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將軍歸

大戲上演了!

武承嗣不傻的,否則以後在歷史上也不會翻雲覆雨,差一點就成了武周的皇太子。不過太子這個變數,出忽他的意料,因此就愣住了。李威不給他考慮的時間,大踏步走了過來。

一抱拳,躬腰。陪禮請罪嘛,總得要有“誠意的”。

當武則天在內宮聽到這個消息,還沒有聽到兒子的話,差點噴血了。

這是何等的諷刺意味!負荊請罪,那是美談,敢於認錯,將相和,這是平級向平級或者下級向上級的認錯。不是上級不能認錯,李威如認錯,說一句孤錯了,那就給了武承嗣面子。還沒有走到一起,百姓就在議論了,爲什麼太子向武承嗣認錯?還揹着棘刺?太子是什麼人,那可是翻看史書也找不到的賢太子,仁太子,有作爲聰明能幹的太子。武承嗣是什麼人,一個什麼作爲也沒有的外戚。爲什麼‘逼’得太子如此?

不顧議論聲,李威開始說話,道:“周國公,去年年底,孤帶幾個弟弟去三‘門’看施工的情況,讓他們瞭解政事,關心一下民間疾苦。”

這件事知道的,再說,太子對幾個弟妹,確實很友愛,人所皆知。

“回來後,遇到周國公,相互施禮,周王妃年幼無知,沒有還禮。這是孤錯一也,以爲周王妃年幼,不能計較的,周國公也不會與一個沒有及長垂笄的小孩子見氣,於是沒有說。”將沒有及笄二字咬得極重。

這又是百姓皆知的,周王妃死了,怎麼死的,還沒有流傳出去。可知道周王妃的年齡,儘管現在人早熟,結婚的早,當家的早,可畢竟是孩子,不會象大人一樣成熟,即便有錯,也要寬待一點。但接下來太子的話開始有含味了,道:“可是孤錯了,孤兄弟姐妹多人,物多以賤,人亦如此。而周國公雖是外戚,終是少,召回京城的只有你一個人,物稀爲貴,人亦如此,總是比我們貴些的。因此,就是周王妃,也必須對你尊敬若長輩,否則就該死!”

一下子百姓譁然。外戚也貴,可再也不能比皇子貴,比太子貴,難道真要改朝換代不成?

武承嗣說道:“太子殿下,臣只說一句,周王妃之死,乃是擊殺宮‘女’處罰,送去食物,傲氣乃重,寧肯餓死不食所至,與臣無關係。太子如若對外戚不滿,‘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太子素來着重民生,難道僅是打碎了一個玻璃瓶子,就打死了一條人命,不當處罰?不然請問各位鄉親,如各位將‘女’兒送進內宮,僅是小錯,就被打死,作何想?”

“是極。所以這是孤錯二也。母后派親信內‘侍’鍾青石執行處罰王妃,周王妃嬌生慣養,於是送去生料爲食,又派人伺其突煙。無突煙不管不問,有突煙如何孤不得知了。幾日後無突煙,周王妃生食難以下嚥,又不會做炊,便活活餓死了。”

又爆出一條猛料,議論聲更大了。

“所以孤錯了,人乃萬物之靈,衆人皆平等也,周國公是人,市井百姓也是人,就是父皇母后同樣是人,不能有貧富貴賤之分。”

聞聽此言,武承嗣汗又大滴大滴落下,再平等皇上與皇后能與百姓同樣平等?

“所以周王妃打死了宮‘女’,應當償命。可孤今天向你陪罪,還有幾條不解。既然萬衆平等,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周王妃‘交’有司查辦處死即可,何費此周折,活活餓死。即便是殺人兇手,也不過橫豎一刀了事,難道她無意打死了宮‘女’,還不是親自動手的,比殺人兇手,謀反大罪更重?此孤一不解也。既然周國公說平等二字,富貴乃功名換來的,一功二名,周國公可爲唐朝立下什麼大功?或者周國公有什麼大名,讓你從嶺南一回來,就繼位國公,享盡榮華富貴,昔日榮國夫人數宅耗資億萬,兩渠用度巨大,三省六部不肯撥出更多財政用於兩渠,卻先後撥出近萬緡錢再度修葺你的府邸。或者周國公果以人稀爲貴,到了你手中就有貧富貴賤之分,到了周王妃身上,就要萬衆平等?”

還不說,剛纔武承嗣一席話也蠱‘惑’了一些百姓,但讓李威這一駁,立即斥穿!

“因此孤做錯了,周王妃是孤的皇弟之妻,做錯懲罰便是,但孤聞聽只進生食料,知道周王妃凶多吉少,於是想了一想,真正大罪不是打死宮‘女’,是對周國公輕視傲慢,又聽三弟說求救父皇母后不肯,孤想孤求見大約同樣不肯了。畢竟我們兄弟很多的,所以很賤!”說到這裡,李威苦笑,百姓唏噓,矛頭又對準了李治與武則天。

不揭破不行了。父親壓制如此,自己還有仇敵的,裴炎、明崇儼以及這個武承嗣,這是擺在檯面上的敵人,因爲利益之爭,暗中的敵人又不知凡幾。還有一些小人,同樣想急吼吼地上位,若是給他們一個機會,管自己是什麼太子,照樣踩,父親亮劍如此,不反擊,大約不久後,就會廢去。當然廢去也罷,肯定要逃跑的。不逃跑呆在某一個州縣之內,死期也到了。自己反擊,‘激’怒父母,就是他們不考慮民意,多少會忌憚一些,殺不可能的,還是廢與流放。一樣的結果,或者還能謀得一線生機。

“孤當時沒有想明白,一是兄弟情份,二是周王妃開罪周國公這個貴人,也是孤帶出去的,多少有些責任。於是到了你府上,說了一些氣憤的話,”沒有說殺死他,即使武承嗣辨駁,當時沒有他人在場,缺少證據。再次苦笑一聲:“哪裡想到第二天母后就將孤召入東宮痛加馴斥,隨後父皇詔書下來,將孤幽閉於東宮。若不是孤向母后求情,向你陪罪,還不會放孤出宮。現在只好求你了,千萬不要在父皇母后面前煸動,讓孤落得比周王妃還要悽慘的下場。”

說着深施一禮,幾乎彎到地了。

……

其實這件事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太子年長,名聲又重,皇帝不肯放權,必然有許多矛盾發生。活活餓死周王妃,宮‘女’之死只是一個爆發點,主要是武則天對常樂公主的厭惡,但百姓不知道的。武則天缺少安全感,事態還沒有發展到李威所想的那樣,李威想法有些杞人憂天,現在武則天也知道對不起兒子,可權利抓在手上總歸放心些。但爭權只能從兒子手上爭權,打壓兒子,維護一個聽話的外戚,也是必然的。

但李威真不作爲,繼續發展下去,事情演繹成何種地步,又不大好說。

內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於是議論聲迅速起來。能聯想,外戚爲何如此權焰滔天,當年賀蘭敏之的事又翻了出來,刺殺太子與賀蘭敏之沒有關係的,可確實是派了遊俠兒綁架太子妃。結果到現在楊家小娘子還沒有進入東宮,甚至離開京城避禍,楊思儉客死他鄉。這個武承嗣剛回來沒有一年,又鼓風作‘浪’了,是誰給他的膽量?

武則天在內宮聽到後,連說幾聲:“好!好!”

所有名聲,所有努力,讓兒子這個負荊請罪,一下子打入谷底。

不但如此,也議論李治,不要說虎毒不食子,沒那回事,歷史上爲了某個寵臣,或者某些原因,殺死自己親生兒子的帝王不要太多。

若是普通的太子,倒也罷了,可是這個太子,百姓寄託了太多太多的希望。不但百姓,就是士大夫,對武則天的出身一直鄙視,武承嗣就更不用說了。偏巧今年開‘春’發生了一件事,今年也有科闈,這個與李威不相干的,可因爲在洛陽舉辦,所備倉促,又因爲當時朝中多事,所以舉辦得不成功。正考時錄進士五十七人,這個數量是很大,在唐朝立國以來,能擠入前五。

但舉子皆認爲不公,應當說唐初政治很“民主”的,不僅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基礎,早年李治也做了許多實事。比如科考,落第了,借酒澆愁,還有一個名堂,叫打毷氉(祛除煩惱)。退而肄業,再次複習進修,謂之過夏。肄業後新成果,也就是有所體得,叫夏果,亦稱爲秋卷。另外還有一個規矩,若對貢院不滿,認爲主司取士不公,於是匿名造謗,謂之無名子。無名子之流,朝廷也不怪罪。

可今年不公正太過明顯,甚至認爲天后有意在這一撥進士中選找心腹,這個不大好明說的,皆是舉子之間暗下的議論,認爲此次科考錄取的寒‘門’過重。這一點李威與武則天是不謀而合,扶持寒‘門’是必然的,否則社會分化越來越重。但也不能否認名‘門’望族,就象後世考大學一樣,上海北京高考錄取率多少,秦嶺大別山雲貴山區那些窮學校又能錄取多少?這就是牽及到一個資源問題,名‘門’資源多,人才自然出得多。或者如武承嗣詭辨萬民平等,恐怕現在這時代,連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部曲,都沒有這個念頭。

因此,先是出現許多無名子,後來公開聯名上書質疑。李治爲了平息這些舉子的怨氣,下詔重考,又錄取了十一人。這也說明了李治現在對事情判斷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唐朝立國以來,李淵五次科舉,錄取進士二十六人,李世民錄取了二百零五人,共二十次。在這次科考前李治一共是是十七次,一共是三百三十幾個人,就沒有重考過的。

即使這樣,許多舉子皆不服,繼續逗留在洛陽,那天三‘門’通航,這些舉子還去觀看過。

本來就不服,聞聽此事,有的是真心不平,有的是爲此揚名,畢竟清流還是主體的,再次聯名上書,責問朝廷。第一爲何周王妃慘死,埋藏草草,這不合制度。第二是爲何周王妃幽禁,派人伺其突煙?生食之事不提,可以用懲罰,讓周王妃改過自新搪塞,後派人伺其突煙就不對了,幾天都不冒煙,人拖出來屍體都腐爛了,爲什麼不派人進去查看。皇宮大約沒有進去過,裡面進出的宮人想來不會少,餓得走投無路,周王妃不喊不叫?爲什麼又沒有一個人聽到?但一個內‘侍’沒有這麼大膽量的,現在宦官可以做心腹,沒有專政,權利還是很小。趙氏不僅是一個王妃,還是常樂公主的‘女’兒,因此有第三條,是何人指使的?第四條是問李治的,弟妹無辜慘死,太子過問,也是人之常情,爲什麼皇上下詔將太子也幽閉起來?

有人帶頭就好辦。其實知道此事的人不少,心中不平,卻在觀望。這也是武則天的手段有關,馴馬三策,用鞭子‘抽’,用馬錘打,再不聽話,用匕首一刀解決了。因此武則天對不聽話的人,解決方法很簡單,斬草除根,趙氏被活活餓死,同樣也是一個警告。人心未必服氣,可是有幾人悍不畏死?於是只好寂默不言。但有人帶頭,法不責衆,接着衆多儒生開始紛紛上書,連着百姓都表示抗議。

征討聲音大起來,同樣‘逼’得各位宰相不能坐視。

太子‘逼’到這等地步,向一個小小外戚負荊請罪,本身就是宰相的失職。還有一條,劉仁軌回來了,這場戰役不是從劉仁軌離開後開始的。自去年就在準備,劉仁軌沒有到,大軍已開始出行。劉仁軌還沒有離開京城,命令早已下達,命臣服於唐朝的靺鞨準備士兵,浮海進攻新羅南境。同時李謹行在平壤徵集大軍。

這也是落後的通訊方式導致的。

一道命令,下到新羅,縱然最快的馬匹輪換,也在一兩個月時間。劉仁軌開始馬不停蹄奔向高麗,二月初率軍隊抵達瓠蘆河。在此之前,兩軍已經‘交’手,唐朝大軍突然到來,新羅沒有防備,阿達城軍民出城種麻,被靺鞨人偵知,劉仁軌立即命令靺鞨人偷襲阿達城,得手。然後才正式進攻的是新羅七重城,率領的軍隊有唐軍、契丹、靺鞨軍,四萬來人(後來韓國史書多說大捷,又說唐軍動輒幾十萬人,不可信的。與吐蕃‘交’惡後,唐朝兩線開戰,分不出幾十萬軍隊到新羅了)圍七重城。

本來新羅將領就不是劉仁軌的敵手,加上現在劉仁軌又提前調了一些數次改進後的投石機與火‘藥’。這玩意兒現在的殺傷力依然不是很大的,可是能賅人。很快新羅城被攻破,潰兵四散而逃。這一役殺擄新羅將士無數。新羅防禦北方,南方空虛,靺鞨軍隊浮海南下,抵達新羅南境登陸,其實這時候唐朝還完全放棄百濟,也就是在後世韓國的全州、光州這一塊飛地,設立了一個熊津都督府。被新羅多次蠶食,雙方的齷齪主要原因就是此地。唐朝還佔了一些,但大部分被新羅蠶食去了,不得不撤銷了都督府的編制。

因此,靺鞨人登陸後,殺獲甚衆。這兩役痛擊了新羅,不過劉仁軌走的時候,李治再三囑咐,見好就收,新羅不是主要征討對象了,而是吐蕃。於是劉仁軌引大軍返回。李治又下詔書,命李謹行爲安東鎮撫大使,這時候李謹行手上還有重兵的,但唐兵很少,以靺鞨人爲主,輔以契丹人,繼續進攻七重城南邊的海濱城市買肖城(仁川附近),戰鬥還在繼續。在這裡,李謹行再次三戰三捷,新羅人被打得很慘。新羅王金法敏打得走投無路,再次派使者到唐朝進貢謝罪。

總之,這種打不過就投降,投降後贏得喘息機會,再打,新羅人做得比李自成還要熟練。

但使者與消息還沒有到達洛陽,只知道劉仁軌要班師回朝了。

在所有宰輔中,真正能貼上太子印記的不是戴至德,不是郝處俊,也不是裴行儉,而是劉仁軌。劉仁軌這麼快就回歸了,又給朝堂帶來新的變化。

第72章 天高海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177章 合(五)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265章 兒戲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248章 親事(下)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60章 啓航(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263章 中了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164章 探(二)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74章 微調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61章 啓航(七)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89章 地下水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268章 人選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40章 定(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40章 貴妃第265章 兒戲第164章 探(二)第106章 奇兵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59章 啓航(五)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444章 簾影動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87章 前夕(五)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52章 決心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286章 哭好啊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103章 會戰(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34章 春雷(六)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213章 渡(下)第285章 當決斷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
第72章 天高海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177章 合(五)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265章 兒戲第403章 竿旗過市(一)第248章 親事(下)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160章 啓航(六)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263章 中了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164章 探(二)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74章 微調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161章 啓航(七)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89章 地下水第364章 長槍縵纓萬里(一)第445章 散紅光成綺(一)第475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二)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268章 人選第71章 沒得救了第140章 定(二)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40章 貴妃第265章 兒戲第164章 探(二)第106章 奇兵第四四百一十章 望不盡四第第159章 啓航(五)第25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444章 簾影動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277章 十萬貫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87章 前夕(五)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252章 決心第231章 奉儀破例 蠻人入京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236章 秋雨殺人 合歡之死第286章 哭好啊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103章 會戰(四)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20章 葬楚宮傾國(三)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17章 美女粉絲 論道詩情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34章 春雷(六)第390章 以和爲貴(三)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336章 衛公拍手(二)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213章 渡(下)第285章 當決斷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41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四)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