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

bookmark

在桂林城中,和弟弟們重逢之後,我記得,我們並沒有停留多久。因爲戰火的蔓延,桂林城中,早已重兵駐紮,而日軍環伺左右,桂林城早晚要成爲一個戰場,絕不是個可以停留的地方。那兩天,父母親和曾連長有談不完的話,我和弟弟們都三跪九叩的拜倒在曾連長面前,正式認了曾連長爲乾爹。本來,和曾連長重逢,我們原可以又像以前一樣,在連長保護下往前走。誰知道曾連長奉命“死守桂林”。既有“死守”二字,就等於與桂林共存亡了。曾連長一面部署他的隊伍,一面安排我們全家的去路。他用充滿信心和希望的語氣對我們說:“你們先去後方,我們把日本鬼子趕走,勝利之後,再好好的團聚!喝它兩杯酒,來回憶我們的認識經過!”

我不知道父母心裡怎麼想,我對曾連長,卻已有那份孺慕之情,總記得跟着他騎馬翻越大風坳的日子,總記得喝他水壺中的水的情景,總記得他把我失去的弟弟們帶回給我們的那種奇蹟!可是,我們終於離開了曾連長!

我們是搭難民火車離開桂林城的。曾連長在找到弟弟們的同時,也找到了被挑夫們拋棄的行李,所以,我們的行李,又都回到我們的身邊了。連長預先派他的部下,在難民火車的車廂中,給我們佔據了一塊不算很小的位置,於是,一天清晨,我們全上了火車,倚着車窗,含淚望着站在月臺上的曾連長。車子終於蠕動了,曾連長仍然站在那兒,一身軍裝,威武挺拔。他不住對我們揮手,我們也不住對他揮手,車子越開越快,越開越遠,曾連長的影子就越來越小,終於再也看不見了。別矣,曾連長!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曾連長。在我們以後的流亡生活中,不斷打聽桂林的消息,知道桂林終於失守。但是,我們都很有信心,曾連長一定等着和我們“舉杯話當年”,只是,茫茫人海,一別之後,就渺無音訊了。

勝利後,我們曾經多方尋找曾連長的下落,可惜一直沒有找到,這是我們全家都引以爲憾的一件事。

和曾連長告別,搭着難民火車,我們的目標是先入貴州,再往四川。當時,是遵照曾連長的指示,走一條入山的小路,從桂林往西邊走。記憶中,這一段路程相當模糊。難民火車似乎只搭乘了一小段路,就不知道爲什麼又開始徒步而行了。失去了挑夫,我們不但每個孩子都要步行,而且,連六歲的我,背上都揹着包袱,行行重行行,每日徒步三十里路。

只記得那條路上,滿坑滿谷都是難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是一次大規模的流亡。至今閉上眼睛,還能回憶出那條崎嶇山路中的難民羣,和那幅背井離鄉的淒涼景況。我們走得苦極了,小弟弟總是哭,可是,我們一家人是團圓的!弟弟的哭聲也變得可愛了!我想,在那麼多難民羣中,可能只有我們家,在淒涼之餘,還有一份劫後重生的喜悅吧!

可是,好景能維持多久呢?喜悅又能維持多久呢?戰亂中原就朝不保夕,我們的生命力,又能有多強?

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五章 二十歲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緣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八章 結婚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章 騎馬緣起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緣起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章 騎馬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九章 曾連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七章 慶筠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七章 慶筠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小錦旗第一章 我出生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七章 慶筠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
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五章 二十歲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緣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八章 結婚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章 騎馬緣起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緣起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二十二章 幸福的“聲音”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章 騎馬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九章 曾連長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七章 慶筠第一章 我出生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七章 慶筠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小錦旗第一章 我出生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七章 慶筠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