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

陣斬契丹勇將耶律照,攻陷朔州東面門戶馬邑。面對這樣的勝利,郭榮、趙匡胤等人反而有點悶悶不樂。慕容延釗和石守信兩人甚至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

原因很簡單,這場大戰雖說基本上殲滅了2000多馬邑守軍,可是這兩人感覺贏得真是稀裡糊塗,剛開始跟着趙匡胤是一路狂敗,過了中午,挺能打的契丹軍在風雪交加下,突然變成了軟腳蟹,兩千來人三下五去二的就被他們包了圓,哎,還沒熱完身呢,就沒剩幾個還能站起來的契丹人了。不過癮,這仗打得真不過癮啊。

馬邑城樓上,趙匡胤望着西方看了許久,嘆了口氣,還沒說話。郭榮就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道:“老八,今天這一仗,也夠蕭勁肉疼一陣子了,咱們也算達到了目的。現在天不作美,我們的計策要落空了。此地裡朔州不遠,朔州若是派兵,半個時辰就能到達馬邑,咱們兵少又不善守城,還是退吧。這次算他走運,下次再收拾他不遲。”

趙匡胤一臉的不甘心。本來他們定下計策,就是要先把耶律照給誘出馬邑城。蛇谷的騎兵戰鬥力不弱,耶律照對此是心知肚明,他要出兵必然會盡出大軍,只要把他給牽制住,那麼馬邑城守兵不多,只要調動1000步兵,足以攻克馬邑。

爲了牽制耶律照大軍,趙匡胤也是費勁心思,先是騷擾城池,激怒契丹人。把耶律照引出城後,趙匡胤是邊打邊走,走得還是大道,爲的就是能夠穩住耶律照。可耶律照也算是久經沙場,爲了徹底的讓耶律照放心,趙匡胤還專門在小道峽谷那邊讓高懷亮另帶500騎兵,作爲伏兵。耶律照被激的火冒三丈,可心裡還是有些疑問,等見了高懷亮的500人,才徹底的放下心來,直追了下來。耶律照在大道追趙匡胤,郭榮等人帶着步兵從小道出發進攻馬邑。等耶律照到了蛇谷城下,馬邑已經被晉兵打了下來。

趙匡胤命人把那橫幅從城牆上扔下來,只是想嘲弄一下耶律照,畢竟這個時侯,就算耶律照回兵,也來不及救馬邑了。可沒想到耶律照追了一路,膽子居然變大了,在城牆下親自指揮契丹軍與晉兵舌戰,又耗了大半個時辰。

是成也大雪,敗也大雪。

下了雪之後,一方面,契丹人又冷又餓,被迫上路,另一方面,大雪也將攻馬邑的痕跡摸了個一乾二淨,郭榮他們連戰場都不用仔細打掃了。趙匡胤他們生龍活虎的在後面狂追,契丹人邊戰邊退,是連戰連敗,隨後鬥志全無,成了一團潰兵逃進了馬邑城,徹底進入了早就設計好的埋伏地。

這只是趙匡胤計劃的第一步,奪馬邑。馬邑一失手,朔州的蕭勁必然坐不住了,他一定會帶兵奪回馬邑,等他來了馬邑,趙匡胤他們在馬邑和契丹兵,隨意打兩下,就退出馬邑。這個時候天色將晚,蕭勁必然會在馬邑住下。郭榮他們打下馬邑,可不是白打的,他們城中放了許多燃火之物,而且退兵的時候,還會在馬邑留下些晉兵扮作百姓。兵荒馬亂的,蕭勁絕對不會派人查城裡百姓是多了還是少了。等到半夜,這些人四處放火,然後打開城門。有是半夜,再加上漫天火光,契丹兵必然混亂,那可就是一場大勝了。就算不能趁勢奪了朔州,也基本上完成了震懾契丹的目的了。

可惜,一場大雪,讓這場大火是再也燒不起來了。

半晌,趙匡胤又嘆了一口氣,轉身對郭榮說道:“三哥,你說的對,我們該撤了,要是再不撤,契丹人來了就麻煩了。”

“這纔對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嗎?蕭勁老兒,他跑不了的。”郭榮心中安定,高興的說道。無形中,他對自己的義弟,又更看重了幾分,這個義弟,能屈能伸,將來對自己輔助必定會更大。

“啪”一聲清脆的馬鞭聲,在寥寂的曠野顯得格外的響亮。

“郭將軍,從蛇谷縣那邊過來了一輛馬車。”一個在城頭警戒的軍士跑過來說道。

“哦?”郭榮和趙匡胤愣了一下神,自天福元年(唐末帝清泰3年)十一月,兒皇帝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燕雲的百姓多有背井離鄉南下的,但南方的百姓卻很少北上的。莫非是父帥又派人來了。

郭榮連忙走到城牆邊,向遠處眺望,鵝毛般的大雪飛舞着,城外蒼茫大地,彷彿裹了一層厚厚的白紗似的,在東邊的官道盡頭,有一個黑影緩緩駛來,黑影晃動,彷彿是一輛馬車。

等馬車走得進來,方纔看清,那馬車上居然豎着一面黑底紅字的小旗。旗綽影影間,勉強分辨的清楚,旗子上居然寫的是一個鉢般大小的“郭”字。果然是父帥的信使。

郭榮和趙匡胤忙從女牆邊的樓梯走了下去,開城門帶着一隊人馬贏了上去。能打着黑底紅字郭字旗的信使,身份是不一樣的。

那車伕見城門打開,門前衝出來了一隊人馬,卻是不晃不忙的勒着繮繩,扭頭說道:“老爺,馬邑城門開了,裡面出來了一隊人嗎?”

說話見,馬車門簾挑起,一個人扶着車幫,緩緩的蹭下了馬車。這人古銅色皮膚,濃眉大眼,顎下有三寸長的鬍子,身上穿的卻不是什麼官服,上身是灰色斜襟的大襖,下面穿的是條黑色長褲,腳穿的是反毛的棉鞋。許是怕冷,這人穿的是鼓鼓囊囊的,顯得十分的笨拙。

郭榮眼見,遠遠的就認出了此人,心中滿是驚喜,他高聲叫道:“文伯先生,你怎麼回來了。”此人竟是王樸。

郭榮縱馬又走了兩步,勒住繮繩,翻身下馬,隨手扔掉繮繩,不管不顧的快步跑了過去。那王樸也是一臉的激動,他也上前了兩步,躬身拜倒:“郭將軍。。。”他還身子還沒擺下去,就被郭榮一把扶住,說道:“文伯先生,自汴京一別,郭某如失一臂,心中時常慼慼。本想多些日子,親去太原府拜見,沒想到在這馬邑小城卻得償所願了。”說着喜不自禁的呵呵笑了起來。

王樸心中感動,笑着說道:“我本奉命到河東各州查看民情,前些日子到了代州,聽說太原王頒下將令,要出擊契丹,替朝廷分擔易州等地軍事壓力。郭大將軍恐小將軍軍力不逮,就派了2000兵馬加強蛇谷縣的勢力,我找了由頭,就跟着援軍一塊而來到了蛇谷。”

“文伯先生,來的太好了,正要可以教導一下我們啊。八弟,快來,這位就是我時常和你們提起的王文伯先生,他可是我們大晉第一的才人啊。”郭榮連忙介紹道。

趙匡胤時常聽郭榮說起王樸,心中大是不服,今天一見,這王樸打扮的就像個鄉下土財主一樣,心中更是不喜。不過義兄又不能拂了義兄的面子,無奈之下,他鼻子微皺,推金山,倒玉柱,拜了下去。

王樸八竅玲瓏般的人物,馬上就察覺到了趙匡胤勉強的表情,他連忙扶着趙匡胤說道:“莫非將軍就是斬禁軍五虎的趙家大郎,果然儀表堂堂,英武不凡。”

要說還是王樸會說話,這一句話,就說的趙匡胤有些得意,看王樸也順眼了些,可心裡還是有些不服。

王樸看了看城中正在搬運糧草、收拾戰利品的軍士,問道:“郭將軍,這是做什麼呀?馬邑剛剛打了下來,怎麼就要匆匆的退去呢。”

郭榮笑着剛要解釋,趙匡胤便插嘴道:“先生不知地理。這馬邑離朔州甚近,快馬半個時辰就能到了。朔州駐紮着契丹勁旅2萬人,我們只有三千人,不能硬拼,所以我們準備撤退了。”

郭榮終於察覺到自己的義弟,有點不對。老八平是不是這個樣子啊,對待軍士都能和和氣氣的,更不好說是一般的士子了。今天這話怎麼會變得這麼衝啊。

他詫異的看了一眼趙匡胤,正想替他把這話給圓過來。卻聽,王樸呵呵大笑了起來:“趙郭將軍,我這麼着急的趕過來就想給你們出個注意,怎麼打下朔州城。”

“你有辦法?”趙匡胤驚訝的望着他。

王樸捋了捋顎下短鬚,笑着說道:“連日苦寒,今日又大雪紛飛,看着天氣,連下來的幾日,就算大雪聽了下來,也不會雲開見日的。郭大將軍帥大軍直趨應州,聲勢這麼大,周邊的契丹人不可能不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在這種天氣裡,就算朔州的蕭勁知道馬邑城丟了,他也不會貿然出兵的。”

趙匡胤低頭尋思了一下,眼睛一亮,這王樸說的有道理啊。這種天氣下,對攻城戰是極其不利的,如果功馬邑的晉兵少,他完全可以緩兩天,等天晴了再進軍;如果馬邑的晉兵多那他就更不能貿然出擊了。可是,蕭勁縮在朔州里面,人馬有多,城牆又高,不把他的兵馬引出來,又怎麼能打下朔州呢?

王樸看了看四周,卻是笑而不語。

郭榮醒悟,擺擺手讓跟來的軍士四下散開守衛。三人湊在一起,王樸緩緩的說出了一條妙計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33章 入蜀(2)第19章 援軍第68章 釋放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85章 追擊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5章 幽會第65章 攻城第83章 中箭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43章 繼續出使5030第15章 首富第7章 援救第88章 宴無好宴第62章 包圍圈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32章 入蜀(1)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05章 後宮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45章第24章 議和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56章 賬本第126章 兩派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2章 回家第102章 會戰(1)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9章 典軍使第180章 活捉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101章 聽春宮第155章 藏獒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39章 決策(2)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5章 觀兵第182章 對峙第20章 想我?像我?第55章 失蹤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43章 激戰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22章 嶽州流言23第191章 被欺騙第111章 決策第23章 召回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章 周娥皇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20章 歸程(上)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87章 講和第16章 滅蜀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26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47章 黃袍加身(4)
第33章 入蜀(2)第19章 援軍第68章 釋放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185章 追擊第33章 激戰封川(上)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5章 幽會第65章 攻城第83章 中箭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23章 曹氏父子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43章 繼續出使5030第15章 首富第7章 援救第88章 宴無好宴第62章 包圍圈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32章 入蜀(1)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105章 後宮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45章第24章 議和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30章 攻克江陵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19章 李唐猝亡(3)第56章 賬本第126章 兩派第85章 走在時代最前列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2章 回家第102章 會戰(1)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9章 典軍使第180章 活捉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4章 奇怪的彈劾第101章 聽春宮第155章 藏獒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39章 決策(2)第82章 豫章行(五)第179章 今天是個好日子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5章 觀兵第182章 對峙第20章 想我?像我?第55章 失蹤第78章 豫章行(一)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43章 激戰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22章 嶽州流言23第191章 被欺騙第111章 決策第23章 召回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33章 發行國債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章 周娥皇第60章 龍虎風雲會(三)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20章 歸程(上)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187章 講和第16章 滅蜀第116章 備受爭議的戰爭26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47章 黃袍加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