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

就在德國處於動亂,維茨萊本以及隆美爾等人四處拉攏國防軍高層,並鼓動了駐紮柏林的駐軍發動軍事政變的時候,中國也是在短短數個小時後也是做出了直接官方反應。

政務院外交部發言人在臨時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宣稱:“中國歡迎德國進行改變,並期待能夠和部分開明德國人士一同解決德國亂局,建立世界和平的基礎!”

這種話也許聽在普通人耳中沒有什麼,覺得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外交客套話而已,但是它的實際含義遠遠要比它字面意思深刻的多。因爲這裡頭透露出來了衆多意思,首先就是中國是支持維茨萊本和隆美爾等人發動的軍事政變的,其次中國是希望和他們進行合作,而合作什麼呢?這年頭能夠讓中國和德國進行合作的,不外乎就是對抗英美蘇三國了。

中國官方透露出來了這個消息的同時,也通過各種秘密渠道聯絡德國的諸多實權人士,不但積極聯絡德國國防軍隊的海陸空高層將領們,也聯絡德國國內的諸多工商政界人士,甚至和部分不那麼堅定的納粹黨高層也進行聯絡。

和這些人聯絡的最爲直接目的不外乎就是勸說他們和維茨萊本等人合作,進而和中國合作。

中國對這些人開出的條件是非常慷慨的,第一個就是保證不追究戰犯的責任!也不追究什麼種族大屠殺之類的責任,畢竟德國人之前殺的都是猶太人,而猶太人和中國又沒什麼關係,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美國掌控了大量財富的猶太人是中國資本家家們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對手,說是敵人也不爲過。再者大屠殺這種事情中國自己也幹了不少,前幾年廣大俄羅斯新佔領區的西伯利亞,中亞等地方,中國可是屠殺了不少人,尤其是那些頑固的伊斯蘭宗教分子以及中亞、新疆、西藏等叫嚷着獨立或者自治的那些人,可是殺的不算少,這樣的情況下陳敬雲實在不好意思就此指責德國人。

除了保障這些高層將領的人身安全,不追究他們的戰犯責任外,同時保障他們在新德國政府當中的權力。

說到底,這場政變是德國國防軍一手策劃的,人家策劃了政變要是在戰後還追究所謂的戰犯責任或者把他們踢出政府以及軍隊,人家肯定不幹啊。

除了以上這條關乎他們個人利益的條件外,中國還對他們保證,中國必將保證德國在戰前領土的完整,任何分割德國的舉動都是中國所無法接受的。

第三條就是中國保證德國不會在戰後受到和一戰結束那樣被軍事制裁,將會保障德國擁有足夠的防守力量。

也就是說,只要德國和中國合作,那麼中國就可以還德國一個戰前局面!而這一點是縣級你無數德國人所要追求的,當然他們這必須是和中國徹底結盟的前提下才能獲得,中國需要的是一個依附自己的盟友,而不是想要在歐洲扶持出來一個不受自己控制的德國來。

而中國要讓德國保持戰前局面,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會是巨大的,因爲英美蘇三國就算再傻也不會就此答應,一個搞不好,中國就得和他們開戰了。

但是陳敬雲已經認定,哪怕是在現在就和英美蘇三國開戰,也不願意在幾年後或者十幾年後面臨英美蘇三國圍攻而讓自己一手創建的帝國四分五裂。原時空裡蘇聯的失敗絕對不能從自己手中重演。

再說了,對於中國來說,現在就和英美蘇開戰,比以後和英美蘇開戰有更大優勢,首先如今中國軍隊實力龐大,擁有二十多艘航空母艦的中國海軍能夠比肩美國海軍,千萬陸軍足以傲視全球,空軍規模絲毫不遜於美國陸軍航空隊,而中國的各種軍事裝備,尤其是坦克以及戰鬥機上,都擁有了一定的性能優勢。

而且還有很關鍵的一點那就是,這年頭中國除了強悍的常規軍事力量外,還擁有核彈這個殺手鐗,真打起來陳敬雲肯定不會顧慮什麼,第一時間就會把全部庫存的核彈扔到美國本土,不把整個美國工業毀掉,至少也能讓美國工業遭受重創。

所以儘管中國如今的戰略局勢非常不妙,面臨着被多方夾擊包圍的危險,但是憑藉全球第二的工業力量,全球第一的陸軍,和美國海軍半斤八兩的海軍、相當的空軍力量以及充當殺手鐗的核彈以及B19戰略轟炸機,至少中國在軍事上就能夠保持不敗之局,甚至還具備一定的優勢。

單挑全球這種事情陳敬雲雖然不想也沒有太大信心,但是真到了那個地步陳敬雲少不得要學一學希特勒徹底瘋狂一把。

一句話,打就打,誰怕誰啊!

如果現在不打,而且又不把德國扶持起來分擔中國的壓力,那麼等德國徹底完蛋,過多幾年中國就會很不妙了,就算軍事上在強大也沒有多少用處,就算到時候英美蘇三國聯合起來,把中國排斥在全球經濟體系之外,那也是個非常致命的。

中國打二戰的戰略目標並不是爲了獲得多少領土,一方面是需要鞏固中國本土的安全,而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獲得全球市場。

作爲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國不是蘇俄也不是後世裡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或者二十一世紀裡的朝鮮,中國是一個以工商業爲國家基礎標準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存在的最大意思不是叫嚷什麼主義,國家和民族之類的,當今政府以及軍隊存在的唯一目標,就是爲國內工商業獲取更多的資源以及市場!任何所謂的政治目的以及亂七八糟的主義偏離了這一點,都必將遭到歷史的無情拋棄。

如果說中國耗費了無數軍費打一場了這場世界大戰,到頭來卻是失去了全球市場,這絕對是國內工商界所不能接受的。對於中國的工商界而言,中國本土以及各控制區的市場雖然已經很大,但是依舊遠遠不足,他們還需要歐洲市場,需要印度市場,需要南北美洲市場,其中的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更是非常重要。

原時空的歷史已經證明,地球是養不起兩個超級大國的,而歷史也同樣證明,關起門自己搞一個全球貿易體系是會餓死人的。

中國如果想要徹底取代美國在戰後超級大國的地位,或者是說要和美國爭奪這個地位,那麼有一點是不可獲取的,那就是全球市場。

不管這個全球市場是通過外交手段交換而來還是說通過戰爭搶掠而來,它都必須要。

對於今後會出現什麼恐怖的後果,作爲當今中國文官集團的頭子,歷年來執掌經濟發展司、財政部、現任政務院院長的馬寅初給陳敬雲描繪瞭如此一副藍圖。

“如果我們沒有能夠奪取歐洲市場,而且由於戰後和美國關係破裂導致兩國貿易斷裂的話,將會出現極其嚴重的經濟後果。

首先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我國就會爆發嚴重的產能過剩,每年超過三千萬噸的石油將得不到足夠的市場,石油供應嚴重過剩導致石油價格暴跌,屆時國內各大油田的開採出來的石油甚至連成本都賣不到。鋼鐵、水泥等和基礎建設關係密切的產業將會爆發比1929年更爲重要的產能過剩危機,進一步拉低國內基礎行業的盈利,石油、鋼鐵、化工等基礎行業的受創將會直接影響到股市的崩潰,並進一步拉低國內民衆的收入水平,而短時間內大量工廠將會被迫關閉,衆多離開土地的工人將會失去他們的工作,不用三年時間,除非採用軍備擴張以及大量建設基礎設施等非常規方法,那麼我國的經濟就會迅速倒退到戰前水平。“

隨着經濟的全面萎縮,不可避免的就會影響軍事以及政治,國民福利的降低導致的民衆騷亂,就極有可能導致原本就不是很歸心的新佔領區的獨立訴求更加強烈。

時間一久的話,不用第三次世界大戰,控制了大半個亞洲的中國就得崩潰。

而這種情況是陳敬雲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很多人認爲,如今中國要進行戰爭是陳敬雲的一念之差又或者是所謂的什麼意識形態衝突、領土爭端等,實際上這些都是次要的,或者只是一個藉口,真正的根本原因是經濟上的衝突。

中國之所以絕對進攻德國,就是爲了獲得歐洲市場,如今想要和德國聯合,同樣是爲了歐洲市場,其他理由雖然也有,但都是次要的。

爲所謂中國在近半年多國內媒體經常提及的戰後利益,最主要的也是指經濟利益,要知道國內一大票的資本家都已經磨拳搽掌,就等着軍隊徹底拿下歐洲,然後帶着自己的商品跟在軍隊後頭佔領歐洲市場了。

一片廢墟的歐洲需要多少物資?能夠從這裡收穫多少利益?幾十億幾百億那是少的,千億萬億都是有可能的。

要不然國內的一大票資本家們爲什麼踊躍購買戰爭債券支持對歐洲的遠征啊,不就是爲了賺錢嘛。

理由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

諸多的理由和利益,已經導致了中國在德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的退縮,要麼是扶持出來一個德國,從政治和軍事上保障戰略安全的同時進而佔據歐洲市場,要麼就是和英美蘇來一場滅國之戰。

而同樣的,英美蘇三國在這個問題上也沒有多少退步的空間,如今一箇中國就讓逼的他們喘不過氣來了,要是再讓中國把德國拉上戰車,那也就不用活了。

這個時候,任何的外交舉動都是沒有用處的,唯一有用的就是軍隊!

幾乎不約而同的,盟軍和蘇軍在七月的十七號,都是發動了攻勢浩大的猛烈進攻!

不說外界反應,卻說德國國內,希特勒剛死沒有幾個小時,維茨萊本聯合隆美爾等國防軍的部分政變高層將領就是掌控了柏林,同時宣佈成立德國臨時軍政府,全面接管德國軍政權力,同時宣佈,臨時軍政府已經和中國達成了臨時停戰協議!

這個消息一公佈後,德國諸多領軍在外的高層將領們也是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是要把維茨萊本等人認定是叛國者呢,還是承認並效忠臨時軍政府?

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37章 渡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969章 北非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34章 上海事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187章 上海亂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212章 大戰(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
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37章 渡江第637章 向安州進攻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362章 空軍學校第601章 大清洗(二)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465章 談判和戰爭第527章 天佑中華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1012章 輿論控制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969章 北非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72章 牽手賞梅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557章 石油儲備第334章 上海事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717章 安南阮家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661章 山下源太郎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948章 德國問題(二)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656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二)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782章 我們要打仗了(一)第213章 大戰(三)第399章 陸軍大學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481章 戰後狂歡第881章 兩敗俱傷(一)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250章 第二次轟炸(一)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84章 第一次調停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228章 泰山鎮(二)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15章 林家的意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19章 孫道仁的條件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298章 雷震春第七師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611章 兩千公里半徑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345章 巢湖激戰(二)第719章 1934年編制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20章 袁方的第三營第333章 午夜初啼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187章 上海亂第285章 風雨欲來(三)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700章 夕陽下的進攻(一)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991章 大勝大敗(一)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205章 午後上海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68章 山本純一郎(一)第212章 大戰(二)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1015章 第七空中騎兵營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