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

bookmark

在我印象中,祖父是個很威嚴、很有氣派的老人。

祖父名叫陳墨西,他有五個兄弟,都住在老家衡陽縣渣江鎮的一棟祖屋“蘭芝堂”裡。祖父在家鄉小有名氣,他曾跟隨孫中山先生,留學日本,參加北伐,足跡踏遍東南西北。

祖父年輕時,一定是風流倜儻的。因爲,他在家鄉有元配夫人,又在南京娶了我的祖母。據說,祖母並不知道祖父家裡還有太太,直到祖父要帶祖母回家鄉時,祖母才赫然發現,自己不是元配。祖母一怒之下,拒絕跟祖父回家,竟帶著我父親和伯父,去北京定居了。也虧得祖母個性如此倔強,父親纔會在北京長大,纔會遇見母親,也纔有了我和弟弟們。

當我們一家五口,到湖南去見祖父的時候,我的祖母和那位元配夫人都已作古。祖父又納了一位“許姨”做爲老年的伴侶。而且在蘭芝堂旁邊,蓋了一棟小小的房子,和許姨同住。蘭芝堂的陳家人,都稱這幢小屋爲“新屋”。

我們一抵家鄉,拜見了祖父之後,整個蘭芝堂都震動了。

大家搶著看第一次回鄉的父親,搶著看那一口京片子的新媳婦,搶著看一男一女的雙胞胎,搶著看那個“會讓墨西老人拿著照片偷笑”的巧三!(在這兒,要補充說明,據說,我小弟巧三因爲生得乖巧,非常得到祖父的鐘愛,祖父把小弟的一張照片,貼身藏在胸前的衣兜裡,沒事時就拿出來看,看著看著就會悄悄笑起來。如果他心情不好,他也會拿出這張照片來看,看完了,就得意的說一句:“有這麼好的孫子,我還有什麼事可煩惱呢!”說完,立即就笑逐顏開了。所以,我家小弟未回鄉,已先轟動。)這樣,我們一家人都成了蘭芝堂的嬌客。祖父成天帶著我們,拜見這位爺爺,那位奶奶……還有各房的叔叔伯伯姑姑嬸嬸。祖父的舊禮教很嚴,拜見長輩,一律要磕頭。我和麒麟、小弟這三個孩子,幾乎變成了三個“小磕頭蟲”。就不知道家鄉里,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長輩!後來,我才弄清楚,祖父雖是陳家長房,元配卻沒有生兒子,只生了女兒。我的父親是祖父四十歲時才生的兒子,所以,我們在蘭芝堂的同輩,都比我們大了一截。

蘭芝堂在我幼小的觀念中,是個深院大宅,有好幾個院落,有好多好多間房間,我和弟弟們在這些房間中捉藏,常常躲得連父母都找不到我們。祖父對我們這三個孫兒,真是愛極了。麒麟從小就有個“大頭”,我和小弟常常拍著手笑他:“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

祖父卻欣賞麒麟的方頭大耳,認爲將來必有後福。小弟巧三非常機靈,嘴巴又十分會說話。我們初抵家鄉,和祖父一起住在新屋。祖父買了各種糖果餅乾給我們吃,又怕我們吃多了,就把餅乾盒糖果盒都放在高高的架子上,讓我們拿不到。有天,祖父一進房,就發現我那小弟已從廚房偷了很多白糖吃,白糖沾了滿臉,像長了白鬍子一樣,而他還不滿足,正爬上高椅子,在那兒鉤餅乾筒。祖父一見,不禁大驚,生怕他摔了,忍不住大喝了一聲。據說,我那小弟回頭一看,竟面不紅、氣不喘的說:“爺爺,我爬上來拿餅乾,要給爺爺吃呀!”

祖父這一聽,心花怒放,本就疼小弟,這一來更寵愛無比。至於我呢,我是祖父惟一的孫女兒(我的伯父也只生了兩個兒子,沒有女兒),再加上我比兩個弟弟文靜多了,常跟著祖父去拜望朋友,帶出帶進,不吵不鬧。所以,我雖是個女孩子,祖父仍然視我爲掌上明珠,至於我臉上有塊胎記什麼的,祖父認爲根本不損我的容貌。在他老人家的眼中,這三個孫兒孫女,個個都好!

和祖父團聚,那種生活真好!祖父有個長工,名叫黃才餘,對祖父忠心耿耿。沒事的時候,黃才餘就帶著我們三個去後山上玩,我依稀記得的,是我最喜歡在松林中撿松果。童年的我,沒有多少玩具,我的玩具就是松果、竹葉、狗尾巴草。

我們在新屋住了一段很短的時間,父親就跟著祖父一起去南華中學教書,連母親也在南華中學教國文。於是,我們一家五口和祖父,都搬到學校的宿舍裡去住。南華中學在衡山的山凹裡,風景優美。

回湖南家鄉這段時間,是我童年生活中比較幸福的日子。

在蘭芝堂的院落中,我曾奔來跑去享受大人們的疼愛。在家鄉的後山上,我撿松果找鳥窩玩得不亦樂乎。在南華中學的校園裡,我學著放風箏和認方塊字……但是,好景不常,漫天烽火已逐漸逼向湖南。學校裡的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大人們的臉上,失去了笑容,堆上了層層陰霾。祖父和父母親常常聚在一起商討大計,滿面憂愁。

那是一九四四年,中日戰爭席捲了整個中國,在我剛剛初解人事的時候,我的童年就被戰爭的火舌一下子捲走了。所有的歡樂和幸福,全在一夜間化爲灰燼。

以後這段童年往事,我在我的書《不曾失落的日子》中寫過。所以,從下面一段到抗戰勝利,我將部分引用自該書的“童年”篇。

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七章 慶筠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三章 投河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七章 慶筠第十章 騎馬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緣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三章 落榜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八章 打擺子緣起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章 騎馬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
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五章 二十歲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七章 慶筠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三章 投河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七章 慶筠第十章 騎馬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緣起第十四章 老縣長第十三章 投河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二章 痛苦的婚姻第十五章 難民火車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一章 小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三章 落榜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一章 小慶第十八章 打擺子緣起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七章 “中國人”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十章 離別與兒子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十章 騎馬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七章 慶筠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