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籌備

“終於來了,那您先忙,我等會再去找您。”

秦浩明無官無職,纔不願意去湊這個熱鬧。何況還得對着太監下跪接旨,更是牴觸。

“叫上虎總兵和張遊擊,其他人注意戒備。”

盧象升知道秦浩明接見聖旨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吩咐完親兵便轉身匆匆離去。

趙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開闊平坦,冬寒乾燥少雪,嗚咽的西北寒風吹得秦浩明分外懷念地處江南的臨浦。

“秀才,盧督叫你過去,好事!”

戚綱在遠處笑呵呵的朝秦浩明大聲叫道。

“伯玉抓緊安排,把人數統計清楚,趕緊回去,要不到時想走都走不了。

長青把壯丁組織起來,形成初步的自保能力,只要到了山東便安全。

這一百多裡地,到時候我護送你們。”

秦浩明微笑的朝戚綱揮揮手,一邊快速的對盧欣榮和董長青交代。

自己在這裡終究屬於過客,發展根據地纔是正理。

“公子要叫盧督開具路引,並且註明是遭受韃子禍害的良民。不然他們算是逃民,各縣、州府都有權趕殺他們。”

董長青牙關緊咬,他遭受過迫害,深明其中的苦楚。

秦浩明點點頭,拍怕董長青的手臂表示明白。

明朝對於逃戶的防範非常殘酷嚴密。

大明實行“配戶當差”“役皆永充”的辦法,既不允許人們自由擇業更不允許自由遷徙。

朱元璋建立政權後,就將全國的戶籍人口分爲“軍民竈匠”四種,民籍中又分爲更多的小類。

這種戶籍身份伴隨一個人一輩子,不但他本人不能改變,就是自己的子孫後代也永遠不許改變。

爲了防止遷徙,朱元璋還實行了“路引”的制度,“凡軍民等往來,但出百里者,即驗文引。”

沿途各地巡檢司對過往行人加以盤查,對無文引者要擒拿送官,進行查究。

在城市住店的話,旅店也有詳細的旅客登記,以備官府查驗,如今日住店的身份證登記制度。

沒有路引,當地官府纔不管是不是受到戰亂的難民,一律驅趕或者捕殺。

“戚守備,什麼好事需要勞動您的大駕?”

秦浩明攏攏身上的皮裘,稍稍抵擋刺骨的寒風,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故意弄得崎嶇不平的未來戰場上。

“兵部派人來驗功,你小子就等着升官發財吧!”

戚綱笑得兩眼都合不攏,看來他在此戰的收穫也不小。

他是戚繼光的族人,當年戚大帥總督宣府、大同、大名三府,其父跟隨而至大名定居。

之後戚綱跟盧象升轉戰西安、榆林等地,積功至大名府守備。

這次跟着秦浩明立功,看來可以往上走一走。

“戚守備的佩刀給否借我一觀?”

秦浩明指着戚綱的腰刀,大咧咧的說道。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接觸,他和天雄軍衆位將士都有不小的交情。

“咬文嚼字,真酸。”

戚綱接下腰間的佩刀,遞給秦浩明。

戚綱的佩刀是正宗的戚氏軍刀,是戚繼光專門針對倭寇使用的倭刀所改良製造的武器。

萬曆年間,明朝軍隊所用的刀在與倭寇交戰時,經常被倭寇的倭刀砍斷。

戚繼光吸收倭刀的長處,對中**刀進行改良,帶有明顯的日本風格。

刀刃弧度加大,把刀刃寬度縮小,刀尖帶有一個小小的弧度,刀刃中間起一條鎬線,刀背也有一條棟線。

刀尖保留和刀身基本相同的厚度,刀背有采用削棟,減輕刀刃整體重量但是不減少刀刃的強度。

而戚綱的佩刀明顯是此中極品,用精鋼層層鍛造,細細打磨而成。

“好刀!”

刀長近一米,重十二斤左右。

秦浩明輕鬆的舞了幾個刀花,開口高聲讚道。

戚綱望着秦浩明瀟灑的身姿,目光滿是欣賞。

怪不得盧大帥如此看重,文韜武略,無一不精,比起大明其他酸儒,強百倍矣!

“秦秀才,可曾說有女子?”

戚綱眼裡都是猶疑,最終還是下定決心開口問道。

“不提也罷,家中寒苦,遭人悔婚。如此也好,無牽無掛,一身輕鬆。”

秦浩明手裡拿着腰刀細細觀賞,頭都不擡,滿不在乎的說道。

戚綱如釋重負,輕輕鬆口氣,咧着大嘴沒心沒肺地說道:“悔得好!悔得好!大丈夫何患無妻!”

“戚守備,打造您這刀需要多少紋銀?如果稍微差一點又要多少?”

秦浩明奇怪的看了一眼戚綱,撫摸着刀紋問道。

“談什麼錢,秦秀才喜歡便拿去,我再打造一把便是。”

戚綱給秦浩明看得有點不好意思,揮舞着大手囔囔道。

秦浩明苦笑一聲,知道戚綱誤會他的意思了。

大明冷兵器繁雜,每種兵器又有好多種,各有優劣,很難說誰好誰不好?

關鍵是實用和造價。

便說他改進的繡春刀和戚綱的戚家刀,就是如此。

馬戰繡春刀佔優,陸戰戚家刀佔優。

而他只是想對比每種武器的優劣和性價比,作爲今後的制式武器。

“君子不奪人所愛!

這刀跟您出生入死,血戰沙場,早有感情。

不若你把工匠介紹給我,改日找他幫我打造一把。”

秦浩明雙手舉刀,把它給戚綱。

“那也行,到時我把匠人請來,你自己跟他說要求,工錢我出,算我送給你。

不許拒絕,不然別說認識我。”

接過佩刀,戚綱非常霸道。

跟普通將士武器不同,戚綱知道高級將領對武器都有自己的要求,以爲秦秀才也想打造一把稱心如意的武器。所以纔會這樣說。

“長者賜,不敢辭。小子感激不盡,承情!”

秦浩明朝戚綱施了一禮,擠眉弄眼對他說道。

戚綱歲數剛好是秦浩明二倍,這樣說也有幾分道理。

戚綱不知道想到什麼,老臉一紅雙目圓睜,大聲斥道;“正經點,別跟老夫嘻皮笑臉。”

“呸!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就敢自稱老夫。正是納妾的黃金年齡,裝什麼裝。”

秦浩明不以爲然,滿臉笑意搖着頭。

搞不懂他們,一個個都喜歡裝老,盧象升這樣,戚綱也這樣。

可是盧象升他不好意思開玩笑,戚綱就不同。屍山血海走一遭,那就是戰友了。

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
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九十八節 不要折騰第四百零一節 軍令如山第九十六節 欺軟怕硬第二百六十一節 商議第五百一十一節 奪取旅順第四百一十八節 南洋局第一百五十五節 無妄之災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六百一十五節 誰是英雄好漢第五節 大明的骨氣第六百六十六節 有仇報仇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三百五十七節 實戰演習第三百一十一節 心字簡單卻難懂第七十六節 崇禎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節 總督不好當第七十四節 焉能不亡第二百一十四節 謀奪牧場第二百三十七節 雛形初成第四百二十九節 部隊變革第二百五十六節 水師革新第三百四十三節 陽謀第五十九節 斥候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九節 萬事俱備第四十二節 合則兩利第三百二十三節 軍事第六百五十三節 遼東漸定第二百五十三節 聯手第五百一十六節 屁都不是第六百節 少跟本督來這一套第六百五十九節 初臨臺灣第五百七十九節 小試牛刀(感謝書友家裡窩囊家外雄萬賞!)第四十九節 男兒殺人行第一百四十四節 萌生去意第四百七十七節 欺人太甚第三百三十五節 接風洗塵第二百七十二節 事起德州府第六百三十六節 成事必在人,人定則勝天第四百七十四節 彎彎繞繞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八十九節 三件大事第八十二節 殺俘第六十五節 部署第三百五十五節 自投羅網第三百二十九節 有容乃大第五十節 天雄軍第二百二十一節 騎兵訓練第一百五十節 機關算盡第五百五十節 憂心第四百七十節 視察慰問第二百四十四節 改變第三百九十節 檢閱第一百八十八節 這錢必須給第三百七十二節 首戰告捷第六百六十節 困難第五百七十二節 豫親王多鐸第四百六十四節 銀幣的作用第九十九節 淺議和談第二百四十八節 一舉兩得第六百二十六節 國之根本,大明長城!第四百五十二節 賊寇初現第四百七十一節 男人最怕有心無力第二百三十三節 勾心鬥角第四十四節 發酵第五百八十二節 左右爲難第四百七十三節 何等之難第三百四十七節 蓄勢待發第四百九十九節 前因後果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百七十七節 敲打第一百七十六節 別有他用第六百零二節 洪承疇第六百二十九節 漢人至上第四百六十九節 手面太大第二百五十二節 佳人風情第三百二十五節 紅袖添香第六節 苦逼的大明生活第四百一十六節 本末倒置第二百六十節 男大當婚第一百三十三節 諜影第四百三十六節 崇禎也分贓第二百零三節 宣府防衛第六百四十八節 心思變化第四百一十一節 天下大勢第三百五十二節 速戰速決第三百二十一節 承包到戶第一百一十節 狼行千里第四百零三節 又是與民爭利第四百一十二節 天譴計劃第三百六十九節 慘烈廝殺第二百三十六節 醉翁之意第二十節 劫富濟貧第四百零七節 私鹽氾濫第三百八十四節 明月中秋第六百五十五節 海上形勢第三百二十節 負荊請罪第一百八十三節 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