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明自然不知楊嗣昌如此忌憚於他,否則,當足以自傲。
他現在正忙得馬不停蹄,到處開展建設項目。
主要建設有三個,一個是由張鬆榮主導的五靈谷馬場。一個是閻應元負責的獨石口關隘修復。
另外一個則是基於兩者的建築材料,由秦浩明親自發明的水泥建設。
誘發秦浩明突然想到建設水泥,主要是閻應元呈遞預算時,三合土的開支竟然佔到整體的四分之一多。
經過了解才知道,現在的建築有多麻煩,城牆、臺基往往是夯築的。
夯土是一層層夯實的,結構緊密,一般比生土還要堅硬,而土色不像生土那樣一致,並含有古代的遺物。
最明顯的特點是能分層,上下層之間的平面,即夯面上可以看出夯窩,夯窩面上往往有細砂粒。
其堅固程度自然不能與現代的混凝土相比,歷時久了便可能風化、坍塌。
至於三合土就更讓人無語,用河底泥、貝殼粉、雞蛋清、糯米汁、樹膠五合一。
然後還要摻入一點桐油和糯米漿,主要是起黏合作用,相當於混凝土裡面的水泥漿。
材料攪拌完之後,把它們堆在一個正方形的模子裡,要用木槌反覆地敲打。
這主要起到凝結固化的作用,要拍到表面光滑爲止。
窮則思變,不難理解秦浩明好端端要建什麼水泥廠。實在是三合土造價如此之高,且耗時耗力,真心用不起啊。
至於所需錢財,隨着時間的流逝,派人四處宣揚和戚家訂婚效果終於顯現出來。
畢竟,在大明,一個剛滿弱冠的總督代表着什麼,有心人自然明瞭。
更何況,在無冤無仇之下,官場原本就是花花轎子人擡人。
秦浩明相當無恥,仗着自身官職高,連面都不露,只是讓書辦幕僚幫忙登記賀禮多少。
自己則帶着本宣府鎮傷殘將士家屬四百餘人,平整土地、建造窯爐、採買原料、建造宿舍、伐木燒炭,老人、青壯、婦女等全部圍繞着建造水泥廠轉。
必須說明的是,第一批四百餘人,除了全部是軍屬外,且是當中最爲貧窮的。雖名爲軍屬,實則和流民並無二致。
其中個別人家,若不趕緊救助,隨時都有倒斃的可能。
經過天雄軍記功郎中統計,八千傷殘將士中,只有三千五百名家屬可以取得聯繫。
其他的要不沒有資料,要不從小孤兒,更有許多在外地無法聯繫。其中種種,令人唏噓感慨!
亂世中,百姓流離顛沛,加之通訊不暢,不足爲奇。
三月間,臨近四月,正是一年當中雨水最多的季節。
這也就使得水泥作坊的建設停停歇歇,不甚流暢。
好在人多力量大,特別是秦浩明把天雄軍將士拉了整整一個千戶隊過來幫忙,故而時間雖長,但效率頗高。
這些問題都不需要秦浩明操心,只要吩咐下去自然有人辦理,可水泥窯爐是新鮮事物,卻是要他時刻在場指導。
想要跟後世一樣自動化生產條件不足,秦浩明也沒有那個能耐。
水泥窯主要用於煅燒水泥熟料,跟燒製瓷器的原理差不多,關鍵還是掌握火候的問題。
接下來的日子,張浩明忙得跟一個陀螺似的,所有的人都被他指使得團團轉。
創造改變生活,何況是與民生民計息息相關的產品,可以想象,水泥生產出來後,必將取代現在的建築產業,獲利不比肥皂少。
出於保密的需要,整個廠房設計成封閉式,讓親衛負責看管。
說實話,秦浩明並沒有長期想壟斷水泥和肥皂產業,甚至今後願意普及公開,惠及天下百姓,畢竟事關民生民計。
但前幾年,卻是要靠它們完成原始積累。
並且,今後他還會發明其它東西,作爲調節貧富差距的一個手段。
作爲一個穿越到亂世的穿越者,估計沒有人會去在乎自身金錢多少,因爲委實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替建奴保守財富而已。
於秦浩明而言,財富的意義是夠用就行。
但大明的財富差距太大,以至於亡國,連大明朝廷都沒有絲毫辦法。
不管過去、現在、將來,貧富差距多大,社會不公,都是造成亡國的原因,也是他秦浩明要努力解決的問題。
否則,華夏永遠將陷入死循環,幾百年就亂一次,遭受重大浩劫。
只有將錢財掌握在手裡,他纔可以改變一些事情,這就是他要保密的原因。
五月,小冰河的天氣已經愈來愈熱,驕陽似火,炙烤着大地,許多鳥獸蟲鳴難覓蹤影。
可是水泥作坊工地上卻是歡聲笑語,奮戰了近兩個月,水泥窯爐終於完工。
秦浩明現在的水泥廠是採取水泥立窯,最大的特點就是全手工操作,依靠人力。
不過,這反而是好事。
水泥廠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沒有什麼技術活,沒有後世工業化的機器替代人工,反而可以養活更多的人。
“大人,真的就跟燒瓷器一樣嗎?”
說話的是宣府鎮最好的燒瓷能手王大力,也是他負責建造水泥窯,再次朝秦浩明惴惴不安的問道。
若是燒瓷他自然無懼,可秦督口中的東西他委實沒見過,心裡沒底。
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這位年輕總督和其他官老爺不一樣,平易近人。
對他們這些低賤的匠戶也老王老王的叫着,絲毫無半分高官的氣度威嚴,方纔敢開口想問。
“放心,燒壞了也沒事,本督不是笑面虎,不會怪罪於你。”
秦浩明明白他的擔憂,哈哈大笑,拍着他結實的肩膀,直接給他定心丸。
長期的腐敗對立,大明官員在平民百姓的心中早已多有不堪。縱使自己已經放下身段,可在他們心中還是相當敬畏!
害怕一旦失敗,則降罪與他。
再說,水泥不像燒製瓷器,有失敗之說。無非是質量好壞,或者說粘合度不夠而已。
如果真要勉強使用,只能說是次品,不過還是可以用的。
他也沒有希望一次通過,這裡面還存在火候掌控問題,只是這些卻要工匠們去摸索,他不過是提供方向而已。
“謝謝秦督,謝謝秦督。”
王大力鬆了一口氣,弓着身子,不停的賠笑。
愛民如子,或許真如大家所講,自己真的碰到大明另類官員。
“站直嘍,挺起胸膛。老王大哥,本督不是猛獸,你們是這裡的功臣。”
王大力五十幾歲的人,對他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如此卑謙,讓秦浩明心裡不是滋味。
當然,是自己的官身讓他如此,但他還是不習慣。
要改變普通百姓對上位者的態度,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