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徐修能正在崛起

十一娘未至太原時便明白,要想順利推行新政,關鍵便看能否得到世族支持,尤其是太原四姓,若能得到他們的協助,可謂事半功倍,但她固然知道打動孟、柳、甄、祝四族必須是政治利益,總不能一上來便開誠佈公信誓旦旦——那也得讓人家相信你那些空口承諾不是?

所以她並沒急着籠絡四姓,只除了對甄夫人的示誠給予些微迴應之外。

她第一件做的事,其實是安撫百姓,先奠定晉王府的民意基礎,不讓毛維黨有機會煽動百姓暴亂。

別看韋太后及其黨羽並不真正在意民心,一旦太原動亂,民衆抵制徵兵令以及新政,毛維黨立即便會將責任推給新政系,太后爲了不擔當“暴戾不仁”之罪名,必定會厲懲新政系平息動亂——世上之事,往往就是這樣玄奇,有史以來,鮮少有平民謀逆能夠霸取江山,但只要發生民亂,不管最終有沒有被鎮壓,執政者幾乎都會被史家質疑:定是爲君者不仁,倒行逆施,方會引發民亂,是君逼民反。而鮮少有史家批評民衆謀逆,倒是貴族造反失敗,往往會背上亂臣賊子的罵名,非君主之過。

正是因爲史筆對平民的寬容,那些在意名譽史評的執政者,就算不是真正仁德愛民,行事往往也會有所收斂,當惡果造成,立即便會用“貪奸”正法,將黑鍋扣在他人頭上,以爲自己便能逃脫史筆的譴責。

十一娘像是會背黑鍋的人?

她如果不能首先安定民心,那麼便根本沒有實力與毛維一戰了。

所以她的第一步,是讓陸離藉着清察不法打擊豪霸之事,率先豎立新政系公正無私的形象,第一個撞上槍口的人就是於墉,當然他也僅僅是個倒黴的替死鬼而已。

民心得到安定,至少能讓太原四姓清楚新政系的能力,不需要十一娘主動籠絡,他們便會暗中衡量,至少確定新政系可以與毛維黨一戰,不急着向毛維投誠。

而毛維的種種陰謀,均被晉王妃一一粉碎,這無疑讓四姓更加確定,投誠晉王妃,的確能夠讓他們獲得莫大利益,在這樣的利益面前,錢財損失不值一提。

晉王妃於是得到了四姓之三的鼎力支持,就連太原祝,雖然沒有公然示誠,但也主動與毛維劃清界限,這樣一來,世族這個羣體便不會抵抗新政了。

接下來是一部分可以爭取的豪族,王妃也讓他們看到了能夠彌補賦稅損失的利益,當大多數人都接受了新法,少部分人就不足爲慮了。

其實簡而總之,關鍵就是二字——利益!

那麼爲什麼太原府的經驗沒有可複製性呢?原因很簡單,因爲十一娘這個新政系的首腦人物,並無可能擔當全面變法的官職,除非韋太后情願廢了當今天子,讓賀燁登上帝位,十一娘方纔可能以皇后之名,號令天下臣民聽服。

不說這個前提簡直就是天方夜潭,就算韋太后吃錯了藥,讓晉王妃成爲大周皇后,十一娘也並不可能滿足天下豪貴的慾望,除非用武力逼令臣服,然而眼下,外患未除,內憂繁多,即便座上天子換成賀燁,十一娘將韋太后取而代之,也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威懾羣臣,使天下豪貴心甘情願讓利。

全面變法,損失的可不是一府幾州世族私利,就算朝廷許以天下世族“政治利益”,世族們也不傻,試問有限的官職,怎能滿足普天之下世族子弟?這就好比有一個大餅,平分給成千上萬的人,安能讓人饜足?

不似太原世族,至少有晉王妃助益,相比其餘州府世族,能夠獲得更多的優勢,也就是說,這個“大餅”只能滿足部分世族,而不能引起所有世族垂涎三尺。

見孟九嫂恍然徹悟,卻似乎懊惱沮喪,甚至還帶着些羞愧的神情,十一娘長嘆一聲:“太后縱然知道新法對百姓有利,然而朝堂之上,對新法心懷牴觸之官員的確不少,更莫說廣大豪貴,全面變法太過艱難了,不能操之過急,可財政之困卻是迫在眉睫,萬萬不能靠變法立即緩解。”

“可廣設官窯確爲弊政,難道真要視若無睹,眼看着民不聊生、禍亂四起?”孟九嫂也是一聲長嘆。

“九嫂篤言設窯令爲弊政,我且一問,太原府同樣實行此令,可有造成民怨沸騰?”

孟九嫂心中便是一亮:“是這道理!看來政令是利是弊,需得落實在真正執行者身上,王妃大可向太后舉告,有地方官員不顧民生,逼令窯役者苦作,以致疾傷者無數,甚至不讓窯役吃飽着暖,待之有若刑徒!”

“太后若問我,爲何人在太原,卻能察知別處之事?”

“王妃可以向太后解釋,是聽逃亡來太原之百姓揭發。”

“風聞奏事,僅爲御史之權,我是否御史?若毫無憑據之下,便舉劾朝廷命官,必定會被反扣上陷構之罪。”

孟九嫂不由怔住。

“若我私下察覈,亦爲越權,同樣授人以柄。”十一娘再道:“孟九嫂可知,如今監管官窯職事者,並非各地官衙,而是朝廷委派器辦使,而這一些人,多爲提倡廣設官窯那位徐侍郎及其黨屬親朋,勳貴子弟佔據絕大多數,又有一些雖得門蔭,然而久未獲實職之世族子弟。”

這些器辦使們,已經可以稱爲徐黨了。

徐修能靠着諫言廣設官窯一令,取悅太后,如今已經升爲工部侍郎,可別看六部當中,工部歷來不那麼重要,徐侍郎卻儼然成爲太后近臣,與賀湛一般,時常受到太后詔見,前景光明,自然引得不少人攀交傾附,風頭更勝從前百倍,而他爲了圖謀更加遠大的利益,當然是兢兢業業,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哪裡能容忍有人“中傷”黨徒?

“太后即便對我甚多信任,可我畢竟是遠在太原,難比徐侍郎近在朝堂,若在這時,我與他發生爭執,勝負實難預料。”十一娘將話說得更加明白。

她敢算計毛維,一來是因確斷毛維已失太后信重,二來她與毛維都是遠在天邊,謝饒平、元得志又不可能抵抗新政暗助毛維,反而她有十四郎這個臂助,這樣的情勢下,當然不怕太后因爲毛維挑唆而對她不滿。

只是對手換成了徐修能,十一娘就不得不慎重了。

她前不久才得密報,徐修能求娶韋相府之女,韋元平的一個庶子,確定將來成爲徐修能的岳丈。

而徐修能這人一貫慎重,走的是“獨臣”這條路子,要不早便求娶韋相孫女,何至於拖延至今,還一度將主意打到了她的頭上?他現在膽敢公然與韋家聯姻,明顯得到了太后贊成,也就是說,太后甚是樂見徐修能與韋元平一系“牽扯”,這說明,太后已經對徐修能打消了疑備,對其十分器重。

徐修能原本就懷疑賀燁暗懷不臣之心,十一娘深深認爲,對這麼一個危險人物,不能輕易招惹,更加不能主動授給他利用來挑撥離間的把柄。

她畢竟已爲晉王妃,除了太原軍政之事,不宜涉逾過多。

否則有徐修能在旁“點撥提醒”,難保太后不會疑心她權欲之圖旺盛。

一旦給了太后這樣的印象,徐修能只要透露出她嫁給晉王是早有打算,未必不會讓太后起疑。

所以關於朝堂人事,只要無涉太原,十一娘便不能過問也不能干涉,非但是她,便連賀湛也必須警慎。

但關於這些顧慮,十一娘是不能對孟九嫂明言的。

她只能點到即止:“眼下我之考慮,當以太原情勢爲重,而當避免節外生枝,關於其餘地方民生局勢……我是真無能爲力,孟九嫂試想,朝廷一直委派有監察御史,這些弊端,爲何沒有引起朝堂官員重視?”

第390章 晉王府第1310章 隔閡當真加深了第883章 誰負了誰第344章 天子賜,亦敢辭第1176章 第一招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1043章 王夫人的威脅第1277章 相見第1098章 處處樹敵第1029章 不服輸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1178章 心病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944章 莫罪謝六娘第147章 故見第184章 謊騙第743章 曝露第118章 晉王回宮第818章 中秋宴第737章 又扳第506章 壽誕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93章 惡名滿長安第336章 邵九郎遇險第79章 七娘捱打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996章 求援雲州第279章 盧夫人上門第348章 暴室見聞第729章 熱鬧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295章 契機從何談起?第925章 暫緩第1137章 逼宮第87章 又一輪佈局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830章 拜壽風波第1358章 再臨抉擇第482章 師生第179章 狐媚第769章 平息第1059章 如果這還不算屈辱第874章 說好的捉姦呢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319章 私見第484章 新玩法第502章 兄妹第691章 露尾第1402章 急轉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896章 狗急跳牆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910章 阮郎有心,碧娘無意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545章 在“坑夫”的道路上第1332章 爭贏第133章 人間蒸發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498章 突變第1000章 總算來了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1056章 韋太后小勝一局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1120章 起事第1094章 獻策玲瓏臺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第1080章 任氏已出擊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469章 尹紳婚事第1220章 冥冥之中第434章左右爲難第658章 突襲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1198章 美人還不死心第207章 上崗的上崗,落榜的落榜第905章 徐世子要還擊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234章 狂妄無知真可怕第541章 姐妹交心第434章左右爲難第712章 煩纏第971章 辭窮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1110章 華清宮內第120章 屋頂上的少年第729章 熱鬧第615章 告成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8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018章 王妃似“變心”第641章 清源驛內第965章 突厥復國
第390章 晉王府第1310章 隔閡當真加深了第883章 誰負了誰第344章 天子賜,亦敢辭第1176章 第一招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328章 惡劣紈絝第1043章 王夫人的威脅第1277章 相見第1098章 處處樹敵第1029章 不服輸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1178章 心病第460章 五子示忠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944章 莫罪謝六娘第147章 故見第184章 謊騙第743章 曝露第118章 晉王回宮第818章 中秋宴第737章 又扳第506章 壽誕第1203章 皇長子回宮第93章 惡名滿長安第336章 邵九郎遇險第79章 七娘捱打第970章 慌不擇路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996章 求援雲州第279章 盧夫人上門第348章 暴室見聞第729章 熱鬧第228章 春鶯失手了?第1300章 一計連一計第267章 長安五子第1295章 契機從何談起?第925章 暫緩第1137章 逼宮第87章 又一輪佈局第616章 蔚爲壯觀的姬媵們第830章 拜壽風波第1358章 再臨抉擇第482章 師生第179章 狐媚第769章 平息第1059章 如果這還不算屈辱第874章 說好的捉姦呢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319章 私見第484章 新玩法第502章 兄妹第691章 露尾第1402章 急轉第1170章 關於扈娘第896章 狗急跳牆第832章 毛夫人又有計劃第910章 阮郎有心,碧娘無意第134章 聖母興周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545章 在“坑夫”的道路上第1332章 爭贏第133章 人間蒸發第968章 殺人進行時第498章 突變第1000章 總算來了第795章 閻王跟前第1056章 韋太后小勝一局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1120章 起事第1094章 獻策玲瓏臺第1114章 寧死不爲喪家犬第1080章 任氏已出擊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469章 尹紳婚事第1220章 冥冥之中第434章左右爲難第658章 突襲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1198章 美人還不死心第207章 上崗的上崗,落榜的落榜第905章 徐世子要還擊第1117章 懼內其實不是好品格第563章 還是揭發了第234章 狂妄無知真可怕第541章 姐妹交心第434章左右爲難第712章 煩纏第971章 辭窮第105章 關於江迂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1110章 華清宮內第120章 屋頂上的少年第729章 熱鬧第615章 告成第397章 晉王的計劃第8章 長安,我回來了第1018章 王妃似“變心”第641章 清源驛內第965章 突厥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