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七

許臺長時期在院子裡載了二十棵棗樹,柏臺長時期結了棗,吸引周圍的孩子來偷摘。一次老張在室內一聲大喊,來偷棗的一羣孩子逃急,其中的一個孩子撞上大門垛,額頭被磕破流血,孩子的爸媽找上門來,柏臺長領着孩子到診所處理一番纔算了事。柏臺長立刻砍了所有的棗樹,“什麼瓜果都不能種,你種就有人惦記着,就種菜。”院子出租以後,下院的土地被租用,上院的半個院子面積也不小。臺站的露天廁所被老張改造成半封閉的茅房,老張改造的目的是用廁所裡面的人糞尿來肥地。從東南側的土坎上取土,在廁所旁漚糞,人糞尿拌土發酵後是頂級的肥料。院子裡有水井,井裡有潛水泵。土地多的時候,地裡出產的土豆、大白菜、蘿蔔、大蔥越冬儲存,漬酸菜醃芥菜,一吃一個冬天。小白菜、小生菜、小油菜從春天種到秋天。豆角、茄子、黃瓜、辣椒、西紅柿旺產量大的時候,老張把菜分成一堆一堆的讓人們帶回家去。

仲夏高溫少雨的時節,塌陷臺的菜地不缺水,用自己的井水。抽水的水柱太急,直接對地就會衝出深深的泥坑,張師傅修了一個水泥的槽子,槽子低於地表,裡面常有存水,刺蝟、蛇、兔子、野雞、松鼠在日出前、日落後總來光顧。烏焦青一門心思要抓兔子打野雞,就是想吃。東山坡上流下來的雨水順着一條預留的水道經過院子的南側流往下院,水道的後半截建成暗溝,松鼠專走此路往返。錢想在暗溝的下出口置一漁網,看見松鼠鑽了進去就把上入口堵死,松鼠竄進漁網。錢想捉松鼠是爲了給兒子玩,兒子玩了半天厭倦了,“爸,這松鼠咋處理?”“摔死它。”那孩子掄起細鐵絲的籠子就摔。

在院子的周邊空地上,老張見縫插針地種上玉米,秋天全臺站人啃煮玉米,長粒的大棒白玉米是市場上見不到的品種,都是張師傅自老家帶來的種子。一年以後,張師傅不聲不響地開闢出一塊地瓜地來,秋天裡又多了一頓集體地瓜餐。

老張是個熱心腸的人,有求必應,附近的居民水、電有問題,喊一聲,老張和鄭師傅帶着工具就跑去幫忙,十有八九能修好。張師傅同周圍的農民關係非常融洽,老莊稼把式被人看好,主動有人牽紅繩,臨時工老張要相親。

角亥臺南側只一牆之隔的院子是楊家,楊家有一女離婚多年,她住在哥哥家的東廂房,那女人小張師傅十歲。媒人先找鄭師傅,鄭師傅把這事說給老黃。老張信任老黃,老黃說:“好事啊,你才五十多歲,以後的日子長着哪,總得有一個家,男人有老婆纔算有家,我看別錯過這個大好的機會。”老張動心了還是有點猶豫,鄭師傅說:“多好的事,她哥哥主動跟我說的,結婚以後你們可以繼續住在廂房裡,兩個人攢足錢以後就回你的老家。”“我啥也沒有,人家圖意我個啥?”鄭師傅說:“你在角亥臺多少有一份工資,家裡有土地有房子,現在先幹着,你不可能在角亥臺幹一輩子吧。回去有一個做飯洗衣服的人不好嗎?”柏臺長也加入進來,“老張,結婚以後可以住在臺站,臺站沒錢也不差多一張嘴吃飯,你種菜你老婆幫廚。”老張有點動心,“說的也是哈,我回老家商量商量去。”

張師傅的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偷偷看過楊家女之後,二妹說:“我看比咱哥還大,還小十歲呢,騙人。”大妹說:“一臉的橫肉,一看這人就不好惹。”小弟說:“回去跟咱媽好好說道說道。”

老張的妻子早逝,家庭無力爲其續妻。父親又去世,老張的媽媽一個寡婦領着三個兒子二個女兒,妻子的早逝把老張還給了張家,身爲大哥的老張成了家長,替代了父親的位置。從經濟方面來說,妹妹嫁人可以不考慮,二弟成家在老院子,等小弟也成了家,老張已經是奔五十的人,二弟成婚的一部分欠債還是自己扛過來的。小半生已經貢獻給這個家庭,自己也淡了再娶的念頭。

沒想到進入角亥臺,欠債還清後,又有了這個機會,那個女人也是見過的,自己的要求並不高,何況是妻子逝世多年以後,怎麼看都順眼。關鍵是老媽的意見,“不行。”是不行的,老張的房子小弟住着,老媽跟着小弟生活,你結婚回家來,小弟哪裡去?蓋新房子,是需要好大一筆錢的。你成家以後,能否繼續全力資助二弟、小弟、大妹、二妹正在上學的幾個孩子?是否還定期給小弟養老媽的份子錢?老張哪裡懂得弟弟、妹妹的心理,老張只懂得自己的責任。老媽最聽小弟的話,老張最聽老媽的話,既然老媽不同意,他放棄了再婚。

臺站聚餐的時候,飯菜都料理停當,老張最後一個上桌,幾個人七嘴八舌地分析給他聽,他沉吟半晌,“我沒考慮那麼多,我覺得成家不成家都一個樣,誰家有事我能伸手幫還是要幫的,我老媽吃個藥打個針的我能不給錢嗎?”錢想說:“不可能的,有了老婆以後,你行你老婆行嗎?”烏焦青說:“就是的,是吧——,都明白的。”老張說:“我突然明白,就算我媽同意,我也不娶這個媳婦了,我本來就應該死了這個心。”

大家分析的是弟妹們反對他再婚的心理,藉此來堅定他再婚的決心,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柏臺長說:“都是人心哪。”

第十一章、錢想、一第二十三章、四第十四章、五、六第二十四章、郜局退休、一第七章、五、六第十二章、劉朝陽、一第十三章、二第三章、三第五章、五、六第八章、二第八章、五、六第二十章、三第十章、四第三章、三第十三章、二第二十一章、四第十章、三第二章、四第六章、二第十七章、汪臺逝世、一第十六章、工作重點、一、二、三第一章、八、九第七章、三第七章、四第五章、四第二十四章、五第二十三章、四第七章、二第二章、十一第十一章、五、六第十八章、換崗風波、一第十七章、二第五章、二第四章、二第四章、二第三章、七第二十一章、二第二章、十第九章、二第二十三章、四第三章、三第十六章、五第九章、周欣榮、一第十七章、三第一章、十、十一第八章、二第十五章、四第二十二章、二、三、四第二章、八第八章、一第十三章、二第十五章、三第十一章、五、六第七章、四第十三章、三第三章、四第四章、二第一章、六、七第四章、七第一章、五第二章、八第十四章、張明山、一第二章、四第二章、二第九章、三第十章、五、六第三章、七第十三章、三第一章、二第一章、八、九第二十章、四第二十六章、四第三章、人性、一第十九章、二第八章、二第二十一章、集體腹瀉、一第五章、五、六第十七章、三第九章、周欣榮、一第十章、四第十五章、四第十九章、四第二十章、三第一章、八、九第二章、六第十七章、汪臺逝世、一第六章、五、六第二十一章、四第八章、二第二十五章、六第二十二章、二、三、四第一部、源頭、第一章、權力、一第十九章、三第二十五章、二第二十一章、二第十章、楊光、一、二第三部、支流、第十五章、楊光的想法、一第二十四章、二第十八章、四第十八章、四
第十一章、錢想、一第二十三章、四第十四章、五、六第二十四章、郜局退休、一第七章、五、六第十二章、劉朝陽、一第十三章、二第三章、三第五章、五、六第八章、二第八章、五、六第二十章、三第十章、四第三章、三第十三章、二第二十一章、四第十章、三第二章、四第六章、二第十七章、汪臺逝世、一第十六章、工作重點、一、二、三第一章、八、九第七章、三第七章、四第五章、四第二十四章、五第二十三章、四第七章、二第二章、十一第十一章、五、六第十八章、換崗風波、一第十七章、二第五章、二第四章、二第四章、二第三章、七第二十一章、二第二章、十第九章、二第二十三章、四第三章、三第十六章、五第九章、周欣榮、一第十七章、三第一章、十、十一第八章、二第十五章、四第二十二章、二、三、四第二章、八第八章、一第十三章、二第十五章、三第十一章、五、六第七章、四第十三章、三第三章、四第四章、二第一章、六、七第四章、七第一章、五第二章、八第十四章、張明山、一第二章、四第二章、二第九章、三第十章、五、六第三章、七第十三章、三第一章、二第一章、八、九第二十章、四第二十六章、四第三章、人性、一第十九章、二第八章、二第二十一章、集體腹瀉、一第五章、五、六第十七章、三第九章、周欣榮、一第十章、四第十五章、四第十九章、四第二十章、三第一章、八、九第二章、六第十七章、汪臺逝世、一第六章、五、六第二十一章、四第八章、二第二十五章、六第二十二章、二、三、四第一部、源頭、第一章、權力、一第十九章、三第二十五章、二第二十一章、二第十章、楊光、一、二第三部、支流、第十五章、楊光的想法、一第二十四章、二第十八章、四第十八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