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既然是李家坐天下,這李氏宗族之中封王的自然不唐起自隴西,這歷史幾乎可以追溯到秦漢,而且每一支都是人數衆多。高祖李淵立國之後就大封宗親,如果仔細計算下來,從親王到郡王到嗣王,如今拿着朝廷俸祿的很可能要上百。
所以,說到底,李賢不過是佔了皇帝嫡子的光,否則區區一個親王放在長安城這麼一個權貴雲集的地方,可以說什麼都不是。然而,這一日通過中書省的詔命一下,朝廷上上下下就炸開鍋了——上回李賢這個涼州大都督真的跑去涼州也就算了,如今這雍州牧也要實授?這怎麼行,雍州乃是京城要地,怎麼能讓一個不是太子的親王管轄?
於是,好不容易清靜下來的東宮幾乎一下子被往來的官員踏破了門檻,雖說上次李安期這個宰相已經因爲說錯了話而被髮配到了西州,可這事情卻非同小可,就是婉轉陳情也得讓太子認清形勢。
“太子如今雖和雍王友愛,但陛下驟然委雍王以重任,難保有人爲名利而慫恿雍王爲不義之事。”——這是某老成持重的尚書說的話。
“這雍州乃大唐根本,自高祖太宗以來便不曾委任別人,陛下此舉實在是有欠考慮,太子正應相勸纔是。”——這是某皇族老親王的委婉提醒。
“太子殿下,駁此議其實真正之義是爲了保雍王。太子和雍王兄弟情深,必不想這重任反而害了雍王。畢竟。朝中非議已多,物議傷人啊!”——這是某東宮屬官的苦心勸說。
一天之中接待了十幾撥人,別說李弘如今正在養息,就是身體再好也吃不消。起初他還耐着性子聽着,畢竟這些人不像上回那樣言辭激烈,但久而久之,他便有些不耐煩了。終於,當某次接待大臣地時候又聽到這樣的老生常談。恰恰同時有人來報說是李賢來見。對方趁勢又是好一通勸說時。滿肚子鬱悶的他最終不由分說下了逐客令。
一朝大權在握的感覺如何?看到意氣風發的李賢,人人都會認爲這個實權雍州牧他當得異常有滋有味,事實上,這新官上任三天,他就被亂七八糟的事情迫得雞飛狗跳,況且還有越王遇刺那麼一樁大案子兜頭壓下來,也就是他這個鐵打的人才勉強消受得起。
所以。此刻踏進李弘這書房,他毫不客氣地搶過侍女端來的一杯茶,咕嘟咕嘟一仰脖子喝了個痛快,然後砰地一聲把茶杯往桌案上一擱,長長出了一口氣。
看到弟弟這幅模樣,李弘忍不住就想笑,剛剛被人激出來地滿肚子火氣漸漸消了:“怎麼樣,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雍州牧地滋味如何?”
“真不是人乾地!”李賢脫口迸出了那麼一句話。然後便掰着手指頭一樁樁一件件數落開了,“雍州原本是長史打理一切的,如今我這一去。長史一下子被架空了未免不樂意。這下可好,上上下下的公務全都堆到了我面前,要不是我有小姚和羅處機,非得被那幫子人整死不可!”
雖說是東宮書房,但由於當初李賢的主意,裡頭還是設了一張舒適的躺椅,只平日見外人的時候李弘絕不會使用。來的既然是李賢,他便把什麼禮儀丟到了腦後,徑直往躺椅上一坐一靠,眼神中盡是掩不住地笑意。
“不是很好麼?你分明有本事卻一直偷懶,要不是父皇此次認清你的本性給了你這麼個任務,你還不知要逍遙到幾時!可笑那些人還一個個來勸我讓父皇收回成命,豈不知我想這一天已經很久了!還是父皇母后深知我心,我日日忙得團團轉,偏偏看你逍遙,哼!”
這樣的話換李賢來說很正常,可他從李弘口中聽到如此論調,卻覺得荒謬無比,一時間變成了啞巴。好半晌,他纔沒好氣地丟了個白眼過去:“要不是爲了你,父皇母后也不至於出此下策。你聽聽母后給我的死命令,這要是你大婚期間出了任何問題,就打發我去黃河邊上蹲一年治水!”
在愣神了片刻之後,李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雖說接受了多年的儲君訓練,講究一個喜怒不形於色,但此時此刻他也顧不上什麼是放肆,那聲音的穿透力就連外頭服侍的人都聽到了,甚至還驚動了幾個東宮屬官探頭探腦。在得知雍王來見太子的時候,一羣人面面相覷了一會,終於都認了命。
得,以後若是再遇到這種事情,誰勸誰就是頂級大傻瓜!
“母后這一招我學會了,以後若是要抓你頂差,必定就
招!”
李弘笑過之後,又吐出了這麼一句讓李賢極其鬱悶地話。兩兄弟閒話笑話過後,李賢方纔道出今日前來地目的,他雖說抓了整個雍州,也就是京兆郡的大權在手,但這新官上任,有些事情難保別人陽奉陰違,他也不可能事事跑到老爹老媽面前告狀,也不可能去找政事堂宰相做主。在這種事情上,浸淫於朝堂十幾年地李弘自然是最好的智囊。
“怕陽奉陰違?我還以爲按照你的脾氣,會把那些人整得很慘!”李弘彷彿一點都沒看到李賢一下子黑下來的表情,露出了鮮有的悠閒自得——事實上,要不是最近大臣紛至沓來,他的日子確實前所未有的悠閒,“簡單,你把通力協助你的名單給我,官職越低越好,我到時候以東宮的名字發一通嘉獎令,到時候再提拔幾個得力的。我這監國的名義還沒撤掉,幫你這點小忙還是很簡單的。”
什麼是兄長?什麼是太子?這纔是太子和兄長的氣魄和擔當!乘興而來乘興而歸,這就是李賢東宮之行的最好寫照。而看到他意氣風發的從東宮裡頭出來,外頭尚在等候太子接見的一羣大臣不禁有些嘀咕——都已經這樣了,他們有必要再進去碰釘子麼?
回到光德坊劉仁軌家隔壁的雍州廨,李賢立刻就換上了一幅嚴肅的臉孔。果不其然,長安令和萬年令正在等着給他彙報工作,換作平日,即便是頂頭上司他們也不用這樣事無鉅細,但由於越王李貞遇刺一案,這兩人幾乎成了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聽到繩子上又拴上了第三隻更大的螞蚱,他們心裡的底氣自然就足了。
雖說已經有了一具被證實爲刺客的屍體,但是在所有人看來,這樣一件大事怎麼可能沒有主謀?所以,這追捕主謀的事情就成了如今的重點。
長安城中的緊急治安大整治雖說尚未有大線索,但效果同樣顯著,小偷小摸的關了整整五間牢房,此外還抓到正在全國通緝的大盜三名,繳獲贓物若干,如果不是前頭的事情壓着,長安縣萬年縣這次的聯合行動,少說也能爲兩位縣令帶來一個年終考評上等的評語。
然而今天,長安令胡敬除了日常彙報之外,還帶來了一個消息。新羅公主金明嘉的宅第——其實也就是大唐臨海郡公金仁問的宅第,最近時常有行蹤詭異的人士出沒。
按照往常,對於僑居大唐乃至於獲得大唐官職的異國人士,大唐政府素來是不去監視的——如果有也是暗箱操作,絕對不會落實到地方政府頭上。這長安令居然把注意力盯到了各國大使館,可想而知也是狗急跳牆沒辦法之下想出來的招數。
戴式常也忽然提道:“說到行蹤詭異,下官也聽說這幾天有鐵勒人在長安城四處出沒。對了,西州李繼諸似乎想趁着太子大婚的機會,希望大唐釋放李遮匐,並願意永遠效忠大唐。”
好嘛,現如今全都湊一塊了!李賢冷哼一聲,把兩位倒黴的縣令叫了上來,先是給他們使勁打了一通氣,然後又趁熱打鐵祭出了殺手鐗。
“現在父皇母后雖說沒給限期,這事情也沒多少人知道,但是若真的傳揚開去,你們說那些朝臣會不會上書要求儘快結案?既然人家敢行刺越王,下次說不定就是英王,是我……所以既然要查,就要一查到底,把根子揪出來,這樣兩位纔是真正的能員幹吏!功勞麼,我是不需要的,風險我替你們兜着,你們還怕什麼?”
這前頭的恐嚇和許諾都在其次,最後一句方纔是重中之重。責任別人擔,自己佔甜頭,這樣的好事情上哪裡找?於是,這兩天基本上連背都急得佝僂起來的兩位縣令猛地直起了腰,眼神中都流露出那麼幾分兇光。
“殿下放心,上刀山下油鍋,下官必定鞠躬盡瘁!”
“別說是新羅公主,就是大唐公主……咳咳,總而言之,下官一定不會辜負殿下厚望!”
等這兩人雄赳赳氣昂昂一走,李賢摸着鼻子,面上漸漸露出了得意的表情——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這實權在手可是比親王更管用,公事上頭可用,這私事上頭用一用,那就未必有人會知道了。
於是,他轉身就命人去傳達命令——明崇儼不是預言越王貞有血光之災麼?那麼他以公事的名義去審問一下這傢伙,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