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黃帝號危機

在雙方戰列艦們用着主炮對決的時候,各自的雷擊艦們也是發動了規模浩大的雷擊作戰,海面上衆多的魚雷泛着白色的浪跡朝着各自的目標急速而去,儘管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無法命中目標,而偶爾命中也會出現會讓人氣的吐血的啞彈情況,但是如此龐大的雷擊作戰,總會有那麼一兩枚擊中敵艦的。

第十七驅逐艦大隊在擊中了信濃號一枚魚雷後,再立奇功命中了高雄號一枚魚雷!

然而與此同時,日本人的雷擊部隊也是在兩艘重型巡洋艦的率領下突破了中國海軍的火力攔截網,並朝着炎帝號以及黃帝號發射了大量魚雷。

中國和日`本的魚雷都是半徑八兩,雙方都是使用氧氣魚雷,速度超快,航程也比較遠,就魚雷技術而言,中日兩國的氧氣魚雷技術比其他參戰國的要強得多。但是這種先進也只是和其他參戰國對比而言,實際上和各國的魚雷一樣,中日兩國的魚雷也存在着衆多問題,命中率低下的同時故障頻發。

之前就出現過中國海軍潛艇部隊裡的SS105號潛艇爲了攻擊一艘商船用光了所有魚雷,但是隻命中了一枚,如此低下的命中率就夠讓人感到悲劇的了,但是更讓人悲劇的是那枚唯一的命中魚雷卻是沒有爆炸,此事讓當時的SS105號潛艇的官兵們氣的直罵娘,而第四潛艇艦隊司令潘立勝少將更是拿着報告對海軍艦政部的魚雷科科長拍桌子,聲稱魚雷科的上下人員都是禍國殃民的罪人,甚至給魚雷科的科長扣上了賣國的罪名。

儘管這年頭的魚雷命中率依舊低下,故障率也高居不下,但是魚雷的巨大威力依舊讓魚雷成爲了海軍中至關重要的武器。要知道早在十九世紀末甲午戰爭以及後來的日俄戰爭時期,魚雷就是極爲重要的武器了,當時的魚雷命中率和故障率更高。

而今天,雙方的雷擊部隊幾乎是憑了命的發射魚雷,海面上裡最多的時候同一時間裡有着數十枚魚雷在疾馳!

命中率雖然不高,但是依舊有少量魚雷取得了命中並爆炸!

而黃帝號就是撞上了這種低概率事情,一枚魚雷命中了其左舷後半部,魚雷的巨大威力立即讓黃帝號的左舷後半部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海水立即從缺口裡大量涌入。

管損的中隊裡的官兵們立即關閉附近的艙室,然後大量的抽水機開始抽水,這個時候就是充分考驗黃帝號管損能力的時候了。

黃帝號作爲一艘一戰末期設計,1921年就服役的戰列艦,由於當時的設計重心都放在了航速以及火力上,有限的防護重量也是傾斜到側舷裝甲以及水平裝甲上,對於水下防護並不算太好。而這種情況廣泛存在在當時設計並服役的所有戰列艦上,大家的水下防護水平都不咋滴,誰也別說誰的不是。

黃帝號在三十年代末期進行的大規模改裝中,改裝重心放在了提高航速以及改善水平防護上,雖然也改善了一定的水下防禦,但當時海軍的廣泛觀點是希望四艘舊式戰列艦擁有三十節的航速,而增加水下防禦就會增加水下阻力並降低航速。如此情況下炎帝號以及黃帝號和另外的舜帝號、顓頊號的水下防禦實際上都不怎麼樣,無法和三十年代末期設計並建造的各國新銳戰列艦相比。

這個時候黃帝號被一枚魚雷命中後,水下防護的缺陷就是充分的暴露了出來,魚雷所造成的巨大缺口讓海水大量涌入黃帝號的船體內。

幾乎瞬間裡,黃帝號的航速就是降低了下來。

呂健中將抓緊了拳頭:“繼續保持火力,拉開和敵艦的距離!”

黃帝號被魚雷命中後,航速下降的時候敵艦有可能會對黃帝號進行集中攻擊,並且因爲黃帝號的航速下降敵艦的命中率也會上升,這對於己方艦隊來說是極爲不利的,所以呂健纔想要進一步拉開雙方主力艦之間的距離,一方面是發揮己方的遠距離射擊優勢,另外一方面避免過近的距離而讓黃帝號遭到敵方密集火力的打擊。

呂健中將非常清楚己方的優勢和弱勢所在,優勢就是己方不需要和敵人硬拼,只要拖到天亮就是勝利,此外交戰中,遠距離射擊也是己方的一大優勢。而弱勢則是在於己方的防護有些薄弱,靠近了的話一旦被敵艦十六寸炮彈命中,炎帝號和黃帝號都很難承受,而另外兩艘的大型巡洋艦就更無法承受這些巨型炮彈的打擊了。

所以不管從那個角度來看,中國海軍的直屬艦隊拉開和敵人主力艦隊的距離都是必行的。

黃帝號被魚雷命中後,灌入了大量海水,雖然沒有危及到核心艙室,比如動力艙等但是依舊造成了航速的下降,但是黃帝號上的火力並沒有遭到減弱,他上面的九門十六寸巨炮依舊在持續開火,不斷的發射出重大一千二百公斤的超重彈。

炎帝號和黃帝號在和敵艦交戰的時候,少昊號和伏羲號也是在持續開火,只不過和炎帝號和黃帝號把火力集中到信濃號上不同,少昊號和伏羲號的火力之前是集中在日`本的兩艘重型巡洋艦之上。

而當發現了日`本的高雄號戰列艦被魚雷擊中,航速大幅度降低後,少昊號和伏羲號就是轉移了火力,把他們的十二寸炮彈傾射到高雄號上,試圖進一步給高雄號造成重創。

少昊號以及伏羲號上的火炮都是同一個型號的十二寸五十倍艦炮,這款艦炮的基礎結構是法國和中國共同研發的,設立理念和部分細節都是差不多的,不過雖然是共同研發但是各自採取的口徑卻是不同,法國海軍採取的十三寸,他們是爲了對抗德國的袖珍戰列艦上,而中國海軍採取的是十二寸,當初中國海軍之所以採取十二寸的口徑主要是爲了對抗英日美三國中的大量重型巡洋艦,考慮到成本以及敵方重巡八寸火力的因素,故而只採取了十二寸,算得上是極爲保守的選擇。

雖然口徑只有十二寸,但是這款火炮的威力卻是一點都不弱,垂直穿深威力直追舊式十四寸艦炮,以它的威力完全可以對日`本海軍裡的舊有戰列巡洋艦以及老式戰列艦造成重大打擊。

而這也是呂健中將的底氣!

只要炎帝號和黃帝號能夠抗住敵艦的十六寸艦炮的火力,並給敵人的新銳戰列艦造成打擊,那麼敵人的那些薄皮戰列巡洋艦或者舊式戰力艦完全可以交給少昊號以及伏羲號來應對。

這裡又必須再說,雖然少昊號以及伏羲號以及長江級等都被劃分爲了大型巡洋艦的行列,但是這三級又有着極大的不同,其中少昊號當初是作爲輕型戰列艦設計的,除了航速和火力外,其防護性能遠超後續的伏羲級以及長江級。

而伏羲級的防護水平又超過了長江級。

可以說這七艘三級艦當中,除了火力和航速保持了一致外,越到後面的船隻防護能力就越弱,當然排水量也越來越低,造價也是越來越低,這裡從他們的噸位就可以看的出來,少昊號的標準排水量爲兩萬七千噸,加裝了大量防空武器等設備後,到如今作戰排水量已經高達三萬兩千多噸。而伏羲級的標準排水量是兩萬四千五百噸,作戰排水量也就兩萬七千多噸。至於最後的長江級的標準排水量比伏羲級又少了數百噸,作戰排水量纔剛到兩萬七千噸。

而在後續的伏羲級和長江級的建造過程中,所應用的動力系統、雷達系統以及主炮以及防空炮系統都已經是成熟體系的產品,由此造價是遠遠沒有當初的少昊號那麼高。

畢竟當初建造少昊號的時候,幾乎動力系統、雷達、主炮,防空炮等都要全新研發,花在其中的研發經費非常龐大,由此也就造成了少昊號的造價居高不下,就造價和性能而言,是屬於性價比極低的產物。但是造艦不能單從性能和造價去比較,還得考慮到當初的海軍戰略以及國際背景。

設計建造少昊號的時候,還是海軍條約時期,當時的中國主力艦排水量受到了嚴格控制,只有區區的兩萬五千噸空餘排水量而已,爲了能夠在這兩萬五千噸餘額中獲得最大的戰鬥力,海軍設計建造少昊號的時候基本不考慮成本因素,只追求性能,甚至爲了達到更好的性能而隱瞞了實際排水量,當初報備的可是兩萬五千噸,而目前公開宣稱的少昊號也是兩萬五千噸的戰艦,而不是實際上的兩萬七千噸。

由於不太考慮造價,所以當時是有什麼好東西都往上裝,包括專門研發的新一代高壓蒸汽輪機,各型號的雷達系統,先進的火控計算機以及專門研發的十二寸主炮,可以說當初少昊號的建造是奠定了後續的中國海軍大擴張時期的衆多技術基礎,沒有少昊號的前期投入,就不可能讓後續的兩款大型巡洋艦以及其他各型號的軍艦的造價降低下來。

用一定程度上來說,少昊號是屬於科研試驗艦!

而在少昊號和後續的兩級大型巡洋艦中也只有伏羲級以及長江級才比較符合中國海軍劃定的大型巡洋艦,而少昊號應該是歸類到輕型戰列艦之中的。

不過這三者的火力和航速相當,所以也就統一劃分爲大型巡洋艦裡頭了,少昊號的編號也從BB-8變更爲了CB-1。

少昊號和伏羲號轉移了火力後,通過連續多輪的齊射後,終於是取得了這場海戰中的首次大口徑主炮命中!

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97章 航空工業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67章 關餘貸款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52章 蔡凝(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55章 分析(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6章 福寧公司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40章 秋熱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599章 鎮壓(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
第309章 袁世凱的調整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27章 空中決戰第1049章 坦克對決(四)第363章 救援通道(一)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117章 沈綱之見第98章 航空部隊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46章 丫頭換裝第420章 冬天繁榮第677章 二月南京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97章 航空工業第348章 外交工商第519章 府院之爭(一)第334章 上海事第67章 關餘貸款第890章 新加坡(二)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164章 陸榮廷的野望第323章 渡江計劃(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216章 騎兵的輝煌第1025章 縮頭烏龜第95章 北京兵變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489章 西南攻略第352章 蔡凝(三)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020章 爲了德國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03章 沈綱計劃(四)第255章 和談倡議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736章 盛大的戰爭開幕式第673章 戰鬥到最後第141章 薩鎮冰南下第270章 洪子泰(三)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91章 進軍緬甸(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108章 董白氏(二)第257章 設軍任免(一)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837章 1942年的結束(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278章 教育事(二)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622章 東北開發的序幕第920章 核平東京(一)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949章 德國問題(三)第246章 英日謀劃第570章 上野貞浩(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43章 奧拉夫戰役(三)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381章 陸榮廷之對比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312章 鎮江視察(二)第817章 北方定(一)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40章 第一集團軍第840章 風雨涌動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1055章 分析(一)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187章 上海亂第878章 魚雷威武!第793章 中蘇協議(二)第981章 歐洲遠征軍(二)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436章 全軍動員第66章 福寧公司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249章 和談呼籲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1040章 秋熱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607章 二十個軍第769章 進軍東南亞(二)第158章 中秋軍議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599章 鎮壓(二)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第939章 毀東京滅天皇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764章 戰時經濟(二)