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激戰

太和二年(即大周廣順二年)九月中旬,楚國皇帝馬雲搶在蜀國之前,將新科狀元郎徐再洲的《順天罰逆討賊書》傳檄天下,討賊書上列了郭威大罪12款,小罪65條,從頭到腳把郭威批了個一無是處,禽獸不如,就連郭威臉上的麻雀刺青,也被諷刺稱畫虎不成反類犬。緊接着,馬雲又正兒八經的頒佈了討賊令,在東西兩線,動員大軍20萬,討伐郭威。

爲什麼楚國要搶在蜀國之前,傳檄天下呢?無非是想搶個帶頭大哥的名頭,讓天下人都知道,是大楚率先北伐,是老大,而蜀國則像小弟一樣,只是跟進而已。這麼一來,天下人就都知道楚國是當之無愧的討周盟主。而楚國自己在《順天罰逆討賊書》的最後一段,也是熱情洋溢的自我標榜道:大軍北伐,上順天意,下合民心;以仁伐暴,以順討逆,迎者景從;百姓歡呼雀躍,簞食壺漿,以應王師。。。在這一段裡面,大楚官方指出,北伐,不僅僅極大的增加了天下人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對大楚的認同感,同時也擴大了楚國的國際影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王師北伐標誌着,整個華夏邁入了新的紀元。

可惜,由於周楚邊境是長期封鎖的,這份義正言辭的《順天罰逆討賊書》壓根就沒有傳到傳到中原去(五代時期,老百姓思想道德水平極高,可惜文化素質很低,沒幾個人識字的,捕風房就算把這檄文傳到中原,對整個戰局也沒什麼影響,反而有可能暴露自己),不僅沒有傳到中原,就連蜀國、河東等地,也由於意識形態的問題,也沒法傳進去(這些地方的官府認爲人家纔是正兒八經的天命所在)。

搞到最後,楚國官方的這個“天下人”,僅僅指的是楚國統治區域內的老百姓,而這個“國際影響”也僅僅存在於口頭表達上(當時的五大強國,契丹、大周根本不弔楚國,北漢唯唯諾諾,沒有什麼瓷實話;至於蜀國,人家還認爲自己纔是老大呢)。但是,由於楚國輿論上的造勢,讓楚國轄區的老百姓民族自豪感空前剛漲,大有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勢,天下雖大,咱們大楚可是頭一份;更有不少青年人紛紛要求參軍入伍,打過淮河去,統一全中國。

在楚國馬雲、李驤這些高層看來,對僞周進行騷擾是正確的。而在十月對僞周進行騷擾就更加英明瞭,因爲十月中旬要種莊稼了。他們對這次戰爭的定義,與其說是北伐中原,倒不說是北伐莊稼地。馬雲甚至把楚國僅有的馬軍下放到了徐州、唐州,就是讓大軍出動的時候,讓馬軍在中原馳騁,把老百姓給禍害一頓。

從這點來看,馬雲挺損的。其實打仗已經是耽誤農耕了。中國古代戰爭,對兵力計算有很大出入,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民壯的問題。就是那些運送軍械和糧草的民壯算不算兵,其實,在很多時候,那些人就是當地的老百姓,運軍糧事實上就是服徭役的一種。可馬雲還派馬軍(當然扮成馬賊)出動,準備燒人房子,壞人家的莊稼。

可是,在地方上,比如朱元等人,他們對馬雲的騷擾政策,並不是很贊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爲,馬雲一直覺得僞周的軍隊不好對付,可是朱元這些人和山南的丁思瑾不一樣,他們並不認爲僞周的軍隊就比楚軍厲害。朱元還秘密上奏章,提出了“蕭縣計劃”,他想在蕭縣設計一個圈套,讓僞周軍隊跳進來,和僞周軍在蕭縣大打一場。

馬雲沉思了很久,終於同意了這個計劃。爲什麼呢?雖然楚國的真是意圖的是金州,可是,在淮北必須要和周軍進行一場戰爭,如果在淮北不能給周軍施加很大的壓力,那麼一旦蜀軍敗退,關中的白衣軍沒有了後顧之憂竭力南下攻蜀,那可就不妙了。讓朱元在淮北真真正正的打一場也好。不過,他卻是再三要求,打仗可以,但是規模一定要控制在徐州範圍內。

九月底,楚軍正式出兵。

在東線,由東路行營總管朱元(在淮南以及徐州等地,楚國駐紮了十三萬人馬,爲了避免專權,馬雲設置了行營總管這兒一個官職,管轄淮南道和河南道(徐州一帶))全權負責,從光州(今安徽潢川)、壽州(今安徽合肥)到濠州(今安徽蚌埠東),這一線全都是在淮河以南,這三州兵馬共計7萬人,已經全部動員起來,淮河之上走船鬥艦,往來不絕,可惜,是乾打雷不下雨,對僞周的蔡州(今河南汝南)、潁州(今安徽阜陽)虎視眈眈。

可是徐州等地,河南道都統老將軍倪可福,以徐海防禦使曹彬爲先鋒,帶領軍隊四萬人,躍過任山,進攻蕭縣,和僞周徐州節度使郭崇的軍隊打了起來(太和元年爭奪徐州時,周將王彥超雖然不敵曹彬,可是還是將徐州境內的蕭縣控制在手裡)。

在中線,中路行營總管丁思瑾命令大將石大率軍一萬,進攻武關,直逼商州,作爲蜀軍的策應,而自己則率領山南主力,東出唐州,直逼蔡州。這樣,楚國一東一西兩路大軍,擺出一副鉗型攻勢的樣子,似乎想打掉蔡州、徐州這些汴京的外圍據點。

十月初,在西線,蜀國沒有再玩什麼三路出擊的疑兵計,以樞密使王招遠爲招討使,率領大軍六萬人出兵大散關,準備取鳳翔,再進長安。

大周皇帝郭威畢竟經歷過大風大浪,也是善於用兵的人,他得到消息後,只是淡然一笑。楚軍雖然氣勢洶洶,但是,兵力畢竟有限,自己在淮北陳兵十數萬,和楚軍實力想當,只要應付得當,時間一長,楚軍自然就退兵了。於是,他下詔讓蔡州的王殷和徐州的郭崇嚴加防範,而對於關中的郭榮,則命令他相機而動。爲了以防萬一,郭威還從河北調回了鄴城留守向訓的3萬人馬,作爲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

一場大戰就在秦嶺、淮河一線拉開了序幕。

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0章 茅山道士第80章 議徵安南第40章 一三五第149章 奢侈品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56章 碰壁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80章 活捉第73章 斷頭臺第79章 截擊第71章 單挑第5章 誰去出征?第56章 賬本第94章 箭在弦上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28章 打劫第64章 祭孔第4章 斷其一臂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69章 一鍋燴第9章 典軍使第100章 戰高平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27章 限制党項(6)25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57章 京變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15章 下杭州(3)第22章 借兵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4章 人心難測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1章 發證獎勵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55章 失蹤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46章 撞車第19章 西遷(1)第45章 水攻第32章 定策(中)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8章 夜襲(上)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27章 物價暴跌第89章 鬥嘴第15章 首富第38章 夜襲(中)第4章 敲詐勒索(2)第59章 出降(上)第95章 新軍情第79章 截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8章 把柄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73章 斷頭臺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6章 伏擊(二)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2章 入蜀(1)第20章 死諫第64章 祭孔第13章 出使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26章 兩派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23章 召回第110章 新策略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98章 觀畫(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83章 豫章行(六)第23章 召回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0章 洞庭密議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70章 血戰第104章 會戰(3)第15章 首富
第71章 一錯再錯(下)第32章 封州之戰(上)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10章 茅山道士第80章 議徵安南第40章 一三五第149章 奢侈品第40章 找點事幹(下)第56章 碰壁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80章 活捉第73章 斷頭臺第79章 截擊第71章 單挑第5章 誰去出征?第56章 賬本第94章 箭在弦上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28章 打劫第64章 祭孔第4章 斷其一臂第2章 夜襲朔州(中)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69章 一鍋燴第9章 典軍使第100章 戰高平2第83章 漫漫的攻城歲月第27章 限制党項(6)25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57章 京變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15章 下杭州(3)第22章 借兵第20章 三分之二第106章 巧孃的擔心第4章 人心難測第69章 進攻潼關第51章 發證獎勵第22章 限制党項(1)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208章 咱也出兵第55章 失蹤第37章 馬踏南平(一)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46章 撞車第19章 西遷(1)第45章 水攻第32章 定策(中)第146章 黃袍加身(3)第38章 夜襲(上)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27章 物價暴跌第89章 鬥嘴第15章 首富第38章 夜襲(中)第4章 敲詐勒索(2)第59章 出降(上)第95章 新軍情第79章 截擊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8章 把柄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73章 斷頭臺第21章 形勢逆轉第103章 她答應了嗎第16章 伏擊(二)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21章 翻手爲雲第32章 入蜀(1)第20章 死諫第64章 祭孔第13章 出使第28章 黎陽大戰第126章 兩派第121章 大好局面第8章 圍堵慕容彥超第23章 召回第110章 新策略第2章 丫就一空城第98章 觀畫(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83章 豫章行(六)第23章 召回第21章 奇襲興元府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48章 人事勝於天意第168章 戰事再起第133章 刺客來歷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0章 洞庭密議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70章 血戰第104章 會戰(3)第15章 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