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各方反應

面對廣州之亂局,國內各方勢力的傾向和舉動都是截然不同的。孫文和黃興是反對龍濟光進軍廣州的,他們更希望由福建的陳敬雲或者是江西的李鈞烈出兵平定廣州兵亂,因爲這兩個人目前表面上都是屬於國民黨的高層人員,在國內諸人看來陳敬雲也是同盟會或者是國民黨的一份子,普通人甚至把陳敬雲的閩浙兩省都包含進了國民黨的勢力範圍。李鈞烈的話更是革命黨的元老,深得孫文信任的他在年初上任江西都督之後,大力整頓江西,甚至發動了數場對江西內部的小規模戰爭,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江西內的大小軍政府分府給剷除掉,收編了不少部隊。南京臨時政府沒有經費維持的時候,李鈞烈愣是在貧瘠的江西搜刮了不少錢,然後大部分用來養軍之外都是送到了南京臨時政府那邊。可以講這個人是孫文的死忠下屬。然而江西的李鈞烈手裡的部隊主力基本都集中在江西北部以及省城,在江西和廣東的交界處根本就沒有部署多少部隊,所以說要讓江西李鈞烈的部隊前往廣州平定兵亂的話,沒十天半個月的根本就到達不了,於此同時陳敬雲的國民軍在潮州卻是有一個第三師。如此一對比,就能很清晰的知道孫文和黃興爲什麼支持陳敬雲出兵廣州了。

很多時候做出的選擇並不會太具有明顯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區別,更多的是平衡了各種各樣的利弊後做出的妥協選擇。

孫文和黃新如此,袁世凱也如此。

他不但直接下令龍濟光進軍廣州城,甚至還給了龍濟光匯去了數十萬元的軍費,這從自己口袋林掏錢替別人養軍的事還是袁世凱的頭一回。這放在以前是斷然不會接受的,但是袁世凱爲了拉攏龍濟光,爲了在福建的南部腹地插上龍濟光這麼一把刀子,所以他不但給龍濟光升了軍銜,甚至還給了龍濟光軍費。

而當袁世凱得知陳敬雲也緊隨龍濟光後面也出兵廣州後,立即就是召見了段祺瑞,馮國璋等幾個北洋高級將領。

老頭子把南邊的情況一說然後道:“你們說說,現今這個事該怎麼解決?”

段祺瑞和馮國璋幾個人考慮來考慮去後,段祺瑞道:“大總統,按照我的看法,那就是先給陳敬雲去一封措辭強烈一些的反對電文,如果陳敬雲還是固執己見的話,那麼我認爲蘇北那邊的部隊也可以適當動一動!”

不過,一邊的馮國璋卻是出口道:“蘇北的部隊輕易動不得,第五師和第八師都是肩負重任的,是容不得任何半點閃失。而現在南京周邊還有黃興的三個師呢,有這三個師擋在前頭,我方就是略有舉動他陳敬雲估計都不會正眼瞧一眼!”

段祺瑞道:“不動一動難道就任由他陳敬雲進軍廣州?別人看了還能把我們中央政府看在眼裡嗎?”

“難道還真的打下去?”馮國璋翻了個白眼:“財政部那邊倉庫裡都能跑老鼠,如果有錢我們還浪費什麼功夫去弄善後大借款啊!”

段祺瑞和馮國璋之間的矛盾自武昌起義後就越來越大,尤其是袁世凱把馮國璋從第一軍總統官撤回,調任段祺瑞前往擔任第一軍總統官後,馮國璋和段祺瑞兩人就已經從暗鬥變成了明鬥,不說在人員安排,嫡系軍官提升等問題上給對方設置障礙,甚至在袁世凱面前都是表露了出來。

偏偏袁世凱對這個情況並沒有去改變的意思,而是默認了段祺瑞和馮國璋的矛盾越來越大。這個自然就是袁世凱的平衡手法,自從段祺瑞當上第一軍總統官之後,這段祺瑞的聲勢大漲,袁世凱已經覺得有必要壓一壓段祺瑞了,不然到時候馮國璋和段祺瑞兩人的關係就是會失去平衡,同樣的也會讓袁世凱對北洋軍的掌控失去平衡。

幾個人一商議過後,最好還是決定先用電文發表抗議通電再說,至於以後的政策得看廣州那邊的發展。

所以陳敬雲聽到的也只是北洋的反對電報了,但是徐州和清江浦的北洋軍卻沒有任何的舉動,甚至連戰備都沒有。

這樣的結果讓一大羣國民軍的軍官們放下了心來,尤其是浙江的第一師和第二師的軍官士兵們,更是感到那股能逼死人的壓力消除了。自從廣州兵亂後,國民軍司令部就命在在浙江的幾個師加強戰備,而當陳敬雲決定出兵廣州之後,浙北地區的第一師,第二師更是如臨大敵,從之前的常規駐紮變爲了戰備值班狀態,士兵全部取消休假,取消高強度訓練科目,保證士兵們在任何時候都有着充沛的體能,而軍官們也全部取消休假,少數回到福州休假的軍官都是乘坐高速客輪趕回部隊。後勤部更是緊急向前線地區運送了大批量的軍用物資,孫廣亮揚言假如真的有戰事發生,後勤部在浙北地區囤積的軍用物資足以支撐第一師第二師半年作戰之用,而且在浙北地區準備了大量的牛馬驢騾畜力,隨時能夠爲進行遠距離機動作戰的部隊提供補給。

只要北洋軍有着大舉南下的動向,那麼這兩個師的部隊就會按照目前作戰司制定的計劃迅速北上支援黃興的三個師,奪取上海然後在蘇南一帶依靠南京爲中心進行阻擊作戰。後續的國民軍也會陸續北上,比如第七師,第四師,戰略目標就是將北洋軍擋在長江以北,避免北洋軍進入浙江。

當浙北地區的國民軍第一師、第二師處以戰備狀態,準備着隨時迎接北洋軍的大舉南下時,北邊的袁世凱卻是沒有大舉南下的心思,最後只是發了幾封抗議電報了事。這讓國民軍的大批軍官們放下了心來。

別看現在的國民軍也有七八個師了,少說也有十萬之數的總兵力,之前也打過一場杭州的戰事,那一場持續了近十天的戰事讓國民軍得到了大規模作戰的經驗,這一場上萬人規模的大戰讓國民軍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戰爭。戰後國民軍第一師的傷亡雖然很大,但是爲了將第一師的作戰經驗推廣到全軍,除了將實戰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和要點編練成冊外,陳敬雲還特地抽調了相當多部分的第一師軍官到福州軍校中擔任教官,然後又抽調了相當部分的軍官乃至士官到其他部隊當中,用以加強其他部隊的戰鬥力。

可即便這樣,國民軍的戰鬥力也不是說有多強了,面對朱瑞這樣的地方軍閥部隊都感覺到如此吃力,假如對上北洋軍這支國內第一強軍,那麼能不能打下去就是個問題了,至少絕大多數的國民軍軍官自己都不認爲國民軍能夠在同等兵力的情況下擊敗北洋軍,更別說以少擊多之類的了,作戰司制定戰略的時候都是按照10比7,乃是10比5去考慮的,下屬的第一師和第二師內部制定的多種作戰預案中,也是把集中優勢兵力當成了第一考慮之要求,任何進攻都必須確保兵力兩倍於北洋軍。

民國初年的北洋軍給國內諸多軍閥帶來的壓力有多大是後世人無法想象的,尤其是袁世凱剛當上總統的這年,北洋軍完全還在巔峰狀態。這也是之前陳敬云爲什麼一直極力和袁世凱避免衝突的原因,甚至當時都考慮過投向袁世凱哪一邊。只是事情的變化總是出人意料的,陳敬雲想低調,但是偏偏低調不了,浙江裡的杭州一戰徹底暴露了國民軍的實力,更加暴露了陳敬雲的野心。

現在陳敬雲和蔡鍔一樣,都被袁世凱當成了心腹大患,還是那種不除不快的那種。

不過這時候,手裡沒錢,還等着善後大借款的袁世凱還是得先忍一忍,所以面對陳敬雲在廣東方面的進軍,他只是發表了電報譴責一二,但是並沒有在蘇北地區做出相應的軍事舉動。

不過,袁世凱也好像是被刺激到了一樣,還不等部署在河南的北洋軍第九師成軍,就迫不及待的宣佈組建第十師、第十一師兩個師。

這兩個師和之前擴編的幾個師不一樣,之前新編的第七師、第八師、第九師都是從原有的部隊升格而成,頂多就是補充了相當部分的新兵和軍械而已,但是主體還是原來的部隊,比如第八師的主體就是張勳的江防軍,第九師就是原來的河南新軍,而第七師則是直隸混成協,充其量只能說是擴編,而不能說是新編。

然而這個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卻是不一樣,之前並沒有主體部隊,而是袁世凱從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十六師中抽調軍官和部隊資深士兵爲骨架搭建起來的。而且這也不是大編制抽掉,而是最多也只有營一級別的抽掉,避免讓新編的第十師和第十一師受到原來部隊的影響,而且諸多的基層軍官都是直接抽掉的保定軍校在校生。

袁世凱之所以費心思新組建這兩個師,一方面是因爲南邊的壓力,而另外一個方面嘛,則是北洋內部的關係。主要是因爲這段時間來,他發現下面的部隊似乎有些不太聽話了,一些將領在外頭待久了似乎性子也是變壞了,雖然現在說還能指揮的動,他老袁說句話別人還得聽,但是誰也不知道日後會怎麼不是,所以爲了防患未來之變故,老袁就準備新建兩個師了。

袁世凱對陳敬雲在廣東的舉動沒做出什麼實際性的反應,而孫文則是支持陳敬雲出兵廣州。然而南方的其他軍閥反應卻是不一。

第1034章 變化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60章 低估(一)第454章 狐狸精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07章 空襲(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961章 低估(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191章 伍世鍾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75章 伏擊戰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9章 政治聚會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61章 方大山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040章 秋熱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91章 伍世鍾第4章 花巷所聞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
第1034章 變化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359章 宣傳處(一)第632章 朝鮮事變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802章 阿雷斯戰役(一)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960章 低估(一)第454章 狐狸精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787章 香港問題(二)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207章 空襲(一)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961章 低估(二)第212章 大戰(二)第423章 女人的狠第862章 魂斷大和(一)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901章 東京空戰(一)第649章 魚雷夜襲第191章 伍世鍾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1044章 浴血衝鋒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94章 鎮江之戰(三)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575章 伏擊戰第713章 波斯王儲來訪(一)第31章 財政困境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831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二)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12章 家事天下事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89章 政治聚會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682章 平壤戰役(一)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461章 方大山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905章 東京空戰(五)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836章 登陸澳大利亞第1040章 秋熱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639章 第一裝甲軍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101章 陳儀建議第297章 蕪湖和宣城計劃第766章 東南亞戰爭(一)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91章 伍世鍾第4章 花巷所聞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813章 慘烈巷戰(一)第859章 生和死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508章 軍費爭奪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237章 居仁堂寒夜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904章 東京空戰(四)第808章 巴爾瑙爾會戰(一)第305章 入役儀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