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旅順!動員!

1919年後所呈現的戰後經濟危機讓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都是受到了極大影響,中日兩國的傳統進出口貿易是極爲相似,都是通過出口生絲等農產品以及初級工業品獲取外匯,然後再用這些外匯進口機器設備。

在一戰期間,日`本和中國的外貿結構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歐洲戰爭期間,英法俄三國把大量的輕工業品訂單交給了中國和日`本,甚至部分武器訂單也是交給了中日兩國,比如英國就在戰爭期間向日`本訂購了多艘驅逐艦,此外中日兩國的造船業也獲得了不少來自歐美國家的商船訂單。更加不用說中國獲得了大部分俄國軍事物資訂單了。

這些戰爭期間的訂單給兩國經濟提供了騰飛的動力,使得中國的財政收入從戰前的十億攀升到十九億之多,幾乎增長了200%。然而戰爭一結束後,沒有了大量外部訂單的支撐,各企業的營收迅速暴跌,尤其是軍工企業更是深受打擊。

爲了保護國內工業,對於輕工業尤其是紡織業上面,陳敬雲毫不猶豫的採取了提高進口關稅的措施,相對比前清時代5%的進口關稅,通過這幾年的逐次提高已經達到了35%的比例。這種比例已經接近了奢侈品關稅比例了,而這麼高的關稅比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貿易壁壘了。

陳敬雲弄這個貿易壁壘就是爲了阻擋國外紡織品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英國和日`本的洋布,戰前英國幾乎佔據了中國80%的洋布市場,一戰後英國幾乎全部退出了中國洋布市場,日`本則是逐步擴大比例,中國的國產洋布雖然也搶佔了一部分市場但是並不多,而一戰後英國洋布捲土重來,給日`本洋布和國產洋布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面對着國內紡織業危機,爲了避免大量的紡織工廠倒閉造成大規模的失業,陳敬雲在1923年初把洋布的進口關稅從15%一口氣直接提到了35%。這一舉措幾乎讓進口洋布瞬間失去了價格競爭力。

陳敬雲保護本國工商業而擡高關稅,尤其是擡高紡織品的關稅讓日`本的紡織行業更是深受打擊。

而中國縱然擡高了關稅,但是也只是緩解危機,但是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危機。

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有很多,而現階段而言最有效的拉動國內需求,輕工業還好,國內並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國內企業需要和進口商品競爭這個市場。但是對於中國的重工業來說,尤其是軍工相關行業來說,失去了戰爭刺激沒有了訂單就根本活不下去,爲了讓這些軍工企業活下去陳敬雲也是想了很多辦法。

除了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外,陳敬雲也是採取了見效最快,耗時最短的方法,那就是通過軍備來拉動重工業的需求,給造船廠下軍艦的訂單,向飛機廠採購新一代飛機,向國內的其他數家兵工廠採購大量的武器。

中國陸軍從1915年開始實施整編,1917年後又進行了旅改師,直接讓兵力增長到了一百五十萬以上。儘管當年的計劃很龐大,但是歷盡四五年後的整頓,各部隊早已經滿編滿員,不管是槍支還是火炮都已經是不缺了,甚至連地方守備部隊都已經全面換裝1916年式步槍了,原有的7.92毫米口徑的1912年式、88式、漢陽造等步槍已經從中國陸軍中全面退役。

換句話說,到了1923年的時候陸軍已經是沒有什麼需要大量投入的地方了,可是失去了陸軍的訂單,也失去了俄羅斯國防軍的大量訂單後,國內的大量軍工企業的生存就成爲了問題。

爲了讓陸軍花錢養活這些企業,陳敬雲甚至不等陸軍方面主動要求,就是要陸軍對現有編制進行改動,要求以歐洲戰爭、俄國內戰的經驗進一步增加部隊的火力,而且明確要求將輕機槍下放到班,單單是這一條就會讓每個師的一百多挺輕機槍直接增加到三百多挺,而中國現在有步兵師和騎兵師、摩步師以及裝甲師等部隊六十幾個,此舉就能夠給國內軍工企業帶來高達兩萬多挺輕機槍的訂單,足夠那幾個生產機槍的兵工廠渡過好幾年的困難時期了。

增加大量輕重機槍外,也是要求增加重火力,六十毫米迫擊炮就從之前的六十多門增加到九十多門,要求每個連轄有三門的六十毫米迫擊炮。

此外更重要的就是給每個師增加一個十二門制的105毫米榴彈炮營,陸軍方面一直都想把105榴彈炮裝備到師。以前受限於軍費限制一直沒能得到實現,現在爲了扶持軍工行業陳敬雲也是終於決定再各師中配屬105榴彈炮。

陸軍大規模增加火力就是給陸軍的相關軍工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

陸軍根據戰後經驗大規模增加火力和改動編制,空軍也同樣如此。中國空軍目前的主力依舊是一戰之前研製,在1916年服役的f1戰鬥機已經服役了七八個年頭了,性能早已經落後於世界列強的新式戰鬥機,這幾年雖然空軍和海航沒有停下研發,但是卻是一直都沒有大規模裝備新式飛機,只是少量的裝備幾架或十幾架的新式飛機多用於飛行測試,實驗的目的大於實戰目的。

以前空軍沒有大規模替換新式飛機,那是因爲遠東地區的中國空軍實在沒有對手,日`本空軍雖然也購進了不少飛機,但是性能也好不到那裡去,規模上也遠不如深受陳敬雲重視的中國空軍。當時爲了避免出現大規模裝備一種新式飛機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落伍的尷尬情況,所以空軍和海航都是一直沒有大規模換裝新式飛機,而是準備等歐洲戰爭結束後來個一次性到位。

歐洲戰爭結束後,中國空軍立即根據歐洲空戰的經驗,着手戰後飛機換裝計劃,並且啓動了新式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等一系列機種的研製計劃,根據這些年不間斷的技術積累和歐洲空戰的經驗,中國的戰後第一款戰鬥機,也就是f1戰鬥機的後繼機型f2戰鬥機從1919年開始設計,在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設計、試飛後於1922年正式定型,並一定型就是獲得了空軍高達三百架的訂單。而根據空軍f2戰鬥機改進而來的艦載版f2戰鬥機也是獲得了海航高達上百架的訂單,準備用於取代在中國三艘航母上服役的f1戰鬥機。

f2戰鬥機並沒有延續f1戰鬥機以及衆多歐洲各國空軍的木製飛機結構,而是採用了全金屬的結構。全金屬飛機在1915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德國,而德國在一戰中也服役了不少全金屬飛機,本來這技術是相當保密的,不過隨着德國戰敗,各國分割德國技術的時候中國也是得到了德國的鋁合金技術,從而解決了中國製造全金屬飛機最爲困難的技術,要知道這幾年中國空軍雖然建立了鋁廠,對鋁合金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鋁合金這玩意說起來簡單,但是沒有詳細的培養但是自己一點一點的去試驗,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研發出來,而有了鋁合金技術後,製造全金屬飛機也就不是問題了。

關閉

全金屬飛機取得了突破後,不但應用到了戰鬥機上,更是應用到了轟炸機上,中國空軍從建立的那天起就是極爲重視轟炸機,不但空軍如此,而且海航同樣如此,要不然也不會在極爲原始的b3轟炸機上進行各種改裝試驗了,海航部隊的兩個魚雷轟炸機中隊就是b3轟炸機改裝而來,儘管多次的海上魚雷轟炸試驗中結果非常令人失望,面對着戰艦上越來越密集的防空火力,慢騰騰的b3轟炸機根本就無法有效突破軍艦上防空火力,而且就算靠近後投下了魚雷,那航空魚雷也很少能擊中目標。魚雷轟炸機沒有發揮出海航將領們所期待的威力後,他們又是把希望放在了水平轟炸上,由於高空轟炸飛機是安全了但是炸不到軍艦,所以還是利用b3轟炸機裝載了重型航空炸彈後實施低空轟炸,以接近軍艦桅杆的高度駛入並投彈,這個高度命中率上來了,但是海航的軍官們很絕望的發現,實施低空轟炸的飛機根本就突破不了軍艦上的防空網,甚至魚雷轟炸機都比它容易突防。

不得不說這些實驗是讓海軍相當沮喪和失望的,要不然陳敬雲堅持的話,海軍那羣人早就放棄海上轟炸的計劃,而是把航母當成純粹的偵查航母,只爲戰列艦提供偵查以及實施對陸固定目標的轟炸了。

而在陳敬雲的堅持下,海軍繼續繼續海上轟炸試驗,但是現在已經是把希望寄託在陳敬雲口中的俯衝轟炸機上,全金屬飛機技術取得突破後,第一個是應用到了f2戰鬥機上,而第二個就是應用到了海航的俯衝轟炸機項目上,不過相對於f2戰鬥機項目的順利進展,俯衝轟炸機項目的進度卻是很緩慢,因爲雖然俯衝轟炸機已經是變成了全金屬製造,但是在俯衝後拉起的過程中,機體所承受的龐大拉力可不是說着玩的,哪怕是全金屬製造的飛機一個搞不好也是要當場解體的。而實際試驗中,海軍的一架全金屬俯衝轟炸試驗機再進行了從三千米高度以垂直七十五度的俯衝投彈試驗中再一次解體,導致試飛員犧牲。這一事故讓海航部隊極爲無奈,只能是暫停試驗,檢討設計漏洞和技術缺陷,這些事情拖延下來,空軍和海航的f2戰鬥機都已經服役了,但是海航的俯衝轟炸機依舊是遙遙無期。

不管是水平轟炸還是魚雷轟炸機靠他們自己都無法突破軍艦的防空網,而俯衝轟炸機又遙遙無期,這就造成了海軍中的轟炸機部隊發展極爲緩慢。相對於海航轟炸機部隊的緩慢發展,空軍中的轟炸機部隊發展卻是極爲順利,尤其是陳敬雲對空軍提出需要更大載彈量,更遠航程的轟炸機後,空軍對大型轟炸機的研發力度非常大,對b3轟炸機進行了多次改進後已經是弄出來了好幾種的改型,可以說1923年的最新型號的b3轟炸機已經和一戰前的b3轟炸機是兩碼事了,載彈量和航程乃至速度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

不過受限於b3轟炸機的基本機構,已經是服役了十年之久的b3轟炸機已經無法滿足空軍對未來轟炸機部隊的需求了,爲此空軍也是設計了新一代b4轟炸機。

b4轟炸機和其他新一代飛機項目一樣採用了全金屬製造,擁有兩個大功率的發動機,而載彈量達到了空前的一千五百公斤,而更關鍵的是b4轟炸機的航程達到了一千五百公里。如此遠的航程使得b4轟炸機進行遠距離轟炸時,護航的f2戰鬥機那才八百公里的航程根本就無法爲其提供全程護航。爲了增加自衛能力,b4轟炸機不得不裝備了多挺自衛機槍。

由於需要軍方的訂單繼續維持着國內軍工企業的生存也就使得1923年度的財政預算中軍費依舊保持了35%的比例,總軍費預算達到了六億五千萬。

而這個比例在和平時期,尤其還是經濟危機時期算得上是非常高了,中國利用軍費投入以及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來拉動內需,而日`本同樣也是採用了類似方法,雖然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現在不準造戰列艦了,但是其他小軍艦可是沒限制,於是乎日`本海軍給國內的船廠下了大量萬噸重巡,輕巡和驅逐艦以及其他輔助艦的訂單。發展海軍之餘,日`本也是給陸軍增加了衆多軍費用以採購新式裝備。

本來就是大力發展軍備了,而1923年初兩國因爲旅順爭端而爆發的大規模遊行更是加劇了這一局面。兩國原本只是正常的軍隊建設迅速被戰前動員所代替。

“昨天廣州那邊又是爆發了遊行,學生們衝進了不少日`本企業和商行,死了二十幾個日`本人!”陳彩恭恭敬敬的在陳敬雲面前回報着。

陳敬雲聽着也是皺了皺眉頭:“事態的矛頭要控制好,也要避免這些學生們被有心人利用!”

旅順事件導致中國各大城市中都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和抵`制日貨行動,這裡頭沒有官方的默認和支持根本就是不可能發生的,前幾年剛收回威海衛和廣州灣的時候,也是爆發了遊行場面一度失控,而當時陳敬雲可是直接下令當地駐軍平息事態,並且全面禁止報紙刊登相關新聞。這就已經可以看出瞭如果陳敬雲不想看到這些遊行出現,那麼他完全有能力和手段把這場遊行給壓下去,可是他沒有這麼做。

近幾年的經濟下滑已經讓民衆積累了不少情緒,而這一次旅順事件民衆就是找到了一個情緒的宣泄口,把矛盾轉移到日`本人身上總比讓他們把矛盾對準自己和國社黨要好的多。

而且這次的旅順事件也是非常敏感,陳敬雲要是在這件事上略微退讓的話,這麼多年來陳敬雲一直保持的強硬對外態度就會化爲烏有,甚至讓人懷疑陳敬雲是否有帶着華夏復興的能力和決心。所以這種緊要關頭,不管會不會爆發戰爭陳敬雲都不能縮回來。

而更關鍵的一點就是,經濟發展司給他提交的經濟預測報告裡的說中國未來的經濟狀況很不樂觀,按照這些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國內經濟問題這纔剛剛開始,未來三年到五年內都會有所波動,而經濟問題將會隨着土地改革還會變的更嚴重,因爲土地改革前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小農經濟體系,對外貿易乃至國內貿易都不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太大的影響。然而隨着土地改革的慢慢完成,工商業慢慢發展,工人數量逐漸增加,城市化比例越來越大那麼就越容易受外界經濟危機影響。加上因爲經濟危機的源頭不在中國,也不再日`本身上,而在於美國,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的最大貿易國,美國的經濟狀況直接關係到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進出口貿易萎縮的話國內的工業發展也就會停滯不前,企業沒有訂單,賺不到錢就會裁員,實業率就會增加,城市居民失業沒錢沒東西,農民的農產品就賣不出去,企業的商品就更賣不出去,如此就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

要解決經濟危機,除了直接擡太高關稅制造貿易壁壘外,剩下最重要的就是拉動內需了,拉動內需基礎建設是一方面,不過要想更快見到效果,沒有什麼辦法比戰爭更有效了。

通過戰爭拉動內需,收復旅順,徹底把日`本趕出大陸,這些想法不斷的出現在陳敬雲腦海裡以至於讓陳敬雲無法抵`制這些誘惑。

旅大條約即將在五月份到期,而日`本依舊拒絕歸還旅順並向朝鮮增兵一個師團的情況下,陳敬雲四月份就已經命令東北地區的部隊進入戰備狀態,各部隊由和平編制轉入戰時編制,增加後勤輜重人員,使得部隊達到滿編制。

1923年4月25號,陳敬雲發表署名文章,重申旅順乃是中國領土,日`本必須按照旅大條約歸還旅順。作爲迴應日`本派出了包括兩艘戰列艦在內的艦隊駛入旅順港,還爲旅順帶去了一個旅團的援兵和大量看軍事物資補給。

1923年5月1號,陳敬雲簽署二級動員令!

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597章 爆發(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66章 福寧公司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7章 林家有女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379章 休閒日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02章 大會戰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4章 悅己者容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246章 英日謀劃
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805章 主動出擊(二)第626章 經濟危機大爆發第487章 蒙古問題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415章 江北大捷(二)第579章 貨幣信用化第380章 衡陽戰役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729章 蘇俄KV坦克第754章 中美海軍競賽第474章 戰爭爆發!第439章 購前無畏艦第448章 ,北洋的葬禮(二)第1054章 戰損(二)第449章 和談與投降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27章 夏遊寂音寺第733章 戰爭前夕的軍備競賽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597章 爆發(二)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63章 戰時經濟(一)第132章 商業競爭第843章 對日作戰計劃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62章 黃興的北伐軍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600章 大清洗(一)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67章 關餘貸款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133章 籌餉處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466章 段芝貴入川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357章 第五混成旅(三)第994章 大勝大敗(四)第655章 清川江上的炮火(一)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956章 繼承人(二)第676章 南京冬日第96章 福州體系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447章 北洋的葬禮(一)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39章 7月調整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66章 福寧公司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355章 第五混成旅(一)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388章 利己主義者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52章 佐藤涼介(一)第1000章 風雲再起(一)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935章 一號作戰計劃第641章 目標佐世保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954章 援助伊朗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301章 解散國會第7章 林家有女第349章 財政支柱第379章 休閒日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437章 春季攻勢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94章 軍校演講第430章 代表團抵達第502章 大會戰第79章 福州兵工廠(三)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64章 悅己者容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726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246章 英日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