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到嘴邊,秦浩明反而有些猶豫踟躇,不知眼前和自己年歲相仿的年輕人能否承擔如此重責?
一抹如血殘陽,消弭於暮色,光線頓時有些暗淡。
一瞬間,秦浩明若有所悟。
大明就像落日的殘陽,雖心有不甘,但終要落幕,強行爲之反而是逆天而行。
就像人才的使用也亦是如此,一味追求閱歷豐富的中年或老者,卻未免失之銳氣,顯得思前顧後,縮手縮腳。
董長青乃將門之後,卻因世道蒙塵,從錦衣玉食而至困頓不堪。之後在自己的幫助下起而復始,可謂飽嘗人間冷暖,心路歷程想必迥異常人。
想到這裡,秦浩明展顏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腦門,緩緩開口說道:“此事無法照辦,需要大悟性方可。”
董長青驀然一愣,心裡一動,繼而大喜,坐姿更端正,胸膛不禁微微挺起。
秦浩明多謀善斷的形象早已深入他心,何曾有如此難以決斷的事情?
如果是小事,依他性格早就開口直言。斷然不至於避開衆人,臨了又猶而不決。若不是所圖甚大,就是顧慮重重,抑或……
“請秦將軍放心,不論何等艱難之事儘管明言。長青承蒙不棄,於落難時得其援手解救,跟隨將軍身旁,待之以兄弟親人。
亦有幸親眼目睹將軍豐功偉績昭煥今古,故而在餘心中,不知有君父,只有將軍。
長青此生別無想法,惟願做將軍手中最鋒利的一把刀,劈棘斬刺,護衛將軍,縱死無悔。”
秦浩明聞言搖搖頭灑然一笑,自己婆婆媽媽想得太多,讓董長青誤會矣!
可瞧見他一臉莊嚴慎重的神情,心中漸漸浮起一絲明悟。
許是到這個時代不久的緣故,自己還存在一些普世的價值觀,卻忽略了時代的特性。
但不論如何,忠誠不都是任何時代所推崇提倡嗎?
包括自己原本考慮好友餘佑漢,還不是因爲是發小,內心隱約覺得他更可靠的原因嗎?
只不過他太過方正忠義,不懂圓滑,變通少了一些,才就此作罷。
而董長青平常雖然默言少語,然心思細膩縝密,當然更適合。
“很好!吾心甚慰!”
想明其中厲害關係,秦浩明也不矯情,站起身右手搭在董長青左肩沉聲說道:
“吾想組建暗衛,其宗旨是:隱匿無形,誅兇除奸,衛華護夏!
可此事大不易,既要有任事之心,又要無虛名之累,且耐得住寂寞,你可有什麼具體想法?”
果然如此!
董長青眼中暴起一縷精光,雙肩不可自抑微微顫抖,勉強平復內心的激動沉聲說道:
“顧名思義,此機構類似錦衣衛,想來應是招募孔武有力思想靈活的軍漢,注意藏匿己身,讓敵無從知曉。
剷除一切所有反對將軍或者將軍痛徹之人,其核心應以建奴爲首。長青願意爲之!”
“大抵如此,略有偏差!”
猝然臨之而不驚!
秦浩明喟然長嘆,華夏之大,能人英才輩出,惜湮沒於歷史當中也。
遠的不說,就說董長青,僅從自己的隻言片語中,卻抽絲剝繭已基本說得**不離十。
多少今人不如古人矣!
怪不得從未聽說智慧有隨着時間而進化,自己若非知曉歷史大勢和走向,還真未必鬥不過他們?
“人心者,國家之所恃以立,安危存亡皆繫於此。苟人心不搖,即有禍亂,亦不至糜爛決裂而不可救。
故民不安,則國必亂。
你所說的剷除建奴沒有錯,錯的是剷除一切所有反對我或者我痛徹之人,此點你一定要切記!切記!切記!”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他秦浩明絕不是濫殺之人,而且可以預見,今後肯定有許多人反對他。如果真如董長青所言,那已經失其本意!
看見董長青疑惑的眼神,秦浩明臉色嚴肅卻轉而說起一個小故事,“崖山之戰,以大宋徹底失敗告終,宣告歷時三百二十年的宋朝最後滅亡,華夏徹底被蒙元佔領。
厓山戰事結束後,張弘範自鳴得意,派人在崖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字,妄想功垂千秋。
但是,歷史功過總有人評說。
儘管在元朝的高壓政治下,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每當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誦“大宋左丞相陸秀夫殉難於此”。
沒多久,石壁上出現了一首詩:滄海有幸留忠骨,頑石無辜記漢奸。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終究在人間。”
董長青怔然失神片刻,俄頃之間回過神來問道:
“漢奸?將軍可是指投降建奴之人,例如韃虜自封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忠順王尚可喜之流?”
彼時尚無漢奸的說法,因此董長青有些不敢肯定。
“正是,但他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只是這些人想依靠暗衛力量除之卻殊爲不易,不必勉強。
你只用負責在勢力範圍內查探與建奴暗通款曲之人,例如晉商,今後另外也會有其他部分負責查看。
到時我會把名單提供給你,無論是暗殺也好,買兇也罷,終歸不擇手段鐵血除去!”
說到後面,漫天的殺意連董長青都暗自心驚。同時,他也暗自警惕,看來將軍還有另一套人馬着手此事。
誅殺漢奸,刺探敵情,這纔是秦浩明組建暗衛的真正意義!
歷史已經改變,已經投降的漢奸自然不能放過。
可是他已經知曉的又有什麼理由能放過他們?
例如正在山東淄川縣吃香喝辣的孫之獬,即將投降的洪承疇,以及之後的施琅等等,特別是孫之獬。
套用一句俗語,那便是傾盡三江五湖之水,亦難消吾心頭之恨!
清軍入關以後,孫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帶頭與家人奴僕一起剃頭留了辮子,並換上了滿裝,一心一意在山東等待滿清主子的到來。
清廷爲收攬人心,接納並讓他當了禮部侍郎。
但這並不是讓他臭名昭著的原因。
“剃髮令”的倡議是使孫之獬被大家牢牢記住,並被刻在恥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
當建奴剛進北京時,時因天下未定,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仍穿明朝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各站一班。
可是孫之獬爲獨得建奴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
一日上朝時他變得“煥然一新”,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
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親切地走進了滿族大臣的行列。
滿族大臣都自謂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屬下的漢臣孫之獬與之同班?
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悻悻然走回漢班,漢臣恨他過於逢迎求寵,一個緊挨一個毫不鬆動,不讓他入班。
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狀。
於是這孫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對滿清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
本來早想徹底顯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這一提議,於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間,下達剃髮令。
清軍所到之處,以十日爲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
於是,江南千萬生靈,盡膏草野,皆孫之獬一言激之。
究其心,不過是貪慕富貴,一念無恥,遂釀荼毒無窮之禍……
“還有,暗衛除了剷除漢奸,還要負責對建奴派遣收買細作。”
良久,秦浩明按捺住心中的悲憤,緩緩的對董長青說道。
“諾!”
“其實用間這種事情,說難也難,說易也易。無非是威逼利誘,達到控制他人的目的。
若是他無慾無求,無喜無悲,漠視生死,那豈不是聖人矣?
就算真的偶有些許人,對我們也沒有多大損失。
可若事成,發揮的作用往往出乎我們的意料。”
接下來,秦浩明把後世關於使用間諜的一些好的經驗和方法,結合實際案例一一講述給董長青聽。
“僥倖存活的三個遼東漢人和三個舉報的樑家家丁,是否可以利用?”
董長青聽完,心裡漸漸亮堂活絡起來,他原本就偏愛刑訊之道,並且在韃虜身上多有研究。
此時,忍不住竟有見獵心喜的感覺,出言問道。
“當然可以,我不干涉!
只不過今後派遣人員和刺殺時需留檔報備,由你直接對我負責即可。
同時,我也組織其他部分監視你的部門,希望不要出錯,勿謂言之不預!
另外,你要遵循一點: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爲善者日進,爲惡者日止。
切記不可心慈手軟,釀成大禍!
執紀若退讓一份,不良作風就會反彈一分。問責尺度鬆一分,**蔓延的態勢就會前進一分。”
不受監督的權利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已無需贅言,故此秦浩明寧可說在前面。
“諾!長青謹記將軍今日之言,定不負初心。”
響鼓不用重錘!
這是相識以來,秦浩明對他說的唯一一句重話。董長青不敢怠慢,立即開口表態。
“走,以後再細細詳談,別讓將士們久等。”
天色漸黑,隱約之間,秦浩明聽見軍營傳來噼噼啪啪二踢腳的聲音,知道肯定是年夜飯已經做好,他不想攪亂和將士們難得相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