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戰後整編

完成了內部權勢鞏固後,陳敬雲最怕的就是自己的依仗‘軍隊’被打敗了,如果真敗了,那麼他陳敬雲說不得就和孫文一樣灰溜溜的流亡國外了,雖然說這兩年利用華夏銀行也撈了不少錢,足夠他揮霍一百年了,但是權勢這東西擁有過後一旦失去了,那麼絕對是疼不欲生的,甚至陳敬雲都想過,假如真的失敗了,自己絕不學孫文外逃,也不學蔡鍔被人軟禁,更不會和光頭一樣率領殘兵逃到外島,臺灣不行,海南也不去。到時候少不得要學一學元首,最後關頭就賞自己一粒子彈。

甚至他都仔細的想過自殺的具體方案,比如先把林韻和董白氏這幾個女人和孩子送到外國,自己就堅守到最後一刻,城破後自己就用哪怕自己心愛的左輪鍍金手槍自殺,再讓事先吩咐好的人把自己火化。只是不知道到時候會有幾個人會陪着他死,戰死的國民軍將士是很多的,不過那些高級將領乃至中級軍官和那些官員們估計是沒一個會陪着陳敬雲一起死的,興許陳彩那個狗腿子是會的,沒了陳敬雲在後頭給他撐着,他一天都活不下去,不用北洋軍來打,就得被國民軍內部的人四馬分屍了;國社黨宣傳部的趙畢秋這個人也許也會,這個人已經被陳敬雲提出的國社黨那一套`弄暈了頭,現今整個中國內,恐怕最相信國社黨各方面黨章的也就只有他了,屆時他怕是也會爲了心中的國社黨殉道吧。

而這些擔心持續了多日後,現今隨着江北大捷卻是全部都被一掃而空,陳敬雲甚至去看董白氏的時候,逗着兒子就說起了:“說不準你老爸我還真能爲你留下一個帝國呢!”

聽的董白氏都是一愣一愣的,還以爲陳敬雲準備當皇帝了呢!搞了半天才聽明白陳敬雲說帝國是沒有皇帝,而是奉行帝國`主義的國家,什麼是帝國主`義呢,那就是想打誰就打誰!

所以那天外國人真罵我們爲帝國`主義的時候應該感到自豪!一個弱國只有罵別人爲帝國`主義,自身是不可能得到這個代表着榮耀和實力的詞彙的!

江北大捷讓國民軍上下都是極爲振奮,國民軍統治區內掀起了大規模的宣傳,上海的一家賭場已經開起了賭局,賭陳敬雲什麼時候會踏上北京的土地!並分出了今年之前,明年上半年,明年下半年,後年等一系列選項。而大多數人都認爲國民軍會在明年上半年打進北京城。

在外部沸沸揚揚的時候,國民軍的諸多將領們並沒有沉浸在興奮當中,當國民軍拿下江北的那一刻起,沈綱等參謀部的人就已經開始策劃下一輪的戰事了。

“馮國璋的第二軍雖然已經跑出了我們的包圍圈,但是通過空軍偵查他們的剩餘兵力不足三萬,而且缺乏重武器裝備,只要我軍進行持續追擊不給他們留下來休整的時間,還是有可能繼續重創這一股北洋軍的。”沈綱和其他在座的國民軍將領一樣,面上帶着明顯的喜色。

這個喜色除了是因爲江北大勝外,他更是得到了陳敬雲的吩咐,準備這場持續了長達三個月的江北戰役進行大規模的封賞了,並讓參謀部擬出一份中低級軍官的晉升名單來。既然中低級軍官有封賞,那麼高級軍官肯定也是少不了的,而這個高級軍官的晉升向來都是陳敬雲一人說了算,所以就連沈綱現在也是無法插手。

但是既然有了這個事情,那麼可以預期的很多高級將領會被晉升,而沈綱自認爲在這數月的戰事中雖然沒有親自帶兵上前線,但是各種戰略計劃都是他一手敲定的,說起功勞來他自認爲不比其他將軍們差多少。

這種情況下,一個上將軍銜應該是跑不了了吧!

當初北伐之處,陳敬雲就是在上將軍銜之上設立了元帥軍銜,並且是毫無廉恥之心的把這個元帥軍銜頒發給了自己。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爲了把上將軍銜給騰出來,要不然他陳敬雲一直是上將軍銜的話,都不好給手下升軍銜了,另外由於是靠着軍隊起家,他也不可能直接說不要這個軍銜而和袁世凱一樣成爲一個純粹的政客,自始自終陳敬雲都是保持了他軍人的身份,哪怕是當上了中華共和國的臨時總統後,他依舊是以國民軍元帥自居,出席正式場合向來都是一身軍裝的。既然軍人的身份不能拋棄,那麼又要爲了給手下空出位置來,同時也是爲了把自己和唐繼饒、陸榮廷兩個人拉開差距,所以陳敬雲就是弄出來元帥軍銜來。

這個元帥軍銜單純只是爲了給他自己設立的,暫時是沒有打算給授予手下,興許以後統一中國了再進行大規模晉升的時候會把這個元帥軍銜拿出來當將領,而到時候他自己又會給自己設立一個更高級別的軍銜,比如大元帥,比如國家元帥之類的稱呼。

陳敬雲如此做法自然是讓衆多的國民軍將領受到了鼓舞,畢竟陳敬雲把位置空出來了這些下屬們纔有機會晉升啊,而中將們升了上將後,那些少將們纔有機會晉升中將啊,少將們騰出了位置,那些立下了戰功的上校們才能晉升爲將軍啊。

總之陳敬雲每一次大規模對屬下軍官晉升的時候,都會引起軍官們的熱烈擁護,而不斷的提拔和晉升也是保持屬下忠誠的一個良好辦法。

戰爭時期沒有比晉升更能讓那些軍官們滿意了!

不過在大規模晉升之前,陳敬雲還得國民軍體系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國家軍事委員會下屬各機構要變的更完整,增設諸多部門。現在五大部裡面的下屬機構還比較原始,大多還保持在當初設立三大部時的初始面貌,但隨着國民軍越來越龐大,最後將會負責全國範圍的防區的,如此的話建設一個完整而詳細的國防機構是必須的。

爲此蔣方震、陳儀等人在參考了德國軍事體系和日`本軍事體系後,對國民軍的國家軍事委員會下屬各機構進行了大範圍的調整和增設諸多機構,而這些增設的機構也將會給國民軍帶領大量的中高級職位。

畢竟要給下屬將領晉升的話,晉升的同時也得給他們準備好位置,總不能原地不動直接晉升軍銜,而且也不能只是爲了晉升軍銜就把他們調離重要職位,去當有名無實的軍事顧問之類的職位。

而除了五大部各機構的調整和增設外,陳敬雲還打算給在江北地區的國民軍野戰部隊進行新一輪的調整,而這個調整就是屬於比較簡單的了,因爲國民軍各軍下屬的師和混成旅都是臨時編入的,軍級指揮部下屬並沒有固定編制,就像第三軍一樣,從廣州到上海再到清江浦,所轄的部隊除了第三師沒有變化外,其他的都是面目全非了,現在除了第三師外,還有第十一師,第十八混成旅。

第一軍、第二軍也都差不多,所轄的部隊變化很大,而隨着江北戰役的結束,國民軍下一步將會向各個方向大進軍,包括蘇北、皖北、湖北、湖南等方向。爲了更有效的指揮部隊作戰,就很有必要對各軍的所轄部隊進行新一輪的調整,把戰鬥力完好的送上前線,把受損極大的比如第五混成旅,第八師這些部隊暫時撤下來休整。

除了固有部隊的調整外,陳敬雲也已經責令參謀部進行兩個師的組建和五個混成旅的組建,除了補充新兵外,也要利用投誠的北洋軍,甚至武器裝備上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使用繳獲自北洋軍的武器裝備,當然按照國民軍收納降軍的慣例,是不會把這些投降士兵和低級軍官獨立組編的,而是會打散了編入其他部隊,擴編的話就是直接從原部隊中成建制的抽調部分部隊組建新的部隊。

打算新組建的兩個師爲第二十一師、第二十二師,這個番號之所以和原有的國民軍十一個師有所差別,是因爲第十二師到第二十師的番號都已經給了滇軍和桂軍,混成旅番號也是如此,從第五混成旅到第十三混成旅的番號都是滇軍和桂軍佔了去,國民軍新成立的混成旅番號都是從第十四混成旅算起的。

組建的這兩個師暫時用繳獲自北洋的武器裝備,步槍使用88式步槍和漢陽造爲主,國民軍在這次的江北戰役中,可是繳獲了大量的88式步槍和漢陽造,裝備兩個師半點問題沒有,甚至擴編的那些混成旅也會使用88式步槍和漢陽造。手槍就難了些,都是直接使用北洋軍原有的各式手槍。

輕重機槍裡頭重機槍還一點,北洋軍裝備的機槍和國民軍裝備的mg99、01、08各式機槍有所差別,他們用的是哈奇開斯、日造三十八年式、營造馬克沁,儘管後勤不通用,但是前線戰事緊張國民軍的重機槍也損失了不少,前線部隊一般繳獲了重機槍還有都是直接使用的。但是爲了避免後勤上的麻煩後,後勤部打算把這些繳獲的重機槍從各部隊中收上來,然後單獨配屬給第二十一師、第二十二師使用。輕機槍的情況更糟糕,因爲北洋軍和國民軍一樣,用的都是麥德森輕機槍,下面的部隊繳獲了這些輕機槍後都是直接填補戰鬥損失,後勤部想收都是收不上來,無奈之下只能是慢慢等福州兵工廠生產了。

重武器方面,迫擊炮得重新裝備但是福州兵工廠的產量有限,而國民軍又歷盡數次大戰後裝備的損耗不小,迫擊炮的產能一時間是無法給這兩個師進行迫擊炮的補充了,所以只能是從其他部隊調過去一小部分,要想滿編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個營給個兩門迫擊炮還是可以辦到的。

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941章 終戰令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7章 北京初雪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0章 密議(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10章 密議(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6章 孫府逸事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75章 伏擊戰第82章 左將軍第31章 財政困境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86章 毒氣彈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599章 鎮壓(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59章 生和死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12章 大戰(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
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690章 上海和談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1042章 克查赫衝突(二)第310章 第二輪援助計劃第231章 酒和女人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95章 北京兵變第941章 終戰令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92章 定都之爭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7章 北京初雪第592章 舜帝級戰列艦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247章 籌款晚宴第329章 軍費之爭第260章 聖誕夜(二)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10章 密議(二)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910章 F12戰鬥機第589章 第一款條約型戰列艦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10章 密議(二)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232章 伯爵夫人的女兒第6章 孫府逸事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182章 踏上杭州第296章 時代歸屬第693章 朝鮮共和國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575章 伏擊戰第82章 左將軍第31章 財政困境第686章 元山空戰第34章 激戰福鼎(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303章 唐繼堯的站隊第818章 北方定(二)第283章 風雨欲來(一)第513章 第一屆內閣信任危機第586章 毒氣彈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599章 鎮壓(二)第316章 陣營選擇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34章 太平洋戰略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419章 繼續北上第195章 鎮江之戰(四)第135章 海軍處(二)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859章 生和死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421章 初冬陽光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212章 大戰(二)第324章 北洋空軍處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244章 財政預算(二)第705章 bb-08輕型戰列艦‘少昊號’第89章 政治聚會第53章 佐藤涼介(二)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52章 進軍東北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263章 閒扯一二第428章 新的一年第906章 火燒東京(一)第712章 各國新政第792章 中蘇協議(一)第522章 航運和造船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1005章 晉升儀式第911章 全面進入噴氣式時代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84章 大戰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