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野真之所以如此囂張跋扈,的確與她這個母妃大有關係。
鐵勒九姓曾經威風一時,後爲周武宗所懾,如回紇、僕固等實際已然滅族,眼下鐵勒可漢正是契苾一族,也就是說,拔野真的母親也算是鐵勒的宗室女。
但區區一個鐵勒,根本便不足爲懼,太后之所以膽敢授意謝瑩在大明宮裡弄死拔野真,也是因爲相比突厥與吐蕃,鐵勒根本就是一個軟杮子,若是換作突厥郡主,相信就算觸怒韋太后,她也不會在這時冒着與五部撕破臉皮的危險,公然讓人死在大明宮裡。
所以當鐵勒王妃叫囂着要讓柳九娘也償命時,韋太后雖然喝止了賀清,並不是因爲有所顧慮,她根本便是想自己登場,維護大周國威。
謝瑩以爲太后是想一箭雙鵰,到底還是有所低估了,太后明明就是打算一石三鳥。
不過太后的計劃因爲天子忽然發威,稍微影響了一點效果,可這時鐵勒王妃公然威脅着要將長安城踏爲平地,小皇帝也不知是震怒還是畏懼,反而一聲不吭了,韋太后心中連連冷嗤:雖說有幾分血性,難容鐵勒人張狂無忌,卻也不看看自己有沒這威風當真震懾住人家,那些冷嘲熱諷的話有什麼力度?僅僅一個鐵勒王妃大放厥詞而已,怎麼不敢繼續強硬下去了?雖爲九五之尊,不過還是一個無知乳臭而已,偏偏那些迂腐的正統派,便迫不及待要效忠臣服這樣一個小兒。
但太后當然不會當着衆人面前“教導”天子,她壓根也沒打算點撥天子該怎麼用正確的方式維護國統,這時佯作慈祥,安撫般衝小皇帝一笑,又再看向突厥王。
“契苾氏剛纔那番言論,未知能否代表突厥五部?”
這個突厥王,當然也不會是突厥可漢,與拔野叔華一樣,穆啜克同樣只是突厥臣子而已,甚至他從前所屬部族還是被突厥吞併,此人雖說頗得突厥可漢信任,但在突厥國甚至不算貴族,可韋太后判定三大異族王實力強弱的標準可不是他們的出身,而是其背後的國家。
明顯,在韋太后看來,穆啜克要比拔野叔華更加重要。
而穆啜克的確也不將拔野叔華放在眼裡,僅管認真論來,突厥前身便是起源自鐵勒,然而突厥建立汗國後,漸漸強大,遠勝鐵勒,甚至一度懾服鐵勒,當時的突厥汗國分藍突厥、黑突厥,以藍突厥最貴,而鐵勒人成爲了對黑突厥的統稱。
突厥一度滅國,鐵勒人再度與其分裂,但同樣遭到到大周的打壓,部族勢力銳減。
如今突厥復國,鐵勒卻依然四處流散,若非突厥攜助,鐵勒根本便沒有實力犯周,是以突厥雖與鐵勒結盟,但根本不視其爲平等地位,拔野叔華對周人威風八面,卻必須在穆啜克面前低聲下氣。
而這個突厥王穆啜克,極其貪財,莫說最近被韋太后賞賜了不少金銀珠寶,所謂拿人手短,多少會對太后客氣幾分,便說突厥可漢阿史那佗斤其實暫時沒有攻入長安的想法,穆啜克哪裡敢自作主張宣戰?
便將臉一板,眼一瞪:“鐵勒王妃,你太放肆了,突厥五部已然與大周簽訂國書,約定和平共處,你怎能胡言亂語違背協約。”
“突厥王,難道小女慘死一事就這樣不了了之?”剛纔還氣焰熏天的契苾氏,這時卻不敢衝穆啜克叫囂,竟然哭哭啼啼裝起可憐來。
雖說她自恃爲鐵勒宗室,壓根便看不起穆啜克這個“平民”,但當然明白穆啜克是代表突厥的使臣,她這個鐵勒宗室,在突厥人眼裡可不算貴族。
“王妃這話越發荒唐了。”韋太后慢條斯理開口:“殺害令媛之兇犯已被下令廢爲罪庶,關押等候賜死,我也答應讓鐵勒王府遣員監督,擔保不會包庇惡罪,怎能稱爲不了了之?難道說,因爲豫章生前怨恨九娘,王妃就有理由強迫九娘爲豫章陪葬?王妃自稱是鐵勒人,可不遵我大周禮法,不過王妃可別忘了,鐵勒王如今可是赴周使臣,身處大周而並非鐵勒!”
至此,語氣忽然一厲,眉梢也向上飛挑:“正如聖上所說,豫章遇害雖然讓人惋惜,然則她也並非全無過錯,你夫婦二人若教以德禮,豫章又怎會如此輕易便被楊氏挑唆,她縱然是郡主,無禮冒犯大周皇室宗親亦當受懲。”
鐵勒王妃雖然滿心不服,但眼看着穆啜克那警告的瞪視,這時也只好忍氣吞聲。
這時,一直坐壁上觀的吐蕃王哈吉勒微微笑道:“鐵勒王妃因痛失愛女,一時悲憤難禁以至口不擇言,還請太后寬恕王妃冒犯之罪,畢竟豫章郡主雖有過錯,卻罪不及死,原本倚年玉貌,就此香消玉殞,太后也是爲人母者,當能體諒鐵勒王妃心情。”
哈吉勒的話頓時引來了鐵勒王妃的好感,送去感激的眼神。
而當這場經過頗爲驚心動魄的千秋宴終於告終,韋太后特意在蓬萊殿詔見了賀湛與徐修能,問道:“你二人如何看待突厥五部之盟?”
對於這類正經的國事,賀湛可不想謙讓徐修能,搶先說道:“說是五部之盟,實則強盛者唯突厥、吐蕃而已,但據微臣今日觀察,突厥與吐蕃似乎也存在明爭暗鬥,也就是說,未必不能瓦解其盟約。”
吐蕃雖說也跟着其餘四部自封漢國,但他們的執政者卻依然沿續着贊普的舊稱,而當今吐蕃贊普索朗平措,正是哈吉勒的伯父,也就是說,哈吉勒纔是三大異族王中,如假包換的王族宗親,相比其餘兩個使臣,哈吉勒明顯更能直接代表吐蕃贊普的意志,那麼他今日有意拉攏鐵勒王妃,似乎說明吐蕃並不希望突厥與鐵勒之間的“友誼”堅不可摧。
賀湛又再說道:“穆啜克雖說貪財,不過還沒到財迷心竅地步,應不敢違抗阿史那佗斤之令,今日他毫不猶豫喝斥契苾氏,似乎也顯示突厥如今這位汗王,野心暫時限於復國,以及貪圖物貢而已。”
韋太后頷首:“所以我才決意與五部和談,暫時安撫住這些蠻夷,待平定內亂,何愁不能破壞五部聯盟,一一震懾。”
雖說是,今日好端端的壽辰鬧出人命案來,但韋太后可一點不覺晦氣。一來,如願弄死了拔野真這個目中無人的胡女,二來,也讓楊氏爲她的貪焚愚蠢付出代價,讓出豫王世子妃這把還算重要的交椅。
最最重要的是,今日太后當着滿朝臣公以及誥命女眷面前,義正辭嚴維護了大周國統以及皇室尊威,她認爲足以怦擊那些淺薄之徒,質疑她貪生怕死屈從蠻夷的言論。
更兼經過這回試探,洞察吐蕃與突厥之間的嫌隙,又是一樁意外之喜。
太后簡直覺得這個壽辰,是近些年來過得最愉快歡暢的一回,她又哪曾料到,對於突厥的情勢,賀湛比她更加了解!
突厥能夠得以復國,功勞壓根不在現任可漢阿史那佗斤身上,關鍵在於儲君阿史那奇桑,他是佗斤的嫡長子,別看剛過而立之年,卻真真具有雄心壯志!
突厥人原是以遊牧爲重,例如佗斤,根本便看不起被大小城池“禁祻”的周人,他最大的野心的確便是成功復國,逼迫大週歲貢,時不時攻入大周邊境,進行一番燒殺搶掠。
然而奇桑卻一直在留意大周官制,甚至嘗試以周制治理國家!
這說明什麼?說明奇桑已經在考慮如何讓周人臣服,受突厥律法管制。
他又怎會僅僅只圖偏安一方,稱霸草原而已?
韋太后的思路其實不錯,想要再度懾滅突厥,必須破壞五部聯盟,而五部之間,也絕對不會堅不可摧,但奇桑並不會給她這個機會,讓她順利平定內亂後,再用計瓦解五部之盟,一一對付。
奇桑之所以隱忍,擺出與大周和平相處的架勢,那是他覺得現在還不到時機。 щщщ◆Tтka n◆C○
一來,大周內部尚且還不夠混亂,更加重要的是,佗斤並不同意奇桑的野心,甚至對奇桑的強硬越來越不滿。
賀湛之所以知道這些突厥內情,那是因爲早幾年前,賀燁便已經安插了不少間佃潛入突厥,可韋太后的內察衛,雖說對蜀王系以及正統派的監督十分嚴密,不過對於刺探敵國方面,簡直就是毫無作用。
也許不會太久了。
賀湛當出大明宮,踏鞍上馬,看着傍晚的落日。
奇桑不是北遼的大王子,他的父親佗斤別看還在漢位,卻根本無能廢除這個儲君。
倘若奇桑佈署周全一舉奪佔漢位,緊跟着就會發動戰爭。
長安城的太平,也許真的不會延續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