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節 國戰無英雄

戰場廝殺,若是力戰而死,不僅有軍功在身,多少也會讓家人子孫受益。

可被政客文人陷害,網織罪名,那可就不只是關乎自身的事情。

哪怕沒有禍及家人,也不可能有榮華富貴,至少打擊報復肯定少不了。

所以說,文人政客相爭,明處無風浪,暗地藏鋒芒。

端的兇險萬分!

酒酣耳熱,想到什麼說什麼。

坦誠的溝通,良好的氛圍,令秦浩明和孫傳庭二人越聊越舒暢,問題也越來越深入。

“可嘆伯雅癡長几歲,不僅對官場的領悟不及老弟,便是連這殺伐果斷也是多有不如。

查抄晉商,誅殺高起潛,除掉薛國觀、陳演等朝廷蛀蟲,秦老弟這一步步走來,可真是令人歎服啊!”

孫傳庭慨然而嘆,一件件訴說着秦浩明的得意往事。

盯着秦浩明血氣上涌紅彤彤的臉龐,孫傳庭很奇怪,天子怎麼就對他如此信任?

平常大臣哪怕幹成一樣,必要費九牛二虎之力,並且要遭朝中文武攻訐,抄家問斬也時刻可能。

可他倒好,不僅毫髮無損反而節節高升,端的好手段好本事。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秦浩明笑眯眯的擺擺手,說出一句令孫傳庭丟掉下巴的話,“破虜所作所爲,不過東施效顰,都是效仿孫督而爲。

若論真實本事,破虜不及孫督十分之一也。”

他這話很真實,談不上恭維,眼裡滿滿的敬佩之意。

說實話,自己如果不是穿越者,和人家根本沒法比,算個屁啊。

要說這人啊,真的有天才,孫傳庭估計就是兵家天才。

在殺死第一任闖王高迎祥之前,他從未帶過兵,也從未打過仗。

在崇禎九年之前,歷任永城、商丘知縣,吏部主事。

也就是說,在人生過去三十多年裡,他從事的主要工作,是人事幹部。

而且,在天啓初年,他竟然就當上了吏部郎中,人事部正廳級幹部,專管表彰獎勵。

六部之中,吏部最大。

按照慣例,吏部尚書,一般都是從吏部郎中裡挑選的。

他當郎中的時候,還不到三十歲,年輕就是資本,照這個狀態,就算從此不幹,光是熬,都能熬到尚書。

然而沒過兩年,孫傳庭退休了,提前三十年退休。

他丟棄了所有的前途和官位,毅然回到了家鄉,因爲他看不順眼一個人——魏忠賢。

看不順眼魏忠賢的人有很多,可願意辭官的,真的不多。

“名將”袁崇煥也看不順眼魏忠賢,可他在遼東大地還給人修生祠。

這就是袁崇煥的“氣節”,和孫傳庭完全不同的氣節。

可歷史就這他媽的這麼奇怪,這樣的袁崇煥成了民族英雄,孫傳庭嗎,呵呵……知名度似乎不能相比,至少從國家層面。

崇禎元年,魏忠賢被辦了,無論在朝還是在野,包括當年給魏大人鞠躬、提鞋的人,都跳出來對準屍體踩幾腳,罵幾句,圖個前程。

但孫傳庭依然毫無動靜,沒有人來找他,他也不去找人,只是平靜地在老家呆着,生活十分平靜。

八年後,大明江山日益破敗風雨飄零,他卻打破了平靜,主動前往京城,請求復職。

出發之前,他說出了自己復出的動機:“待天下平定之日,即當返鄉歸隱。”

這句話,和大明的戰神戚少保講的有點類似: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崇禎九年三月,孫傳庭自動請纓任陝西巡撫,負責剿滅西北叛賊。

巡撫這個職務,是個肥缺,平時想上任是要走後門的。

但陝西巡撫,算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混飯吃的,沒準哪天就被張某某、高某某剁了,躲都沒處躲。

孫傳庭就此光榮上任,因爲主動申請的人,只有他一個。

孫傳庭出發之前,崇禎皇帝召見了他。

對於孫巡撫的勇敢,崇禎皇帝非常欣賞,於是給了孫傳庭六萬兩白銀,作爲軍費。

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確實,崇禎九年的時候,大明已經風雨困頓,崇禎實在無奈了。

當年楊鶴拿了崇禎十萬兩私房錢,招撫叛軍,只用了幾個月,就打水漂了。

似乎,孫傳庭的六萬兩,應該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但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孫傳庭很乾脆,他不要錢,只要政策,自己籌餉,自己幹活,朝廷別管,反正幹好了是你的,幹不好我也跑不掉。

就這樣,孫傳庭拿着六萬兩白銀,來到了陝西。

當時陝西本地的軍隊,戰鬥力很差,按照當時物價,六萬兩白銀,大致只夠一萬人半年的軍餉。

最能打的將領,如曹變蛟、左光先、祖寬,要麼在洪承疇手下,要麼跟着盧象升。

總之,孫傳庭算是個三無人員:無錢、無兵、無將。

但凡這種情況,若想鹹魚翻身,大都要經過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艱苦奮鬥、奮發圖強等過程。

按常規套路,至少也得個兩三年,才閃亮登場,大破敵軍。

可從開始到結束,從一無所有,到所向披靡,孫傳庭的秦軍,只用了四個月就完成招人、組建、訓練、戰鬥,並且消滅爲禍十幾年的高迎祥。

用不到一萬人的隊伍,擊潰二三十萬的叛軍,並且活捉高迎祥,送往北京處死。

穿越者秦浩明始終搞不明白,這他孃的是怎麼做到的,真的!

要知道,明末的這幫叛軍頭領,都是比較特別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很有個性。

但凡幹這行的,基本是兩種人,吃不上飯的,和混不下去的。

文化修養,大都談不上,所以做事一般都不守規矩,想怎麼來就怎麼來,軍隊也是一樣。

今天是這幫人,沒準明天就換人了,指望他們嚴守紀律,按時出操,沒譜。

但高迎祥是個特例,他沒什麼個性,平時不苟言笑,打贏了那樣,打輸了還那樣。

許多頭領打仗,明天究竟怎麼走,不管,也懶得管,打到哪算哪。

高迎祥的行軍路線,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並表明路標,引導部隊行進。

更嚇人的是,高迎祥的部隊,是有統一制服的——鎧甲。

一般說來,盔甲這種玩意,只有官軍才用,大部都是皮甲,而高迎祥部隊的盔甲,是鐵甲。

所謂重甲騎兵,就是這個意思,更嚇人的是,他的騎兵,每人都有兩三匹馬,日夜換乘,一天可以跑幾百裡,善於奔襲作戰。

所以一直以來,高迎祥都被朝廷列爲頭號勁敵。

說這麼多,意思就是高迎祥的隊伍能打,不是一般的叛軍。

即使秦浩明是穿越者,又知曉歷史大勢,甚至還有朝廷幫忙,也不敢說能從無到有,一年內打敗高迎祥。

而這些不可能的事情,人家老孫完成得風輕雲淡,好像非常簡單。

所以說,華夏之大,各類天才、怪才數不勝數,只要讓他們有舞臺便可。

便如後面的閻應元,設想他如果有一萬正規的朝廷兵馬在手,情景會如何?

想想就令人期待啊!

天才一般都認爲自己不是天才,自己的所作所爲都是正常。

孫傳庭無疑也是如此!

“秦侯爺所言太過,伯雅沒你那份本事,愧不敢當!切莫取笑!”

秦浩明說完誠心實意的敬佩話,孫傳庭卻當成恭維取笑,猛地一大口酒灌下,抹着頜下的長鬚,微有動怒。

秦浩明苦笑一聲,這位的性格還真是剛烈,眼裡容不得沙子,怪不得被崇禎皇帝不喜,遭到楊嗣昌和高起潛的陷害。

親自替他斟滿酒,秦浩明斟酌語氣,誠懇的解釋,“孫督請息怒!

破虜之所以如此說,實乃借鑑您當初向陝西富商籌措糧餉的做法。只不過,破虜做得更徹底,動作更大。

正因如此,收穫足夠豐富,不僅能用於養軍,且能爲天子分憂。”

分憂二字,秦浩明咬得特別重。

“哈哈……伯雅明白了,佩服,佩服!後生可畏!”

孫傳庭何許人也,一點就透。

哈哈大笑拍着桌子,眼中俱是明瞭神色,自己和這位年輕人相比,太過於束手束腳。

同時,也明白對方爲何說借鑑自己的做法。

自己當初因爲軍餉不足,向潼關當地豪強募捐,但是卻遭到豪強的萬般推諉。

無可奈何的他只好用侵佔軍田的罪名,將三十多家豪強悉數處斬,並沒收其家產充公用於養兵。

如今結合威海侯的話來看,卻是小打小鬧矣。

自己目光只侷限於解決軍餉之憂,害怕鬧大被御史言官彈劾,天子怪罪。

所以,當高起潛索賄時,自己斷然拒絕。

其中固然有自己本意看不慣這些閹人的緣故,但何嘗又不是因爲銀兩不足之故。

豈不聞殺一爲罪,屠萬爲雄。更有竊鉤者誅、竊國者侯之語?

此子所謂爲天子分憂,那不就是和天子分贓嗎?

怪不得天子如此寵信他。

這也是滿朝文武都對他恨之入骨,卻對他無可奈何!

無它!

手握兵權又有最大靠山,朝臣能有什麼手段?

不過,他還是有一點疑惑,定南軍兵強馬壯,兵鋒之盛連建奴都難以抵擋,對付李闖等叛逆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爲何他不帶着百戰之師一舉蕩平叛賊?

當他問出這個問題時,秦浩明點點頭,這就是他最終的目的。

“孫督,實不相瞞,破虜之所以不願入川陝作戰,原因有三:首先,兵力不足,難以兩線作戰。

其次,不熟悉當地地形以及叛賊作戰方式。

再次,國戰無英雄,而破虜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直白,真他媽的夠直白。

饒是孫傳庭對秦浩明觀感相當不錯,涵養也很好,卻也忍不住想罵娘。

敢情這小子什麼原因有三,根本就是在胡扯,關鍵還是最後一句,國戰無英雄。

所以,他要當英雄,去對付關外建奴和韃子,叛賊這一塊,則讓自己去平叛。

好吧,雖然他也覺得說得沒錯,可這小子當面說出來,這就讓人難堪了。

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一百二十三節 戰敗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
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四百二十四節 忍一時風平浪靜第三百零四節 試點第四節 悔不當初第五百二十六節 鰲拜的鬱悶第十一節 各有算計第二百七十八節 琉球事件第一百五十三節 抽絲剝繭第一百七十四節 豺狼餓虎第一百二十三節 戰敗第二百五十四節 國之利器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二百四十節 初露崢嶸第三百六十節 誰的孩子第一百三十一節 挑釁第九節 無需再忍第五百一十五節 戰前第五百一十節 突襲第五百零八節 深入虎穴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九十五節 府軍驕橫第六百零一節 算計深遠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一百四十八節 傷殘將士第五百五十三節 還有什麼依靠第二十四節 男兒行,當暴戾第三百七十九節 寒磣天子第二百一十八節 你擋路了第六百四十七節 離京之際第六百一十一節 大戰前奏第五百六十八節 軍魂第一百三十六節 遼東漢人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三十七節 詩詞歌賦的表演第六百一十三節 決戰關頭第一百二十八節 後宮第四十八節 忠義盧象升第五百六十四個節 此生無憾第六百五十六節 徐徐圖謀第三百八十二節 好人沒好報第五百三十節 衝突第一百零四節 文成武就第二百五十五節 巡視水師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七十五節 交心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四百四十八節 取捨之間第三百七十一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八十七節 華夏英烈第三百零六節 張雲的心志第四百一十四節 家事第四十五節 臨行之際第六百三十七節 皇太極的憂慮第四百二十三節 千金買馬骨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三百零三節 無恥之尤(再次感謝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明日加更回報!)第六百四十一節 搞臭東林,提高軍人地位第三百二十八節 軍事會議第十節 自取其辱第四百八十八節 不服就幹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四十九節 亡羊補牢第二百六十四節 大明海軍威武第五百六十六節 受降第四百五十三節 各執一詞第六百零七節 圖窮匕見第七十三節 碰撞第五十三節 對策第三百六十四節 水軍出擊第六百三十三節 許以專斷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二百一十二節 所圖甚大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四百四十五節 聰慧之女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十一節 衛所軍制崩壞第三百八十六節 講武堂第六百二十一節 怎地一個了得第六十四節 論戰第三十一節 行軍路上第四百八十二節 難道去給別人賺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四百四十一節 見好就收第四十三節 衝冠一怒爲紅顏第七十八節 秦浩明的殺手鐗第五百八十五節 軍心士氣第三百六十五節 敵跡初現第二百二十七節 傷殘紀要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三十三節 海陵伯玉第三百六十一節 都不簡單第三百四十二節 入彀矣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四十七節 北上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一百九十四節 被激將的崇禎第三百三十八節 他鄉遇故知第五百七十四節 以命相拼第四百六十節 爲建奴做事,斷子絕孫!第四百九十一節 背水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