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

話到嘴邊,秦浩明反而有些猶豫踟躇,不知眼前和自己年歲相仿的年輕人能否承擔如此重責?

一抹如血殘陽,消弭於暮色,光線頓時有些暗淡。

一瞬間,秦浩明若有所悟。

大明就像落日的殘陽,雖心有不甘,但終要落幕,強行爲之反而是逆天而行。

就像人才的使用也亦是如此,一味追求閱歷豐富的中年或老者,卻未免失之銳氣,顯得思前顧後,縮手縮腳。

董長青乃將門之後,卻因世道蒙塵,從錦衣玉食而至困頓不堪。之後在自己的幫助下起而復始,可謂飽嘗人間冷暖,心路歷程想必迥異常人。

想到這裡,秦浩明展顏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腦門,緩緩開口說道:“此事無法照辦,需要大悟性方可。”

董長青驀然一愣,心裡一動,繼而大喜,坐姿更端正,胸膛不禁微微挺起。

秦浩明多謀善斷的形象早已深入他心,何曾有如此難以決斷的事情?

如果是小事,依他性格早就開口直言。斷然不至於避開衆人,臨了又猶而不決。若不是所圖甚大,就是顧慮重重,抑或……

“請秦將軍放心,不論何等艱難之事儘管明言。長青承蒙不棄,於落難時得其援手解救,跟隨將軍身旁,待之以兄弟親人。

亦有幸親眼目睹將軍豐功偉績昭煥今古,故而在餘心中,不知有君父,只有將軍。

長青此生別無想法,惟願做將軍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劈棘斬刺,護衛將軍,縱死無悔。”

秦浩明聞言搖搖頭灑然一笑,自己婆婆媽媽想得太多,讓董長青誤會矣!

可瞧見他一臉莊嚴慎重的神情,心中漸漸浮起一絲明悟。

許是到這個時代不久的緣故,自己還存在一些普世的價值觀,卻忽略了時代的特性。

但不論如何,忠誠不都是任何時代所推崇提倡嗎?

包括自己原本考慮好友餘佑漢,還不是因爲是發小,內心隱約覺得他更可靠的原因嗎?

只不過他太過方正忠義,不懂圓滑,變通少了一些,才就此作罷。

而董長青平常雖然默言少語,然心思細膩縝密,當然更適合。

“很好!吾心甚慰!”

想明其中厲害關係,秦浩明也不矯情,站起身右手搭在董長青左肩沉聲說道:

“吾想組建暗衛,其宗旨是:隱匿無形,誅兇除奸,衛華護夏!

可此事大不易,既要有任事之心,又要無虛名之累,且耐得住寂寞,你可有什麼具體想法?”

果然如此!

董長青眼中暴起一縷精光,雙肩不可自抑微微顫抖,勉強平復內心的激動沉聲說道:

“顧名思義,此機構類似錦衣衛,想來應是招募孔武有力思想靈活的軍漢,注意藏匿己身,讓敵無從知曉。

剷除一切所有反對將軍或者將軍痛徹之人,其核心應以建奴爲首。長青願意爲之!”

“大抵如此,略有偏差!”

猝然臨之而不驚!

秦浩明喟然長嘆,華夏之大,能人英才輩出,惜湮沒於歷史當中也。

遠的不說,就說董長青,僅從自己的隻言片語中,卻抽絲剝繭已基本說得**不離十。

多少今人不如古人矣!

怪不得從未聽說智慧有隨着時間而進化,自己若非知曉歷史大勢和走向,還真未必鬥不過他們?

“人心者,國家之所恃以立,安危存亡皆繫於此。苟人心不搖,即有禍亂,亦不至糜爛決裂而不可救。

故民不安,則國必亂。

你所說的剷除建奴沒有錯,錯的是剷除一切所有反對我或者我痛徹之人,此點你一定要切記!切記!切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他秦浩明絕不是濫殺之人,而且可以預見,今後肯定有許多人反對他。如果真如董長青所言,那已經失其本意!

看見董長青疑惑的眼神,秦浩明臉色嚴肅卻轉而說起一個小故事,“崖山之戰,以大宋徹底失敗告終,宣告歷時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後滅亡,華夏徹底被蒙元佔領。

厓山戰事結束後,張弘範自鳴得意,派人在崖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妄想功垂千秋。

但是,歷史功過總有人評說。

儘管在元朝的高壓政治下,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每當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誦“大宋左丞相陸秀夫殉難於此”。

沒多久,石壁上出現了一首詩: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終究在人間。”

董長青怔然失神片刻,俄頃之間回過神來問道:

“漢奸?將軍可是指投降建奴之人,例如韃虜自封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忠順王尚可喜之流?”

彼時尚無漢奸的說法,因此董長青有些不敢肯定。

“正是,但他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只是這些人想依靠暗衛力量除之卻殊爲不易,不必勉強。

你只用負責在勢力範圍內查探與建奴暗通款曲之人,例如晉商,今後另外也會有其他部分負責查看。

到時我會把名單提供給你,無論是暗殺也好,買兇也罷,終歸不擇手段鐵血除去!”

說到後面,漫天的殺意連董長青都暗自心驚。同時,他也暗自警惕,看來將軍還有另一套人馬着手此事。

誅殺漢奸,刺探敵情,這纔是秦浩明組建暗衛的真正意義!

歷史已經改變,已經投降的漢奸自然不能放過。

可是他已經知曉的又有什麼理由能放過他們?

例如正在山東淄川縣吃香喝辣的孫之獬,即將投降的洪承疇,以及之後的施琅等等,特別是孫之獬。

套用一句俗語,那便是傾盡三江五湖之水,亦難消吾心頭之恨!

清軍入關以後,孫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並換上了滿裝,一心一意在山東等待滿清主子的到來。

清廷爲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當了禮部侍郎。

但這並不是讓他臭名昭著的原因。

“剃髮令”的倡議是使孫之獬被大家牢牢記住,並被刻在恥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

當建奴剛進北京時,時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

可是孫之獬爲獨得建奴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

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切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

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

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鬆動,不讓他入班。

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於是這孫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對滿清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

本來早想徹底顯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這一提議,於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間,下達剃髮令。

清軍所到之處,以十日爲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

於是,江南千萬生靈,盡膏草野,皆孫之獬一言激之。

究其心,不過是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還有,暗衛除了剷除漢奸,還要負責對建奴派遣收買細作。”

良久,秦浩明按捺住心中的悲憤,緩緩的對董長青說道。

“諾!”

“其實用間這種事情,說難也難,說易也易。無非是威逼利誘,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若是他無慾無求,無喜無悲,漠視生死,那豈不是聖人矣?

就算真的偶有些許人,對我們也沒有多大損失。

可若事成,發揮的作用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

接下來,秦浩明把後世關於使用間諜的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結合實際案例一一講述給董長青聽。

“僥倖存活的三個遼東漢人和三個舉報的樑家家丁,是否可以利用?”

董長青聽完,心裡漸漸亮堂活絡起來,他原本就偏愛刑訊之道,並且在韃虜身上多有研究。

此時,忍不住竟有見獵心喜的感覺,出言問道。

“當然可以,我不干涉!

只不過今後派遣人員和刺殺時需留檔報備,由你直接對我負責即可。

同時,我也組織其他部分監視你的部門,希望不要出錯,勿謂言之不預!

另外,你要遵循一點: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爲善者日進,爲惡者日止。

切記不可心慈手軟,釀成大禍!

執紀若退讓一份,不良作風就會反彈一分。問責尺度鬆一分,**蔓延的態勢就會前進一分。”

不受監督的權利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已無需贅言,故此秦浩明寧可說在前面。

“諾!長青謹記將軍今日之言,定不負初心。”

響鼓不用重錘!

這是相識以來,秦浩明對他說的唯一一句重話。董長青不敢怠慢,立即開口表態。

“走,以後再細細詳談,別讓將士們久等。”

天色漸黑,隱約之間,秦浩明聽見軍營傳來噼噼啪啪二踢腳的聲音,知道肯定是年夜飯已經做好,他不想攪亂和將士們難得相聚的機會。

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七十節 籌備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
第一百五十七節 耐心不好第八十五節 二美初見第十八節 變廢爲寶第四百零四節 天下之大第十七節 大明的悲哀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八十五節 初露鋒芒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八十七節 字字珠璣第六百零三節 政客心思第五百五十七節 殺人了第二百三十五節 亂世來臨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一百零六節 爭鋒第四百四十六節 一家哭總好過萬家哭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二百六十九節 自力更生第三百五十六節 絞殺建奴第四百八十六節 船廠第三百七十三節 戰略藍圖第四百三十三節 規矩第八十七節 告捷塘報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二百三十一節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一百四十七節 血腥暗衛第一百六十節 成人之美第三百四十八節 三份密疏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七十節 籌備第六百三十九節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四百七十六節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三節 文武雙全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九十七節 活捉多鐸第五百二十節 無病呻吟第四百八十節 實屬無奈第一百二十五節 又是這套第三百六十七節 一觸即發第一百二十七節 天意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九節 倒算反攻第四百九十六節 以退爲進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第五百三十八節 蛇鼠一窩第四百四十四節 到時滅了他第一節 再回首恍然如夢第五百七十一節 父子對談第一百四十三節 識人不明第五百六十節 人心第一百四十五節 拳拳維護第五百零七節 抵近偵查第二百六十八節 逃脫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六百一十八節 終成軍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四百九十七節 鄭森第三百五十二節 血色草原第一百八十六節 曹家的罪惡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七十二節 風波起第六百二十五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五百四十八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五百三十五節 不禁折騰第二百二十二節 漢蒙一家親第五百零五節 本督管不了第三百二十四節 招募浙兵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二百一十九節 班底心思第五百零二節 以夷制夷第六百零四節 人比人氣死人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一百零八節 黑暗第二百五十七節 舉賢不避親第四百三十節 吳鋒的家書第六百六十九節 攻陷馬尼拉第一百九十五節 給鄭家下套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五百九十八節 十五弟,糊塗第二百八十六節 男兒功名馬上取第二百七十四節 分贓我做主第二百九十五節 大公無私第四百零九節 居安思危第一百六十四節 坑人第三百四十五節 此生無憾第三百三十七節 來了,就不走了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十六節 別樣苦練第四百四十二節 朕還有臉面嗎第六百一十四節 建奴白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