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動亂前夕

面對陳敬雲的質問,沈綱解釋道:“這只是作戰司做出的保守預計,一方面是因爲朱瑞的那三萬多人都有着和北洋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加上其他雜牌的話浙江北部估計有五萬餘人的潛在敵軍。而我軍現在一個師才九千多人,又長期沒有大規模作戰經驗,預計所配屬的大量迫擊炮還沒有完成裝備,訓練方面也一直有所欠缺。根據日本顧問的預測,依照我軍目前的訓練強度和裝備水平,雖然比其他幾個省的強一些,但是還達不到北洋軍的水平。以一個師主攻,一個師配合,投入一萬五千人左右能夠對上敵軍五萬人就已經很樂觀了,如果要徹底擊敗朱瑞以及其他雜軍,那麼就需要三個師左右。”

聽到如此解釋,陳敬雲纔算是面色略微鬆了些。以三個師爲準也就是兩萬八千人左右,如果能夠以這樣的兵力徹底擊敗對方五萬人左右的部隊,那麼可以說已經超過了一般軍閥部隊的水平了。

作戰經驗和訓練不怎麼好說,但是單從裝備這一條而言,國內軍隊裡除了北洋軍外就沒人能比肩國民軍來了,別說國民軍現在才五個主力師,全國國民軍的人數也不過五萬五千人左右,比如其他省份而言要少的多,但是國民軍的火力密度卻是其他南方軍隊不能比擬的。

比如火炮,黃興蒐集了南京附近的精銳而組建起來的第八師,火炮雖然有了標準的五十四門,但是絕大部門都是國產的57毫米山炮,其他省份的軍隊能有炮就不錯,朱瑞的第二師三萬多人也才配了兩營三十多門炮。本來龍濟光的一個鎮也是滿編的五十四門炮,但是他的部隊擴編後,人是多了炮卻是一門沒多,於是乎平攤下來一萬人的部隊裡大概也就二十多門炮這樣子。

而國民軍的話,目前炮兵都是一個團36門炮,而且都是清一色的七十五毫米炮,這等火力配置放眼國內也就僅僅弱於北洋,但是國民軍這些正在大量列裝迫擊炮,這些團以下級別的支援火炮將會極大加強國民軍的火力。另外,還必須考慮到人數問題,國民軍一個師滿編了才九千人,但是北洋一個師滿編的話有一萬三千左右,如果分配到人均上面,國民軍的火炮密度並不弱於北洋軍。

至於輕重機槍,國內也就北洋大規模列裝了重機槍,開戰前就是一個師二十四挺,後來發展重機槍在作戰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後,袁世凱向外國緊急訂購了大批的重機槍,但是現在北洋那邊也在擴軍,所以一時半會的每個師重機槍估計也就二三十挺這樣子,至於南方軍隊,就不提了,偶爾有幾個師裝備有重機槍,但是目前也沒有成規模。輕機槍的話廣州那邊的軍隊有少量裝備,其他的軍隊暫時還沒有大規模的列裝。

手榴彈這東西國內軍隊裝備的也不多,大規模列裝的只有國民軍。

迫擊炮嘛,國民軍是全球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總體而言,國民軍的裝備比起朱瑞的第二師要強得多,可是這些裝備展示紙面上的,國民軍從建軍到現在就沒怎麼打過大規模的戰爭,這樣實際戰鬥力的判斷就不好預測,絕大多數的國民軍將領參謀們對自家軍隊的戰鬥力印象就是來之於軍中的日本軍事顧問。日本軍事顧問根據國民軍的訓練程度和裝備水平判斷國民軍只相當於北洋軍七成左右的戰力,國民軍的參謀和將領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也就是按照這個比例去規劃。

至於真正能不能打,還得打過以後再說。

就是陳敬雲自己心裡也是沒底,反正爲了建立這支軍隊已經花出去好幾千萬了,能打也就這樣,不能打也就這樣了。畢竟他不是神仙,不能隨便張一張口就把自己的部隊變成天兵神將了。

陳敬雲左手做桌面上輕輕敲擊着,沉思了好半天還有才道:“現在第六師那邊情況如何?”

馮勤回答道:“現在第六師還在溫州,兩天前參謀部下發公文讓他們提高戒備!”

第六師只是一個守備師,陳敬雲也沒打算讓第六師上前線,所以道:“參謀部等會給第六師去個電令,讓第六師所部往北靠近!”

這個安排是爲了能夠讓第六師能夠及時增援補充前線的戰損。

說罷後,他把目光落在了陳奎和莊大福身上,不過他卻是沒有對陳奎或莊大福說什麼,而是轉身對馮勤道:“不知道我軍海運如何?能否把一個師從海上運到紹興、寧波去!”

聽到陳敬雲突然說起海運,馮勤也是略微一愣,然後他自己也是看向了自己的下屬,交通司司長,那交通司司長年紀有些大,當即主動回答道:“因爲我們這邊一直沒海軍,而之前考慮到上海那邊的可能出現的艦隊威脅,所以一直沒有考慮過海運計劃,所以這大規模海運的話怕是需要不少時間來籌備。”

陳敬雲對福建的海上力量也很清楚,手底下就幾艘老舊炮艦,出海估計都能翻船的貨色不提也罷。唉,現在人人說起海軍就講閩系,一說起海軍就說福建佬,但很可笑的是身爲福建本身的國民軍,卻是連一艘戰艦都沒有,別說什麼驅逐艦,巡洋艦之類的,就連那僅有的三艘炮艦都是幾十年前的老貨色。

之所以會有這個情況,一方面是因爲辛亥革命時海軍不是投靠北洋就是投靠南京,反正是沒人來投靠他陳敬雲,而南京臨時政府散架後,海軍自然是全部歸屬了北京那邊。其實退一步說,就算海軍中的那些閩系海軍將領們因爲熱愛故鄉而帶着一大票戰艦歸屬福建,估計陳敬雲都得愁死,爲什麼,沒錢養唄,再講了,有錢也不養海軍啊。這年頭要爭霸天下靠的是陸軍,海軍嘛,現在是屬於人人不痛姥姥不愛的棄子,聽說那羣海軍將領爲了籌集軍費整天進出南京和北京兩地,可是依舊過的慘兮兮的,戰艦連好煤都用不起。

海運不成,那就得走陸路,可這樣一來時間就多了去。

陳敬雲想了想後道:“既然大規模海運不成,那就不去一個師,這樣,林成坤,從你的警衛師裡抽調一個步兵團,一個炮兵營,一個機槍連,組成一個加強團。即刻通過海運奔赴紹興!”

說到這裡的時候,他看向了那個交通司司長:“給你兩天時間準備好相關事項,如果這都辦不到也不用來見我了,直接辭職吧!”

陳敬雲這麼一說,那交通司司長就是漲紅了臉,當即站起來:“都督放心,屬下一定辦到!”

運送一個師和運送一個加強團可是兩碼事,運送一個師很難,但是隻運送一個團的話通過直接請外國的輪船裝運是可以短時間內辦到的。

陳敬雲要增援浙江,可是到目前爲止衆人都不清楚陳敬雲到底準備在浙江怎麼做,是大舉進軍還是僅僅作爲加強防禦。

面對衆人的疑惑,陳敬雲道:“目前這種局勢裡,貿然進軍也不妥,但是也不能眼睜睜的讓朱瑞進軍杭州!”

陳敬雲既然都這樣說了,那麼這一次的軍事會議也就不了了之了,陳敬雲的決定很快就用電報告訴了紹興方面。

在紹興等候消息的蔣方震得知陳敬雲拒絕進兵浙江,當即就是離開紹興趕赴福州,準備親自求見陳敬雲。

次日,也不知道是誰透露的消息,幾乎一天功夫裡浙江上層都知道了蔣方震前往紹興請求援兵的消息,幾乎當天下午就是有幾個浙江本地軍官求見蔣尊簋,說要讓蔣尊簋謹慎行事,不要引狼入室。

面對這樣的話,陳儀呲之以鼻:“整個浙江南部都已經被陳敬雲佔了去,還怕引狼入室?再說陳敬雲乃我同盟會會員,孫先生和黃先生都是公開讚揚過的,他手下的國民軍也是革命軍隊,來浙江又有何妨?莫非某人真的把浙江當成他私人之物?”

陳儀如此不客氣的話直接罵道了朱瑞頭上。

當夜,朱瑞手底下的幾個軍官也連接來見,一個個都說着:“他蔣尊簋要把閩軍請來杭州,日後還有我等的活路?”

“就是,以後有了國民軍在,他蔣尊簋就更加目中無人了!”

“按照我說的,現在好說好勸是不行了,這蔣尊簋就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還和他客氣什麼,只要司令你一句話,我二虎子這身肉就豁出去了,親自帶本部攻城,把蔣尊簋那傢伙給槍斃了!”

眼看着手底下的將領們越說越高昂,朱瑞卻是陰沉着臉不說話。

朱瑞和手底下的將領不一樣,他參加過浙江光復,攻打過南京,又在徐州和張勳幹過幾次,短短數個月時間裡朱瑞已經一箇中層軍官成長爲了一個標準軍閥。自認爲眼光已經不同的他也是注意到了福建的國民軍和其他的部隊有所不同,比他以前見識過的各省援軍都要好一些。

至少到目前爲止朱瑞就沒聽說過國民軍有什麼劣跡傳出來,而對於這種事朱瑞很不理解。這年頭的軍隊不鬧事的只能有兩種,一個是有足額軍餉養着,另外一個就放任部下大搶特搶。朱瑞很不理解,就憑藉福建那個鳥地方竟然也能養上七個師?就算這七個師都是一萬人出頭那也是七八萬人啊。他陳敬雲從哪裡弄來那麼多錢養着?

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1055章 分析(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918章 F5對P51(二)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261章 煙華夜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7章 擁袁通電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454章 狐狸精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64章 慘烈(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859章 生和死
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38章 英國領事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87章 中日倫敦條約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234章 曹錕的猶豫第1055章 分析(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871章 擊沉瑞鶴號(二)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850章 黎明到來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918章 F5對P51(二)第980章 歐洲遠征軍(一)第984章 克桑西之戰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789章 緬甸獨立(二)第261章 煙華夜第512章 收復外蒙第37章 擁袁通電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574章 大反攻(二)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857章 第21分艦隊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520章 府院之爭(二)第621章 陸小曼第295章 二代子弟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70章 擊沉瑞鶴號(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389章 財團和鐵路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866章 全軍覆沒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156章 航空聯隊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454章 狐狸精第749章 日荷戰爭(一)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864章 慘烈(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859章 生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