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英雄母親

“大王,什麼叫做整風運動呢?”趙普瞟了眼也是一臉遲疑的李驤,開口問道。

“李唐的烈祖李昪在世的時候,國力強盛、富甲天下,爲什麼他一去世,李唐連動亂了近十年的福建都遲遲攻不下來呢?在寡人看來,陳覺、查文徽昏聵無能,那只是一方面。李唐內部馮延巳、周宗兩黨爭鬥不休,在國事上不僅不能同心協力,而且相互制擾,以至於朝政朝令夕改,糧草供給不足,出動的兵馬也只是逐漸增加,不能有效地集中力量重點突破。王氏在福建倒行逆施,百姓、官員大多已經是離心離德,建州的王延政只有2、3萬兵馬,如果李唐能夠集中兵力出動個8萬人馬,快速的攻下建州,其餘的福州、泉州、漳州等地恐怕可以傳檄而定,可是根據情報,攻擊建州的陳覺也只有纔有4萬人馬,後來李唐雖然增兵了,可是查文徽卻沒有和陳覺合併一處,反而出兵汀州,無形中拉長了陣線,使泉州、漳州等地的觀望實力結成聯盟,共抗李唐。現今天下動亂,咱們內部有些官員,主張保境安民比如拓跋恆、石文德、劉昭禹這些官員,而我們則是主張趁勢而起,圖謀天下。由此,寡人深深以爲要統一大家的想法,要讓大家明白,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這纔是我想搞這次整風運動的初衷。”馬雲望着殿外,淡然的說道。

趙普鬆了一口氣,看來馬雲並不是針對自己來的,他安心了一些,看了眼李驤,卻見李驤眉頭微皺,一副思索的樣子。馬雲的意思,他聽明白了,可是聽明白了,並不意味着知道該怎麼做,畢竟這個“運動”,過去的史書從來沒有過記載,應該是屬於馬雲首創的,既然是第一次,那。。。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呢?一時間,他不禁覺得有些無從下手。

看着自己兩個得力的手下,一臉茫然的樣子,馬雲心中微微一嘆,看來這兩人還是沒有弄明白自己的意圖。馬雲一笑,繼續說道:“這件事急不得,寡人想,現在中樞的一品大員中統一想法,等一會兒,寡人會下詔,讓你們這些平章事和六部尚書、樞密使們,給寡人寫一封奏章,主要內容就是要你們闡述一下,當前我們應該做什麼事情?接着呢,在擴展到門下中書省和尚書省的中下級官員,最後,在楚國範圍內,全線鋪開。”

李驤和趙普看了一眼,搞了半天,馬雲的意思是讓他們寫篇論述心中想法的文章啊。。。這。到底有用嗎?

看着兩人有點不以爲然的樣子,馬雲笑道:“不是寫篇文章湊數那麼簡單,文章寫上來之後,寡人要你們辯論,說服拓跋恆他們,讓他們明白。。。明白與時具進的道理,天下紛爭,如果我們只是保境安民,早晚會倒黴的。要讓他們明白這一點,真心的支持這個想法。”

“臣等遵令。”李、趙二人頓首說道。

“恩,儒家講究的是‘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咱們這個‘運動’,就是要從儒家的‘治國平天下’這個基本思想點出發。要和咱們一直提倡的‘尊孔平賊’這個思想相結合,要讓全國的官員都明白,咱們出兵打仗、爭奪天下,是爲了天下百姓能夠過上富足安康的生活,爲了把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給解救出來。咱們征伐天下,就是爲了實踐儒家思想的‘仁’, 而不是爲了純粹的殺戮,爲了強地盤。孔子的著作不少,從他的那些話裡面,肯定可以找到支持咱們這個理論的話,就算孔子沒有,孟子、荀子,這些人應該用吧。我們要把這個東西,給利用起來。”

話都說道這份上了,李驤和趙普那還能不明白,這不是簡單的寫篇文章,這是要形成一個理論,爲以後出兵打仗做好鋪墊,免得一打仗,拓跋恆那些人就跳出來反對,雖然反對無效,可時間長了,難免會心懷不滿的。

看着二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馬雲滿意的點了點頭,揮揮手準備放他們下去,趙普突然又說道:“陛下,臣聽聞您最近新建了一個宗人府。。。這。。。”

馬雲看了眼趙普,笑道:“趙兄,你倒是不忘自己本來的目的啊,這樣好了,寡人現在就對門下中書省下詔,再由他們明傳天下,成立宗人府。”

看着趙普、李驤施禮後,就要準備退下去,馬雲又說道:“趙兄,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不過宗人府既然是從門下中書省下的詔書,這個。。。這宗室子弟的奉銀也就有戶部承擔好了。寡人的內庫,就不再管理這事兒了。”

趙普一愣,馬雲這是一點都不吃虧啊,不過戶部的事兒,不歸他管,他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此後的半個月,整個楚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大討論。大家分別從儒家經典裡面挑出來若干句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一個理論第一條就指明,百姓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只有楚國才能救百姓,只有馬雲領導的楚國政府纔是這廖寂黑夜的唯一指路明燈。全國的官員應該時刻以救助百姓,實踐“大仁”爲出發點,緊緊地團結在以馬雲爲首的楚國政府周圍,同心同德、衆志成城,團結一致的爲實現神州的大一統而努力奮鬥。接着,就是關於什麼是真“仁”,什麼是假“仁”的一個大闡述,同時炎黃子算,同飲一江水,只管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不顧別人的死活,這能叫做“仁”嗎?隔岸觀火,個掃門前雪,這能叫做“君子”嗎?最終的結論就是,楚國不攻擊李唐、不攻擊中原、不圖謀天下的大一統,就對不起對楚國寄予厚望的廣大人民羣衆,就是大不仁,就是腐敗落後的東晉小朝廷,是必然沒有前途的。再次,就是關於楚國是朝陽股、成長股的一個大證明,首先,從馬雲的小時候來說,找了無數的例子,證明馬雲自幼天資聰慧,然後又從馬雲救助自己的族弟馬光猛的人上面,證明馬雲兄弟和睦,有長者之風,從馬雲在內軍任職,來說明馬雲武藝非凡,自小就投身楚國的國防建設,從平南平、救旱災、平國賊等等事件中,挖掘挖掘再挖掘,拔高拔高在拔高,他的思想道德,可以和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相媲美,他的文學素養,比只會大風歌的漢劉邦要強上百倍(爲了證明自己文化素質高,馬雲專門召開了一次大型詩會,他當場興致勃勃的唸了一首沁園春——雪,技驚四座。唯一有點瑕不掩瑜的是,現在是七月份,大熱天的,馬雲寫得應景詩居然是雪。。。果然是奇思妙想,萬一挑一。)他的文治遠遠超過太宗李世民,他的武功更會蓋過漢武帝劉徹,最後直接指明馬雲就是當代唯一的救世主,跟着馬雲要啥有啥,不跟馬雲要啥沒啥。接着,說楚國的官員,一個個都是王佐之才,聰明賽過諸葛之亮,楚國的軍士,人人都是搏虎的勇士,勇猛賽過關雲之長。有這樣的賢明君主,有這樣的文臣武將,楚國要還是不能統一天下,那簡直就是禿子打傘沒天理,老天爺戴墨鏡不分黑白天。

這個東西呈給馬雲之後,馬雲看着都有點臉紅,可是楚國上上下下卻是樂此不彼,個個與有榮焉,就算是拓跋恆雖然覺得有點吹得過火了,可對出兵的事宜,也不再是一味的反對了。趙普更是抓住這個機會,發動自己掌管的捕風房,在茶館酒肆,街頭巷尾,說書的人都講述着一個新的英雄故事——大楚英雄傳!要說還是咱們中國人,鄉土觀念中,雖然這大楚英雄傳傷的人,老百姓一個都沒有見過,可還是聽的津津有味,每到精彩之處,叫好聲不斷,各個都很是自豪,彷彿那場大戰,自己親自指揮的一樣。

爲了解決楚國農耕田地少,人口也少的矛盾,馬雲逆歷史潮流而動,即不顧及21世紀人滿爲患的苦惱,也不顧及女性同胞的感受,居然和徐仲雅等人商議之後,頒佈了一項“英雄母親”的詔令,夫妻兩人生孩子數目超過五個,就減少一個人的徭役和賦稅,而且母親的徭役減半,如果超過7個就徹底免除母親的徭役,如果達到了十個就一次性減少4個人的徭役和賦稅。同時爲了讓百姓能夠生的下,養得活,楚國還有意識的進行了人口的遷移,把人口稠密地區的人,本着自願的原則,遷到地多人少的地方。開出來的耕地,全部歸百姓自己所有,並減免一年的賦稅。對於商家,楚國也是大力的扶植,甚至爲走私活動打開方便之門(其實也是沒有辦法,周圍也就大晉、李唐和楚國互市)。

楚國的國力正逐步的回覆和壯大。而中原的形勢也慢慢的發生了變化。

3150第63章 堅守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47章 賞賜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06章 樊若水第25章 約四事第192章 真議和第9章 讓涇州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83章 發兵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11章 隴州第9章 典軍使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66章 翻臉第20章 想我?像我?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68章 來了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27章 買賣第16章 應對第61章 迷惑第54章 如此舉薦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5章 首富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22章 嶽州流言第34章 入蜀(3)第35章 燒不死你第31章 推波助瀾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145章29第4章 晚宴第117章 造反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4章 使者不斷第31章 定策(上)第136章 詩賊(3)第63章 天生麗質第5章 誰去出征?第104章 會戰(3)第80章 議徵安南第81章 巨型炮仗第73章 戰爭賠款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5章 首富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69章 一鍋燴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31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78章 糧草第54章 使者不斷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09章 心動(下)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8章 血戰(一)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1章 決策第79章 豫章行(二)第55章 失蹤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73章 斷頭臺第21章 劉崇南下29第33章 定策(下)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6章 軍事改革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03章 會戰(2)第24章 名臣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68章 結義第117章 造反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55章 連番用計
3150第63章 堅守第190章 窺測和揣摩第47章 賞賜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06章 樊若水第25章 約四事第192章 真議和第9章 讓涇州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83章 發兵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211章 隴州第9章 典軍使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66章 翻臉第20章 想我?像我?第35章 稱王荊湖(中)第68章 來了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66章 休妻?這可不行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27章 買賣第16章 應對第61章 迷惑第54章 如此舉薦第96章 崩潰的前夕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55章 連番用計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第15章 首富第30章 自救與被救之間第22章 嶽州流言第34章 入蜀(3)第35章 燒不死你第31章 推波助瀾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145章29第4章 晚宴第117章 造反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第5章 契丹滅晉(上)第54章 使者不斷第31章 定策(上)第136章 詩賊(3)第63章 天生麗質第5章 誰去出征?第104章 會戰(3)第80章 議徵安南第81章 巨型炮仗第73章 戰爭賠款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4章 經濟計劃第15章 首富第60章 跟我走一趟第69章 一鍋燴第40章 三使南唐(1)第122章 把爺的馬車開來31第77章 無利不起早第178章 糧草第54章 使者不斷第58章 直搗興王府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90章 聯合契丹第109章 心動(下)第109章 昭告天下第90章 兄壯侄大第143章 改朝換代(4)第18章 血戰(一)第64章 做的次數少了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111章 決策第79章 豫章行(二)第55章 失蹤第36章 火藥與石油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73章 斷頭臺第21章 劉崇南下29第33章 定策(下)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3章 墜馬的疑問第6章 軍事改革第119章 王爺出使第42章 三使南唐(3)第103章 會戰(2)第24章 名臣第5章 敲詐勒索(3)第102章 溫存一下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68章 結義第117章 造反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55章 連番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