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折家

這些時日,軍中酒戒森嚴,兩人都不敢犯禁,聽到韓世忠突然開了口子,兩人都是眼睛發亮,對望一眼,率先越衆而出,“將主發話了,還不直娘賊的快走?夾着屁股磨蹭,囚攮的學瓦子裡的女娘?天黑前不至窟谷寨,不等將主軍棍了,俺們就老大拳頭一個個招呼!”

鄜州以西,地近澤東,沿着東西向的濁輪川兩邊,多有牧民帳落聚居,隨着女真橫掃遼人西京道,兵威草原,索取貢賦,抽調強壯爲輔軍,更徵集牧民牛馬爲南下軍糧供應,不少草原牧民,一路遷徙到了此處,人煙一時繁盛起來。

不過這時,牧民帳落,卻是濃煙滾滾,數千折家軍將士,縱橫馳奔,到處大砍大殺,一路已經摧破了好幾個部落,斬殺了數百毫無戒備的雜胡,擄掠了上千頭牛馬,折家軍將士,不論馬上步下,人人俱是滿載,幾名年輕軍將飛也似的弛上一個小丘,朝着中軍大旗下一名中年漢子下馬行禮回稟:“將主,這一次又得了八十二個首級,俱是強壯,沒有老弱充數!”

那中年漢子,正是此代折家統軍第一人折可求了,雖然是文臣差遣,但始終慣於軍中行事,長手長腳面貌粗糲,再加一個很是陰鶩的鷹鉤鼻子,半點也看不出文臣氣度在哪裡。

當下他只是手一擺:“首級也還罷了,遷轉升官,現下意思不大,無非讓俺那侄兒知道俺們沒有白走一遭也就罷了,俺那侄兒性子剛烈,也不會向汴梁晉王求子弟遷轉,現下就是讓俺們折家子弟見見血,這個世道又亂了起來,兵強馬壯者有的是前程!直娘賊的等晉王和女真韃子打得兩敗俱傷了,憑什麼整個河東都不能是俺們折家的?”

折彥質是折家名將折可適的兒子,論歲數折可求和折彥質差不多,可論輩分折可求卻是折彥質叔叔,雖然折彥質官位高崇,但真正領折家兵馬的,卻是折可求,因爲兄長折可適雖然老病,但是仍然尚在,折可求對這個侄兒也算是面上聽令,但是真正行事起來,卻多半是自行其是。

折彥質雖然敵視楊凌一方,但是也還知道女真韃子南來事大,下令河東緣邊戒備,整頓防務,且讓折可求率領精銳入岢嵐軍,可折可求卻只是着人馬謹守豐府鄜等根本之處,自家不去岢嵐軍,倒是帶着數千人馬西出西夏左廂神勇軍司地盤,沿着濁輪川一路攻殺搶掠過來,其時西夏已然半死不活,左廂神勇軍司軍馬都快退到地斤澤以西了,濁輪川根本沒有党項牧民,此時全是從草原遷來懵懵懂懂的雜胡,給折可求帶領子弟軍突然而襲,半點抗手的能力也無,給殺得鬼哭狼嚎四下奔走。

回稟軍情的軍將都是折家年輕子弟,多是彥字輩的,聽到叔叔將主這麼一說,憑首級得功的熱切頓時就被潑了一盆涼水,各各有些訕訕的,一個折家年輕軍將遲疑一會兒,終於道:“將主,宣撫號令,讓俺們備邊於北,現下卻西來了,這一次繳獲不少,是不是該回去了?”

折可求一瞪眼:“回什麼回?女真韃子和晉王人馬打生打死,又關俺們什麼事?只要豐府鄜不失就足矣!俺那侄兒和晉王不對付,卻總還要撐着名臣氣度,命俺們守岢嵐軍打下手,俺這般行事,正是省得俺那侄兒爲難!女真韃子真要從岢嵐軍而入,也是奔太原府去,俺們正好到時候抄其後路,到時候有的是仗打!”

“這個時候不借着這些雜胡練練兵,還等到什麼時候?纔出來這麼些時日,就吃不得辛苦想要回轉了?虧你還姓折!”這一番話頓時就斥得那名年輕軍將諾諾而退,誰都知道這位將主其實打的心思就是坐觀女真韃子和晉王軍馬兩敗俱傷的盤算,趁勢看還能不能擴充折家勢力,大家縱然心裡有所腹誹,但折可求已然決斷,大家還能多說什麼?

折家這一代兩名重將,折可適與折可求兄弟兩人,折可適已然病得老糊塗了,只是在病塌上輾轉,就算調理得宜,也撐不了幾年了,折家軍中事宜,就是折可求一言而決!看着這些軍將諾諾四散而去收攏人馬,折可求仍在中軍旗號下張一胡牀大馬金刀的坐下了,拈着頜下幾根稀稀拉拉的鬚髯眯着眼睛自是思量,就坐觀成敗罷,除了豐府鄜不容有失之外,其餘的隨晉王和女真韃子打去!

若是晉王勝,不妨抄抄後路敲敲邊鼓,晉王那時也該元氣大傷了,還不得籠絡折家?若是晉王敗了,那個時候大宋還不得更倚重摺家來穩住河東局勢?至少在河東一路,折家就當一言而決,地盤也再不止是這偏遠荒僻的三州之地!

要是爲晉王謹守岢嵐軍,河東局勢穩定,晉王擁御駕親征,再帶來數萬精兵強將,女真不逞而退,河東是晉王的根本要地,他要是順勢吞了折家地盤該如何是好?環慶軍,熙河軍,勝捷軍,都被晉王一口吞吃,憑什麼折家就能例外?還是讓晉王打得更辛苦一些更好……

俺那侄兒,還是太過於書生氣了些啊……

折家百年爲大宋禦侮,戰死者不知凡幾,可稱滿門英烈,偏偏兩宋之交,就遇到了這麼個折可求!

在沒有楊凌的那個時空中,不要說什麼兵敗被圍折可求才投降女真,自從降後,折可求便爲女真說降猶自在苦戰的自家袍澤,爲與另一個大漢奸劉豫爭位,賣力的爲嚮導,爲走狗,進攻曾經百年與折家並肩作戰的西軍,手上鮮血無數,折家百年聲名,正因此輩,毀於一旦!

……

汴梁城中,人心浮動,不爲他事,就爲明日之中,晉王就要擁御駕親征河東,有宋以來,御駕親征之事不少,太祖不必說了,後世傳言一條槍棒打服四百軍州,南征北戰少有敗績,就是太宗,也曾親征平滅北漢,高粱河一戰也是撐到最後,以皇帝之尊,負創坐驢車逃歸,其是時也,唐時至五代傳承下來的漢家餘烈,尚且可賈。

然後再傳至真宗,遼人南下,就嚇得真宗差點遷都走避,多虧寇準脫穎而出,強以真宗親征河北,穩住軍心人心,最後締結了澶淵之盟,真宗以來,歷代帝王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如何還有這分膽勇血色,敢於御駕親征?就算羣臣之中,也再無一個寇準公!

時值末世,一切都漸漸有崩塌景象,百物騰貴,江南民亂,邊關兵火不絕,就是汴梁這個安樂窩,也經歷了兩次兵亂,天家威權,爲之重挫,都門人心,爲之惶惶,可一旦晉王擁御駕親征消息確定,卻莫名的鼓起了人心。

不管怎麼樣,這至少是一個敢做事敢任責的晉王,且御駕親征之事,已是近百年未逢之盛典,恭逢其間,幸何如之?汴梁是一個愛熱鬧的城市,特別在經歷了兩次兵火離亂之後,更需要這樣的大熱鬧來轉移注意力。

近日以來,汴梁百姓都歡喜鼓舞,準備香案,在御駕親征之際夾道頂禮,而瓦舍女郎也在排演雅樂,學唱岑參邊塞詩,準備到時候兩旁道中,嬌聲漫唱,以壯大軍行色,市井浮浪子弟,在兩次兵亂中僥倖得脫,未曾掉了腦袋或者編管到幾千裡之外的,這個時候又佩刀懸劍的出沒在平康巷裡,口口聲聲要投軍隨徵,博一個甚鳥功名富貴出來。

可恨此刻陸放翁與辛稼軒一個纔出生,一個還負十來歲,不然他們此刻若有鐵馬秋風大散關或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名篇出來,還怕不一時間汴梁全城傳唱?

多少前禁軍,前拱衛禁軍遣散之人,這個時候都被募而爲隨軍民夫丁壯,準備跟隨出征,轉運物資輜重,連日也在與家人殷殷告別,準備行囊,晉王威勢,文臣輩可能才受到教訓,他們這些前禁軍軍漢可是領教夠了。

晉王一聲有召,誰還敢抗命不從,蠱惑生亂,死也不去河東?好在這次只是隨軍轉運,不必親臨前敵,而且晉王對這些徵發轉運強壯也是要給直的,好歹心下能放得下些,此次親征之事,局中之人,在這些時日當中也各懷心思。

趙恆作爲最大的招牌,這些時日只是過得糊里糊塗,且喜新君地位已然名正言順,又懼此次被楊凌強挾御駕親征,也不知道安危如何,於途當中,辛苦不辛苦,一旦兵敗,不知道還有沒有先祖運氣,有一輛驢車恰好等着,讓他能安返汴梁。

而一旦楊凌兵勝,威權更甚,自家這個皇帝不知道還能坐多長遠,而忠義之士,如何來保住這趙家至尊地位,種種樁樁念頭揉在一處,怎麼也理不出個頭緒來,麾下除了一些被楊凌嚇破膽子的內宦之外,實無一個得用之人,最後也只得心一橫,趙家對天下深仁厚澤垂百餘年,想必皇天庇佑,船到橋頭自然直,說不定女真韃子就自行退去。

更有甚者楊賊又在軍伍之中突然暴斃了呢?而趙佶都要被楊凌迎養至河東,從此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變故,說不得就要終老於河東之地了,就算是哪一天楊凌甲士突然送上白綾和鴆酒,除了領教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

而太上趙佶,也無奈得很,趙恆在蔡京蠱惑下死賴着不肯御駕親征,最後還趁勢捲動起一場變亂,可楊凌在平滅變亂之後,還是奉立着趙恆,趙佶更是在兵亂之夜以爲楊凌要弒君,丟光了顏面,連懿肅貴妃和柔福帝姬對他都不甚搭理,現今趙佶身邊,除了一些宮娥內宦之外,就剩下一個已然垂垂老矣的樑師成了。

去往河東,趙佶也就默然領受,再無什麼聲響,而都門中人,仍然有人潛藏在黑暗中,等候着楊凌離開汴梁的時候到來,且等着他戰事不利的消息,縱然這些人物在楊凌威勢之下一時潛藏爪牙,但真有了那個機會,仍然會毫不留情的撲向楊凌狠狠撕咬!

真正的有識之士,雖只有寥寥幾人,卻在擔憂着一旦晉王不能勝,女真大軍鋪天蓋地而來,那時候這個大宋,又會變成什麼模樣?

李邦彥在前院偏廂之中,坐着楊凌府邸慣常用的椅子,捧着一盞炒青沖泡的茶水,意態閒暇的慢慢飲着,在他身旁,坐着一名白鬚老者,只是沉默的在想着自家心思,正是宗澤,本來其他事情,完全犯不着現在忙得團團轉的李邦彥跑上這麼一遭。

不過今夜黃昏,宗澤突然來李邦彥處投罪,這個老者,李邦彥此前只是略略聽聞過其名,也不大放在心上,不過在知道蔡京有這麼一個明白人物之後,說及於楊凌聽,楊凌卻大是動容,就叮囑李邦彥,看能不能將這等人物招攬至麾下,此人既能任事,且又知兵,且立身剛正,如此多的大人物如此看好這位六十多猶沉淪下僚的宗澤,特別是楊凌萬分看重,李邦彥也頓時留上了心。

小種說他要來汴梁投罪,李邦彥也就一直恭候,今日才遇到真人,若是平常時候,李邦彥少不得就要留客,慢慢浸潤攀談,動問這宗老先生志向意趣,爲晉王招攬纔好有的放矢,可是明日晉王就要擁御駕親征出河東,這個時候李邦彥也顧不得了,就要勸宗澤連夜來晉王府邸中投見。

本來以爲宗老先生要展示風骨,多少要費一番脣舌,沒想到風塵僕僕的宗澤卻是一說便動,所以纔在今夜,李邦彥和宗澤突然而至晉王府邸,要是知道晉王和歷史是正在溫存的時候,今夜有可能得世子,打死李邦彥也不會走這麼一遭。

等候功夫只有不多一會兒,就聽見甲士通傳之聲,李邦彥和宗澤一起起立,躬身行禮,靴聲囊囊之間,楊凌已然大步而入,往常李邦彥和楊凌是見慣了的,今夜不知道怎麼,就覺得楊凌身上有種說不出來的變化,似乎更鋒銳了,也更沉穩了些,只有目光,依然那麼逼人。(。)

第658章 安得猛將守四方第372章 居庸關陣前(上)第60章 暗流(六)第280章 人爲財死第478章 初入汴梁(八)第678章 全線動搖(七)第650章 擁駕(完)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0章 人子之心第332章 槍挑鐵滑車(四)第521章 倖進(一)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644章 擁駕(十四)第459章 慶父不死(九)第195章 風雲亂(二)第437章 莫須有(八)第288章 各方雲動第381章 撲朔迷離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24章 勝捷軍第217章 雪滿弓刀(十二)第243章 大江東去(十二)第88章 大功(七)第114章 涿州(十四)第92章 招攬(一)第123章 暗潮生(九)第457章 慶父不死(七)第498章 潛雷生(八)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538章 潛龍在淵(八)第593章 將出(三)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729章 家國天下事(五)第116章 暗潮生(二)第300章 形勢緊急第504章 驚龍(四)第615章 北上(五)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71章 計議第706章 宜芳大捷(六)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593章 將出(三)第202章 風雲亂(九)第431章 莫須有(二)第49章 烏合之衆第203章 風雲亂(十)第685章 驚退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147章 風雲動(十四)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638章 擁駕(八)第108章 涿州(八)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35章 擁駕(五)第3章 吾親吾愛第613章 北上(三)第629章 北上(十九)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55章 整頓京師(五)第8章 白溝河第153章 風雲動(完)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145章 風雲動(十二)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51章 慶父不死(一)第234章 大江東去(三)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516章 行路難(六)第162章 馬蹄急(九)第252章 鐵馬冰河(一)第671章 折家喪膽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86章 大功(五)第380章 牛鬼蛇神第141章 風雲動(八)第85章 大功(四)第487章 鋒芒暗蘊(七)第395章 收網(四)第105章 涿州(五)第676章 全線動搖(五)第57章 暗流(三)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328章 躊躇第166章 馬蹄急(十三)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506章 驚龍(六)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42章 困局(七)
第658章 安得猛將守四方第372章 居庸關陣前(上)第60章 暗流(六)第280章 人爲財死第478章 初入汴梁(八)第678章 全線動搖(七)第650章 擁駕(完)第588章 改天(十八)第50章 人子之心第332章 槍挑鐵滑車(四)第521章 倖進(一)第245章 大江東去(十四)第644章 擁駕(十四)第459章 慶父不死(九)第195章 風雲亂(二)第437章 莫須有(八)第288章 各方雲動第381章 撲朔迷離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285章 初次交鋒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24章 勝捷軍第217章 雪滿弓刀(十二)第243章 大江東去(十二)第88章 大功(七)第114章 涿州(十四)第92章 招攬(一)第123章 暗潮生(九)第457章 慶父不死(七)第498章 潛雷生(八)第235章 大江東去(四)第538章 潛龍在淵(八)第593章 將出(三)第279章 女真崢嶸第729章 家國天下事(五)第116章 暗潮生(二)第300章 形勢緊急第504章 驚龍(四)第615章 北上(五)第272章 梟雄末路第414章 風雷齊動(三)第71章 計議第706章 宜芳大捷(六)第297章 燕地結局第293章 去留何處第593章 將出(三)第202章 風雲亂(九)第431章 莫須有(二)第49章 烏合之衆第203章 風雲亂(十)第685章 驚退第726章 家國天下事(二)第212章 雪滿弓刀(七)第147章 風雲動(十四)第210章 雪滿弓刀(五)第638章 擁駕(八)第108章 涿州(八)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35章 擁駕(五)第3章 吾親吾愛第613章 北上(三)第629章 北上(十九)第407章 收網(十六)第520章 行路難(完)第689章 陣斬士大夫第655章 整頓京師(五)第8章 白溝河第153章 風雲動(完)第653章 整頓京師(三)第545章 整練禁軍(五)第511章 行路難(一)第145章 風雲動(十二)第179章 馬蹄急(二十六)第208章 雪滿弓刀(三)第389章 暗撥乾坤(八)第361章 玉麒麟盧俊義第451章 慶父不死(一)第234章 大江東去(三)第240章 大江東去(九)第516章 行路難(六)第162章 馬蹄急(九)第252章 鐵馬冰河(一)第671章 折家喪膽第555章 殺破狼(三)第86章 大功(五)第380章 牛鬼蛇神第141章 風雲動(八)第85章 大功(四)第487章 鋒芒暗蘊(七)第395章 收網(四)第105章 涿州(五)第676章 全線動搖(五)第57章 暗流(三)第388章 暗撥乾坤(七)第328章 躊躇第166章 馬蹄急(十三)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506章 驚龍(六)第213章 雪滿弓刀(八)第42章 困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