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應對

楚王宮裡,得到李皋稟報的楚王大發雷霆,周挺會一案,涉及兩個弟弟陰謀奪位在稟報中,李皋將馬雲和馬光亮給徹底撇清了,把周挺會一案,說成是馬希廣貪污,馬希崇挑撥離間,陰謀奪權;之所以撇清馬雲,那是因爲李皋也明白,馬雲實力強勁,如果把馬雲給牽扯進來,楚王說不定就會猶豫。又驚又怒的他,狠狠踹了兩腳在地上苦苦哀求的馬希廣,接連降旨,囚禁馬希崇、劉彥韜、劉全明,命令王贇帶兵入城,接管長沙防禦,命令彭師藁、許可瓊主意劉彥韜、劉全明兩軍動向,任命廖仁勇接替劉彥韜,任命馬光亮掌管劉全明軍,馬希廣送回府邸看押,還下詔荊南,命令馬雲火速起兵兩萬回軍長沙——

就在周挺誨案徹底曝光,楚王大怒,下詔懲辦涉案官員的時候,遠在江陵的馬雲,正忙的惹火朝天的承辦大楚第一屆儒家思想交流會。自從楚王准許之後,郎州的馬戲萼立刻就派遣了自己的首席文官劉言,還帶着幾個郎州的儒家名宿趕來湊熱鬧。郎州率先派人蔘加不久,大楚名儒宋平也被請到了江陵主持此次大典,更是給觀望中的楚國紳士們一個極大的鼓舞,畢竟自馬殷以來,楚國不像中原朝廷和李唐那樣定期舉行科舉大典,而是實行類似於漢魏的推薦制,讀書人要想做官,書讀的好,還不行,必須名聲要好,要朝中有人推薦才行。

而江陵的這次儒家大典正是讀書人展示自己才華,博得名聲的大好機會,各地不管是有本事還是沒本事的讀書人,聞風而動,有錢的自己掏錢,沒錢的找人借錢也要參加這次大典。能不能進入主會場那是一回事,可是去江陵轉悠一圈兒,也是增加名望的好事啊。自進入二月之後,江陵城是方巾一片,處處都是頭頂方巾,手拿摺扇,一步三搖的讀書人。客棧、旅館到處爆滿。

趁着這個機會,馬雲還多次屈尊到幾個客棧裡面,和年輕的士子們聊天論事。這翻作爲,讓馬雲一掃在楚國士林中粗俗的形象,敬學清明之譽更是不脛而走。

儒家大典一共舉辦了三天,第一天是講經,談論大學、中庸、尚書等儒家經典,強調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大條目;第二天是明理,闡述儒家學說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談論儒家經典對社會道德等的指導作用,第三天是致用,討論如何將重義和重利應用於地方政務之中,爲百姓謀福利。

馬雲藉着這個機會,將南平王的府邸徹底改建成一座半官方的學堂,還親自派人去長沙求了楚王的墨寶,正是命名爲“明義學堂”,聘請了大儒宋平作爲學堂的祭酒。一時間,又有很多學子欣然留在明義學堂裡面讀書,以便將來爲大楚更好的服務。

馬雲剛剛辦完這場大典,送走督辦盛典的徐仲雅。趙普就派人送來了長沙政局的變動情況,馬雲一看周挺誨案曝光,馬希廣被囚,馬希崇被關押,就趕緊派人請來了李驤、範質、吳班、石文德等人。

看完了趙普的密信,李驤略一沉吟,說道:“王爺,依下官看,現在有兩條路可以走,這一嘛,可令趙普在長沙城內和內軍中散佈謠言,而王爺您立刻起兵,打着清君側的旗號,順江而下,過洞庭湖,一日一夜就可直逼長沙。打垮許可瓊,囚禁馬光亮,奪內軍兵權,就此一舉定鼎大楚。”

石文德連忙說道:“李司馬此言不妥啊,現今大王尚在,內軍不亂。王爺這清君側就沒有正當理由,失了大義;再者此計甚險,內軍兵馬強壯人數衆多,依靠堅城據守,萬一我軍出師不利,暴師長沙城下,靜江軍北上勤王,郎州軍南下斷我歸路,可就大事去矣。”

李驤解釋道:“石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看趙普的密報,現在駐守長沙的是王贇,這個人忠心耿耿自是難以說服,可是大王處置馬希廣一黨,卻有失偏頗,他讓彭師藁、許可瓊移軍監視,顯然是不相信其他內軍,又用馬光亮、廖仁勇控制軍隊,馬光亮典軍原本就鬧得怨聲載道,人人不滿,他接替劉全明,必然軍心不服,至於廖仁勇嘛。”他偷偷看了眼沉默不語的馬雲,說道:“廖將軍勇則勇矣,可他有個毛病,就是原本的官位不高,資歷太淺,這內軍可與這些外軍不同,它最講究的就是資歷,廖將軍接替劉彥韜恐怕很難完全掌握,如果我們散佈點謠言,那麼軍變未必就不會發生,到時候我們假借出兵平叛,賺開城門,拿下長沙,放出劉彥韜他們,豈不一戰成功。”

石文德啞口無言,如果按李驤的計策,未必不能拿下長沙城,那時候只用控制住楚王和王室子弟,赦免劉彥韜等人的罪名,令他們重新掌軍,也不一定就不能平定楚國。可是,這個計策是不是太冒險了,一步走錯,可就悔之晚矣。

範質也不同意這個計劃,他說道:“王爺。大王掌國十多年,在內軍、外軍,威望素着。左將軍馬希廣寧肯跑回楚王宮承認貪墨,也不敢舉兵反叛,這固然是因爲他性子溫和,楚王十多年來所樹立的威望,也是他不敢有異動的主要原因。馬希廣掌握內軍六軍中的三軍,都不敢做……我們這麼做也太過冒險了。”

馬雲看了眼正欲反駁的李驤,說道:“五叔之所以不敢反叛,範先生說的哪兩個原因確實不錯,不過,我看,還有一個原因也是他甚是顧及的。就是我們荊南節度使府和郎州武平節度使府的反映。他反了,如果我們和四叔聯合平叛,他是必敗無疑的。”

吳班看馬雲這麼說,還以爲馬雲同意了李驤的計劃,他張口正要規勸。

馬雲擺擺手,攔着他繼續說道:“不過李先生的這個計劃,小王,也不敢贊同。”他衝李驤笑了笑,說道:“李先生這個計劃,如果實施的話,掌握長沙的機會很大。可是有個問題,第一,賺開長沙大門,佔領長沙容易,可徹底剿滅叛亂的內軍,就難了,那些人聽說我們拿下了長沙,控制了楚王,他們可就更加不會聽我們的了,如果他們形成流寇,就更會四處作亂;第二,郎州四叔的反映,我們也不得不考慮,現在受馬光亮打壓,向我們靠攏,可一旦我們拿下了長沙,他就算不起兵作亂,也不回聽我們指揮的。等我們剿平這兩股勢力,大楚的國力也會衰落不少。現今天下形勢,雖說動亂不堪,但以我之見,這大晉是必然不能持久,大晉一旦滅亡,另立中興的新主,中原人多兵精,國力恢復迅速,萬一錦輝南指,我們就難以抵抗了。就算大晉不亡,我們東邊的李唐也是野心勃勃,他若趁我大亂,入侵我國,我們恐怕也是難以對付。奪權可以,長期的內亂,我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李先生,你的第二個計劃又是什麼呀?”

“這第二嘛?就是按照楚王的命令,三天之內到達長沙即可。但是在大軍出動之前,王爺您應該立刻寫一封書信,向大王進言,主罰周挺會一案的首要人物,餘者不計。”

馬雲心思一動,他又看了看趙普的密信,疑惑的說道:“大王雖然沒有下餘者不計的詔令,可有李皋那些人在,他們怎麼會想不到這件事呢?我的奏章沒到,說不定李皋他們已經向大王進言了呀。”

“妙啊,李先生這一招真是妙啊。王爺,我們這封奏章既要快又要大張旗鼓的送到長沙去,最好是人人皆知。這李皋他們必然會會在我們前面,向大王求情,可惜,他們與內軍多數將領不和,您的奏章雖慢,卻也不會比他們慢到那裡去,兩面相比之下,內軍將領們更願意相信是您救了他們,而不是馬光亮救了他們,而且又有拓跋恆在,我相信,這封奏章上的速度,絕對不會比李皋他們慢的多少。不過您卻不應該把馬希廣他們幾個首要人物給單獨摘除來,而是要一力爲他們開脫。”

馬雲呵呵一笑,說道:“好,就按照諸位先生的意見,李先生,你馬上用我的印信調兵,張文表的三團、周行逢的四團,隨我南下勤王。“

錦旗作響,盔甲明亮,馬雲帶着兩團的兵力,慢悠悠的從江陵出發,過洞庭,到望城縣已經用了兩天時間,再過一天就可以到達長沙了。馬雲倒不是不能走的更快一些,而是他有意的放慢了速度。奇兵是怎麼出的,就是別人覺得三天才能到,可他偏偏兩天就到了,這就可以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楚王世子之位爭到現在,終於整垮了馬希廣和馬希崇,就剩下自己和馬光亮,再加上馬戲萼三個人了。想和平解決那是斷不可能了,既然這樣,能藏着掖着,還是藏着掖着點好。

第108章 臨江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67章 徒呼奈何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40章 一三五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3章 出使第191章 被欺騙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07章 明詔第58章 包圍汴京27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52章 脫身之策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08章 對策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87章 戰潞州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60章 出降(下)第30章 攻克江陵第8章 盛典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11章 夜宴(二)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3章 定策(下)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章 西遷(2)第180章 活捉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6章 離間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54章 如此舉薦第66章 援軍?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32章 刺殺第91章 遇刺第69章 一鍋燴第58章 如墜霧中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應對第68章 釋放第63章 堅守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7章 謀臣(2)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8章 把柄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75章 置之死地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69章 往事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章 讓涇州第15章 殺人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5章 案發第32章 入蜀(1)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85章 追擊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3章 發行國債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45章第86章 林仁肇第63章 我冤!我冤!第108章 臨江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19章 血戰(二)第5章 觀兵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85章 追擊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67章 催妝第3章 敲詐勒索(1)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203章 謀蜀
第108章 臨江第128章 盡用楚人?(4)第186章 耶律休哥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67章 徒呼奈何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40章 一三五第114章 遠交近攻第65章 好事將近第13章 出使第191章 被欺騙第125章 半夜敲門第26章 限制党項(5)第122章 攻陷河中第22章 覆手爲雨第107章 明詔第58章 包圍汴京27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3章 到後方去要啥有啥第21章 江湖傳聞第130章 一石二鳥第52章 脫身之策第39章 重組軍隊第108章 對策第113章 老虎不是病貓第87章 戰潞州第194章 驚慌失措第60章 出降(下)第30章 攻克江陵第8章 盛典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11章 夜宴(二)第23章 曹氏父子第33章 定策(下)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141章 展示實力第20章 西遷(2)第180章 活捉第8章 倡議北伐(上)第161章 裡通外國第26章 離間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54章 如此舉薦第66章 援軍?第196章 調兵遣將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32章 刺殺第91章 遇刺第69章 一鍋燴第58章 如墜霧中第48章 嶺南的對策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16章 應對第68章 釋放第63章 堅守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7章 謀臣(2)第18章 忽悠趙季札第8章 把柄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75章 置之死地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69章 往事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54章 使者不斷第9章 讓涇州第15章 殺人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5章 案發第32章 入蜀(1)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18章 合議簽署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185章 追擊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33章 發行國債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145章第86章 林仁肇第63章 我冤!我冤!第108章 臨江第115章 大江之爭第19章 血戰(二)第5章 觀兵第28章 武忠王之後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47章 關門打狗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185章 追擊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67章 催妝第3章 敲詐勒索(1)第109章 峰迴路轉?第203章 謀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