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海軍假日時代

1922年10月份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對世界海軍的發展可謂是影響巨大的,條約對主力艦噸位設置了三萬五千噸的上限,對主力艦的艦炮設置了十六英寸口徑的限制,而這一舉措直接讓各國的鉅艦大炮計劃暫停下來,尤其是日`本雄心勃勃的十八寸大炮以及英國打算在N3戰列艦上使用的十八寸巨炮都不得不未出師身先死。

而對主力艦三萬五千噸的上限限制,就讓中國的炎帝號戰列艦、黃帝號戰列艦、日`本的加賀號戰列艦、天城號戰列巡洋艦、美國的南達科他號戰列艦、這五艘戰艦成爲了僅有的超過三萬五千噸並且擁有十六寸巨炮的戰艦。而作爲老大帝國的英國自然是不會允許發生這種事情的,不過搞海軍限制條約是英國人所倡導並且是支持的,所以對於限制三萬五千噸英國人也沒有辦法,但是他們要求可以繼續建造兩艘主力艦用以對抗各國的新式戰列艦,因此按照條約規定,英國可以在條約簽訂後立即開工建造兩艘主力艦,並且單艦的噸位上限是四萬噸。

一旦這兩艘戰列艦完工後,英國纔有可以和中美日等國新銳戰列艦相對抗的戰列艦。

雖然因爲大英帝國的影響力讓英國成爲了條約簽訂後唯一可以立即建造兩艘四萬噸主力艦的國家,但是同樣可以通過這個事實已經可以證明,英國的國力已經遭到歐洲戰爭嚴重打擊,要不然的按照英國一貫以來的造艦計劃,戰爭期間英國的新式戰列艦早就四艘四艘的開始建造了。國力的萎縮讓英國無法繼續執行兩強政策,甚至讓英國無法建造更多的戰列艦,這也是英國爲什麼極力推動海軍限制條約的根本原因。

同樣是因爲英國的國力削弱原因,英國人恨不得其他國家連舢板都不能造,這樣他自己也就不用造了,所以纔會給巡洋艦弄出了一個一萬噸和八寸炮的上限來,而且死活不承認中國的華太級重型巡洋艦和在建的世廣級重型巡洋艦是輔助艦,強行把這兩級艦劃入到了主力艦的範圍,爲的就是限制日`本和中國繼續建造超過一萬五千噸這種火力和防護相當均衡的巡洋艦,更害怕美國人也在後頭跟風,到時候估計又會演變爲一場重型巡洋艦之間的軍備競賽,所以英國人乾脆就按照中國以前的兩艘興上級萬噸重型巡洋艦和日`本正在開工的古鷹級一等巡洋艦爲標準,制定了非主力艦和航空母艦外,其他作戰艦艇的噸位不得超過一萬噸,艦炮不得超過八寸的限制。

正是因爲這些限制標準,纔會出現條約重型巡洋艦這種不實用還死貴死貴的艦種,也讓中國的兩艘華太級重型巡洋艦和兩艘世廣級重型巡洋艦成爲了條約期間僅有的四艘火力與防護均衡的重型巡洋艦,後面日`本和美國造的重型巡洋艦雖然在火力上和速度上都要強於這四艘重型巡洋艦,但是他們的防護卻都是輕型巡洋艦的標準,換句話說中國的這四艘重型巡洋艦在未來數年後和英美日的萬噸重型巡洋艦單挑的話,中國重型巡洋艦上的八寸炮乃是五寸的副炮都可以輕易的給對方造成致命損傷,而對方的八寸艦炮卻是無法給這四艘重型巡洋艦造成致命打擊,按照防護自身主炮設計的均衡性一萬五千噸的重型巡洋艦不是那種只有一萬噸的條約重型巡洋艦能夠比較的。

當然了,這也和各國對重型巡洋艦的使用定位不同有關,日`本對重型巡洋艦的定位是雷擊艦隊的旗艦,是用來率領雷擊巡洋艦和雷擊驅逐艦進行雷擊作戰的主力,英國的的薄皮重型巡洋艦純粹就是用來巡航殖民地,保護航線的。而美國的重型巡洋艦受到沒有更多戰列巡洋艦的限制,加上美國海軍中提倡的進攻和主動權等因素,所以更推崇火力,十門八寸炮的火力比中國的四艘均衡型重型巡洋艦都要多出一門來,比日`本的雷擊重型巡洋艦六門八寸主炮就更多了。

至於中國的重型巡洋艦定位也是慢慢發生變化,最開始的時候是作爲高速巡洋艦隊的主力艦使用,換句話造出來就是爲了打擊日`本的海上交通線的,所以在1913年的年代裡就造出了二十九這種高速艦,火力也只有六門艦炮。

隨着中國海軍的發展,尤其是第二期海軍計劃實施後,航母和戰列艦成爲中國海軍的主力,重型巡洋艦的定位開始向前衛艦隊的主力轉變,爲主力艦隊提供偵查之餘並擔任次要戰線上的炮戰主力。所以這一時候就提高火力外也提高了防護,相對而言航速雖然提高了,但是也只有三十二節,遠不如日`本在建的古鷹級重型巡洋艦三十四點五節的航速。

而在第三期海軍發展計劃中,重型巡洋艦的定位依舊是前衛艦隊的主力偵查艦,併爲戰列艦和航母提供防空火力,所以世廣級重型巡洋艦依舊保持了九門八寸主炮,防護和之前的華太級重型巡洋艦也相差無幾,但是採用了更多的防空火力,而更重要的就是這幾年裡世界範圍內動力系統技術的進步,動力機組進一步加大功率,使得速度達到三十四節。之所以要這麼高的速度,那麼因爲中國的剛服役的兩艘航母以及在建的兩艘航母都是擁有超過三十節的航速,作爲艦隊護航兵力和前衛艦隊使用的新式重型巡洋艦也必須擁有比航母更高的速度才行,不然談何給航母提供前衛偵查。

只不過這種均衡性的重型巡洋艦按照條約中國也是不能夠繼續建造了,爲此中國海軍爲了如何建造下一代重型巡洋艦而鬧心不已。

此外由於飛機的發展,中國海軍還爲戰列艦以及重巡甚至五千噸以上的輕巡都裝備了水上飛機,用以提高他們自身的空中偵查能力。

“現在興上號和興南號的艦齡都已經超過了八年,這幾年雖然保養的還算良好,但是由於使用頻繁,各系統的狀況都不是很樂觀,代替艦的建造必須是要提上日程了!”程璧光正在和薩鎮冰商討着未來海軍的發展。

薩鎮冰也是點點頭:“前些年我們主力艦少,不管是訓練還是其他任務都只能用興上號和興南號,用的多了損耗快也是正常的。這兩艦也算是爲我國海軍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了!”

說到這裡後,薩鎮冰沉思了會後道:“至於這兩艦的代替艦計劃還需要仔細考慮,現在第三期發展計劃已經中斷,兩艘堯帝級戰列艦沒了,而且以後也不能造超過一萬噸的戰艦,這海軍未來如何發展我們還需要一個詳細的規劃的,不過就這麼走到總統面前要造艦款子,他是不會批的,我也沒那個臉提!”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不但給英日美海軍的鉅艦大炮計劃化爲泡影,也讓中國海軍的第三期發展計劃遭到中斷,中國海軍薩鎮冰和程璧光等人叫嚷着的四四六艦隊計劃還沒有開始施行就已經成爲了泡影,當初海軍提出第三期發展計劃的時候,就是想要把海軍建成一支擁有四艘戰列艦,四艘航母,以及六艘重型巡洋艦和相關的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等輔助艦的龐大艦隊。國內的部分海軍將領和日`本的八八艦隊相比較後稱之爲四四六艦隊,而實際上現在的日`本海軍在條約簽訂前叫嚷的已經不是八八艦隊,而是十八艦隊,即保持艦齡在八年以下的戰列艦十艘、戰列巡洋艦八艘。只是中國的四四六艦隊計劃落空後日`本的十八艦隊也成爲了泡影,現在乃是九五艦隊,擁有了九艘無畏級以上的戰列艦和五艘戰列巡洋艦。

這個四四六計劃是中國海軍的野望,計劃中的兩艘新式重型巡洋艦和兩艘航母已經在建了,但是在薩鎮冰等人看來最主要的兩艘戰列艦卻是被迫停工,這就讓中國海軍提出的四四六艦隊計劃直接落空。

“這樣,我和艦政司那邊再商討條約後重型巡洋艦的設計方案,然後修正第三期計劃的原定內容!”程璧光如此說着。

薩鎮冰點頭:“嗯,這個計劃就由你來負責吧,這幾年你做的不錯,我也是老了,這中國海軍的希望遲早是那些年輕人的!”

程璧光聽到這話卻是略微一愣,薩鎮冰今年其實不過六十三歲,這個年齡對於軍政大佬而言並不算太老,甚至可以說是正常的年齡,不管是從軍還是從政,如果沒有特殊機遇的話慢慢一路往上爬,等爬到海軍上將、擔任海軍部總長這個職位的時候六十多歲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實際上他程璧光今年也不比薩鎮冰年輕多少,他程璧光今年也是六十一了,只比薩鎮冰少了兩歲而已。

按照正常情況如果這兩個人如果身體狀況不出現太大的變化,不像安華林那樣身體糟糕到無法處理政務的話,那麼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再幹個十來年的。這幾年來南京共和政府裡頭雖然陸續有高層辭職退居幕後,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因爲身體的原因。當年跟着陳敬雲起家的安華林福州起義時就已經五十六歲了,隨後安華林跟着陳敬雲走過了他人生總最爲燦爛的十年,不但任職了多年權勢滔天的財政部總長,1915年後更是進一步坐上了政務院院長之位。而這個職位對於皇帝時代或者是現在陳敬雲獨裁的年代裡,已經是人臣可以爬上的最高位置,再上一步那就是陳敬雲的位置了。這幾年來說安華林沒有坐一坐陳敬雲屁股下的那股位置的想法是騙人的,但是他到底是沒有了希望,一屆政務院院長還沒有幹滿,他就已經是連續中風數次而住院,到了1919年的時候他已經是完全放下了政務院的日常工作了。到了1920年第二屆總統選擇換屆的時候,安華林也是沒了爭奪的心思,主動請辭了政務院院長一職,陳敬雲也就順水推舟讓他退了下去。

類似安華林這樣的人在中國軍政高層裡有很多,國民軍體系是年輕,但那是指1913年的時候,而主要指的是軍方,並不是說政府方面。其實政府方面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官僚了,向馬寅初這樣三十多歲就身居高位的官員並沒有多少,其他的安華林、洪子泰、乃至鄭祖蔭這些人到了今天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而這些人都算得上是開國功臣,所以儘管年紀大了但是依舊一個個都佔着位置,而大量近十年內從中層慢慢爬起來的四五十歲的那一羣官員們大多數還是待在省府裡又或者是在院部裡擔任司長、處長之類的職位,如果這些開國的老頭子們不退下去,這羣四五十歲的壯年官員們估計還得繼續等十幾年才能爬上去,而等到他們爬上去的時候都是六七十的,再掌權兩屆十年的話那也是七八十了,這種情況陳敬雲是不希望看見的,軍政高層雖然太年輕了不行,但是太老了也不行,最好是五十歲左右就能夠上來,然後幹個十幾年在六十五到七十歲之前退休養老,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穩定而健全的權力更替體系。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軍方當中,陸軍要好很多,大多數人都還很年輕,但是海軍裡情況就糟糕的多了,一大票海軍將領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中國海軍裡頭的少將年紀低於五十歲的屈指可數,大多數都是五十以上的,而中將軍銜的除了宇文濤外其他全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

軍政高層老齡化的問題已經慢慢出現,而對於陳敬雲老說年齡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的重點是:這羣老人大多數都是跟着他一路走過來的,位高權重已經十餘年之久了,比如薩鎮冰這個海軍部總長已經當了足足十年,是時候退下來了。

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71章 各省局勢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61章 煙華夜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314章 D5系列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63章 所謂漂亮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369章 十九號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429章 ‘抗菌素’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3章 廣東亂局(二)
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41章 克查赫衝突(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55章 經濟開發區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28章 購軍械(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202章 沈綱計劃(三)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17章 股票瘋狂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73章 籌集軍費(一)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472章 一戰爆發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838章 1942年的結束(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9章 購軍械(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79章 各方拉攏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71章 各省局勢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161章 房樑和秋風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453章 湖北佈局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261章 煙華夜第55章 內部爭鬥(一)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314章 D5系列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63章 所謂漂亮第1030章 調查局動盪第315章 B3轟炸機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369章 十九號第602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281章 參謀部會議(一)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183章 杭州晚宴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429章 ‘抗菌素’第790章 進軍緬甸(一)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1018章 德國的崩潰(二)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54章 佐藤涼介(三)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3章 廣東亂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