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秦浩明可謂是忙得腳不沾地,幾無暇分身。

崇禎先是在朔望日早朝表彰秦浩明的功績,然後授予兵部侍郎兼都查院副都御史,總督福建、廣州兩地,抄送九邊及大明各省。

東林黨在錢謙益、謝三賓的帶領下,再次進行阻擾。奈何崇禎聖意已決,當場呵斥他們居心叵測,嫉妒賢良。

並把攪屎棍謝三賓革職驅除朝堂,永不敘用。

隨後,大學士陳演事涉晉商案,被崇禎皇帝着旨下獄聽候審理,由錦衣衛罰沒家產充公。

其意態之堅決,手段之強硬,讓朝中大臣噤若寒蟬,再不敢有絲毫妄動。

作爲新貴兩省總督,秦浩明每日接到的宴請拜帖足有幾十張之多,可惜他這人無趣得緊,一概予以謝絕。

就連首輔薛國觀委託戶部給事中胡乃龍邀請他,也吃了閉門羹,讓其大罵不識好歹。

反倒是成日裡和國子監士子及復社鉅子張溥、楊廷樞等攪合在一起,也不知忙碌些什麼。

崇禎十二年六月十八日,秦浩明在完成兵部、禮部、戶部公式化談話後,最後的流程走到了吏部。

“恭喜秦督賀喜秦督,年少有爲,實乃大明第一青年才俊。”

吏部尚書商周祚乃六部中最高級長官,相當於後世的銓敘、人事部長,雅稱大冢宰。

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是吏部的最高長官,爲中央六部尚書之首,位高權重。

但即使這樣,吏部對於地方總督的任用卻無實權,秦浩明到這裡也只是一個禮儀過程,只是領取官印、文書及其總督的一些行頭。

故而,商周祚絲毫不敢小覷當今朝廷第一紅人,請他在吏部坐下,禮儀有加。

“下官慚愧,寸末之功,得蒙天子厚愛,不勝惶恐!”

秦浩明穿着文官一品仙鶴袍服,依照官場禮節,恭謹朝商周祚行禮。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秦督文韜武略皆是翹楚,實乃大明之福。”

近日,秦浩明的名聲隨着國子監士子的傳頌,早已傳遍京畿權貴及其百官耳裡。商周祚作爲六部尚書之首,信息自然不會慢。

只不過大明崇文抑武已久,相對於秦浩明的武功,反而是文名令他得到商周祚的欣賞。原本有些擔憂秦浩明的年齡,如今也不翼而飛。

“塗鴉之作,難登大堂子雅。”

秦浩明俊臉微紅,擺擺手避談此事。畢竟是抄襲他人語句,未免心虛。

再說,商周祚也算大明的名臣之一,不願欺騙於他。

其萬曆四十八年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不徵民間一錢,擒斬劇盜,抗擊倭寇侵擾。

故離任之日,閩人爲之立祠。

秦浩明之所以如此熟悉此公,卻還是因爲他有兩個好女兒,商景蘭、商景徽皆是大明有數的才女。

其女婿亦是抗清名臣,後爲大明盡忠。

商周祚捻鬚微笑,愈發欣賞秦浩明謙虛的態度,有心提點他幾句,故而緩緩開口說道:

“福建、廣州總督,從一品。掌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

與只掌握一省行政事務的巡撫不同,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位高而權重。

然秦督需注意的是,福建由於從嘉靖年間,倭寇屢屢衝擊海防,故而地理位置日益重要。

及至現在,福建市舶司是秦督務必掌握的關鍵地方。由於歷史緣由,其一直被鎮守中官盤踞……”

隨着商周祚的訴說,秦浩明這才知道,福建市舶司從景泰四年開始,奉鎮守中官戴細保鎮守福建,兼領市舶司。

及後,來住繼之,但領市舶司並非福建鎮守中官的法定職權。

成化十二年四月福建巡按葉稠請將市舶司歸還鎮福建衙門,卻未被應允,而是另遣內官韋杏領市舶事。

究其原因,還是利益使然。

市舶司是中國在宋、元、及明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相當於後世的海關,是大明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

市舶司的主要職責是根據舶商的申請,發給出海貿易的證明(公驗﹑公憑)。

對準許出海的船舶進行檢查,察看有無挾帶金、銀、銅錢、軍器、馬匹、人口等違禁之物。

船舶回港途中,派人前去封存貨物,押送回港。

抵岸後,差官將全部貨物監搬入庫,並對全體船員進行搜檢,以防私自夾帶舶貨。

將舶貨抽分,細色(珍貴品)十取一,粗色(一般商品)十五取一。

後改爲細貨十取二,粗貨十五取二。另徵收舶稅,三十取一。之後,發還舶商自行出售。

“多謝商尚書指點,下官感激不盡。”

秦浩明站起身,鄭重的向他道謝。

商周祚在閩爲官多年,這些都是今後自己必須克服的困難。

確實如他所言,市舶司是自己是否有所作爲的關鍵。看來,福建不僅是解決鄭芝龍的問題,還有市舶司。

要知道,這可是錢袋子啊!

二人說話間,吏部郎中帶着幾個小吏,已經把秦浩明官印、文書、及其配備的一些行頭準備齊全。

至此,兵部、戶部、禮部、吏部的手續完善。從今天起,秦浩明纔是大明福建、廣州兩地的正式總督。

只不過,隨着聽完幾個部門的講述,秦浩明發現想要當好這個總督也不容易,要鬥爭的地方太多。

與人鬥暫且放過一旁,他早有覺悟和思想準備。

一圈下來,他發現,若是想要改變,關鍵是還要還大明的整個制度鬥,這纔是麻煩頭疼的事。

不說別的,首先就是貪腐。

總督已經是最大的地方官,但是工資卻少得可憐。

秦浩明從戶部瞭解到,他的年薪是一百二十兩銀紋銀,這是基本工資。

除了這一項收入,每年還有各種固定補貼。

蔬菜薪炭銀有一百八十兩,心紅紙張銀,也就是辦公補貼兩百八十兩,案衣什物銀六十兩。

三項補貼湊一塊兒,總共是五百二十兩,說起來是基本工資的四五倍。

他現在沒有爵位,少了幾百兩的爵位銀。

因此,作爲兩省總督,他每年從官方可以拿到六百四十兩紋銀。

要擱普通人身上,絕對是高薪,花起來絕對綽綽有餘。

畢竟,在這個年代,小商販、私塾教師、能工巧匠和富裕農民這四個行當的平均年收入都只有二三十兩銀子。

可是對總督來說,每年這幾百兩銀子根本不夠塞牙縫兒——開銷委實太大。

別的不說,光聘用師爺,或者文案,費用就不菲。從晉朝到大明,僱師爺一直是官場定例。

能力再強的官員,也得僱上一個或者多個師爺,讓他們幫着記賬、斷案、草擬奏章、代寫詩文、出謀劃策、迎來送往和處理日常通信等。

例如東晉時江州刺史桓玄就僱過陶淵明當自己的師爺,明除時閩浙總督胡宗憲僱過徐文長當自己的師爺。

可問題是師爺不是國家幹部,也不能算普通公務員,他們沒有編制,不吃財政飯,其薪資統統由僱請他們的官員掏腰包發放,而且薪資還都不低。

時任宣大總督盧象升,已經算是大明最清廉的一位,可手下管記賬,管徵稅,管寫信,管斷案,加起來共有十四位。

即使每人按三百兩年薪估算,一年也得開銷四千二百兩銀子。所以光在僱師爺一項上,一年不花幾千兩銀子是不可能的。

當然,總督也有一項光明正大的灰色收入,火耗銀。

或者,貪污!

其實要說起來,即使是火耗銀,也跟貪腐沒有什麼兩樣。

火耗銀類似以前農業稅還沒取消時的村提留、鄉統籌和縣統籌,也就是地方官私自在正稅上另行加徵的附加稅。

現在大明普通的做法是,如果每個縣每年的農業稅指標是五萬兩,可是縣太爺心狠手辣,在這個指標的基礎上加收二分五的火耗。

即讓農民多交百分之二十五的稅,那一萬兩千五百的紋銀的灰色收入就到手了。

縣太爺不敢獨吞這筆灰色收入,按照官場慣例,他得把其中的三分之一分給下屬,另外三分之一交給上司,剩下三分之一揣進自己的腰包。

交給上司的那三分之一通常是層層分配,道臺分一筆,知府分一筆,按察使和布政使分一筆,巡撫分一筆,最後總有一筆打進總督的私賬。

單一個縣的火耗,並不能給總督帶來多少進賬。

問題是總督管着幾個省,每個省都有幾十個乃至上百個縣,每個縣都給總督做點兒貢獻,所謂聚沙成塔聚土成山,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加起來就非常可觀。

而這,就是大明官員貪腐的原因。

因爲各級官員私分火耗,極可能分贓不均。譬如甲地官員心狠,火耗加徵到30%,那麼從知縣到總督就能多分一些。

而乙地官員心不夠狠,火耗只徵10%,那麼從知縣到總督就只能少分一些。

這些事情在宣大的時候,秦浩明只是略有耳聞,根本沒有過多介入。

現在,是他自己獨掌兩省,可謂是他崛起的地方,有些事情就必須面對。

否則,對他而言,不能解決官場陋習,沒有任何意義!

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
第一百七十三節 事預則立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第二百八十四節 空話、套話、屁話!第四百三十八節 去去火第五百一十八節 磅礴如海第四百五十九節 哪有那麼多證據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八十四節 佳人遠至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五百九十九節 惺惺相惜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一百六十二節 敲詐勒索第五百七十五節 擒拿鰲拜第四百二十八節 威脅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二十五節 煞費苦心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五十二節 不必了第三百九十六節 寧德府第一百八十七節 逃之夭夭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二百八十節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七十五節 今夜無眠第四百六十六節 利益均沾第三百五十九節 蛇蠍女人第一百九十七節 三年之期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六百三十四節 不死不休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一百二十二節 戰法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九十七節 重塑漢魂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四百七十五節 行動第一百一十四節 戰雲密佈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一百五十二節 口腹蜜劍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五十四節 怒火中燒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一百三十四節 憤懣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三十三節 丟臉第二百一十節 圖謀馬市第三百一十二節 逼良爲娼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一百六十五節 基礎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五百九十一節 慘烈第六百五十八節 海軍戰略第三百零一節 朝堂鬧劇第一百九十三節 奏對崇禎第四十一節 泄密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一百九十八節 顏繼祖的作用第二百七十六節 風暴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六百二十節 撤退事宜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二百五十一節 所獲頗豐第七十一節 驗收首級第二百二十五節 天災將至第二百四十三節 快刀斬亂麻第四百七十九節 說漏嘴了第五百六十一節 東廠和錦衣衛第二百二十九節 家宴第一百一十五節 預備禮物第六百三十一節 彼其娘之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二百一十六節 生產建設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三百一十六節 佳人風情第六百零五節 這是輔兵嗎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二百零二節 底氣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六十七節 楊嗣昌三計第三百九十二節 讓他們全部趴下第五百六十五節 鰲拜怎麼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