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

“李玉挺的能力還是不錯的,總算是沒有辜負沈老的期望!”李連陽手中拿着第三師的戰報,面上帶着笑容的他心情顯然不錯。

“如果他沒有能力,上頭怎麼會讓他執掌第三師!”旁邊的第四集團軍副司令曹陽清如此道。

中國數大王牌師的師長之位可不是隨便人都可以坐上去的,中國目前現役少將近千人,而師旅級編制卻是隻有一百多個。

在1941年時,中國陸軍的主力部隊擁有十個裝甲師、十三個機械化步兵師、五十三個步兵師、二十五個炮兵旅、此外還有三個騎兵師、此外還有若干旅團級編制的技術部隊。以上就是中國陸軍在全面動員之前的主要野戰兵力,裝甲師和機步師的機械化程度非常高,而就連普通的步兵師,也已經是完成了摩托化,也就是大批量裝備汽車、摩托車實行步兵運輸、火炮牽引的卡車化。

除了這些主力部隊外,當然也還有大量的二線兵力,包括各省守備部隊、此外動員之外還緊急編成了第六十七師到第九十二師的師級部隊,這些部隊有些是新兵組成,有些是直接抽調各省守備部隊合編而成,裝備的武器以及人員的素質都比價低,而這些二線部隊主要是部署在國內地區擔任守備,另外部署在沿海地區,以便讓主力部隊騰出空來出國作戰。

在這些部隊中,真正重要的職位的也就那幾個裝甲師、機械化步兵師的師長職位,然而這些部隊纔多少啊,所以中國陸軍的衆多少將裡頭,能夠擔任主力師師長一職的也就那麼幾十個人而已,剩下的都是在二線部隊服役,而更多的則是擔任的輔助之類的職位。能夠擔任一個野戰師師長的人無一都是中國陸軍中能力傑出之人才,而那些王牌師的歷任師長都是戰功顯赫、深受上頭重視的少將,以後可都是要更進一步的。

尤其是第一師、第三師、第九師這三個師,歷任師長可都是升到了中將以上的位置,而出身這三個師的上將更是超過了十人以上。

李玉挺能夠被安排到第三師這個王牌師擔任師長,能力自然是被上頭很看重,如果不是他的年齡太輕,今年都不過四十歲,估計都已經晉升到中將之位上了,去年第三師師長職位空缺,沈綱就親自推薦了李玉挺擔任第三師師長職位。

“他能夠以在這麼少的損失下就拿下突厥斯坦,這對第三師之後阻擋俄軍的東進增援是有着極大優勢的!”曹陽清繼續道:“不到兩天的時間,以自身不到兩百人的傷亡就拿下敵軍七八千人防守的突厥斯坦,這等成績怕是到了參謀部那邊都要引起注意了!”

“呵呵,現在誇讚他還太早了,現在第三師還得面對俄軍的反攻,根據空軍那邊的情報,俄軍至少已經有三個師以上的部隊正在回援的路上,加上之前潰敗的兵力,俄軍反攻兵力超過了四萬人,這第三師能不能把他們擋下來纔是最爲關鍵的!”李連陽說着這話的時候也是露出了一絲憂慮。

身爲陸軍中上將大佬,李連陽對中國陸軍的現狀是再清楚不過了,表面上看中國陸軍軍力龐大,裝備先進,而且從內戰到如今,可謂是未嘗一敗,然而這久而久之也就讓很多陸軍的將領們產生了驕兵心裡,從而忽視了陸軍中存在的衆多問題以及所面臨的衆多威脅。

比如中國陸軍引以爲自傲的裝甲部隊上,中國的坦克雖然先進,戰術雖然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各國的發展速度並不滿,尤其是這兩年世界各國陸軍,尤其是參戰各國陸軍的提升非常大,蘇俄的t34坦克出現幾乎是打破了中國陸軍依靠t9\12系列坦克建立起來的絕對優勢,英美的坦克雖然性能上還略差一些,但是差距也不大,更關鍵是他們擁有足夠的產量。這就迫使中國全力投產t15坦克以保證主力坦克的先進性能。

而在其他的機械化裝備上,中國部隊也無法佔據太大的優勢,尤其是被陳敬雲視爲最大潛在敵人的美國陸軍,當中國陸軍還在爲了全軍機械化而努力的時候,人家美國陸軍早已經是實現了全機械化,所擁有的各類軍用卡車數量已經開始超越了中國陸軍。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不外乎兩個字:國力!中國的工業基礎雖然已經自誇爲全球第二,和英德法國以及蘇俄比起來都要強,但是依舊不及美國的一半,大體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爲,中國造一輛坦克,人家美國就能夠造兩輛坦克,中國造一輛軍用卡車,美國就能夠造兩輛。

除了裝備上的優勢差距越來越小外,兵員的訓練素質以及作戰經驗也是出現了一定的下滑,畢竟上一次中國的大規模對外戰爭已經是1930年,距今已經是十年時間過去了,普通士兵甚至一些低級軍官都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如此面對已經和蘇俄打了小半年的俄軍,士兵以及中低級軍官在經驗上就是欠缺了許多。

這種情況目前已經充分而到了體現,縱然中國陸軍在西伯利亞東部、貝加爾湖以及遠東地區的行動非常順利,但是在西西伯利亞、中亞地區的行動卻是一直算不上順利,中國陸軍目前依舊爲了攻阿斯塔納以及巴爾瑙爾而努力,而阿雷斯方向更是讓第四集團軍的西進攻勢受到了極大阻礙。

其中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中國陸軍中的士兵以及低級軍官都缺乏戰爭經驗,而俄軍卻是已經是歷盡了數個月的激烈戰爭,經驗上勝過了中國陸軍士兵一籌。

不過李連陽也相信,只要給中國陸軍一些時間來磨練,不用多久中國陸軍的素質又將會重登世界之巔。

而在這之前,中國陸軍要擊垮俄軍,能夠依靠的就是優勢兵力以及優勢火力了,這從第四集團軍僅僅在中亞南部地區就投入了高達二十餘萬兵力就可以看的出來。李連陽從來就沒有想過能夠依靠部隊素質來快速擊潰俄軍,他依靠的就是以多打少,用無數坦克飛機大炮摧毀敵人,說好聽點就是正面擊潰敵人,說不好聽就是毫無戰術可言的平推戰術。

李連陽是這樣想的,陳敬雲也是這麼想的,要不然他怎麼會在俄羅斯戰役中投入數量龐大的兵力,這考慮的主要原因就是依靠絕對的兵力以及裝備上的優勢來快速擊潰俄羅斯的抵抗。

不過這種事情發生是在整體局面上,而在很多具體小規模戰役中,中國陸軍的部隊依舊經歷了多次的以少打多,以弱擊強,第三師目前就是經歷着這種局面

“集團軍司令部轉發過來的情報已經非常明顯了,俄軍的這一股部隊就是衝着我們來啊!”第三師參謀鍾臺慶上校有些皺眉。

這來的俄軍可不少,高達四萬人的兵力幾乎是第三師的三倍,這要以一擋三可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李玉挺道:“這事原本就是在預料之內,這也不奇怪,不過我們還得慶幸我們來的早了,趕在俄軍抵達之前就攻佔了突厥斯坦,不然等到他們到了,到時候我們不但很難拿下突厥斯坦,甚至還會影響第五軍在阿雷斯那邊的總攻!”

“現在嘛,哼,別說他們只有三個不滿編的師總兵力不過四萬人,就算他們是有着三個滿編師,我第三師何懼之有!”

看着李玉挺說着如此狂妄的話,旁白邊第三師參謀長鍾臺慶心中嘀咕,這樣的話也就只有你這麼狂妄的人才會說的出口了,不過心裡嘀咕歸嘀咕,但是他卻沒有反對李玉挺的話,反而是贊同他這話的意思,憑藉第三師的戰力,要在進攻戰中擊潰這股俄軍或許會很難,但是現在卻是自己防守,敵人進攻,自古以來防守一方都是有着極大優勢的,以逸待勞,事先構築的防禦工事都能夠讓防守方佔據極大的優勢。

通常的進攻戰中,雙方戰鬥力相近的情況下,進攻方都需要彙集多倍的進攻才能夠保持進攻戰的勝利。

而第三師可是中國數大王牌師之一,雖然自從二十年代就駐紮西北以及中亞地區,錯過了1930年中日戰爭,導致第三師已經有將近二十年沒有打過打仗,但是王牌師也是吹出來的,第三師的訓練水平以及裝備水平可是中國陸軍中頂尖的。而這種戰鬥力在之前進攻突厥斯坦的時候就已經充分顯示了出來,儘管第三師還只是近二十年來頭一回打大規模的戰事,但是軍官們的發揮相當不錯,士兵們也沒有出現嚇的掉頭就跑,儘管手腳在顫抖,儘管緊張的滿頭冷汗,但是士兵依舊聽從着軍官的指揮發動了進攻。

中國陸軍中目前的士兵甚至部分低級軍官缺乏戰爭的經驗,但是中國陸軍的軍官團卻是這個世界上戰爭經驗最爲豐富的一個羣體,尤其是中高級軍官的戰爭經驗更是豐富無比,自從陳敬雲起家以來,經歷了大小內戰、一次世界大戰,兩次中日戰爭,俄國內戰,數次中蘇的武裝衝突,早就了一大批軍功顯赫,戰爭經驗豐富的中高級將領。而由於成軍時間不算長,加之成軍之處中國的軍官羣體年紀普遍偏低,這就讓這些經驗豐富的將領能夠繼續服役更長的時間,到了1941年的現在,內戰中年成名的高級將領依舊還是陸軍的頂樑支柱,而數次對外戰爭中涌現出來的大批將才充當了第二梯隊的的軍官羣體。

中國陸軍軍官團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相當出名,儘管讓他們出名的更多的是信奉華夏優越論中所體現出來的排他性,激進。但是他們同樣知道,中國陸軍軍官團中將星閃爍,名將一大堆。

在這些戰爭經驗豐富的將領指揮下,士兵們雖然還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但是依舊發揮出來了遠超其他國家陸軍的戰鬥力。

“寧上尉,對面的敵軍可不少,怎麼着也得五百之數吧,怎麼樣,要不要幹一把!”肩上帶軍士長軍銜的一箇中年男子對着身邊的一個約三十歲的上尉道。

寧上尉放下了望遠鏡,轉頭看向了身邊這個軍士長,語氣中帶着客氣道:“李兄,按照你的看法,我們有多大的把握!”

按照通常情況來說,寧上尉身爲一個年輕有爲的裝甲兵上尉,堂堂一個軍官是用不着對普通士官如此客氣的,不過現在這種情況不同於尋常情況。

被寧上尉稱之爲李兄的這個人軍銜爲軍士長,正式職位爲這個坦克連的勤務長,在中國陸軍的早期軍銜中,軍官以下只有三級士官分別是上士、中士、下士,但是後來又增加了軍士、以及軍士長,增加的軍士以及軍士長主要是擔任排部的司務長、連部的司務長,而資深軍士長更是擔任營部的司務長。

而這些人在和平時期主要是協助部隊主官進行內務上的事務處理,因爲這些軍士、軍士長一個個都是從軍多年的老軍人了,資歷比那些低級軍官可強多了,管理士兵以及訓練上他們都比較熟練,而在戰時,就依靠他們的豐富經驗給這些年輕的軍官們提供戰場意見,填補中國陸軍不再營以下不設專職參謀的空白,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就是營級以下的參謀人員。

而且他們給出的意見更多是依靠他們豐富的經驗,而不是那些職業參謀是依靠大量的數據統計以及在軍校上學到的專業技能。

這個李兄就是這樣的人,雖然寧上尉手下還有一箇中尉副連長,但是平常時候副連長是直接率領另外一部分指揮作戰,寧上尉這個連長的真正副手,實際上就是這個李軍士長,由於這個李軍士長也不是那些普通的軍士,而是一個極爲資深的軍士長,可是中國陸軍中第一批坦克兵出身,資歷可比他寧上尉強多了,所以寧上尉儘管保持着身爲軍官的驕傲,但是語氣上也是對李軍士長保持了必要的尊敬。

李軍士長此時道:“他們現在正處於行軍途中,估計不久就會到達前面那個山坳了,而且這是純步兵部隊,沒有坦克的支援,如果我們能夠發起突襲的話,擊潰他們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如果要收穫更大的戰果,恐怕就是要向附近的步兵營請求協助了,讓他們派過來一個步兵連配合我們的話,就能夠讓我們收穫更大的戰果!”

寧上尉聽到這裡,在看看小山腳下的那十幾輛自己手下的坦克,心中一邊估算着雙方的兵力對比,然後又是拿出瞭望遠鏡看向了遠方的那支俄軍部隊,他想要知道這支俄軍裡頭有沒有反坦克兵力,如果有的話有多少!

這反坦克炮還是非常好認的,就算是口徑最小的三十七毫米的反坦克炮也得好幾百公斤重,需要卡車來牽引,中國陸軍自身裝備的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平常就是用0.75噸的卡車來牽引,必要時候也可以用0.25噸的吉普勉強牽引,但是不管怎麼樣,它都得需要機動車或者馬匹來牽引,炮兵可沒法把它擡着走,而口徑更大一些的,比如五十七毫米甚至七十五毫米的反坦克炮,那可都是死重死重的大傢伙,需要大型卡車來牽引的。

反坦克炮爲什麼口徑這麼小而那麼重呢,就是因爲這玩意都是超長身管的傢伙,基本上可以認爲是直射加農炮,重量完全不是那些短身管的榴彈炮可以相提並論的,比如同樣是155毫米的口徑,1933年式155毫米榴彈炮也就三點五噸而已,但是四十三倍口徑的155毫米野戰加農炮卻是高達十噸以上,而1935年式155毫米野戰加農炮達到了十點零五噸。當然了兩者的射程也是沒法比較的,1933年式155毫米榴彈炮射程不過十三公里,而1935年式155毫米野戰加農炮的射程高達二十公里。

一般來說,同口徑來說,身管越長,重量也就越大,同樣的也正式因爲這種原因,使得中國陸軍放棄了七十五毫米超長身管坦克炮的研發,不是研發不出來,而是這種超長身管的坦克炮重量太重,t12坦克即便勉強裝下也影響機動性能,同時身管越長也就讓製造難度越大,炮管的成品率就越低,性價比越來越低。所以這就導致中國陸軍在選擇各種火炮的時候,並不太熱衷於對身管長度的增加研究,通常都是直接提高口徑來獲得威力上的增加。

t15坦克上的105毫米坦克炮就是這種策略下的產物。

步兵反坦克炮也是長身管的加農炮,非常重需要用卡車來牽引,這也就給了寧上尉比較好的辨認標識。

寧上尉不斷的調整望遠鏡,然後反覆的來回觀察這支擁有十餘輛卡車的俄軍部隊,這支部隊裡的每輛卡車後頭都牽引了火炮,由於距離比較遠,寧上尉只是認出了前頭的兩輛牽引的應該是七十五毫米的步兵輕型榴彈炮,中將有兩輛牽引的還有兩門火炮,但是由於距離過遠的以及卡車周邊有着士兵被阻擋着,看不清楚,而後面那些則是牽引着部分補給品,包括炮彈架、彈藥架等。

一個標準的炮兵部隊,除了需要卡車牽引火炮外,同樣還需要卡車來牽引炮彈運輸車,尤其是大口徑炮彈都是非常重的,一些重型載重卡車還能直接裝上車運輸,但是對於一些中型以及小型車來說,就需要用牽引來運輸了。

半響後寧上尉放下望遠鏡,沉思了會後道:“那就幹他這一票,總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通過不是!我們的任務雖然是前線偵查,但是能夠把這支敵軍擊潰的話也能夠緩解突厥斯坦內的壓力!”

說罷後寧上尉轉頭對通信兵道:“給我接通322營的電話!”

李軍士長聽到寧上尉已經是決心打了,當即也是連忙下去,然後組織士兵們開始準備作戰。

一場小小的伏擊戰即將在突厥斯坦城外打響!

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230章 問與答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50章 蔡凝(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35章 h1直升機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8章 整編行賞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54章 狐狸精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757章 檢閱艦隊
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714章 波斯王儲來訪(二)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325章 第一次空戰(一)第697章 制空權的爭奪第71章 各省局勢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00章 來自美國的信第276章 軍艦下水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593章 航空戰艦的陰謀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745章 印尼騷亂第1008章 破碎的水晶(三)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1027章 政治體系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239章 軍事會議(一)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718章 兒女初長第230章 問與答第256章 軍級機構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832章 1942年編制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815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350章 蔡凝(一)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122章 五月二十三號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62章 龍濟光的鬱悶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488章 鎮壓蒙古叛軍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217章 中尉和家書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364章 救援通道(二)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382章 蔡凝的困惑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045章 電子對抗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59章 蘇浙局勢(二)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35章 h1直升機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262章 南返途上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18章 整編行賞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35章 激戰福鼎(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454章 狐狸精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67章 關餘貸款第664章 戰爭中的工業經濟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59章 航彈和火海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757章 檢閱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