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北洋的時代

餘額不足

事實上,十一月十號這天陳敬雲發佈這封出兵通電以及隨後發佈的廣東光復通電引起的轟動不僅僅限於廣東和福建兩地,而是影響了整個中國局勢。

陳敬雲的通電在普通人看來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派兵出省嗎!然而在有心人看來,特別是南方的諸多勢力以及北方清廷和北洋袁世凱等人看來,卻不同尋常。

有心人幾乎不用費什麼勁就可以得知陳敬雲自從領導福州光復後,低調的同時卻大肆進軍省內各處,幾乎是在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裡就徹底控制了福建局勢,這麼快的動作在南方各個已經光復的南方省份來說是獨一份,其他的省份雖然都已經宣佈光復但基本都處於混亂狀態,湖北和江蘇地處前線自不用說,而後面的湖南、廣西、雲南等省軍政府也只是名義上控制全省,實際上省內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是力量真空地帶,其中從充斥着大量的小股武裝力量。

這也是到目前爲止爲什麼只有湖南向湖北派出了援軍,不是他們不想派而是派不了。至於湖南焦達峰,這個年輕的革命黨人全然不知權力鬥爭爲何物,把手中的主力派出去後就被叛軍殺死了,而焦達峰的死更是讓各省實權人物忌憚不已。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而言,目前在南方各省中掌控主要軍事力量的還是以前的當權派,比如新軍高級將領,比如以前清廷的文官,又或是立憲派的人,這些多數也都是和陳敬雲一樣臨時加入了同盟會,但是如果要說他們是革命黨,估計是沒什麼人信的。

在目前南方各省都在肅清省內,整頓軍力的時候,福建卻是頭一個完成了這整軍備戰的準備,並且高調宣佈向江蘇、廣東派遣國民軍。

這個事實已經告訴各個勢力的實權派們,低調了將近二十天後,福建終於準備好了露出它的獠牙。

“好,陳敬雲此舉大快人心!”遠在漢陽的黃興看着手中的電文,疲憊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昨夜凌晨北洋軍對漢陽發動大規模夜襲,黃興親自上前線督戰才穩住了戰線,巨大的傷亡讓他對守住武漢越來越沒有信心,而今天卻是接到了陳敬雲的通電!陳敬云爲什麼會發這封通電他自然很清楚,全是因爲自己給了他去電報,求閩軍出省,要不然估計陳敬雲的閩軍還是不會出來的。

興奮的黃興自然不知道,已經初步整合福建的陳敬雲原本就已經準備向外擴張,他的電報只是趕上了而已。

黃興在室內反覆的走着,一邊對宋教仁道:“聽聞陳敬雲手下有三旅一團,這一次他一南一北排出兩軍,福建省內應該留有一旅一團,這樣南京那邊至少也應該能得到一個旅閩軍的支援,他的一個旅就相當於一個協,如此四千人加上蘇浙其他的革命軍隊,就有兩萬多人,足以拿下南京。”

宋教仁聽罷也贊同道:“如此最好,等南京一下,則可穩定軍心,以此逼迫北洋和談!”

聽到宋教仁這種大話,黃興心裡雖然不認同,但是卻沒有反駁。他雖然現階段主張和談,但那不過是不得已之舉,如果說聯軍能夠一舉拿下南京的話,自己大可整合南方各軍力量北伐。

當然了,這是後話,黃興在地圖上看了看:“現在江蘇那邊情況危急,徐紹幀的第九鎮殘部退往鎮江,並和上海那邊士英(陳其美)等人聯絡,說是要組織聯軍攻克南京!福建距離南京過遠,短時間內也不知道趕不趕得到!”

黃興更不知道,陳敬雲的通電雖然是說北上南京,但是他給馬成的命令只是佔據溫州,至於是否繼續北上南京,那就得看南京附近的戰事發展了。

北京,當袁世凱聽到陳敬雲派兵出閩的時候,略微一愣後就連忙看向地圖,然後心中暗自計算着南京附近的兵力以及自己在津浦線可用的兵力,最後臉色一沉。

“南京看來是保不住了!”袁世凱對徐世昌如此說:“不過這和他陳敬雲沒什麼關係,他就算不派兵來南京也保不住。

徐世昌有些不明白:“大總統爲何不遣軍南援張勳!”

袁世凱卻是不以爲意道:“菊人兄,要保住南京不難,可是保住之後呢?”

徐世昌和袁世凱結拜兄弟多年,知道袁世凱心裡記掛着大總統那個位置,可是現今前線戰事未明,那些革命黨人還在磨拳搽掌的想要打下南京,甚至北伐這種狀況下真的能和談?就算肯和談南邊的那些革命黨人肯把大總統這個位置讓出來?

可是看到袁世凱如此神情,徐世昌也知道自己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當然了,南京這個象徵意義大過實際意義的城市不要也沒什麼,反正這城市都是被敵軍屢攻屢破,幾十年前被髮匪打過一次,後來清軍又攻破此城,兩次都算不上太困難,可見這城市真不是那麼好守的,南京雖然放棄了,不過卻不能讓那些革命黨人沿着津浦線北上。

當袁世凱思量着該調那一部分加強津浦線防禦時,又傳來消息說廣東光復了,袁世凱聽罷道:“張堅白(張鳴岐字)也算是能臣了,如今南方各省都亂了,他能把廣東保到現在也不容易!不知道他人安全沒有!”

徐世昌嘆道:“這些年他和南邊的黨人可結了不少的仇,手裡好幾百條黨人的性命了,如今這一遭怕是難了!唉,等會我吩咐人去打探打探,如果人還好就帶回來,如果人沒了也要好好處理後事!”

他們當然不知道張鳴岐此時已經逃入了沙面租界裡頭,張鳴岐又不是笨蛋,豈能不知革命黨人對他恨之入骨!

不過廣東光復本身卻沒有給袁世凱帶來太大的意外,南方各省都亂了,廣東亂了也不奇怪,所以除了對張鳴岐的遭遇有些感慨之外也就把廣東的事拋到腦後去了。

晚些時候,袁世凱終於對南方戰事作出了新一輪的調整,即命駐紮在山東的第五鎮南下徐州,防止江蘇局勢崩潰,同時命令曹錕率領第三鎮第六協以及其他餘部西進,防備山西地區從西北方向威脅京畿。

又令馮國璋率領的第一軍下屬各部加強攻擊,給湖北民軍制造壓力,同時又暗示馮國璋不可打的太過,別真把漢陽、武昌給拿下來,要真把湖北民軍收拾乾淨了,可就不好收場了!

老袁的想法很簡單,和談歸和談,打歸打,一方面要讓清廷看到壓力,覺得南方聯軍勇猛無比心中害怕,到時候退位什麼的也痛快,加上自己也要保存有限的兵力,所以南京不可守。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讓南邊各省看到壓力,得讓他們知道我北洋軍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想打!

所以湖北得繼續打,還有一點就是把第五鎮調往徐州,是預防局勢敗壞。

到目前來說,袁世凱憑藉着手中北洋軍的強悍戰鬥力,牢牢控制着前線的局勢,甚至從另外一方面來說,袁世凱控制着整個中國局勢,至少到目前爲止不管是南方各省,還是湖北江蘇前線的戰事,又或者是北京朝廷的反應,這些都在袁世凱的控制之中。

如果真的能和談,他就有把握把溥儀給趕下皇帝的寶座,如果不能和談,他同樣有把握短時間內平定湖北、江蘇,繼而揮軍南下,按照老袁的估計真要打起來估計也就兩三個月的事,對付南邊的那羣烏合之衆他甚至都沒有抽調北洋的大部分主力。

第二十鎮、第二十三鎮,直隸混成協,奉天混成協,禁衛軍,第一鎮這些他都還沒有動過!沿着京漢線他佈置有第二、三、四鎮各一協,第六鎮大部,各部剩下的主力都還在大後方休整備戰呢!

如果把北洋系統的軍隊整體實力比作一百的話,袁世凱在用在前線作戰的不過二十左右,大半力量都還在按兵不動,等待時機。

歷史已經證明北洋軍和南方聯軍的差距有多大,那就是歷史上1913年的討袁戰爭,袁世凱手中的北洋軍和辛亥時變化不大,南方各省的軍隊比辛亥時強了不少,至少訓練了一年多,購買了大批軍械,但是北洋軍依舊只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把所謂的二次革命粉碎,逼得孫文黃興等人再一次流亡海外!

不管以後怎麼樣,但是就目前來說,北洋軍的戰鬥力傲視全國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上,這也是鴉片戰爭後到建國前中國陸軍實力距離列強陸軍最近的一次!其他時間都是慘不忍睹,不堪入目。

北洋水師,北洋陸軍,這兩支具有明顯軍閥特性的近代武裝最後雖然都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中,但是他們在某些特定時間裡依舊輝煌過!

而辛亥年,正是北洋陸軍的巔峰時期。

當袁世凱忙着調動他的軍隊的時候,南邊也沒有閒着,十一月十一號,浙江、江蘇、上海陳其美等人聯合發表通電,邀請各省代表到上海商議籌辦臨時政府。

革命還未成功,前方戰事情況不明的時候,南方各省就已經爆發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意見衝突!

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02章 遷移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64章 慘烈(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59章 生和死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598章 鎮壓(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0章 密議(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11章 F1戰鬥機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038章 f12對f80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
第612章 b6俯衝轟炸機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302章 遷移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558章 空襲旅順第64章 悅己者容第864章 慘烈(一)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859章 生和死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833章 直升機第738章 芬蘭絞肉機(一)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186章 上海滬軍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962章 遙遠的戰爭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807章 阿斯塔納攻勢第531章 海軍第二期發展計劃第598章 鎮壓(一)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47章 復古風情第22章 明爭暗鬥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10章 密議(二)第490章 戰爭再起第273章 國會選舉(一)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1011章 破碎的水晶(六)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501章 長沙無恙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206章 妻妾諸事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511章 F1戰鬥機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40章 亨利歸來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858章 秦海濤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366章 空運補給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1038章 f12對f80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243章 財政預算(一)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178章 兩廣總督第547章 坦克首戰第788章 緬甸獨立(一)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