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周娥皇

“微臣迎接來遲,尚請陛下恕罪。”周宗和夫人急匆匆來到府門口,拜見楚帝馬雲。他臉上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心裡面卻不是很痛快。按理說周宗現在位高權重,堂堂的中書侍郎、朝廷副相,雖然不是嶽州嫡系,可是在朝堂上也頗受馬雲的重用,可以說是李唐降官中的第一人。再加上楚國蒸蒸日上,漸漸有些天下一統的大趨勢了,這種情況下,只要他混個開國功臣名留青史那是肯定的了。

至於個人名聲什麼的,周宗作爲一個讀書人,他非常清楚只要自己跟緊皇帝馬雲,現在名聲或許不怎麼樣,百年之後,千載之下,這名聲絕對不會差的。爲什麼呢?因爲就算要編纂李唐的歷史,這編纂人肯定得是楚人,而楚人編寫前朝歷史,那肯定會給自己避諱的。周宗甚至於知道自己的歷史形象是什麼:大周的忠臣、懷才不遇,就像。。。就像當年的管仲、魏徵一樣,這些人不也是投降過來的嗎?可是,卻一樣的受人尊敬。

周宗想開了之後,在政務上也是殫精竭慮的爲馬雲服務,君臣之間相處的不錯,馬雲也經常會賞賜一些東西給自己,也就是一種寵信啊。像皇帝親自登門拜訪,可是相當少見的,畢竟馬雲也就去過寥寥無幾的幾個大臣家裡。不是一般人,你請都請不來皇帝。可是,周宗心裡面卻彆着一根刺,什麼是呢?就是自己的女兒周娥皇。周宗原本是跟李唐皇室結的親家,李璟大手一揮,讓兒子李煜和周娥皇定了親事。可是,李唐不是倒了黴嗎,被楚軍給連窩端了。這種情況下,爲了大楚順民的周宗,自然宣佈親事告吹。可是不知道爲了什麼,竟然沒有願意再跟周娥皇結親了。開始,周宗也沒有多想,畢竟自己剛剛上了大楚的這條船,人脈威望一切都是從頭再來,自己雖然看的上別人的家孩子,那些人卻未必看的上自己降官的身份。

可週宗也不傻,恰恰相反他是賊聰明的一個人。更何況還有楊雪雲的前車之鑑,周宗漸漸就品出味道來了,這。。。這不會是皇帝看上自己家閨女了吧。馬雲雖然年紀輕輕,不是什麼糟老頭子,後宮數量也不多,可是,他卻不願意把自己女兒送到皇宮裡去,倒不是怕女兒在後宮受苦。除非是荒誕的皇帝,否則的話,只有平頭老百姓纔會把後宮視爲虎『穴』狼窩。周宗不同意送女兒入宮,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怕弱了自己的名頭,他怕落下閒話:周宗之所以被皇帝重用,那是因爲皇帝看上他女兒。

於是,周宗急了。他急急忙忙的想把女兒的婚事給定下來。可滿朝文武沒幾個是笨蛋,什麼錯誤都可以犯,唯獨和皇帝搶女子,那完全是活膩了。這傾國傾城的周娥皇愣是沒有被推銷出去。周宗無可奈何之下,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對於皇帝親自登門,周宗自然不敢怠慢,但是他也怕皇帝弄出什麼動靜來。

“呵呵,愛卿平身吧,今天朕出宮走走,正好路過卿家,也算是個不速之客了,今天要討饒你一頓了!咦,周夫人不在家嗎?”馬雲關懷的問道。皇帝去大臣家裡面,小妾自然上不得檯面了,可是大老婆以及嫡親的兒子女兒們肯定還是要出來見見的。可是,今天只有周宗一個人出來。

“啓稟陛下,今日功德寺有一場大法會,內子帶着小女去拜佛了。”周宗趕緊說道,他兒子已經在外地做官,現在膝下也就只有兩個女兒。周娥皇年方二八,小周後才牙牙學語。

“哦,今日功德寺還有法會,那朕一定要去看看了。厄。。。這個愛卿看來老當益壯,朕心甚慰啊。今天本來也只是路過看看,見愛卿身體康泰,風采奕奕,朕裡面也就放心了。朕就走了。”皇帝馬雲變得極快,剛纔還說要在周府吃頓飯呢,現在立馬要走人了。

周宗心裡面這個膩歪、這個無可奈何啊。他不是什麼食古不化的人,也不是那種自命清高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和李璟結親,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只要馬雲把這件事給辦得平平穩穩,讓他有個臺階下,讓他有面子,他也就順其自然了。可是,馬雲似乎並沒有這樣的傾向,莫非。。。周宗心中暗暗猜測,人都說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莫非皇帝是想在外面養個外室?這。。。這自己老臉往哪裡擱啊,而且自己的女兒這輩子可就耽誤了,當個外室,皇帝是刺激了,可是女兒一切的福利待遇都沒有了。

見皇帝轉身就要走,周宗咬了咬牙,跟了上去說道:“陛下,趁家裡正好請來了一個錢塘的名廚,江浙一帶的風味兒,他做的極好。如果陛下沒有什麼大事的話,臣斗膽請陛下品嚐一二。”周宗想把馬雲給留在府中。周宗心裡面很明白,這位皇帝扭頭就走,肯定是去功德寺了。周夫人非常信佛,肯定是全程參加法會,而女兒去功德寺更大的可能是在寺中游玩,萬一。。。萬一碰上皇帝,沒有家長跟在身邊,這可怎麼了得啊。別看皇帝一身普通士子的裝扮,他去了功德寺,想接近自己的女兒,那方法實在是太多了,更何況,自己女兒也是認識皇帝,皇權微微,萬一。。。萬一皇帝獸心大發,娥皇恐怕就是吃虧了,而且還是啞巴虧,受了委屈也沒有地方申冤去。

“哎。。。國家連日大戰,朕心有前線,是一點胃口都沒有啊。吃飯的事兒,就算了朕還是隨便走走散散心吧。”馬雲一副心憂國事的樣子。

周宗心裡說:你丫就別裝了。咱們這個層次的人,難道還不知道這國事該怎麼處理嗎?難道還不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嗎?可是,馬雲癩蛤蟆踩雞『毛』撣子,愣充大尾巴狼,他周宗也沒有辦法,畢竟人家職業是皇帝,整個大楚的no.1,人家要擺擺高姿態,你不禁只能聽着,而且還得恭維兩句。

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女兒落入怪叔叔手裡,周宗心中不甘心啊。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笑着說道:“陛下心有國事,實在是堯舜在世,一代聖君啊。既然陛下想隨意走走,那不如臣就跟隨陛下左右,以供驅馳啊!”

馬雲呵呵一笑,擺了擺手道:“不用了不用了,對了,周愛卿,那個荊楚改土歸流的方案做的怎麼樣了,要抓緊時間做,荊楚情況和當年嶺南又有些不同,荊楚的奚族是咱們大楚的老臣子了,最好要慎重不要激起什麼民變纔好啊。哎,當年出兵嶺南一晃,七八年都過去,哎,歲月如梭,我輩安能不努力啊!周愛卿,你加緊的時間,這兩天就把方案理好吧。”

“厄???”周宗愣了下,嶺南改土歸流那麼順利,一是因爲當時大兵壓境,那羣地方豪強不能不從,二來朝廷給許諾了若干好處,三來嘛,這嶺南的土人向來恭順朝廷,而朝廷駐派嶺南的官員們也善於處理民族矛盾,所以這些土人反抗之心並不劇烈。可是,荊楚的洞悉族完全不是一會兒事,他們居住在深山老林中,易守難攻,根本就不在乎和官軍對抗,完全的刁民一個。這一點皇帝陛下也只是知道的,前些日子佈置任務的時候,皇帝馬雲還反覆強調要過程要細化、措施要合理,要充分考慮到那些族長們的意見,怎麼現在又催促起來。周宗一下反應過來了,這是皇帝不想讓自己跟着去啊。這。。。這算是啥事啊,這小子想泡自己女兒,就一腳把老子給支開了。

可是,就算是周宗心裡面更明鏡似得,他也不敢冒冒失失的說一句:你裝啥『逼』啊,你不就是想看我女兒嘛。他要是這麼說,那就是犯政治錯誤的。哎,官大一級壓死人啊,就算自己現在辭官不幹了,女兒還是逃不了馬雲的手掌心啊,畢竟,這江南這一畝三分地,馬雲就是老百姓頭上的天。再說了,權力這玩意兒,是有癮的,讓周宗真的放棄權力,他還是有點捨不得的。哎,周宗心裡面長嘆了一口氣,臉上卻不能不一臉堆笑的連連點頭。

馬雲又鼓勵了周宗兩句,自己帶着護衛朝着功德寺而去。哥們忙是忙,可是也要張弛有度嘛,整天的憂心國事,總得放鬆放鬆嘛。雖然馬雲現在還沒有采花的情致,但是賞花的願望卻是十分強烈的。一路打馬揚鞭,直奔功德寺而去。這功德寺在金陵城的東北方向,依山而建,殿堂層疊,樓閣宏偉,風景如畫。寺前有彩虹明鏡湖,這湖的名字叫做明鏡湖,湖中有一個彩虹亭,在亭中觀景,湖光粼粼,山『色』青青,美麗異常,乃是金陵一景,好事者就將兩者合一,稱爲“彩虹明鏡湖”。湖畔一側的山道上有明徵君碑,是爲了紀念南朝隱士明僧紹而立。

馬雲拾階而上,不大會兒功夫,就聽到木魚講經聲。進了山門,院中香火瀰漫,信徒們圍着彌勒殿而坐,正中央有個老和尚席地而坐,正在講經。

第103章 會戰(2)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章 稀裡糊塗的穿越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88章 援兵4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46章 蜜月第64章 祭孔第13章 周宗犯錯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93章 兒女親家50第20章 死諫第107章 明詔第111章 決策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85章 援兵1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35章 詩賊(2)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3章 嶽州現狀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47章 關門打狗第47章 賞賜第80章 議徵安南第69章 側翼第22章 摸底第89章 鬥嘴第153章 趙季札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57章 霹靂火彈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5章 巧奪向城第7章 援救第65章 好事將近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9章 爲你做主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70章 益津關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99章 追擊第22章 借兵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7章 伏擊(三)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167章 中間人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9章 側翼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1章 新妃(2)第9章 長沙朝議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20章 歸程(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54章 使者不斷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章 突擊檢查第117章 救人(下)第68章 結義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十二章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78章 糧草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4章 彷徨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20章 歸程(下)第97章 觀畫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117章 救人(下)第12章 楚王選集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0章 戰高平2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75章 御駕親征
第103章 會戰(2)第75章 置之死地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9章 倡議北伐(下)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章 稀裡糊塗的穿越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88章 援兵4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46章 蜜月第64章 祭孔第13章 周宗犯錯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93章 兒女親家50第20章 死諫第107章 明詔第111章 決策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85章 援兵1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135章 詩賊(2)第16章 架起油鍋第1章 你說不行,我說行第3章 嶽州現狀第61章 龍虎風雲會(四)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138章 隱士,不是那麼好當的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47章 關門打狗第47章 賞賜第80章 議徵安南第69章 側翼第22章 摸底第89章 鬥嘴第153章 趙季札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40章 找點事幹(上)第2章 丁思覲是誰?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57章 霹靂火彈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5章 巧奪向城第7章 援救第65章 好事將近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9章 爲你做主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170章 益津關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199章 追擊第22章 借兵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7章 伏擊(三)第17章 變換的時局第167章 中間人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43章 繼續出使第34章 兵圍封州(上)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42章 隔山打牛第69章 側翼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72章 三路反叛(3)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17章 李唐猝亡(1)第11章 新妃(2)第9章 長沙朝議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120章 歸程(上)第7章 大火熊熊第54章 使者不斷第1章 馬邑之戰(中)第113章 周府議事第3章 突擊檢查第117章 救人(下)第68章 結義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十二章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178章 糧草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24章 彷徨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26章 算盤啪啪響第120章 歸程(下)第97章 觀畫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33章 皇帝的心事第117章 救人(下)第12章 楚王選集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00章 戰高平2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75章 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