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

而英國在這伊朗以及中東問題上做出了重大讓步,自然也是換取到了足夠的回報的,除了緬甸問題外,中國必須加大對蘇俄的物資輸送,以幫助蘇俄對抗德國。這些物資也不是白送,蘇俄人也買不起,而是由英美兩家聯合買單,畢竟英美本來就要對蘇俄提供大量援助的,這些援助如其從美國或者英國生產了後再通過萬里海途運輸到伊朗再轉運到蘇俄,還不如直接從中國購買,然後直接通過中國和蘇俄之間的鐵路通道運輸到蘇俄呢,省時省力還省錢。

另外,中國也是承諾在日`本問題上嚴守中立,將不會對日`本輸送武器裝備以及向日`本提供新式的軍事技術。當然了,中日之間正常的商貿往來是不可能斷絕的,對於這一點,英美蘇俄乃至德國和日`本都已經領教過了,哪怕是多麼強烈的外交壓力,中國始終都沒有停止過和日`本或者德國的貿易。

而且中國也不止和日`本以及德國有所貿易,中國到目前爲止幾乎和世界的各個國家都有着頻繁的商貿活動,美國、英國、蘇俄等都有,只不過受到了世界大戰的影響,各國之間的貿易量已經大幅度降低,遠不如戰前那會了。

英國和中國經歷了多次的談判後,1942年5月,中國外交部總長顧維鈞和英國外交部部長在伊朗德黑蘭會晤,隨後雙方簽訂了“中英諒解協議”這份協議的表面上沒有說明太多的東西,不外乎是中英兩國重申了中東地區以及印度半島保持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大體上可以看成是中國和英國在中東以及印度半島上達成了利益分配協議,英國默認中國在中亞地區、伊朗地區的特殊利益。中國承認英國在印度半島以及阿拉伯半島以及伊拉克以西地區的特殊利益。

在中英諒解協議之後,中國和英國又是迅速簽訂了‘中英印度洋公約’,約定兩國海軍將共同保障印度洋的海上安全,爲了保障印度洋各海域之航行安全。

就當中國和英國就中東問題達成了利益分配的時候,作爲配角的伊朗人和伊拉克人還不知道吶。直到這份諒解協議公佈之後,伊朗代表纔是大吼着:“這是對我們伊朗主權的侵犯!”

雖然表面上‘中英諒解協議’‘中英印度洋公約’這兩份條約都沒有什麼明確性的規定,但是這兩份條約就是一個奠定中英在中東以及印度洋上的利益分配基礎,接下來各種細則那就是不能搬上臺面的了,比如英國准許中國在伊朗建立一個沿海軍事基地,比如中國承諾將阻止日`本海軍進入印度洋,又比中國會放棄武裝支持緬甸。又比如英國默認中國託管安達曼羣島,但是中國方面必須保證,日`本海軍將不會通過馬六甲海峽再一次進入印度洋。

其中的很多內容和伊朗沒有什麼關係,和伊朗有關係的是什麼呢,就是英國准許中國在波斯灣海域伊朗沿海建立一個軍事基地,而中英兩國就這個問題進行談判的時候,伊朗人什麼都還不知道吶,實際上伊朗人自己也決定不了。

就和中伊鐵路一樣,伊朗人也決定不了,當中國和英國達成了協議後,伊朗方面也就是被迫簽訂了鐵路修築合同。然而現在這個軍事基地和鐵路可不一樣了,修個鐵路的話還好,但是這租界軍事基地的話,那就是赤裸裸的出賣主權了,這對於任何有骨氣,有志氣的伊朗人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面對伊朗人的強烈反對,陳敬雲皺着眉頭:“看來有骨頭的伊朗人還不少嘛,情報處怎麼辦事的,難道就一直任由他們反對不成?”

雖然已經和英國方面達成了相關協議,但要是伊朗那邊也反對的話,這軍事基地也建不起來啊。

林昌丈道:“主席勿憂,我軍情處中亞司的情報人員已經開始進行聯絡了,估計就這兩天就能夠得出結果了!”

陳敬雲道:“嗯,這就好,既然現在的伊朗政府反對,那麼就換一個不會反對的政府!”

中國在伊朗滲透將近二十年,在伊朗發展了一大批親華勢力。如果說之前伊朗境內還有英國人勢力在反對的話,那麼當中英達到了諒解協議之後,英國人主動撤出伊朗後,伊朗政府內的那些親英官員也就沒有了依靠。

開什麼玩笑,他們投靠的主子都撤走了,他們這些人那裡能夠反抗得了。

在中國軍情處的運作下,同時還有伊朗國內的一大批親華分子的配合下,1942年的5月十三號伊朗發生軍事政變。

伊朗這幾十年來的政治是個持續轉變的過程,自從二十年代禮薩?汗奪取政權建立巴列維王朝後,在二十年代以及三十年代期間禮薩?汗一直都是採取聯合中國用來對抗英國以及蘇俄的滲透。但是中國對伊朗的滲透越來越明顯後,禮薩?汗又是和英國以及蘇俄甚至德國合作,試圖阻止中國對伊朗的全面掌控。

這種情況在1941年德國進攻蘇俄後更加明顯,禮薩?汗幾乎是全面倒向了英國,極力反對中國的滲透。

這二十年來,禮薩?汗從一個親華分子徹底的轉變爲一個反華分子,而他的這種轉變也是陳敬雲想要把他趕下臺的重要原因。

1942年5月15號,禮薩?汗宣佈退位,王儲禮薩?巴列維登位爲伊朗國王,緊接着禮薩?巴列維指揮親華的軍隊開始掃平那些勢力軍隊,同時禮薩?巴列維邀請中國派遣維和部隊進駐伊朗幫助他平叛。

對於中國進軍伊朗的行爲,英國方面是有所預料的了,而且也已經是默認了這一事實,不過爲保障英國的特殊利益,英國還是決定派遣一定部隊進入伊朗,免的中國做的太過分了。

蘇俄那邊反應更加激烈,他們以伊朗局勢不穩、蘇俄南部邊境局勢惡化的藉口,佔領了伊朗西北部的阿薩拜疆省。

先不提這些,再說伊朗禮薩?巴列維在初步穩定了國內政權後,立即就是和中國簽訂了租界阿巴斯港的一部分區域給中國作爲軍事基地使用。當然了,人家禮薩?巴列維雖然是親華分子,但也不是伊朗賣國賊,他只是認爲投靠中國比投靠英國和蘇俄更能夠保障伊朗利益而已,雖然付出了一個阿巴斯港給中國作爲軍事基地使用,但是中國卻是承諾歸還中國部分商業公司佔有了伊朗石油開採權,同時中國承諾直垂伊朗收回英國所佔據的石油開採權。

於是乎,禮薩?巴列維上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阿巴斯港口作爲租界給中國作爲軍事基地,而第二件事就是宣佈石油國有化。

他這樣做對伊朗是好是壞,就得留待後人來判斷了,但是從他自身的的思維角度出發,依靠中國提供的各種援助以及外交軍事上的支持,足以讓伊朗擺脫英國和蘇俄的控制,然後向工業國家邁進,石油的國有化更是讓伊朗獲得了穩定的財源。

伊朗自身的各種利益考慮自然不在陳敬雲的考慮範圍之內,陳敬雲要的很簡單,他就是要在伊朗駐軍,要在伊朗建立海軍軍事基地,他要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只有控制了這條海峽,那麼就等於控制了以後整個海灣地區石油輸送出口,控制了這條海峽,才能夠談得上控制中東以獲得中東地區的龐大石油資源。

爲了獲得阿巴斯港軍事基地,爲了能夠控制霍爾木茲海峽,中國付出的代價可不小。

阿巴斯港軍事基地剛一取得,中國就是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軍事港口的建設,陸軍開始進駐建設工兵團,空軍開始進駐了一個大隊的作戰飛機,而海軍方面,第三艦隊派遣了一艘自梅級驅逐艦以及兩艘佈雷艦爲主、同時還有魚雷艇、近海巡邏艦等小型艦艇組成的一支小型艦隊從緬甸仰光出發,然後遠赴波斯灣準備進駐阿巴斯港,甚至這支小小的艦隊還得到了一個獨立的海防艦隊編號:第八海防艦隊。

而第一批進駐阿巴斯港軍事基地的海陸空部隊都是以防禦性質的部隊爲主,空軍的是防空的戰鬥機以及地面防空部隊,陸軍的是重炮部隊,是用來封鎖海峽的,海軍的以佈雷封鎖爲主。別看這支部隊小,但是戰鬥力並不弱,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還是問題不大的。

“現在的阿巴斯港軍事基地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我們在中東那邊還有大把事情要做呢!”陳敬雲看着阿巴斯港軍事基地方面的報告,展開了笑容:“現在英國人在伊朗西部,蘇俄人在伊朗西北部還有着非常大的影響力,而且在伊拉克以及阿拉伯半島那邊也都還在英國人的掌控當中,下一步我們的工作重心就是繼續動搖英國人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旁邊的馬寅初道:“現在我們都進駐伊朗了,英國人對此已經警戒甚多,如果要繼續西進的話,恐怕助力不小!”

陳敬雲卻是要求:“英國方面的阻力算不得什麼,現在英國人還霸佔着全球那麼多的殖民地,又不是隻有我們一家眼紅,美國那邊不也在想盡了辦法想要拆掉英國的殖民地嘛,要不然你以爲美國人怎麼會默認東南地區各國的獨立,默認我們在中東地區的動作,因爲他們比我們還想讓這些地區獨立。這要是不獨立的話,他們的市場怎麼來,工業原料怎麼來!”

儘管中國和美國是屬於戰略上的絕對潛在敵人,但是中國和美國在某些方面也是有共同利益的,比如這兩國都不想讓英法等國的殖民體系延續下去,最好是全世界的殖民地都獨立。

說到底,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之所以參加到這場大戰來,不管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但是他們最終參與進來都是隻有一個理由,那就是他們需要工業市場和原料供應地。爲什麼到目前爲止中國和美國還是屬於最大的贏家呢,因爲這兩家因爲戰爭得到了龐大的工業品市場,並通過戰爭的行爲來保障了戰後的工業市場以及原料供應地。

什麼戰略安全,什麼國防安全之類的都是廢話,戰爭不過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調節工具而已。

要不然陳敬雲閒得蛋疼去弄什麼中東戰略以及支持日`本去進攻澳大利亞啊,因爲中東有石油、澳大利亞有鐵礦,而這兩種資源可謂是工業經濟的基礎資源了。

當然了,現在的日本人還不知道中國的這些打算,不過即便是知道了他們又能如何,難不成就不進攻澳大利亞了嗎?不,他們還是會繼續進攻澳大利亞!

如此背景下,1942年6月份日`本在澳大利亞發動了規模浩大的登陸作戰!

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3章 所謂漂亮第575章 伏擊戰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457章 北巡(二)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02章 遷移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233章 喜與憂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7章 陰謀(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40章 亨利歸來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0章 吉利斯(三)
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80章 進攻平壤(三)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176章 東南大學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977章 我們需要戰爭(一)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89章 黃興的選擇(二)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947章 德國問題(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222章 滇軍和四川(一)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63章 所謂漂亮第575章 伏擊戰第218章 解家莊戰事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1039章 連鎖反應(一)第180章 莊大福和第八師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1061章 全球關稅協議第457章 北巡(二)第418章 各軍調整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308章 六月調整第302章 遷移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932章 唐津登陸(三)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460章 裝甲車的黯然登場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480章 青島克和自沉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670章 安州戰役(三)第1章 被革命的對象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103章 動亂前夕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233章 喜與憂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997章 陰謀(一)第7章 林家有女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57章 午後閒情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201章 沈綱計劃(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988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二)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844章 太平洋公約(一)第361章 利益代表第375章 林浩心思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694章 琉球攻略(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40章 亨利歸來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150章 吉利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