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邀兵通電

面對浙江爆發的動亂,各方人士的反應都是不太一樣的,袁世凱等一羣北洋的人都是笑眯眯的看着報紙,期待着浙江鬧的大一些,更亂一些,最好是南方黨人爲此掀起大規模的戰爭打生打死,然後北洋再輕鬆南下一統華夏。

而南京方面對此卻是顯得極爲矛盾。

此時的南京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南京臨時政府的,而只是一個留守,除了能繼續掌管南方民軍外已經失去了中央政府的名分。而更重要的是作爲南方黨人的領袖,孫文在四月份辭職後就是離開了南京,先是到了上海,然後又是回到了廣東家鄉探親。同盟會的另外一個領袖宋教仁也已經離開南京,正在奔走於各地方改組同盟會,準備參加未來的國會選舉。

所以這南京方面就只剩下了一個黃興。

然後黃興得知浙江發生動亂後,一時間也是弄不清楚浙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連忙發去電報詢問,同時申令雙方要剋制,不得輕易動武。

可是黃興明顯高估了自己的作用,朱瑞爲了爭奪浙江都督之位都已經進軍杭州了,加上因爲前些時間黃興遣散民軍,強行將朱瑞的第二師遣返浙江,說根到底朱瑞之所以會回來浙江和黃興脫離不了關係,所以對黃興的說辭直接無視了。

在先遣團佔據了城門後,第二師大部開始陸續開進杭州城內。這個時候城內的浙江第一師已經亂成了一團,本來的四個步兵團裡有一個被蔣尊簋直接帶走,剩下的被蔣尊簋一股腦派去阻擋第二師。但是剩下的這三個團裡頭都是浙江本土軍官所掌控着,雖然不聽從蔣尊簋的號令但是也不願意投靠朱瑞,這樣的情況下這幾個團在最開始阻擋朱瑞無果後很乾脆的退讓開來,其中一個團直接投靠了朱瑞,而剩下的兩個團也是逐漸退出杭州城,向城外二十五師的駐地靠攏了過去。

這麼一來,浙江第一師算是徹底完蛋了。

朱瑞親自指揮着第二師大部陸續開進杭州城內的同時,福州城內陳敬雲又一次因爲浙江的局勢而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

陳敬雲得知浙江發生兵變的時間是在早飯時間,消息的來源也是從朱瑞和蔣尊簋的兩封通電中得知,而後不等一個小時,蔣尊簋派去紹興的特使也快馬加鞭趕到了紹興,並請求國民軍出兵杭州,維護浙江民衆的切身利益。

紹興的袁方得知消息後,一方面是傳令各部做好作戰準備,同時派出了一個團前往接應逃出城來的蔣尊簋所部。並且把這個消息及時彙報給了福州的陳敬雲。

“他們要我們出兵,這到底該怎麼做你們有什麼看法!”陳敬雲看着手下的這羣人,因爲事情緊急所以陳敬雲並沒有召集太多人,而都是司令部的幾個高級參謀和將領。

當即,馮勤,林成坤,沈綱等人就是各自發言,然而這一次和上次一樣,贊同出兵的也有,反對出兵的也有,而且理由都很充足。

贊同出兵的就是朱瑞現在公開譴責國民軍佔據浙江南部,說是把國民軍趕出浙江,如果這人掌控杭州成爲浙江都督的話,那麼下一步對國民軍就可能展開敵視行爲,這是國民軍所不能接受的。

反對出兵的人認爲現在國民軍應該低調再低調,是應該積蓄實力的階段,如果貿然爲了一個杭州就引起全國範圍內的敵視那麼就會對國民軍未來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

陳敬雲眼看着手下的人爭吵不休,知道這事讓他們討論是討論不出一個所以然來的。

心中沉思了許久後他才道:“浙江那邊的事,我自由分寸都不用說了,散會!”

陳敬雲二話不說就散了會後立即對秘書長於世峰道:“給袁方傳令,率部前往杭州外圍,做好作戰準備!再給金華的馬成傳令,命令他即刻率部緊急向杭州方向行軍,增援第一師。但是沒有我的命令不得先行進攻杭州。”

說到這裡,他又道:“立刻把林肇民請過來!”

林肇民此時也得知了浙江那邊的兵變,等陳敬雲派人來請他的時候,他立即就是前往都督府會見陳敬雲。

見到林肇民,陳敬雲道:“來,坐!”

林肇民這時候也是不太知道陳敬雲到底爲何會叫他來,莫非是想要問浙江那邊的對策?

待兩人都喝上了茶後陳敬雲才道:“林兄,你我自從福州舉事以來一直相扶相助,說實話當初如果沒有你的鼎力相助,國民軍斷然不會有今天之成就!”

聽到陳敬雲吹捧自己,林肇民有些意外,這話聽着怎麼有些怪啊,要知道林肇民自從起事後就一直被各派防備着,鄭祖蔭那邊的人不待見他,林文英和蕭奇斌也和他不怎麼對付,而陳敬雲早期又將他視爲競爭對手。所以林肇民在國民軍的體系中地位一直都是很尷尬的,雖說是國民軍的副司令,號稱國民軍的第二號人物,但是明白底細的人都清楚,林肇民這個副司令只是個空頭銜,並不掌管任何實權,掄起國民軍內的地位而言,七個師長三大總長,甚至作戰司司長沈綱都是超過了他。

近幾個月來林肇民雖然數度向陳敬雲請辭副司令的職位,同時暗地裡對陳敬雲表示忠誠,就是希望能夠擺脫目前的這種尷尬狀態,不過陳敬云爲了政治影響卻是一直不準。

陳敬雲繼續說着:“前些時候你一直說要辭職,那時候國民軍事務繁忙離不開你,所以我就沒批。現在嘛,一些雜務也都鬆了下來,所以你上個月提高的辭職報告我準了!”

聽到陳敬雲突然說批准自己的辭職,林肇民非但沒有沮喪反而是大喜,也沒有直接說話而是靜待着陳敬雲繼續說着。

“現在浙江那邊不穩,很有可能會發生戰事。而現在浙江有兩個師在萬一有戰事的話也必須有個統屬。所以我準備在紹興成立一個暫編第一軍。而這軍長一職我準備親自兼任!,不設副軍長,至於軍參謀長一職嘛,不知道林兄可有興趣?”陳敬雲一邊說着一邊注意着林肇民的表情。

林肇民聽到陳敬雲這話後,立即就是站了起來,而後學着袁方那樣道:“肇民誓爲都督效死!”

林肇民不是笨人,相反他還很聰明,雖然陳敬雲只是短短說了幾句話,但是林肇民卻是聽出來了這個第一軍參謀長的分量。首先陳敬云爲了浙江那邊可能出現的戰事,就必須設立一個指揮機關來統一指揮浙江的軍隊,畢竟這年代雖然已經有了電報但是隔着那麼遠司令部這邊要遙控指揮會有很多困難,容易造成戰機延誤等等。

而要設計一個軍級別的指揮部,那麼軍長、副軍長、參謀長之類的人選就是個大問題了,拋開各個將領之間的平衡和權力制衡不說,要從國民軍中找出來能夠組織軍級別規模戰鬥的人屈指可數。

國民軍現有的軍官體系中,包括七個師長在內基本都是從中下層軍官成長起來,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接受過系統而正規的大兵團作戰軍事教育,而且這些人升遷過快,可以說國民軍目前的高級軍官的素質真的很不咋地,他們的軍事素養並不足以指揮一場軍團級別的會戰。

而真正有這種能力的人裡頭,多數都沒有掌握實權,比如林肇民,他可是陸士出身,革命前就是個標統,另外還有剛任職高等軍事顧問的王麟,這人也是陸士出身,革命前任職協統,還有陳敬雲這些時間來招攬的其他一些陸士、保定軍校出身的軍官,而基於這些人的忠誠問題陳敬雲多數都是把他們安排到國民軍司令部之下,或者是安排到師團級別中當參謀長,比如四個主力師的師長、副師長都是陳敬雲的嫡系人馬,但是四個參謀長卻是清一色的前新軍高級將領。

要想在這些人當中找出一個能當軍長的人也許能找到一兩個,但是陳敬雲絕對是不放心的。所以陳敬雲就把這軍長的位置給自己佔了,然後打算派林肇民這樣的高素質職業將領去具體指揮作戰。同時因爲林肇民只是個參謀長,指揮作戰還行,但是要想掌控部隊那就不可能了。

林肇民不是笨人,所以他猜到了陳敬雲的這種心思,雖然陳敬雲給讓他去當的是參謀長,但是由於軍長是陳敬雲自己擔任,又不設副軍長,那麼就是說軍隊的實際指揮權落在了參謀長的手中。

換句話說他林肇民到時候就能全權指揮浙江方面的戰事,這讓林肇民心中激動無比。

等了將近大半年,他終於是打消了陳敬雲對他的猜忌,以前期望的不過是能夠被陳敬雲下方到師裡當個副師長或者參謀長之類的,但是今天陳敬雲一來就是給了他一個軍參謀長的帽子,雖然說陳敬雲已經明確說這個軍級編制是臨時的,但是隻要自己有了這份經歷,日後陳敬雲必然是還會重用他的。

人活在世,求的不就是名利嘛!

見他激動,陳敬雲心裡也是有些嘆氣,如果不是手底下實在沒什麼人,他是說什麼也不願意把這個當初的競爭對手放出來的,可是事與願違。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能夠一直依照自己的意志運轉的。

也許等馬成以及手下的那羣嫡系大多幾場仗,然後再讓他們進修學幾個月的話,應該能找出幾個將才來吧!

陳敬雲示意林肇民別激動:“去之前,我會讓馮勤在司令部裡給你配齊一個指揮部的班子,還有作戰司的沈綱能力還是有的,這次我讓他去給你當副手!然後從參謀部裡抽調人員組建一個專業的參謀團隊!”

現代戰爭,從來就不是兒戲,如果說幾十人,幾百人的戰鬥還能用主官的意志來決定的話,那麼一場幾萬人的戰鬥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包括戰鬥的安排,後勤物資的供應以及其他東西太多太多,這些東西絕不是一個將領或兩個將領就能辦成的,必須需要一個專業的指揮團隊來籌劃。

而目前國民軍中承擔類似任務的就是國民軍的司令部,這一次組建臨時性質的軍級指揮部,那麼最快形成的方式就是從司令部中抽調人員。

當天,陳敬雲正式在國民軍內部中下發通報,林肇民辭去副司令一職,出任新成立的暫編第一軍參謀長,軍長由陳敬雲親自擔任,不設副軍長。當這個通報下發的時候,林肇民和馮勤一起已經在司令部中抽調人員組建了一個高達五十餘人的暫編第一軍司令部指揮團隊,然後連夜乘坐外國輪船奔赴紹興。

當天下午,袁方先行派出的第13團接應到了蔣尊簋的剩餘部隊,隨後蔣尊簋正式向陳敬雲發出邀兵通電,請求國民軍幫忙清剿浙江兵變的亂兵。當天傍晚,陳敬雲就邀兵通電向南京留守府和北京政府相繼發去了詢問電報,請求指示是否出兵杭州。

一時間裡,南京留守府的黃興和北京的袁世凱都是被陳敬雲的這一招弄的有些不知所措。

是準呢?還是不準呢?

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0章 購軍械(三)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57章 北京初雪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865章 慘烈(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619章 桃花情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24章 忍讓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191章 伍世鍾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1034章 變化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256章 軍級機構
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369章 陳家兄弟(二)第133章 籌餉處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503章 護國軍大敗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68章 懲處撤換第919章 自亞號事件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800章 香港迴歸第30章 購軍械(三)第801章 十月下旬攻勢!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796章 烏蘭烏德戰役(一)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115章 紅北山危局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336章 總攻命令第735章 炎帝級改裝計劃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57章 北京初雪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623章 財團壟斷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119章 反攻開始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865章 慘烈(二)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953章 波斯灣的第六機動艦隊(二)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26章 焦達峰擴軍第731章 自安級驅逐艦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04章 入役儀式(一)第816章 鋼鐵洪流(一)第41章 南下北上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14章 江北大捷(一)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451章 張作霖的選擇第619章 桃花情第468章 費迪南犯二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598章 鎮壓(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648章 夜幕中的炮聲(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647章 夜幕中的炮聲(一)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83章 軍制改革第1024章 忍讓第383章 於世峰的小心思第191章 伍世鍾第839章 只能有一個勝利者第245章 形勢變化第897章 貿易和黃金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25章 秦玉年的選擇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54章 海軍規劃(二)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889章 新加坡(一)第1034章 變化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256章 軍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