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

沒有幾天,李治就下了一份詔書,將武承嗣重新召回京城擔任太常卿。

拘於幾個兒子的條件,小六成了帝國的最好人選。可小六的心腸,讓李治很心寒。自己萬一死了,眼一睜看不到,可自己活上一個二十年三十年,以小六的手段與急吼吼的心態,必然將自己“做掉”。還是妻子讓人放心哪。

所以神馬的帝王心術又來了。

張大安拿着李治這封詔書,就有些急,雍王本來讓皇后逼得走投無路,再讓武承嗣返回京城,那還了得?

其實武則天藉着李治扶持李賢與長子爭嫡時,已悄悄安排了六七個武進入朝堂,官不尊,位不顯,屬於那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做法,因此,有許多大臣反感,卻無可奈何。

雖說外戚專政,終是國家一害,可作爲最尊貴的天后,孃家沒有一個人在朝中爲官,同樣說不過去。

但無論是武三思,或者武攸暨,皆沒有這個武承嗣刺人眼睛。只因爲一點,他頂着周國公這個大帽子的。

可自己不好出面的,這兩位聖上正在痛恨着自己。於是看了看諸位宰相,裴炎、王德真、劉仁軌、崔知溫是不想指望了。戴至德與張文瓘謹小慎微,同樣不指望了。薛元超這一次回到朝堂上似乎成了隱形人,大約也指望不了。於是看着郝處俊與李義琰,說道:“郝相公、李相公,國事爲重啊。”

郝處俊譏諷道:“你還知道國事爲重?”

“請郝相公公私分明,顧全大局。”

“是顧全你的大局,還是要顧全這個國家?張大安,昔日你也不錯的,然而這幾年……郝某與你共處政事堂,深恥之。”

說完了一拂衣袖走到一邊。

勢與勢不同,原來是反對天后的,雖說有可能從國家角度考慮雍王是不錯的人選,然而心腸太過歹毒。一旦此人登基,有許多人必然不放過的,自己這羣太子黨必然難逃一劫。就是自己死了,子孫都未必能放過。還有東宮中的那幾個女子,太子的兒子。

形勢看不清,但無論是皇后,或者雍王執政,他們皆不想的。其實想一想,周王倒不錯,可是從國家角度考慮,又不是很好的人選。於是選擇緘默。

王德真搖着頭,說道:“張相公,我也不大明白。僅是一個太常卿,就礙着國事了?太子生死不明,卻是理所當然的。正人君子哪,這就是一些人自誇的所謂正人君子。戴相公與張相公執相多年,德高望重,都不敢自稱正人君子。居然正人君子冠於一羣最卑鄙的小人頭上。孔夫子何在?孟子何在?我很想放聲大哭啊!”

李義琰蹙了一下眉,說道:“按理說,當年周國公有錯,貶得也不過份。不過皇上既然下詔,我們還是商議,是不是應當的。”

“還是李相公說得對,國事是國事,太常卿是九寺正卿,又豈能用一個僅字?當年之貶既不爲過,既然召回,試問周國公有何政績,需讓朝廷召回?”

“那麼我問張相公一句,周國公既然沒有資格召回,那麼雍王又有何資格監國,難道憑藉一本後漢書注嗎?那麼的話,你不如辭去宰相職位,讓大儒李善前來擔任宰相。至少他在修書著學上,遠勝過你十倍。”

李賢聞聽,眉頭皺了一下,頭低下去,眼中卻閃過一道兇光。心想,這個王德真該殺!

是想殺,可人家一個宰相,那麼好容易殺的?

崔知溫久未插言,這時候終於說了一句:“雖然有商榷之處,可過了這麼多年,當年雖然周國公不大好,讓宮中一些小人誤會,導致周王妃身亡,可處罰也處罰過了。並且也不是周國公直接授意的。依我看,召回可以。畢竟天后的外戚過於單薄。”

這句話不僅是作爲宰相,也是作爲李顯立場來說的。

兩個哥哥太強勢,太子是不想去與他爭,可太子凶多吉少了。雍王必須爭的,想爭,就必須依靠皇后。

皇帝詔書未正式頒發之前,可以駁回的。但需要諸位宰相一致同意,現在宰相倒是很多,整整十位宰相,但一人一個主意。嚴格來說,太子黨一方宰相最多,可大家立場又不一樣。劉仁軌是見風掌舵,戴張二人緘默,郝處俊對雍王隱隱帶着仇視,李義琰雖然性格剛烈,可多少顧全着一些大局。這五人就沒有辦法統一了。

況且還有崔知溫、薛元超、裴炎、王德真。

沒有辦法阻止,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詔書正式頒發,讓武承嗣從江州召回。

主要還是太子逃出來晚了,早逃出來,多半大多數宰相不同意的。

武則天得到最大的好處,可仍然不甘休。

哭泣道:“陛下啊,當初臣妾召侄子爲官,雖後來發生了一些事讓弘兒不滿,可開始時弘兒還是很高興的,甚至親自出了東宮,恭賀侄兒搬遷新居。就是做錯了事,這麼多年過去了。召回長安有什麼不妥?爲何要鼓動宰相反對?難道比青海數萬將士,比弘兒的性命更重要?”

不要說李治,就是武則天對軍事同樣不懂。

實際上這一戰,李威輸了,戰爭非得在戰場上廝殺?那麼也沒有善戰者無赫赫戰功這句話了。看一看裴行儉在河西擔任大都護那麼多年,發生過幾次戰爭?看一看王方翼在肅州擔任刺史發生過幾次戰爭?

但不懂的人,就認爲不是太子輸了,是李敬玄與劉審禮,以及某些人在中間使了手段,才導致李敬玄大敗。否則以太子的本領,這一次說不定連大非川烏海都收攏回來。

就是李治心中也後悔的。

聽了武則天的話,說道:“朕心中有數,你莫要急,只是一個太常卿,就是六部尚書那又如何?”

武則天只是哭,李治越發氣憤,當然,也產生了一個錯覺,皇后是自己的,只有依靠自己才能生存。於是覺得歉意,對身邊太監說道:“傳各位宰相謹見。”

十宰相到來。

李治問道:“朕只問你們一件事,朕數子當中,那一子能夠真正繼承朝廷未來?”

李治八子,李忠被李治殺了,李孝早死,李上金與李素節不用考慮了,要麼就是武則天的四個兒子。李義琰老老實實地答道:“能繼承帝國將來的,最好人選只有太子。”

“那麼朕問你們,爲何太子被圍困到今,爲何你們一無良策?”

一個個不敢作聲。

實際上自從李威在東女羌冒了一個泡後,朝廷也下達了詔書,務令各個相關的州縣必須派出斥候察看,甚至不顧今年山東河北的旱情,撥出大量的糧草到相關各州,就是爲了營救太子的。若沒有這個大義,青海戰到現在,唐朝傷害同樣很重的,爲什麼沒有一個人敢反駁?

但那有那麼好救的?

“你們商議一下,若是吐蕃放我兒,給予他們一些條件。”

這是主動向吐蕃議和了,做了一個了不起的讓步,要知道吐蕃兩次請和,李治理睬一下都沒有過的。而做出這個讓步,正是爲了太子。可以想像,一旦議和,吐蕃人必定會獅子大開口。

從另一個角度,李治對李賢同樣也很不滿意了。

事情的引發,正是張大安阻撓武承嗣回京。

幾個宰相欲言欲止,想進諫,特別是劉仁軌,更是心中清楚,議和大約論欽陵歡迎的,但讓他放過太子,大約不可能。就是將整個青海割讓出去,都不可能!

否則這一次李敬玄能不能逃回來,都未必可知。

可是看到李治的滿臉怒容,那一個敢說?

但事情到此爲止,並沒有結束。

李賢既然不將武則天當作母親,武則天也不會將這個兒子當作兒子。所以這時候很懷念李威的,不管怎麼說,講道理還是能講得通的。或者自己向這個次子說,我懷胎十月不容易,若是沒有我在後宮撐起一片天空,那有你們現在的光景?

講得通麼?

又一個殺手鐗使了出來。

幾天後,整個長安揚起一片謠傳。

這幾年風調雨順,兩渠第四段工程將要結束了,好米一段時間下降到十幾文每鬥,劣糧每鬥一度降到幾文錢。這時候老百姓能想什麼?還想住小別墅,開寶馬?糧便宜了,能吃飽穿暖,心滿意足了。但今年自春起,河北山東河東大部地區又再度出現了旱情。就連河南道都遭到了波及,不及關中那一年嚴重,可旱情規模不小。

不遇到旱情心情還好一點,一遇到了特想念太子。因爲推廣了一些新的種植方法,還有新犁,這一次旱情雖重,危害並不大。而且因爲丹水渠的開挖,至少能到龍駒寨,不是大船,附近的水源還沒有引過來,即使挖得再深再廣,沒有充足的水源,更大的船舶還不能駛過。畢竟比原來的好,特殊情況,關中好一點,可青海收成沒有上來,要調糧食過去。還有太原幽州三個糧倉,關健時候又起了作用。

因此,比歷史上危害要小,可還有些危害。關中的糧價漲到了每鬥二十幾文。心中一個個很後怕的,若沒有太子舉措,糧價又成了什麼樣子?

謠傳便從這裡開始的。

爲什麼風調雨順的,太子受到某些人陷害後,天又降下災禍?

在後世是笑談,可在這時候,就說不清了。

謠傳傳開,李治與武則天又將諸位宰相以及李賢召到宮中,李治說道:“賢兒。”

“在。”

“當初旱情嚴重之時,你大哥受命監國,想出了一些主意,解決了旱情的危害。朕聽許多大臣說你的才能不亞於你的兄長,說說看,你有何良策,挽救一下今年的旱情給國家帶來的危害?”

,!

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271章 江談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75章 合(三)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12章 渡(中)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60章 風向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257章 論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85章 前夕(二)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48章 親事(下)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73章 刺激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265章 兒戲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53章 問鼎(五)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61章 大婚(下)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51章 砥柱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73章 刺激第176章 合(四)第189章 一年第161章 啓航(七)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289章 地下水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257章 論菊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90章 象墓(上)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254章 陳事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52章 決心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49章 問鼎(一)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75章 小重山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263章 中了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240章 立志第142章 定(四)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255章 殖民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
第311章 江流如此(二)第271章 江談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75章 合(三)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09章 萬事空中雪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77章 風輕雲淡 花好月圓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12章 渡(中)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44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七)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60章 風向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257章 論菊第325章 江山回首(一)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85章 前夕(二)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248章 親事(下)第313章 方來還有英傑(一)第76章 東都洛陽 初見父母第73章 刺激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265章 兒戲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153章 問鼎(五)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113章 搶刀子(上)第261章 大婚(下)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51章 砥柱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103章 母親的懷抱(一)第134章 春雷(六)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73章 刺激第176章 合(四)第189章 一年第161章 啓航(七)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30章 多情更誰追惜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289章 地下水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47章 毀屍滅跡 馬踏賀府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162章 啓航(八)第257章 論菊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190章 象墓(上)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254章 陳事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300章 元不是池中物(二)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252章 決心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49章 問鼎(一)第314章 方來還有英傑(二)第275章 小重山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263章 中了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240章 立志第142章 定(四)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255章 殖民第434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二)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96章 彥伯偷嘴 半年之約第11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下)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