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

bookmark

我們一家人終於到達四川,抵達重慶。在萬民騰歡中,迎接着勝利。但是,經過這樣一年的長途跋涉,我們一家五口,除了身上穿的破衣服以外,真是一無所有,狼狽極了。幸好,重慶有我母親的堂兄堂妹,我前面就寫過,袁家是個大家族。這時,我三舅和三舅母收容了我們。其他在四川的舅舅聞迅趕來接濟。母親是袁家長房的女兒,原是極尊貴極嬌寵的千金小姐,如今竟然歷盡這麼多風霜。一時間,大家圍繞着父母,詳問我們“逃難”的經過。人人聽得目瞪口呆,簡直不相信這麼多的“故事”,會一樁樁、一件件的發生在我們身上!

那些日子,父母總是不厭其煩的說,說到傷心處,說的人掉淚,聽的人也掉淚。我總是坐在人羣中,聽父母一遍一遍的說,我就一遍又一遍的重溫這段驚濤駭浪、悲歡離合的歲月。所以,雖然當年我才六歲,這些往事已深深的銘刻在我內心深處。“逃難”終於成爲了“過去”。“未來”將何去何從,就又成爲父母必須面對的問題。這時,父親不知道接受了哪個學校的聘書,要到一個名叫“李莊”的縣城去教書。因爲是戰後,百物蕭條,那學校連家眷宿舍都沒有,只能安排父親一個人的住宿。父親雖然極不願意在抗戰剛勝利,我們闔家慶團圓的時候,卻拋妻別子去李莊教書!但,分離事小,失業事大。何況我們三個孩子都年幼,嗷嗷待哺。所以,父親決定去李莊教書。至於母親和我們三個孩子,將怎麼辦?這時候,我的勳姨出來說話了:

“一點問題都沒有,三姐和孩子們,全跟我到瀘南中學去!我正缺少國文教員,三姐不是在湖南也教書嗎?現在就去幫我當教員!”勳姨是母親的堂妹。母親在長房中行三,所以勳姨稱母親爲三姐。當時,我的勳姨和姨夫在四川的瀘縣,辦了一所私立中學,一切剛剛草創,確實缺少師資。

就這樣,我們和父親暫時分離,跟着母親,去了“瀘南中學”。瀘南中學(我在《剪不斷的鄉愁》一書中,曾略略提起過這個學校和我的勳姨),在我印象中,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它是由一座大廟改建爲學校的。教室就是廟宇中的大殿,所以每間教室裡都有菩薩。我們住的宿舍,是以前和尚修行之處,簡單而樸素。經過了那麼慘烈的一段“逃難”,現在,我們在瀘南中學定居下來,真像到了天堂。

我的生活,一下子整個改變了。在我記憶中,那一年真是快活極了。母親的學生們,都成了我的大哥哥。(這裡,要有一點小小說明,當時的四川,是很保守又很重男輕女的。女孩子全要在家中幫忙做事,沒有父母肯把女兒送來讀書。即使是男孩子,也是我勳姨和姨夫去一家一家說服,爭取他們來念書的。所以學生都是男生,而且年齡很大,十八九歲的大男孩,往往還在念初一。而初一的學生,往往又連小學的學歷都沒有,母親教他們,真是教得辛苦極了。但是,他們都是些又憨厚又熱情又善良的青年,全成了我的“大哥哥”。)這些大哥哥們會帶着我玩,教我養蠶,把我扛在肩上去採桑葉,帶我到河邊去撿鵝卵石……我童年中失去的歡笑,在這兒又一點一滴的找回來了。

也是在這個時期,母親忽然發現我對文字的領悟力,在驚喜之餘,開始教我念唐詩。我也初次體會到文字的魅力,開始興奮的在文字中找尋樂趣了。

母親的這個“發現”,是相當“偶然”的。

經過是這樣的;母親那些學生,年齡都已不小,但,不知怎的,念起書來就是不開竊。母親常常一遍又一遍的講解,那些大哥哥們依然聽不懂。而我呢,從小就很依戀母親,當她上課的時候,我總坐在教室的門檻上“旁聽”,有一天,她在教《慈烏夜啼》其中有這樣兩句話:

“夜夜夜半啼,聞者爲傷心。”

因爲有三個“夜”字,這些大哥哥們全糊塗了。母親講得舌敝脣焦,大家還是搖頭聽不懂。母親有些懷疑自己的教書能力了。一急之下,發現坐在門檻的我,把我一把拉進教室裡去問:“鳳凰,你知不知道這兩句話的意思?”

“知道呀!”我答得乾脆,母親都愣了。

“那麼,你說說看!”母親大概是抱着姑且一試的心理。

我說了。據說,我解釋得絲毫不差。從這天起,母親太得意了,她開始教我李白、杜甫、白居易、我也認真的學習起來,從此,背唐詩取代了兒歌,我七歲已熟讀了《樑上雙燕》和《慈烏夜啼》。我想,我後來會迷上寫作,和這段背唐詩的日子大大有關。在瀘南中學的時期,我們家還有件大事。那就是我小妹妹的出世。原來,母親在勝利後,就懷了我的小妹妹,對於這個小生命,母親充滿了期待之情。戰爭已經過去,苦難也應該隨之而去。忽然目前的生活仍然艱辛,夫妻還不能團聚。但,遠景是非常美好的。母親自己也承認說,她孕育小妹這段時間,心中充滿了甜蜜和喜悅。

一九四六年二月,我的小妹妹來到世間,參加了我們這個家庭。小妹長得很像母親,皮膚細嫩,面目姣好,五官端正,臉上毫無瑕疵。她一出世,就成了我們全家的心肝寶貝。母親愛她,我們做哥哥姐姐的也愛她。那年我已八歲,八歲的女孩子正是玩洋娃娃的年齡,我不玩洋娃娃(也沒有洋娃娃可玩),我抱我的小妹妹。我真高興母親生了妹妹而不是弟弟,那時的我,已經和男孩子有段距離,我衷心盼望有個妹妹與我爲伴,這願望終於實現了。

遠在湖南的祖父,早已知道我們這一路驚心動魄的故事。現在風平浪靜,家中又喜添孫女,就忙着給孫女取名字。因爲妹妹生在繁花如錦的春天,取了個小名叫“錦春”,父母覺得這名字有點兒俗氣,但,是祖父取的,也就用了。不過,在我們家裡,我們都叫她“小妹”而不叫名字,正像叫“小弟”而不叫“巧三”一樣。

我們家裡的四個兄弟姐妹,全部到齊。

第二年,父親接了上海同濟大學的聘書,我們全家終於團聚了。離開了瀘南中學,我們一家人遷居到上海,開始了另一段迥然不同的生活。

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九章 曾連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三章 投河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一章 小慶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一章 大風坳緣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九章 曾連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一章 小慶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一章 我出生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章 騎馬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四章 小錦旗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一章 我出生第九章 曾連長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三章 投河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
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九章 曾連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三章 投河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一章 小慶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一章 大風坳緣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九章 曾連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一章 小慶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一章 我出生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章 騎馬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四章 小錦旗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一章 我出生第九章 曾連長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三章 投河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