蘊(六)第732章 家國天下事(八)第102章 涿州(二)第225章 江山如畫(四)第443章 莫須有(十四)第528章 倖進(八)第392章 收網(一)第115章 暗潮生(一)第112章 涿州(十二)第615章 北上(五)第218章 雪滿弓刀(十三)第281章 梟雄之姿第214章 雪滿弓刀(九)第399章 收網(八)第639章 擁駕(九)第170章 馬蹄急(十七)第253章 鐵馬冰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