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

bookmark

那年,我二十五歲。整整一年,我發瘋一樣的寫作。

生活裡再也沒有什麼樂趣,我和慶筠,陷在彼此折磨的困境裡。我生活的重心,只有兩樣:小慶和寫作。

我在五月份,就開始寫《六個夢》。由於《六個夢》是中篇小說,我寫了前三個夢,就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寫《煙雨濛濛》。《煙雨濛濛》一完稿,我又接着去完成了《六個夢》。我會這樣拚了命去寫,完全和《窗外》有關。我要證明除了我自身的故事,我也有能力寫別的。《六個夢》首先在《皇冠》發表,《煙雨濛濛》接着在聯合報副刊發表,都是平鑫濤安排的,那時,他是《皇冠》的社長,也是“聯副”的主編。

那年冬天,我第一次和鑫濤見面。

會和他見面,是因爲我到臺北去接受“電視訪問”。那時候,電視還是很新鮮又很時髦的東西,能被“電視訪問”是件非常難得又非常光榮的事。我人在高雄,要離開小慶三天,去接受電視訪問,我很不願意。鑫濤又是信、又是電報,十萬火急。勸天下的夫妻,千萬不要走相同的路!

我到了臺北,鑫濤親自到火車站來迎接我。我們素昧平生,但已通過數不清的信。我那天穿了一身黑衣服,瘦瘦小小,自覺平淡無奇。雜在一堆旅客中走下火車,很驚奇的發現鑫濤站在那兒,很肯定的注視着我說:

“你一定就是瓊瑤!”

鑫濤那年三十六歲。個子不高,方面大耳,站在那兒,卻頗有種凌人的氣勢。他如此年輕,雙鬢已經微斑,兩眼卻炯炯有神。看起來充滿了精力,神采奕奕。那第一次會面,我們誰也沒料到,日後我們竟會相知日深。命中註定,要共度一生。那時,我只是很驚奇,很驚奇他能在成羣旅客中認出了我,我問:“怎麼會認出我來?”“從《窗外》裡認識的,從《六個夢》裡認識的,從《煙雨濛濛》裡認識的!”他笑着說,幫我拎起小旅行袋。“不止認識吧!是非常熟悉了!”

後來,我才知道,鑫濤是個相當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第一次見我,卻說了很多話。一直到今天,他都常常會問我:

“我們第一次在臺北火車站相見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電光?”“什麼電光?”今日的我回答。“我聽到雷響呢!轟隆隆,好大的雷,天搖地動。”“不開玩笑,說真的!”

說真的,沒有電光,也沒雷響。二十五歲的我雖已結婚生子,又寫了好些篇小說,仍然涉世未深。鑫濤的身分地位對我來說,是個“大人物”。他主宰我小說的命運,他是一個大雜誌的社長,又是一家大報的副刊主編!還在廣播電臺主播“熱門音樂”。(他是第一個把搖滾樂介紹到臺灣來的人,他主播“熱門音樂”時,用的是藝名“費禮”,他還用這藝名,翻譯了《原野奇俠》和《麗秋表姐》。)他在我心目中,是個很奇怪的人。能編雜誌,能寫稿,能翻譯,能廣播,能懂“熱門音樂”……簡直是個“十項全能”!面對這樣一個“人物”,會讓我自覺“渺小”。我根深蒂固的“自卑感”,仍然纏繞着我。我稱呼他“平先生”,對於他會親自跑到火車站來接我,深感“受寵若驚”。在這種情緒下,怎會有什麼電光石火呢?但是,當他笑着談《窗外》、《六個夢》、《煙雨濛濛》的時候,我卻感到十分親切,十分溫暖。雖然是第一次見面,卻全然沒有陌生感。那天,因爲有許多事要討論,他請我先去喝杯咖啡。在咖啡館裡,他告訴我訪問的內容,需注意的事項,和《窗外》發行的情形,讀者反應的情況……他說了很多,我只是靜靜的所。那時,我有些着急,因爲,這在臺北停留的三天,我必須回父母家去住。而父母,對於我寫《窗外》,仍然餘怒未息。我真不敢回家去見父母,很想去住旅館,但我身上卻沒有住旅館的錢。(《窗外》一書的稿費,我用來買了一個冰箱,全部花光了。)我始終心不在焉,很想問一句:

“平先生,能不能借給我一點錢?”

第一次見面,這句話始終問不出口。最後,公事都談完了,鑫濤送我回父母家。我站在那日式房子的門口,遲遲疑疑,就是不敢按門鈴。我等鑫濤走掉之後,還呆呆的站在那門口,想不出見了父母要說什麼?認錯?不,我不覺得我有錯。直到如今,我都不覺得我寫《窗外》有什麼錯。我呆站在那兒,冬天,天氣好冷,我就是不敢按門鈴。我在門外徘徊,走來走去,走去走來,足足磨到天色全黑,這才鼓勇按了門鈴。後來,鑫濤告訴我:

“你知道嗎?那天送你到家門口,你看起來好奇怪,所以我並沒有走,我在巷口偷偷看着你,想等你進門之後再走。那知道,一等就等了二十分鐘!真想跑過來問你,到底你有什麼爲難之處,又覺得跑出來會太冒昧了!後來,好不容易看你進了門,我才放下心來。”隔了許多年,他又提起那天,他說:“你小小的個子,穿着一身黑衣服,在冬天的冷風底下,走來走去的。我覺得,好像有好重好重的壓力,壓在你的肩上,你那種‘不勝負荷’的樣子,讓我終身難忘。”

原來,他那天目睹了我的徘徊。

但是,我還是進了父母的家門。父母畢竟是父母,不論他們對我多麼生氣,他們仍然沒有拒我於門外。我怯怯的看着他們,等着他們罵我。可是,他們只是對着我,輪流的嘆氣,什麼話都說不出來。我可憐的父母,當我一無所成的時候,他們失望傷心。當我終於《寫作出書的時候,他們又害怕擔心:不知道我的筆下,對父母家庭,會不會造成傷害?看到他們這麼難過,我也難過極了。頓時體會到,“寫作”要付的代價,豈止是青春年華的默默消逝,它還會讓你“孤獨”。不止在寫作時的“孤獨”,還有寫作後的“孤獨”。瞧,我爲了寫作,失去了慶筠的愛,又爲了寫作,失去父母的愛!這代價真的太高了!第二天,我接受了電視臺非常隆重的訪問,第一次面對攝影機,第一次面對訪問的人,第一次用“現場直接播出”,我心裡好緊張。鑫濤始終在電視公司陪着我,訪問前,就一直給我打氣。訪問後,他說我講得很好,保證我並沒有失言或失態。那時還沒有錄影機,我自己無法看到自己在熒光幕上的樣子。電視訪問完了,我又接受了中廣的訪問。好忙碌的一天!訪問都結束後,鑫濤請我去他家裡吃飯,於是,我見到他的妻子和三個小孩。鑫濤的妻子非常美麗,三個孩子活潑可愛,最小的一個兒子比小慶只大幾個月。我看到一幅幸福家庭的圖畫,心中深受感動。看着他的兒子,想着小慶,我自然而然的談起我的家庭,我的寫作,我的父母,我的兒子,和我爲了《窗外》,所受到的種種壓力。我沒有強調什麼,只是淡淡的說。鑫濤這才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我並不知道他前一天曾目睹過我的徘徊,只感覺到,他聽得好認真。

然後,鑫濤也談起他自己,和他辦《皇冠》的經過:

“你知道嗎?我離開父母,一個人來臺灣的時候,身上只有二兩黃金,是我全部的財產。那時剛剛大學畢業,臺灣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只好在同學家裡打游擊!”

我聽得很入神,因爲他來臺的情況,和慶筠很相似。

“後來,在同學的介紹下,進入臺肥六廠去當公務員。住在廠裡的單身宿舍裡。當時,有三個朋友和我志同道合,大家決定要辦一本綜合性的雜誌。於是,四個人聚資,拼拼湊湊,勉勉強強的出了第一期。那一期裡的翻譯稿、創作稿……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寫的,跑印刷廠、裝訂廠……都是自己去跑的。第一期印了三千冊,把我那間單身宿舍堆得滿滿的。我們四個人擠在小屋裡,人手一冊,自己欣賞自己的稿子。”

很親切的話題,我瞭解那種“自我陶醉”的滋味。

“然後,我們要設法把這些《皇冠》賣出去。我騎了腳踏車,載着《皇冠》,到一個個書攤去,請他們寄售,他們連寄售都不肯!有幾家勉強接受了,卻把《皇冠》丟在地上,用許多別的雜誌堆在它上面。這樣人家根本看不到《皇冠》,我就去把它從書堆理挖出來,請書攤老闆把它放在上面。老闆瞪了我一眼,生氣的說:‘這種破雜誌,沒有人買的啦!’我聽了真傷心。一個月後結算,只賣掉五十七本!我們四個合作的人,合作不到三個月,賠得慘兮兮,三個都退出了,只有我堅持。每個月都騎着腳踏車自己發書,書太重了,騎到後來,大腿兩邊的淋巴腺都腫了起來!”

我聽了,實在非常震動,原來這本已十分成功的雜誌,是如此艱辛創辦的。假若沒有過人的熱情和毅力,大概早就收兵了吧!怪不得年紀尚輕的鑫濤,已經“早生華髮”了。然後,我們又談到《皇冠》雜誌的現狀,說也不信,這本雜誌已發行了快十年,仍然非常艱苦,由於利潤太少,始終都是“慘澹經營”。鑫濤手下,只有一個職員,厚厚的一本雜誌,從看稿、編輯、美工、印刷,到校對,他樣樣都要做。說着說着,他就笑了起來:“真不容易,現在已熬到第九年,我們終於遇到了一個瓊瑤!或者,皇冠是真的要起飛了!”

很大的恭維,我笑了,滿懷溫暖。那一夜,真是很溫馨的一夜。第二天,我就乘火車回高雄,鑫濤仍然到火車站來送我。我上了車,他遞給我一個很大的牛皮紙口袋,說:

“一點小禮物,回家以後再拆!”

我拿起來,沉甸甸的,像是一本大開本的書。我收下了,一路都沒有拆封。回到家裡,慶筠迎了過來,滿臉困惑的對我說:“嗒!好奇怪的事,有人送來一架落地電唱收音機!不知道是不是送錯了地址!”我奔過去一看,好豪華的一架落地電唱機,四聲道身歷聲的,簡直太奢侈了!自從我的小破收音機被小偷偷掉以後,我就和音樂絕緣了。此時看到電唱機,實在驚訝極了。電唱機上沒名片,沒卡片,什麼都沒有。我突然想起鑫濤給我的牛皮紙口袋,匆匆打開一看,竟然是一疊唱片,有柴可夫斯基,有貝多芬,有史特拉文斯基和莫札特!我翻弄着唱片,一張小紙條掉下來,鑫濤那天馬行空的“草書”,草草的寫着:

“知道你寫作的辛勞後,深覺慚愧,稿費一直算得不高,因《皇冠》也撐持得相當辛苦。一架落地電唱機,是從閒談中,得知你們家庭中所需要的,請看在特意讓高雄朋友代勞的一片苦心中,笑納吧!”

我衷心感動,不止爲了唱機,還有我手中的唱片,如此細心的安排,實在是個有心人。(事隔多年以後,我笑着問鑫濤:“第一次見面就煞費苦心的送唱片,送唱機,有沒有心懷不軌呀?”鑫濤正色回答:“別冤枉了好人!知道你寫作得那麼艱苦,覺得太抱歉了,想補償你一些稿費,又怕傷了你的自尊。後來聽你說不喜歡熱門音樂,比較愛古典音樂,我纔好不容易,想出送唱機的點子!”然後,他又笑笑說:“雖然沒有‘心懷不軌’,倒的確是‘用心良苦’呢!”)

就這樣,我們家裡有了唱機,我可以一邊寫作,一邊聽音樂,寫作時不再那麼孤單了。我也有了冰箱,可以一星期買一次菜,節省了不少時間。《皇冠》和《聯副》的稿費加起來,已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眼看生活的困窘,即將成爲過去。但是,慶筠的落寞和失意,卻與日俱增。我越忙於寫作,他就越孤寂,我的稿子發表出來,他不再有笑意。一天,他苦惱的凝視着我,說:“我應該到‘清水’去的!”

“清水”是臺中附近的一個窮鄉僻壤,慶筠在剛到鋁業公司上班未久時,忽然想轉行去教書,“清水”有個中學給了他聘書。他認爲,“隱居”到“清水”,可以逃掉都市裡的誘惑,可以埋頭寫作,那麼他就能寫出不朽名着。這個“去清水”的決定,被我推翻了,我不肯跟着他一再搬家,也不認爲“寫作”與“清水”有什麼大關係。再有,鋁業公司待遇好,“清水”待遇低,也是我考慮的一大因素。自從推翻去“清水”的決定後,慶筠每當最失意時,就會提到“清水”。

“只有到‘清水’才能寫作嗎?”我問他。“那麼,你就去吧!這次我不攔你了!”“你已經‘攔’過了!”他憂鬱的說:“你攔住了我,然後你自己可以平穩的走下去!我給了你一個寫作環境,你卻從來不給我寫作環境!”他緊緊的盯着我,沉痛極了。“你現在已經得意了,報紙、雜誌,大家搶着要你的稿子,可是,我呢?我在哪裡呢?我在哪裡呢?”

他悲愴的說着,落寞的,頭也不回的出去了。

那夜,我抱着兒子,對着窗外黑暗的穹蒼,做了一個最後的決定:我要放掉慶筠,我要給他自由,我要讓他從家庭的束縛裡解脫出來!我再也不要拖累他,不止我不要,兒子也不要!如果沒有我和小慶的羈絆,說不定他還有很燦爛的一片天空!

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章 騎馬緣起第四章 小錦旗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七章 “中國人”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八章 結婚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四章 小錦旗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八章 結婚第三章 落榜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八章 結婚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八章 結婚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四章 小錦旗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三章 投河第五章 二十歲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八章 結婚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
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章 騎馬緣起第四章 小錦旗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七章 “中國人”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八章 結婚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四章 小錦旗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八章 結婚第三章 落榜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八章 結婚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八章 結婚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四章 小錦旗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九章 曾連長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三章 投河第五章 二十歲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八章 結婚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