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2)

張越的到來,讓整個太學上下歡呼雀躍。

尤其是太學的年輕人們,更是滿臉崇拜的凝視着張越的身形。

對這些年輕人而言,張越的崛起與言行,簡直就像是夢中發生的事情。

完全契合了他們曾經所有的憧憬與夢想。

而太學博士們,則是意味深長的看着張越步入太學的殿堂內。

許多人的心情都很複雜。

尤其是,其他幾個非董系的公羊巨頭代表,人人神色凝重。

“此子會是漢之子夏嗎?”有人輕嘆着。

其他人聞言,都是默然不語。

孔子之後,門徒弟子們分裂,子夏遠走河西,成爲了公羊、穀梁、易經諸派源頭。

而子夏先生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對《春秋》的再整理和再傳授。

穀梁學派的祖師爺穀梁赤與公羊學派的祖師爺公羊高,皆是子夏門徒。

可以這麼說,沒有子夏先生,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春秋學派了。

“哼……子夏?”

“依吾看,怕是要成爲孟軻!”角落裡,有人冷哼着。

孟子思想,在漢代對各學派都形成了巨大影響。

但孟子本人和他的學說,在漢代的地位,卻是很尷尬。

在儒家內部,周公、孔子第一,子夏、子張、子游、子路、曾子可以排進第二序列。

而孟子在地位排序上,甚至還不如被皇室嫌棄的荀子。

更被天下大部分儒生視爲離經叛道與異端別立的典範。

所以,這人的指責真的是很誅心。

只是……

再怎麼不忿,再怎麼不願。

所有人都只能用着注目禮,看着那個年輕的新貴,步入那至高的殿堂,只有鴻儒與名士才能踏入的太學正殿。

接受着,太學祭酒、公羊博士董越與整個太學博士們的親迎之禮。

許多人內心,此刻猶如毒蛇一樣嘶鳴。

“他纔不過二十歲……”

“他連一個門徒,一個學生也沒有……”

更有甚者,在內心痛罵:“諂媚權貴,無恥小人!”

沒辦法!

每一個人內心都清楚,倘若張子重真的順利成爲董仲舒的再傳弟子。

那麼……

未來數十年的公羊學派內部,他會成爲唯一的權威!

真正的大學閥!

尤其是,在這個老一輩的公羊名宿已然漸漸凋零的今天。

吾丘壽王早夭,殷忠、呂步舒先後辭世。

當今世上,還存活的董仲舒入室弟子們,已經只剩下了董越、褚大、贏公等聊聊三五人。

而這些人裡,最年輕的董越都已經五十五歲了,而且身體一直不好,實在是因爲他的父輩不給力,兄弟昆仲又沒有能打的,纔不得不勉強在長安撐場面。

而剩下的最年長的贏公,馬上就八十高齡,褚大也有七十多了。

本來,等這些一去,董系就大廈將頃,霸權必定旁落。

接下來,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搶班奪權。

但現在,只要這張子重拜入董仲舒門下,董系就將擁有一個年輕、有爲而且權勢爆棚的新領袖。

所有人都將失去機會。

這叫他們如何不憤恨?如何不瘋癲?

…………………………

“呂兄,許久未見,一向安好?”張越卻是絲毫也不在意旁人的眼光,悄悄的和引領他的呂溫敘舊起來。

“託侍中之福,吾一向安好……”呂溫輕聲答道,內心卻是百感交集。

八個月前,他在太學門口初見此子,彷彿還在昨日。

但一眨眼的功夫,人家便已經是國家重臣,太孫肱骨、潛邸核心,更是天子最信任的親信,真正的權臣。

傳說,朝會時,連丞相、御史大夫,也要徵求他的意見。

九卿之中,更是有好幾個盟友。

反觀自己,依然只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太學生。

在政治上的地位,甚至還不如當初他送去新豐的那幾個學弟。

“呂兄……”張越卻是湊到呂溫身邊,輕聲道:“我將使烏恆,深感前路坎坷,未知兄長可願來助我一臂之力?”

說完,張越就直直的看着呂溫,等待着呂溫的答覆。

呂溫算是穿越之初,張越遇到的最合他脾氣與性格的文人了。

是真正的君子人物。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原則、底線都把握的非常好。

更緊要的是,呂溫爲人開明,接受能力強,不似其他儒生,一談義利就要跳腳,彷彿被人扒了祖墳。

這樣的人,不該被埋沒。

呂溫聽着,卻是有些遲疑。

出仕?

每一個文人當然都想!

更何況還是張越主動伸出的橄欖枝,幾乎沒有人能拒絕!

呂溫也是一樣!

他知道,自己只要答應下來,那麼,有了這位權貴的幫襯,二十年內拜爲九卿,是可以預想的。

只是……

“承蒙侍中厚愛……”呂溫低下頭來:“只是,在下不敢拖累侍中名聲……”

他的父親,曾經名滿天下的大儒,董仲舒最喜歡的弟子,如今卻是聲名狼藉。

全天下都知道,當年呂步舒對董仲舒的所作所爲。

欺師滅祖的帽子,扣在其頭上,怎麼都摘不下來!

哪怕董仲舒多次公開表示:‘步舒我徒,二三子當尊而敬之’。

但這並沒有卵用。

連公羊學派的董系內部,都有無數不恥者。

乃父晚年,更是長期在自責與悔恨之中度日。

身爲人子,呂溫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

所有人,每一個人在聽到他的名字時,都會私底下悄悄議論:看,那就是那個欺師滅祖之徒的兒子!

所以,直到今天,呂溫依然是太學生。

不是不能出仕,而是不敢。

他怕,別人會議論和非議他,會將父親再次捲入輿論的洶涌浪濤之中。

所以,呂溫早就已經決定,此生只做學術,而不入仕。

張越看着呂溫,搖搖頭,笑道:“世俗之見,何足掛齒?”

“周公尚且爲流言所毀,吾輩大丈夫,何必擔憂世人俗見?”

“子惠兄!”張越第一次喚起呂溫的表字,真誠的道:“化夷爲夏,千古之業,還請兄長襄助!”

呂溫終於沒有再拒絕,但也沒有答應,只是道:“請容我考慮幾日……”

張越聽着,自然知道,其實呂溫已經答應了。

這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自甘寂寞。

哪怕是莊子也不行!

更何況是滿腦子都是建功立業思想的公羊之士?

招募呂溫成功,對張越有着特殊的意義。

呂溫不僅僅是一個好幫手,還會是未來他在學術界上的臂膀。

更難得的是,因爲呂步舒之故,呂溫不可能背叛他!

…………………………………………

在與呂溫的交談之時,張越也走到了太學大殿之中。

無數的鴻儒,都將目光投注到了他的身上。

今日,太學聚集的不僅僅是公羊學派的博士、名流。

官方承認的其他學派的博士們,也都蒞臨於此。

WWW▪тт kΛn▪℃o

穀梁、易經、詩經、尚書、禮記、孝經……

一位位博士,臨襟正坐。

更有許多雖然不是博士官,未得國家承認,但在民間享有巨大聲望的名流到場。

其中,就有數位黃老名宿。

比起儒家的博士名士,黃老諸生們的神色,顯得又尷尬又欣慰。

尷尬的是,原本張越是黃老道德之士,奈何被那驪山黃氏逐出門牆。

現在,隨着張越地位升高、名聲響亮,黃老學派的名宿們,也都受到了壓力。

而欣慰的,也是如此。

數日前,東宮皇后,請了他們中的兩人入宮,請教了《道德經》與黃老無爲之術。

這是自竇太后薨去後,首次有黃老道德名士,能夠直接和東宮女主人對話。

而這個機會,正是眼前此子創造的。

故而,黃老名宿們,心情很複雜。

想要上前,與那位如今炙手可熱的新貴攀上交情,卻又擔心受到冷遇。

在這種糾結的心態中,他們看到,那位戴着貂蟬冠的年輕人,昂首闊步,走到了所有人的視線中間。

然後,他微微躬身,作揖拜道:“末學晚輩,南陵張毅,見過諸位明公!”

語氣之中,沒有絲毫的卑下,更沒有半分的屬於年輕人的慌張與拘謹。

有的只是,無窮的自信與驕傲。

一時間,無數鴻儒側目,數不清的名流震驚。

黃老諸位名宿,更是皺起眉頭。

“他怎麼敢?!”

“這裡可是太學!”

“往來皆鴻儒,談笑盡名士的太學!縱然是三公九卿,也不敢如此倨傲!”

但是……

在下一刻,數位《詩經》博士,卻已經起身,來到了那個年輕人面前,長身作揖,見禮拜道:“張子安好!”

更有韓詩學派的大儒,起身上前,執弟子禮問好:“張子安好,吾師韓翁託吾向張子問好……”

“韓師託吾,轉告張子,若有幸張子蒞臨邯鄲,必掃榻以待,與張子坐而論道!”

轟!

無數人震驚,側目。

那個大儒,很多人都認識。

乃是韓詩學派的第四代弟子,當代韓詩學派的精神領袖趙安國的弟子蔡誼。

而其口中的所謂韓翁、韓師,毋庸置疑當是韓詩學派創始人,詩經系統的巨無霸,曾與董仲舒齊名的漢家鴻儒,第一位詩經博士,韓詩學派的創始人韓嬰之孫韓延年。

韓延年雖然名聲不彰,在學術上的造詣也不高。

但其爲人寬仁,平易近人,在燕趙一帶,很受人崇拜。

燕趙人民以‘韓翁’呼之,以示親近。

韓詩諸生,更是皆視其爲師長!

如今,這樣的人物,居然對一個小年輕以‘張子’呼之。

無數人屏息凝神,神色緊張。

…………………………

張越卻只是微微一笑,就朝那幾位詩經博士拱手回禮,道:“不敢稱張子,願與諸公,共承聖王之跡而已……”

詩經,是公認的記錄先王之跡的寶典。

是三代先王,留給後世子孫的指引。

詩經各派,在這個問題上的認知是相同的。

就如春秋各派,一致認定,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一樣。

張越此刻所說的話,落在其他人耳中,不啻核彈一般的影響。

但……

詩經諸位博士(江升除外),卻都是一副理所應當的模樣。

實在是……

張越當初,拿出的那篇《詩經序》,太過bug了!

後世毛詩學派,仗之以橫掃詩經所有派系,混一天下的綱領一出現,立刻就吸引了所有詩經學派的注意力。

後來,張越又是玩起了大派送活動。

派人給五家詩,每家都送了一份後世成熟的詩經國風劃分法。

這兩者加在一起,立刻發生了劇烈的化學反應。

讓各個詩經學派,獲之如獲至寶。

然後紛紛推出了有自己學派特色的不同《詩經序》與不同的國風劃分方式(基本上大體內容相似,只是稍稍改變了幾個字詞,由之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蘊)。

於是,詩經學派,陷入了大亂鬥。

張越也由之,變成了詩經各派眼中的香餑餑。

每一個學派,都希望能與他結盟,至少與他交好。

而在這些詩經學派的大儒名士眼中,張越已經是足可與他們平起平坐,乃至於在學術上要高一等的人物了。

敬重與敬意,自然隨之而來。

但,其他儒生看着,卻都是震驚、莫名又疑惑。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詩經諸派如今纔剛剛調整自己的方向,引入新的概念。

影響和能量,還未釋放。

不是詩經學派的核心人物,或者對其關注足夠的人士,是察覺不到這一點的。

在這些人注目下,張越走到了蔡誼,雖不認識此人,但是……

既然都送上門來商業互吹了,張越也沒有拒絕的道理。

於是長身拜道:“承蒙尊師厚愛,若過邯鄲,必登門拜訪!”

蔡誼聞言,受寵若驚,立刻躬身謝道:“張子言重,若蒙張子不棄,韓師闔府生輝……”

張越謙虛的一笑,再拜還禮。

這下,連董越都坐不住了,連忙帶人上前,對張越道:“侍中,請上座!”

然後就攔在了蔡誼身前,像宣誓主權一般,微微瞪目。

韓詩學派,乃是儒門諸派中,唯一一個曾在學術領域,擊敗過公羊學派的存在!

韓詩學派的創始人韓嬰,更是唯一一個在正面辯論中辯倒了董仲舒的大儒!

對於祂,公羊學派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2)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2)第六把九十一節 教科書般的哄天子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八十四章 入覲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三百六十四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1)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一百零七章 宮廷險惡(1)第七百四十節 銀河帝國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八百九十九節 騷動的長安第兩百八十六節 馬蹄鐵第一百八十二章 豪強、商賈(2)【感冒復發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八百四十四節 知恥之士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七百九十五節 節操喪失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六百七十二節 變化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第五百二十一節 劍拔弩張第四百二十五節 驚天大案(2)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六百五十節 震撼(1)第四十六章 珠算(1)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八百七十八節 風起雲涌第兩百八十九節 毛詩南來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五百五十八節 漣漪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四百一十四節 詔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波雲詭異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八百五十六節 糜爛的雁門(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當伯樂吧第兩百九十六節 面聖(3)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五百九十六節 砍瓜切菜(1)第四百五十四節 危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回家(2)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五百三十一節 彈劾太子(2)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
第六十七章 仇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2)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2)第六把九十一節 教科書般的哄天子第八百一十四節 衛皇后的驚喜第八十四章 入覲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六百三十八節 東南問題(1)第三百六十四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1)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一百零七章 宮廷險惡(1)第七百四十節 銀河帝國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八百九十九節 騷動的長安第兩百八十六節 馬蹄鐵第一百八十二章 豪強、商賈(2)【感冒復發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馬政與小弟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八百八十八節 公審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八百四十四節 知恥之士第四百四十九節 劉胥請罪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八百五十五節 糜爛的雁門(1)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兩百二十四節 反應(1)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七百九十五節 節操喪失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六百七十二節 變化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第五百二十一節 劍拔弩張第四百二十五節 驚天大案(2)第五百四十二節 金日磾眼中的張越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三百九十六節 嬰兒保衛戰(1)第六百五十節 震撼(1)第四十六章 珠算(1)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兩百零七節 學潮(1)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一百一十一章 統一戰線(1)第七百五十八節 官商(3)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六十五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二十一章 太子召見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一百四十八章 國家利益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五百三十三節 餘波(1)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兩百七十三節 李廣利回朝第八百七十八節 風起雲涌第兩百八十九節 毛詩南來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五百五十八節 漣漪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四百一十四節 詔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波雲詭異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八百五十六節 糜爛的雁門(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十九章 交易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當伯樂吧第兩百九十六節 面聖(3)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五百九十六節 砍瓜切菜(1)第四百五十四節 危機第一百五十九章 回家(2)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五百三十九節 送妹子第五百三十一節 彈劾太子(2)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