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

奇怪的是,當對方在自己身邊時,他們反而是心不在焉,不把對方當成戀人看待。這是因爲對方已在自己的監控範圍之內,沒有必要擔心,因此,在電話中總是說個不停的人,一旦見面後,反而會一個人默默地在一旁看雜誌。既然如此,爲何不把話留到見面時再聊呢?沒有碰面時,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享受自己的時間,不是很好嗎?可惜他們偏偏不這麼想。分開時,不斷打擾“對方私人的時間”,在一起時又十分重視“自己私人的時間”,這就是電話魔的特徵。

另外,這些電話魔也不善於處理自己的感情,深受嫉妒、羨慕、後悔、寂寞等複雜情感的糾纏。一位成年人,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可以自己處理這些情感問題,但這些電話魔在處理感情方面表現拙劣,根本沒有辦法妥善地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與消極的情感,因此便希望藉助電話找人排解。

人,誰無煩惱、誰無苦悶,一般人藉助電話向朋友談起近況時,大多是聊聊大致的狀況,而將細節部分留到下次見面時再聊。而電話魔們卻是一遇到事情,便會強烈地想要馬上把當下的情感發泄出來,無法憋在心中。但是要找一位真正的知己,能如此傾訴的對象,對他們而言,則是一大難題。

從找藉口的人身上探視他的真實想法和性格

人們潛意識裡總是試圖忘記不愉快的事,如果做錯了事,就馬上找藉口替自己開脫,把自己的缺點和失敗的原因推脫掉,或者轉嫁給他人,要麼自己承認自己有錯,但會有一大串理由,要麼推給別人,強調別人也會出錯,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這種心理機制被稱爲“防衛機制”或“自我防衛機制”,因而出錯的時候也能看出人們隱藏的心理活動。

歸根結底,找藉口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努力和行動力不夠的缺陷正當化。可是,即便一時轉嫁了責任,如果不承認自己的過錯,反而給人留下壞印象。

另外還有一些有負面效果的講話方式。說者似無心,但它隱藏了發言人的性格、真實想法以及企圖從心理上操縱對方的願望,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

對公司和上司牢騷滿腹

一張嘴就是對工作的牢騷,如果老是這樣,耐心的人也會聽厭了。牢騷和不滿多的人,一般比較消極,缺乏行動力。每天晚上抱怨要辭職而一直沒有辭職的跡象,也沒有開始尋找新工作的活動,這樣的人不過是靠發牢騷來泄私憤而已。

我早就知道會這樣

回顧已經發生的事時說的話:“那時我就知道不行”,“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會是這種結果”,這類說法多用來表達一種否定的意見和情緒。

如果是爲了反省自己失敗的原因還情有可原,但如果一貫是這種腔調,就真想問他“那你爲什麼不早告訴我?”對方肯定會這樣回答:“不是上司不同意嘛!”總之他的意思是:原來我就這麼想,結果應驗了。我有先見之明,而造成失敗的原因是上司無能。他的目的是轉嫁責任給上司。愛發表這類言論的人,全是事後諸葛亮,沒有信用,也不能委以重任。

那時要是這麼辦的話

回顧過去時老是後悔不已:“那時我要是這麼辦就好了!”

“那麼好的機會,要是不回絕就好了”,“那時我要不那麼固執,就不會和女朋友分手了。”如此等等。他們想說的是:如果當時採取了另外的行動,結果就會不同。老愛這麼說的人性格消極,缺乏行動力,結果總是喪失機會而導致失敗。

如果……

“如果我再聰明一點……如果我上了名牌大學……”“如果我進了別的公司……”即便真的如此,像這樣總是向後看的思考方式,結果也不會兩樣。不管有怎樣的好機會,也會被他浪費掉了。

不管對什麼都採取否定和批判的態度

“剛來我們科的xx,性格非常開朗,人不錯啊!”

“是啊,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

“不會吧,他工作也滿認真的。”

“那不過是給人看的,背後不定怎麼拍科長的馬屁呢!”

像這樣不論什麼話題,總是偏向否定性說法的人,不看事物好的一面,總要雞蛋裡挑骨頭,其實是沒有自信,對現狀不滿的表現。

“已經這個歲數了還……”

有些人一碰上什麼事,就說“歲數大了,到了這個歲數,想幹也來不及了”。他們動不動就提歲數,一上來就把可能性給堵死了,有這種口頭禪的人,看上去都比實際年齡大得多。

經常把“不過、可是”掛在嘴邊的人、愛挑別人錯的人、愛打聽別人的人都一樣,只能給人消極的負面印象。

口頭禪是瞭解他人內心的最好方式

“真沒勁”、“煩死了”、“有沒有搞錯”……日常生活中,這些口頭禪時常灌進我們的耳朵。有的口頭禪表現得比較主觀、驕傲,而有的口頭禪則委婉、謙虛。口頭禪作爲一種下意識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去認識一個人。因爲口頭禪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情緒和人當時的一種心態,同時也間接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

經常將稱謂語中的“我”掛在嘴邊的人,具有幼稚、軟弱的性格。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談話中頻頻使用“我”的人,自我表現欲強烈,時時忘不了強調自己,唯恐別人忽略了自己,而那種使用“我們”或“大家”來代替“我”的人,具有隨聲附和或團體合作的性格。

喜歡在談話中引用“名言”的人,大多屬於權威主義者。他們會不論場合、不分談話對象和主題,在與別人的交談中,頻繁使用名人的格言來駁斥對方或證明自己的論點。這種人缺乏自信,低估自己的能力,習慣藉助他人之名來壯大聲勢。說話時如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有類似的“狐假虎威”的現象。

可用中國話說清楚的事情,卻莫名其妙地蹦出幾句外語來,令聽者感到困惑和彆扭。這類人希望藉着語言來掩飾自己的弱點,多半是對於自己的學問、能力缺乏自信所致。

談話中喜歡引用母親說過的話,將“我媽說……”掛在嘴邊的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尚未獨立。有些女性借用母親的話來表現自己的意志,如“我媽媽說你很有風度”等等,表明此人尚未成熟,沒有完全獨立的個性。

過分使用客套話的人,心理存有戒心。在人際交往中,恰當地使用客套話是必要的。但如果兩人的關係原本就相當好,一方卻突如其來地說些客套話,則說明“心中有鬼”或另有圖謀。同時,引用過於謙虛的言詞談話,有可能表示強烈的嫉妒心、輕蔑、警戒心等等。

以下列舉了現實生活中典型的口頭禪與對應的個性分析:

習慣說“不過”的人

常說“不過”的人,和常說“但是”的人,基本上是半斤八兩,都是屬於自我主張強烈的類型。然而兩者相比較之下,常說“但是”的人較具有主動的攻擊性,而喜歡說“不過”的人則是隱藏着被動的攻擊性。

習慣說“不過”的人,喜歡錶現自我,期望得到衆人的注目,卻又不想引起他人的反感。例如:“雖然您這麼說,不過,應該是這樣不是嗎?”“不過,那樣子可能行不通唷!”

這一類型的人習慣把責任推給別人,強調自己處於“無可奈何”的情況下,而刻意逃避必須負責任的重擔。

這種人城府深、心機重,做任何事情都會預先設想,萬一失敗時要如何逃避責任的問題,如“如果到時我被這樣責難的話,就用這個法子來搪塞過去”、“可能會被這樣批評,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等等,心中預先演練各種可能會發生的狀況,並且預備好各式的臺詞作爲藉口。

在跟人相處方面也是如此,第一次見面時,通常不會主動向對方表現友好,一般會採取保持距離以利觀察的策略,看看對方和自己是否是同一陣線的人,還是會扯自己後腿的人。經過謹慎的分析判斷之後,纔會慢慢地接近對方。

表面上他們通常給人和藹可親的感覺,容易和人打成一片、相處融洽。但是一旦明瞭對方並不是和自己站在同一陣線時,便會毫不猶豫地斬斷這份友情,過河拆橋,表現出其冷酷的一面。

若要讓他們對別人“推心置腹”,說出肺腑之言,是不大可能的,因爲他們隨時都處於警戒、防備的狀態之下,不容易解開心防。如果想和他們和諧共事的話,必須下相當大的功夫。一旦有事情發生時,也別指望他們會扛下責任,因爲他們會把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在你身上,因此,對這一類型的人還是小心應對爲妙!

經常將“但是”掛在嘴邊的人

有一種人,不論什麼時候,都喜歡使用“但是”這個連接詞。他們如果想要打斷別人的話題時,就會以“但是……”來作爲開場白。一般在“但是……”後面所接的句子應該是否定的,但仔細聽他們接下來所發表的意見,其敘述的內容,根本是與剛纔所述大同小異。這種時候似乎沒有使用“但是”的必要,他們之所以如此,其用意只是爲了不想一直扮演“聽者”的角色,而希望他人的焦點都轉移到自己身上。

其實想要提高自己價值的方法有很多種,根本沒有必要選擇否定對方的這種方式。他人的觀點是正確的,自己的看法也沒有錯,“你是你,我是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以及思想,但是,偏偏就有人是屬於那種不否定別人就無法肯定自己的類型。這種老愛說“但是”的人,心中就常存有否定對方的攻擊性心理。只要能將對方貶低,就覺得自己變得很偉大。

因爲如此,這類型的人便常常喜歡濫用“但是”這個詞,爲反對而反對,爲否定而否定。如此一來,原本愉快的談話也會變得索然無味,即使如此,這類型的人還是對於他人的感覺無動於衷。

他們喜歡接近可以讓他們自己充分感受到優越感的人。例如:遭到主管斥責以致情緒低落的同事、剛失戀的友人等,因爲這些人心情鬱悶,自信心盡失,所以和他們相處,自然會感覺到相當的優越。而他們對這類不具威脅性的人,反而會靜靜地聆聽其心聲,並頻頻地點頭表示認同,表現異常的親切。但是,要注意這並不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真正親切,切莫誤認爲他們是“和藹可親”的人,否則吃虧上當時就後悔莫及了。

常說“所以說”的人

“所以說……”是用在強調並且延續之前所提過的事情,或者作爲結論時的用語。“這件事的情況是這樣的……所以說,會變成現在這樣也是正常的,不是嗎?”

“……所以說,我以前不就提醒過你了嗎?”

“所以說,那件事本來就應該如此。”

常把“所以說……”掛在嘴上的人,是經常會把之前自己說過的話,加以強調其正確性並下結論的類型。他們認爲自己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瞭解所有的事情,頗有先見之明。

當別人說出事情的結果時,他們總是會說:“我之前不就說過了嗎?我早知道結果會是如此。”特別強調自己對事情的發展早已經瞭若指掌。他們絕對不會說:“是啊!你說得對,我也是這麼想的。”而總是說:“所以說,這件事情就是這樣,我之前不就說過了嗎?”態度表現得非常強硬、傲慢,並且喜歡將所有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27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4章 揭開人性內衣(4)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14章 揭開人性內衣(4)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
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0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5)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27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2)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21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2)第18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2)第17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44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30章 洞察他人心理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26章 洞悉對方深處潛藏的玄機(1)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2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2)第5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5)第39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3)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6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1)第1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16章 透視舉止奧秘(2)第7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2)第20章 潛移默化,莫讓心理效應破壞生活平衡(1)第37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1)第15章 透視舉止奧秘(1)第43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11章 揭開人性內衣(1)第29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2)第12章 揭開人性內衣(2)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23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2)第4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4)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45章 鹿死誰手的對決(3)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34章 掌握辨心真招(1)第48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4)第14章 揭開人性內衣(4)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32章 透過行爲舉止(2)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31章 透過行爲舉止(1)第9章 “天機”由言語道出(4)第28章 讓對方放下心理包袱(1)第14章 揭開人性內衣(4)第50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2)第13章 揭開人性內衣(3)第46章 綿裡藏針,柔中帶剛透(1)第42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3)第41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2)第38章 瓦解對方心理防線(2)第22章 藏巧於拙、鋒芒不露不是陰險狡詐(1)第19章 識破謊言,讓虛僞欺詐者顯露真形(3)第24章 掌握爲人處世的策略,搶佔主動權(1)第3章 觀人於細微,察人於無形(3)第49章 感情背後的心理玄機(1)第40章 透視職場心理操縱術(1)第35章 掌握辨心真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