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盡用楚人?(4)

李唐的文人不說話了,“天策府十八學士”倒也不是草包,心裡這麼一尋思,立刻就猜到這是一首藏頭詩,這七言絕句“老僧暮鼓空山鳴;馬嘶古道黃衫影;王令西來半天紅,八方百姓齊歡迎”,如果取每句的第一個字,則組成了一句話:“老馬王八”,這不是公然在辱罵太上王嘛,更絕的事,這人顯然是瞭解老馬作詩不加修飾、簡潔明快、就事論事的鋪陳敘事手法,將良辰美景和王令傳來的歡騰景象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讓馬希範覺得這是好詩啊,念出來讓大家奇文共欣賞,結果,自己出醜了。

而且這首詩要真的推敲起來,其中富含辱罵朝廷、辱罵大楚的話。你不是說百姓齊歡騰嗎,爲什麼前兩句詩卻寫得蕭瑟寥落,“老僧暮鼓空山鳴;馬嘶古道黃衫影”,這一看就是一種蕭條的景象,至於“王令西來半天紅”,就更是大逆不道了,文人作詩向來都是喜歡繞彎彎,喜歡借景詠情,以天帶地這樣的替換更是數不勝數。這麼一想,這王令西來事實上應該暗指的是楚軍西來,畢竟現在楚國定都金陵,而棲霞山又在金陵的西面,如果真是王令的話應該是“東來”纔對,這句詩的詩眼在“半天紅”上,你當然可以解釋成夕陽西下紅霞漫天,可是,和“楚軍西來”相結合,這半天紅到底是寫夕陽呢,還是寫楚軍殺人殺的滿地紅呢?

這最後一句,也很有問題,“八方百姓齊歡迎”,你這詩前三句淨是廖寂的場景,突然來了這麼熱鬧的一句,“事反近乎妖”,這恐怕是諷刺,而不是畫龍點睛啊。畢竟前面的語句,連敲鐘的人都是“老僧”,讓人不禁推敲:年輕的僧人幹什麼去了?沒有年輕的僧人了嗎?這些人都去哪裡了?——被楚軍殺了!再說這路上只有“黃衫影”,古寺裡只有“老僧”,百姓呢?百姓豈不是早就流離失所了,所以,他要用“八方”這個字眼,近處已經沒有老百姓了。

在場的天策府十八學士們,聽是聽出來了,也明白了李唐文人的險惡用心,可是,這話不好說,畢竟老馬剛纔說了“這是好詩,大家欣賞欣賞”,這個時候,如果自己跳出來說,這是藏頭詩,老馬的面子往什麼地方放?可是,這事要真是順着老馬的意思,把這詩評成了佳作,恐怕我們大楚明天就會徹底的淪爲笑柄了。

十八學士各個衝着老馬擠眉弄眼,有些人甚至不斷的摸腦袋,整理官帽,暗示這是“藏頭詩”,老馬不是笨人,李唐文人那邊一聲不吭,自己人這邊騷首弄姿的,這說明這裡面有問題啊,老馬又看了一遍詩,又細細的品味了一下,挺好的啊,“老僧暮鼓空山鳴;馬嘶古道黃衫影”這夕陽下的美景寫得多有意境啊,“王令西來半天紅,八方百姓齊歡迎”,王令帶着霞光而來,這句寫得多喜祥啊。

馬希廣拉了拉廖框圖的衣服,低聲說道:“老廖,怎麼回事,這氣氛不對啊,咱們應該附和太上王纔對啊,幹嘛冷場啊。”

廖框圖老邁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子嚴肅,只是輕輕的說了兩個字:“藏頭。”

“藏頭?”馬希廣愣了愣,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鬃嗎?馬希廣這麼一尋思,他猛地拍了下腦袋,憤怒的站了起來,厲聲喝道:“大膽,真是誰寫的,竟然如此辱罵太上王!”他說着,急急的走到了馬希範的身前,悄聲說道:“三哥,這是藏頭詩,這是罵你呢?”

馬希範一看,果然——“老馬王八”,他登時就勃然大怒,你罵也就算了,何必把詩寫得這麼投合我的胃口呢,讓我“慧眼識珠”把它給挑了出來,在大庭廣衆面前,唸了一遍。老馬憤怒的斥責道:“是誰寫得!”他目光噴火,直直的逼視着李唐那羣文人,長沙來的都是老臣子了,那些人肯定是緊緊團結在老馬家的周圍,怎麼可能拆臺啊。

李唐的文人低着頭,悄無聲息,竟然是悶聲發大財,一聲不吭。雖然各個都裝成老實巴交的木樁子,可看在馬希範的眼裡,卻是又羞又惱,這。。。這羣王八蛋肚子裡面,不知道如何竊笑呢?

眼看着馬希範就要出離憤怒了,鍾謨站出來,說道:“太上王,可以查一查這詩作,剛剛是人人都交了,少了誰的,想必就是誰的了。”這人敢公然寫詩辱罵馬希範,現在卻又不主動站出來,顯然這人肯定是沒有署名的,不然的話,他不早就被老馬給揪出來了嗎?

馬希範恨恨的點了點頭,那邊劉彥趕緊招呼僕從數起詩作來,數了一遍,又對了一遍名字,劉彥驚異的說道:“太上王,這。。。這詩作夠數啊!”

鍾謨似乎早就料到了,他再次獻計道:“太上王,咱們可以對對筆跡啊!”

馬希範眼睛一亮,讚許的看了眼鍾謨,這個人還不錯,腦子夠靈活,於是他就低頭看起字體來,可是看字體,也是個技術活,老馬看了一下,愣是沒有看出來。於是,他就把鍾謨給叫到了眼前,讓他來甄別字跡。鍾謨畢竟是李唐人,李景平時喜歡詩會,下面的官員們當然要跟着這個潮流了,這些文人經常會文,彼此也比較瞭解。

鍾謨信心十足的看了看字跡,一遍又一遍,心中的驚異越來越大,這字,這字不像是他們寫得啊。媽的,這人竟然冒充別人的字跡。這,這該如何查起啊?

看着鍾謨驚疑的表情,馬希廣、廖框圖等人也湊了過來,廖框圖隨意的在詩作上一瞄,昏花的老眼登時睜得溜圓,這。。。這是太上王的筆跡啊!這。。。這李唐的文人也着實可惡,竟然冒充太上王的筆跡,來寫詩辱罵太上王。

老馬等的有點不耐煩了,他問道:“諸位愛卿,可曾看明白了。”雖然是一起詢問,可是他的目光卻是隻盯着鍾謨一個人看,畢竟廖框圖他們對李唐這羣文人不瞭解啊。

鍾謨唯唯諾諾不知道該說些什麼,誰擅長模仿字體,他當然明白,不過,這年代的文人字真正寫得好的,那自然是自成一派,寫行書的一般不去寫什麼篆書,可是字寫得一般的,卻是涉獵廣泛,什麼字都練上兩筆,名人的字體他們都會學兩下,在座10多個李唐文人中,起碼有10個人都會寫好幾種字體,真要想隱藏自己真正的筆跡,那可就容易的多了。

他眼睛直盯盯的看着徐鍇,這徐鍇讀書很多,見識不凡,字寫得漂亮,腦子轉的也快,這。。。這詩不會是這王八蛋寫得吧。看徐鍇的樣子,一臉的泰然自若,鍾謨又有點猶豫了。這徐鍇和哥哥徐鉉都是江南名士,如果冤枉了他,惹出麻煩來,那可就不妥了。畢竟楚國真正的掌權的不是太上王,而是含元殿裡的那位。那位心裡想得應該不是大殺四方,而是如何收復李唐文人的心吧。

鍾謨暗自琢磨着應該怎麼說話,一旁的廖框圖卻說道:“大王,登山作詩,無外乎盡興而已。現在已經盡興了,這事還是交給刑部的趙大人來處理吧。”

馬希範眨了眨眼睛,他是乘興而來,可現在搞的沒臉沒皮的,心中自然是狠狠不已:“莫非看不出這人的筆跡嗎?恩。。。他是不是臨摹別人的筆跡啊,哼,油滑可惡。”馬希範怒氣衝衝的說道,他一邊說一邊又掃了一遍着詩作,他心裡存了個“臨摹”的想法,陡然覺得這字體好像很熟悉啊,他眼睛一下子瞪的溜圓,這。。。這不是自己的字體嗎?

“砰!”馬希範惡狠狠的拍了一下桌子:“來人呢,將他們全部扣下來,我。。。寡人親自審訊!”

見老馬發了彪,身旁衛護們趕緊上前正準備拿人,突然有一個人從李唐那羣文人中走了出來,大聲的說道:“太上王,我向來聽聞,楚國‘遵孔平賊’,上至楚王,下到販夫走卒,都是謹尊孔聖人教導的。楚王經常說,‘不以言罪人’,這詩詞雖然有辱朝廷的嫌疑,不過一狂徒所爲。太上王,竟然大發雷霆,大興牢獄,莫非楚國‘注視文人,遵孔平賊’不過是徒有其表嗎?爲上位者,朝令夕改,愚弄百姓,縱使能像楚霸王那樣稱雄一時,又能如何?”

“大膽,你是什麼人,竟然敢妄圖議論朝政!”馬希廣狐假虎威的說道。

“哼哼。。。楚王即位之後,就曾經下令,向全國上下徵集意見,真知灼見則賞、悖謬之言也不怪罪,莫非這只是說說而已嗎?”那人似乎對楚國頗有了解,一句一句死死的咬着楚國的基本國策,和馬希廣辯駁。

“那。。。那。。。”馬希廣“那”了半天,也沒那出個所以然來,他腦筋一轉,追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馬希廣畢竟也當過大官,追問別人的名字,是打擊對方囂張氣焰的最好手段,問了名字代表着什麼意思:小子,我記着你了,你等着瞧!

第42章 隔山打牛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章 火藥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45章 神棍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0章 新妃(1)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9章 棄子第29章 詐門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26章 離間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7章 戰潞州第98章 論戰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3章 圍困汴京第56章 賬本第131章 使者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31章 使者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46章 撞車第36章 打不打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85章 追擊第97章 向東!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8章 忽悠趙季札26第61章 迷惑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3章 下杭州(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9章 棄子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21章 翻手爲雲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52章 脫身之策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86章 南下第109章 心動(下)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92章 真議和第57章 京變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20章 歸程(下)第38章 家事第180章 活捉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21章 江湖傳聞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36章 打不打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17章 造反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32章 入蜀(1)28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3章 嶽州現狀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8章 來了第63章 堅守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9章 棄子第14章 奇怪的彈劾
第42章 隔山打牛第83章 豫章行(六)第169章 清州軍情第73章 半渡而擊第7章 火藥第68章 老婆闖大牢第45章 神棍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16章 板上釘釘第119章 公主大婚(下)第41章 馬踏南平(五)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0章 新妃(1)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19章 棄子第29章 詐門第1章 馬邑之戰(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26章 離間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87章 戰潞州第98章 論戰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12章 只能打楚國第53章 圍困汴京第56章 賬本第131章 使者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131章 使者第130章 盡用楚人?(6)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46章 撞車第36章 打不打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51章 追還是不追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93章 兒女親家第185章 追擊第97章 向東!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29章 營救五王爺第36章 初戰石守信第18章 忽悠趙季札26第61章 迷惑第27章 婚前恐慌症第158章 蜀國來客第13章 下杭州(1)第94章 箭在弦上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19章 棄子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21章 翻手爲雲第70章 三路反叛(1)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137章 刺殺連連(2)第52章 脫身之策第10章 茅山道士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86章 南下第109章 心動(下)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192章 真議和第57章 京變第125章 盡用楚人?(1)第31章 駐兵靈州(3)第120章 歸程(下)第38章 家事第180章 活捉第157章 收復涼州第142章 展示實力2第89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41章 路遇趙匡胤第21章 江湖傳聞第2章 吳越使臣7.14第41章 一戰關中(2)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92章 親嘴的後果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36章 打不打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17章 造反第129章 盡用楚人?(5)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32章 入蜀(1)28第46章 三戰石守信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3章 嶽州現狀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68章 來了第63章 堅守第39章 李唐的反映(3)第19章 棄子第14章 奇怪的彈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