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議和

馬全節居然敗了,郭榮愣了下神兒之後,回頭看一樂了眼趙匡胤,卻見趙匡胤自斟自飲,沒有絲毫的驚訝神情,他穩住心神,說道:“哎。。。馬將軍征戰一生,也算是死的其所了。。。十二弟,不知道楚國可否歸還馬將軍的遺體呢?”

馬雲也是似模似樣的慨然長嘆一聲,說道:“馬將軍爲主盡忠,小弟也是甚爲佩服的,自當歸還馬將軍的遺體。不過,雖然說是各爲其主,可馬全節在這種時刻,悍然的進攻湖陽,實在讓小弟想不明白,這馬全節出兵之事,到底是擅自行動呢,還是貴國有預謀的呢?自武穆王一來,中原王朝雖然多次變動,可是我楚國與中原朝廷的關係,向來交好。不知爲何,太原王登基之後,竟然視我楚國爲敵國,悍然發兵,欲取我鄧唐二州。小弟身爲楚王,不得已才奮起反擊。郭大元帥興兵十萬,進逼我軍,馬全節發兵1萬,斷我歸路。嘿嘿,小弟是實在看不出太原王對我大楚的善意。楚國雖弱,可也帶甲十萬,事關家國,雖血戰到最後一人,也決不妥協。”

“威勝節度使轄地什麼時候成了楚國的地方了。我還真是孤陋寡聞了。”趙匡胤冷笑着說道。這馬雲獅子大張口,居然還想要唐州。

趙普毫不猶疑的頂了回去:“在下向來只聽說大晉的太原王劉知遠,尚不知有大漢皇帝劉知遠!”

趙匡胤目露兇光,看樣子要立刻站起來給趙普一記老拳,郭榮一把抓着他,將他強行按下,方纔說道:“出帝蒙塵之日,陛下曾派遣爲兄帥兵迎接,希望將他接到晉陽,再傳大晉香火,哪知道,契丹人走的太快,沒有遇到。哎。。。陛下常爲此後悔不已,茶飯不思,後來契丹橫徵暴斂,天下百姓仰首翹望救世之主。陛下不得已而登基爲帝,雖然稱帝,可仍然用大晉年號,無非是思念大晉之意啊。”郭榮的話,意思很明白,現在大漢已成事實,實力龐大,你小子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吧。

“嘿嘿,我王北伐,無非也是感激出帝的厚恩,希望驅逐契丹,贏回聖主,再造大晉。豈料驅逐契丹大業未成,太原王竟然悍然稱尊,高祖皇帝地下有知,恐怕會後悔不已啊。”趙普回道。丫的,要比忠心,那咱們就比比吧。反正石重貴一家子的戶口已經遷到黃龍府去了,再也回不來了。還不是想說什麼,就是什麼嘛。

郭榮不是王樸,他向來豪爽灑脫,心胸坦蕩,可是這樣的人,耍嘴皮子就難免差了些,因爲小事他不放在心上,大事他注重實利,很少和人爭論這些虛頭八腦的氣節啊,大義啊,他缺乏鍛鍊的機會,對上了趙普,就難免吃虧。

郭榮轉移了話題,道:“鄧州之地,也就算了,畢竟十二弟是取自契丹人之手,可是唐州卻歷來是中原的屬地,刺史馬全節也是朝廷派去的官員,這唐州卻是應該屬於我們大漢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郭榮退了一步,其實這也是事先商議好的,不打仗,想靠一張嘴將8萬楚軍給勸退到襄州,那基本不可能,可是鄧州、唐州北接汴京,西鄰關中,東窺兩淮,俯視漢南,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鄧州也就算了,唐州是萬萬不能讓給楚國的。爲了避免趙普糾纏不清,郭榮最好還加了一句“不容置疑”,別再討價還價了。

他這話原本沒錯,可是馬雲作爲穿越人士,對“不容置疑”這種官方語言,免疫力極高,拿什麼東西都是靠實力的,現在唐州的下馬縣、唐河縣,說不定就已經落到楚軍的手裡了,我要是退出了唐州,不就吃虧了嗎?

這時,趙普拋出了一條,新的也是切實可行的建議:“不如我們就按實際控制區域來確定到底歸於誰吧。”

郭榮有點爲難的說道:“十二弟,這事事關重大,爲兄做不了主,要是回去請命太子殿下和父帥的。”

馬雲一笑,反而說道:“如果大漢肯答應將唐州交予我軍的話,我大楚願意世世代代永遠做大漢的藩屬,爲大漢守住南方邊境。”這話一出,除了郭榮、趙匡胤之外,四座皆驚。

送走了郭榮、趙匡胤,還沒等回到馬雲的帥帳,趙普就埋怨道:“大王,契丹滅晉,漢朝起於河東,而我大楚雄踞荊楚,可謂當世之兩強也。您怎麼能同意再向漢朝稱臣呢?我們與大漢議和,不過是權宜之計,依臣看,五六年之間,大王足以橫掃江南,到時候自然將揮師北上。您現在向大漢稱臣,到時候我們在名義上,就低了一籌了。。。他大漢朝搞他大漢朝的,大王您即便不稱帝,也應該繼續高舉大晉的旗子,這樣也可以繼續和太原王平等外交。。。”

馬雲斜視了一眼趙普,心道:哥們,這過河拆橋的事兒,咱們對李唐還乾的少嗎?他不等趙普說完,就呵呵笑道:“趙兄,李先生,你們所想的,那有一個前提,就是漢朝至少能存在個五六年,可是以我看來,這漢朝還不如晉朝,石晉文有桑維翰,武有劉知遠、李守貞等人,可眼下的漢朝又有什麼人呢?除了郭威是個人才之外,其餘的蘇逢吉等人或者貪婪成性,或者粗鄙不是大體,劉知遠若在,漢朝還能勉強存在,可劉知遠今年都六十歲了,他又能活幾年呢?他一死,羣臣紛爭,大漢必亡。到那個時候,咱們不就可以打着討逆的旗子,北伐了嗎?再者唐州之地事關緊要,丟去一個虛名,而得實利,何樂而不爲呢?”

馬雲對五代史確實不大清楚,只是大漢朝存在幾年,他確實記得清清楚楚,讀大學的時候,他曾經聽過一個歷史講座,那位老教授歷數中國的短命王朝,其中就舉了後漢的例子,不到四年時間,連一個本科在讀的時間長都沒有。可惜,馬雲卻沒有想到,歷史已然發生了變化,未來充滿了不確定。

看馬雲滿不在乎的樣子,趙普忍不住搖搖頭,這回兒的事,能和李唐相比較嗎?咱們和李唐耍無賴,那都是在私底下。這會兒要是稱臣,這大漢要不把這事兒,宣揚天下才怪呢?不說別的,就楚國國內來說,先用大漢的年號,突然又說大漢朝不是玩意兒,咱不跟他們混了,這士子百姓該怎麼想呢?

李驤卻是一臉笑意,從軍事角度看,如果馬雲能用個虛名,換來了大楚北方邊境的完善,那真是再好不過了。

漢軍大營。

“咳咳咳。。。”皇太子劉承訓,自從隨軍南下偶然風寒,連日來咳嗽發燒,一直都沒有康復。滿臉潮紅的劉承訓,咳了許久,才勉強壓住了咳嗽,只是嗓子眼發癢,心口沉悶,胸脯劇烈的抖動,慢慢的收斂心神,他安慰性的望了眼滿臉關切的郭威,說道:“郭叔叔,莫要擔心,我們還是來商量商量議和的對策吧。”

近五年來,劉承訓一直被扣在汴京,做爲遙控劉知遠的人質。直到大晉滅亡,他才趁機溜回了太原,五年的人質生涯,雖然沒有受什麼苦,可讓劉承訓卻更加的瞭解這個時代。他明白是什麼是自己最需要的,什麼是皇太子最需要的。所以,劉知遠南下,他就一路跟在軍中,郭威帥軍南下,他也主動請纓跟在軍中,他明白,只有軍權,纔是亂世中安身立命的關鍵所在。父親年紀已經大了,自己在軍中沒有半分基礎,要不抓緊時間,等以後回來就來不及了。一路上,他有意的施恩於士兵,結好於將領,得到了軍中上下的一直好評,只可惜,革命的本錢丟了,他自己——病倒了。

郭威緩緩說道:“馬雲想以稱臣,來換取整個鄧州、唐州,您覺得怎麼樣呢?”郭威向來謹慎,他雖是劉知遠的心腹,對劉承訓這位未來的主子,也是異常的恭順。

劉承訓想了想,苦笑着說道:“郭叔叔,您覺得我們能拒絕嗎?”

不錯,楚國向大漢稱臣,這只是一個名義,就算他每年進貢三瓜倆棗的,自己賞賜他們的東西也不能寒酸,這一出一入,說不定還虧了呢。更關鍵的是,稱臣的代價,是要把唐州完全的交給楚國。鄧州距離長安,不過四百多裡地,唐州距離汴京也不過三四百里地,更重要的是,過了伏牛山,北方是一片大平原,再也沒有什麼險隘之處可以據守的了。這猶如一把匕首,放在了大漢胸前,隨時都有致命的威脅。

可反過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極大的誘惑,新生的大漢朝,需要重量級的人物承認,如果楚國稱臣,那麼對於尚在觀望的關中、淮北,甚至附逆杜重威的河北州縣,也是一種壓力。楚國強盛吧,把契丹的名將崔挺勳都打敗了,可是我大漢朝的大軍南下,還沒打仗呢,楚國就稱臣了,這對於大漢朝,無疑是一種難得的機會,一個提升大漢朝威望的機會。

劉承訓不是傻子,他當然明白割讓唐州的壞處,可是楚國稱臣對大漢來說,似乎更加的重要。

郭威順水推舟的說道:“那就依太子殿下的意思。臣馬上派人通知楚國,明日在方城城南5裡處的大王坡正式議和,雙方只能帶親衛500人。殿下,如此可好?”郭威不是不能做主,可是唐州地位太敏感,如果自己一力主和,萬一過兩年楚國翻了臉,從唐州出兵北上,到時候追究責任,自己不就跑不掉了嗎?所以,這事兒,還得皇太子您決定。

劉承訓捂着胸口,沉重的點了點頭。

今天三更,不過。..爲了增加點擊,要分開時間,兄弟們多包含。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 ,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第38章 家事第117章 造反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5章 首富第87章 戲弄第22章 借兵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84章 驛站春風第6章 投石問路第21章 捕風房第60章 出降(下)第4章 美侍女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54章 如此舉薦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210章 聊天第17章 滅蜀第38章 夜襲(上)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3章 突襲楚軍第87章 援兵3第109章 心動(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3章 入蜀(2)第19章 棄子第12章 新妃(3)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11章 決策第44章 黃土鎮第115章 西征第56章 賬本第23章 召回第28章 黎陽大戰第20章 死諫第61章 迷惑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27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98章 立功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08章 臨江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8章 把柄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14章 兵圍南陽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9章 西遷(1)第101章 聽春宮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16章 伏擊(二)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08章 心動(中)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8章 殺**個頭第19章 血戰(二)第181章 生意經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2章 楚王選集第95章 新軍情第38章 夜襲(下)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27章 買賣第115章 西征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3章 出使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2章 整風運動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8章 光猛南下第56章 賬本第38章 夜襲(中)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7章 疑兵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9章 西遷(1)第95章 新軍情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5章 敲詐勒索(3)
第38章 家事第117章 造反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5章 首富第87章 戲弄第22章 借兵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25章 限制党項(4)第84章 驛站春風第6章 投石問路第21章 捕風房第60章 出降(下)第4章 美侍女第94章 箭在弦上第37章 聲東擊西(下)第15章 巧奪向城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26章 販布的同行第54章 如此舉薦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210章 聊天第17章 滅蜀第38章 夜襲(上)第45章 三使南唐(6)第13章 突襲楚軍第87章 援兵3第109章 心動(下)第49章 巧取雄州第33章 入蜀(2)第19章 棄子第12章 新妃(3)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11章 決策第44章 黃土鎮第115章 西征第56章 賬本第23章 召回第28章 黎陽大戰第20章 死諫第61章 迷惑第152章 給王殷通風報信27第62章 匍匐臥倒第198章 立功第48章 江湖節度使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123章 汴京動盪第92章 進位九千歲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08章 臨江第4章 斷其一臂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8章 把柄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14章 兵圍南陽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9章 西遷(1)第101章 聽春宮第147章 奇怪的案件2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16章 伏擊(二)第35章 稱王荊湖(上)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20章 三分之二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08章 心動(中)第32章 國庫沒錢了第18章 殺**個頭第19章 血戰(二)第181章 生意經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2章 楚王選集第95章 新軍情第38章 夜襲(下)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27章 買賣第115章 西征第6章 尋找聖人子孫第7章 聖人東南飛第13章 出使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2章 整風運動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8章 光猛南下第56章 賬本第38章 夜襲(中)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67章 疑兵第10章 最像諸葛罵王朗第50章 陰差陽錯第19章 西遷(1)第95章 新軍情第29章 往事如煙(上)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56章 是誰走漏了消息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6章 契丹滅晉(中)第5章 敲詐勒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